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珍贵的药用动物梅花鹿在我国的地理分布,据文献记载,过去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地区都有野生。但在四川尚未见有野生梅花鹿的报道。 1961年在若尔盖县捕获两头梅花鹿幼雌,运至马尔康獐鹿场(现为养獐场)驯养,1964年又在该县捕获  相似文献   

2.
四川平武县零星驯养繁殖梅花鹿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勇  杜明勇 《四川动物》2003,22(3):177-178
针对平武县对多年存在的未取得合法手续而零星驯养繁殖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梅花鹿 (平武圈养梅花鹿主要为东北亚种后代 )的情况 ,2 0 0 3年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再次对全县养殖情况进行调查和技术指导。并结合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宣传 ,给每个养殖户发放《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关于驯养繁殖梅花鹿办证的通知》 ,要求统一管理 ,规范饲养 ,依法经营。调查发现零星养殖梅花鹿户数和驯养鹿只数2 0 0 1年为 1 0户 3 6只 ,现在分别为 1 4户、49只 ,涉及 3个乡镇的 4个村 8个组 ,71 %的养殖户集中在龙安镇杨家河村 ,圈养只数占 66% ,较 2 0…  相似文献   

3.
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是珍贵的药用动物,其主产品鹿茸是名贵的滋补药品。我国驯养梅花鹿有着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对梅花鹿鹿茸数量性状遗传的研究很少。本文就作者在灌县养鹿场工作中的观测资料,对梅花鹿的鹿茸数量性状遗传特性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水鹿(Cervus unicolor Keer)又名黑鹿,是我省茸用鹿的优势种,资源丰富,目前除海南岛、湛江、梅县等地设有专场驯养外,粤北等地亦已注意保护,并开始有计划地捕捉、驯养利用。水鹿耐粗食,适应性强,易于驯化;体质强健,抗病力强。但较之梅花鹿产茸量低,  相似文献   

5.
鹿科动物是我国动物资源中经济价值较大的一类经济动物。在陕西省境内,野生的有林麝(Moschus berezouskii)、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小麂(Muntiacus reevesi)和(鹿包)(Capreolus capreolus);驯养的除梅花鹿和马鹿外,林麝驯养已初见成效。但鹿科动物的寄生虫和寄生虫病,却广泛危害其种群发展及开发利用。养獐(林麝)场和养鹿场的寄生蠕虫,程度不同地  相似文献   

6.
母鹿分娩后,哺乳时常舔舐仔鹿肛门,能够促进胎便的排除,对仔鹿是有益的。但是在梅花鹿的驯养实践中,往往由于饲养条件不好,密度过大,管理不善,饲料中矿物质不足等原因,或因阴雨连绵,圈舍泥泞,造成仔鹿下痢时,则母鹿对下痢的哺乳仔鹿的肛门舔舐不止,以至  相似文献   

7.
珍贵的梅花鹿,自进入圈养后,逐渐被驯化成为怕人而又近人的状态。通过人工喂养,频繁接触,仍属于胆小易惊的动物。为了更好地驯养,按人们的需要而繁殖发展,提高鹿茸产量,保证供给,支援出口。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场在各级党委的重视下,积极学习外地经验,试行“人工哺乳驯化仔鹿”,在驯化成功的基础上,利用仔带母,母带公,插群混放的方法,于1967年底将180余只圈养鹿,全部放牧于野外。相继在八年中,调供广东、甘肃及本省九个县放牧鹿600余只。梅花鹿进入全日制放牧后,母鹿受胎,仔  相似文献   

8.
自1958年以来,在大兴安岭一带从事狩猎生产的鄂伦春族人民,认真贯彻执行“护、养、猎并举”的方针,开展捕鹿和养鹿事业,各地猎区和半猎区人民公社都建立了养鹿场。现在驯养的黄臀马鹿(Cervus elaphus)和梅花鹿的存栏数已达三百余头。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各地猎民排除刘少奇、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陕西铜川瓦窑沟遗址出土梅花鹿遗存的研究,分析了梅花鹿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死亡的季节性特征,进而探讨了仰韶时代人类狩猎梅花鹿的策略和行为特征。研究表明,人类在狩猎梅花鹿时一般会选择成年个体,即多数梅花鹿是在体重达到最大后才成为人类狩猎的对象,而性别比例研究显示人类在狩猎时可能有意识地选择公鹿,一方面可能是为了获取鹿角,另一方面,可能与保护种群繁衍有关。梅花鹿死亡的季节性研究表明,人类狩猎梅花鹿的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反映了人类会根据动物的行为特征有选择性地进行狩猎活动。  相似文献   

10.
杨丽娥  沈勤龙 《兽类学报》1993,13(2):152-152,113
梅花鹿(Cervus nippon)的饲养是我国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梅花鹿的各项生化指标的测定显得十分必要。关于梅花鹿的血清学参数在国内外有过不少报道,而对LDH同工酶的分析,对鹿的品种鉴定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我们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比较分析了梅花鹿的心、肺、肝、脾、肾、骨骼肌、睾丸、付睾、瘤胃、大肠、小肠 11种组织的LDH同工酶分布特征,建立了LDH同工酶谱,为进一步开展对梅花鹿的研究工作提供生化参数。  相似文献   

11.
四川梅花鹿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四川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分布有我国现存最大的梅花鹿野生种群。2011年6-9月,采用样方法对保护区梅花鹿夏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调查,共布设109个样方(利用样方61个,对照样方48个),测量并比较了海拔、坡度等20个生境因子。结果显示,梅花鹿偏好利用的植被类型为灌丛、草甸、针叶林,同时选择隐蔽度较高的生境;此外,距水源距离、灌木高度、灌木盖度、灌木密度、草本高度和草本盖度6个连续变量在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5或U<0.05)。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梅花鹿夏季偏好选择草本盖度大、靠近水源和林缘的生境,回避远离水源和林缘的生境。  相似文献   

12.
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通名野鸡,在我国分布很广是有名的野味。其雄雉的彩色尾羽和皮张,可作装饰品,活鸟可作观展,出口价值也很高,是我国主要的狩猎禽之一。 利用驯养的雉鸡作媒鸟进行诱捕,是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猎雉方法。诱捕雉鸡其关键是媒鸟的驯养。而驯养一只优良的媒鸟少则2—3年,多则3—4年并要求很高的驯养技术。过去猎人驯养媒鸟方法是密而不宣的。乡间往往养有不少雉鸡,但并非都是媒鸟。现就有关雉鸡媒鸟驯养的主要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圈养梅花鹿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的野生种群已濒临灭绝,但其圈养种群遍布全国各地,是我国圈养梅花鹿的主要品种(亚种)。为了探讨圈养梅花鹿种群作为东北梅花鹿野外放归项目资源种群的可行性,测定了来自9个圈养种群45只梅花鹿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的部分序列,以此分析我国圈养梅花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我国圈养梅花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不贫乏,种群之间并没有发生显著的遗传分化。因此,东北地区的圈养梅花鹿种群可以作为野外放归项目的资源种群,而野外放归项目的建群者应来源于东北地区的多个圈养种群。  相似文献   

14.
程建祥  黄相相  陈东东  鲍毅新 《生态学报》2018,38(22):8213-8222
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千顷塘区域,利用网格式红外相机法,对华南梅花鹿的分布及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华南梅花鹿在千顷塘区域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均有分布。其中华南梅花鹿在1200—1300 m的高海拔区域拍摄率最高(10.32%),其次是700—800 m的区域,而600—700 m的低海拔区域最低;在6种不同植被类型中,落叶阔叶林中拍摄率最高(4.60%),其次是针叶林,而常绿阔叶林最低。华南梅花鹿各月份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冬季的α值的平均数明显高于其他3季,这表明华南梅花鹿在冬季的活动时间分配相对其他季节更不均匀,活动时间较为集中。华南梅花鹿各月份间的昼行性指数β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年度各月份β值的平均值为0.60(13/24),表明华南梅花鹿是一种昼行性动物。利用季节性活动强度指数γ发现,华南梅花鹿四季活动有两个低谷期(10:00—11:00和19:00—20:00),γ值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日活动高峰期一般有3个(7:00—9:00,12:00—14:00,17:00—19:00)。  相似文献   

15.
梅花鹿性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梅花鹿(Cerous nippon)的性行为,不仅可以揭示其性活动规律,而且对制定适宜的配种方案,改进育种措施,提高繁殖性能等,均有指导意义。也可为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1—1983年,对本场梅花鹿的性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 梅花鹿的发情特点 1.初次发情年龄梅花鹿公、母鹿,生长发育良好的15—18个月性成熟。但在生产上母鹿参加配种的适宜年龄是2周岁,公鹿为3周岁以上。  相似文献   

16.
珍稀动物--梅花鹿及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梅花鹿曾广泛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茸角、鹿血、鹿胎等是传统的名贵药材、长期以来梅花鹿受到严重的狩猎压力,国内的野生梅花鹿种群大部分已经绝灭,仅在四川、江西和东北的少数几个地方还残存几个数量非常少的种群,是我国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我国饲养梅花鹿的历史较长。已有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鹿产品的理化特性、化学成分、炮制方法和药效等方面。我们对于野生梅花鹿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知识还很匮乏。国外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对野生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日本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梅花鹿的生物学特性,鹿产品的经济价值以及国内外对于梅花鹿的研究进展知识,有助于我们对梅花鹿的了解、保护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位于四川省北缘的若尔盖铁布自然保护区,地处岷山山脉的北端,青藏高原东缘,最高海拔四千米,平均海拔三千二百米左右,总面积二十三万亩,是四川梅花鹿的故乡。其植被介于高寒草原及亚高山森林之间。梅花鹿喜欢在草地上、树林里憩息。这一带山势成南北走向,坡缓沟宽,光照适宜,在向阳地方,芳草萋萋,雪莲、贝母、虫草、青椒、黄芪,竞相争荣;而背荫处又有铁甲松、油松、冷杉、白桦等等,高耸云天,正是梅花鹿栖息繁衍的好地方。这里的地质结构属龙门山准地槽区,在动物区系上有它的特殊性,与梅花鹿共栖的有旱獭、林麝、盘羊、黄羊、岩羊、刺猬、黑熊…  相似文献   

18.
灰喜鹊的人工饲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灰喜鹊(Cyanopica cyana pallescens)在森林内是消灭害虫的能手,而且是松树林内主要害虫的天敌。一对灰喜鹊可以控制100亩松林有虫不成灾,因而我国山东、安徽、江西等省都在驯养灰喜鹊防治森林害虫,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东北黑龙江省高寒地区驯养灰喜鹊还未见到成功报道。我国1984年以来对驯养灰喜鹊的人工饲料进行了研究,提高了雏鸟的成活率,加速了驯养灰喜鹊的效果,现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19.
散放条件下春季梅花鹿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梅花鹿 (Cervusnippon)是我国珍贵的经济动物 ,梅花鹿野生种群数量极少 ,主要分布在吉林东部、四川诺尔盖、江西彭泽、安徽南部以及浙江西部[14 ] ,是国家 1级保护动物。国内对梅花鹿行为学研究仅对活动节律[2 ] 、性行为[7] 、社群行为[12 ] 有一些零星报道[8,11,13,14 ] ,尚未见有关行为时间分配及其与性别和天气之间关系的报道。我们于 1998年4~ 5月对散放条件下东北梅花鹿 (C .nipponhor tulorum)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 ,为保护梅花鹿这一濒危物种研究提供基础资料。1 研究地区与方法1 1 自然概况黑…  相似文献   

20.
淘气小贴士     
正梅花鹿:啊啊,我好快乐呀!"嘎嘎~"一只寒鸦飞到梅花鹿身上。梅花鹿:小寒鸦,走开,否则我就不客气了。寒鸦:你来呀,来呀,我可是厄运之神的化身。说着向上飞去。梅花鹿纵身一跃,"哎呦",不但没教训到寒鸦,反而摔了个狗啃泥。(江阴王亦辰)一天,有一只卖蘑菇的小鹿遇上了强盗寒鸦。寒鸦恶狠狠地:快,缴蘑菇不杀!小鹿:不给,不给,我不给,妈妈回来我也不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