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18个猛禽CHD基因的一段内含子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CHD-W和CHD-Z基因的多态性存在差异,CHD-W基因不适合种间系统发生学的研究.通过对CHD-Z基因扩增序列构建的NJ和ML树显示:隼科与其他猛禽物种关系较远;鹰科鸟类与鸮形目鸟类亲缘关系较近;在白腹鹞的分类地位上与传统形态学分类不一致;长耳鸮、领角鸮、花彩角鸮、西部鸣角鸮的分类地位存在分歧.鸮形目和隼形目鸟类的CHD-W基因大小有明显区别,支持形态学分类结果,与CHD-Z序列分析结果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3.
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基因,利用DNA测序的方法研究了雀形目18种鸟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通过序列分析比对,运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了雀形目18种鸟类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燕雀类和类的分歧程度达到了科级水平,建议分别独立成科;长尾山雀可从山雀科中分离出来,单列成科;柳莺归入柳莺亚科(Phylloscopinae),树莺归入大苇莺亚科(Acrocephalinae)。Cytb基因的各主要分支中存在着相对恒定的分子钟,根据鸟类mtDNA的cytb进化速度大约是每百万年1.6%,得到18种鸟的科间分歧时间在10.5百万年左右,科内分歧在9.0百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直接测序方法首次对形目 (Charadriiformes) 12种鸟类 :蒙古沙 (Charadriusmongolus)、环颈(Charadriusalexandrinus)、大杓鹬 (Numeniusmadagascariensis)、白腰杓鹬 (Numeniusarquata)、中杓鹬 (Numeniusphaeo pus)、红脚鹬 (Tringatotanus)、林鹬 (Tringaglareola)、翘嘴鹬 (Xenuscineres)、翻石鹬 (Arenariainterpres)、大滨鹬 (Calidristenuirostris)、反嘴鹬 (Recurvirostraavosetts)和砺鹬 (Haematopusostralensis)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定 ,并以白鹳(Ciconiaciconia)的同源序列作为外群构建系统发生树。经比对 ,形目 12种鸟类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均包括1143bp ,序列间未见有插入和缺失 ,共有 381个变异位点 ,种间序列差异值为 5 16 %~ 16 0 1%。重建的系统树将形目 12种鸟类分为 2个支系 :第 1支系包括红脚鹬、林鹬、翻石鹬、大滨鹬、翘嘴鹬、中杓鹬、大杓鹬和白腰杓鹬 ,其中红脚鹬、林鹬、翻石鹬、大滨鹬、翘嘴鹬聚为一支 ,中杓鹬、大杓鹬和白腰杓鹬聚为另一支 ;第 2支系包括蒙古沙、环颈、反嘴鹬和砺鹬 ,其中反嘴鹬与砺鹬互为姐妹群 ,然后再与属的两个种蒙古沙和环颈组成的姐妹群构成并系群。分子证据提示 :第 1支系中各属间及种间的系统关系与形态学研 相似文献
5.
苋科(Amaranthaceae sensu lato)是石竹目(Caryophyllales)第二大科, 目前被普遍接受的苋科为其广义概念, 含狭义苋科(Amaranthaceae sensu stricto)和藜科(Chenopodiaceae)。然而到目前为止, 藜科是否应作为独立的科还存在争议。此外, 广义苋科内部各亚科之间的系统关系也尚未厘清。对广义苋科所有13个亚科代表类群进行取样(共59种), 基于8个叶绿体序列片段重建其系统发育关系, 并结合分子钟估算, 对该科及其主要分支的起源与分化时间进行推测。结果表明, 广义苋科与狭义苋科都是很好的单系, 但藜科并非单系, 因此不支持藜科在科级水平的地位, 支持广义苋科的观点。除了多节草亚科(Polycnemoideae)之外, 其它亚科的系统位置均得到很好的分辨。分子钟估算结果表明, 广义苋科于白垩纪晚期约69.9 Ma分化出该科的2个主要分支, 且该科在白垩纪-古近纪边界附近时期(约66.0 Ma)可能发生过快速辐射分化事件。 相似文献
6.
(行鸟)形目12种鸟类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差异及其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PCR直接测序方法首次对Hang形目(Charadriiformes)12种鸟类:蒙古沙Hang(Charadrius mongolus)、环颈Hang(Charadrius alexandrinus)、大杓鹬(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白腰杓鹬(Numenius arquata)、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红脚鹬(Trina totanus)、林鹬(Trina alareola)、翘嘴鹬(Xenus cineres)、翻石鹬(Arenaria interpres)、大滨鹬(Calidris teruarostris)、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s)和砺鹬(Haematopus ostralensis)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定,并以白鹳(Ciconia ciconia)的同序列作为外群杓建系统发生树。经比对,Hang形目12种鸟类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均包括1143bp,序列间未见有插入和缺失,共有381个变异位点,种间序列差异值为5.16%—16.01%。重建的系统树将Hang形目12种鸟类分为2个支系:第1支系包括红脚鹬、林鹬、翻石鹬、大滨鹬、翘嘴鹬、中杓鹬、大杓鹬和白腰杓鹬,其中红脚鹬、林鹬、翻石鹬、大滨鹬、翘嘴鹬聚为一支,中杓鹬、大杓鹬和白腰杓鹬聚为另一支;第2支系包括蒙古沙Hang、环颈Hang、反嘴鹬和硕鹬,其中反嘴鹬与砺鹬互为姐妹群,然后再与Hang属的两个种蒙古沙Jamg和环Hang组成的姐妹群构成并系群。分子证据提示:第1支系中各属问及种间的系统关系与形态学研究结果相吻合;第2支系中的反嘴鹬与Hang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两者聚为姐妹群,提示将这两个类群合并为一个亚科——反嘴葫亚科更为合理,与码亚科共同组成Hang科,与核型研究结果和Sibley在新分类体系中将码科分为反嘴鹬亚科和Hang亚科、反嘴鹬族和砺鹬族属于反嘴鹬亚科的观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通过18S rDNA基因(SSU)序列,构建了串珠藻目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SSU基因序列片段长度为1 871 bp,核苷酸变异位点有709个,占序列长度的38%;其中简约信息位点有169个,占序列长度的9%.用最大似然法、邻接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树拓扑结构基本一致,都显示红索藻目的2个属独立于串珠藻目成单独分支,支持红索藻目的建立;胶串珠藻独立于其他串珠藻组植物,支持将其单独分组;数据同时支持将扭曲组和杂生组合并,建立Kumanoa属;但多芒组、绿色组、沼生组等因分子序列数据涉及的种类较少,其系统关系的确定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对蜻蜓目系统发育的研究。对一些规模较大较全面的研究结果做了描述,并对其进行比较;对最近的基于分子的和基于形态的研究的共同点做了总结,其共同支持的观点包括:束翅亚目处于分支的基部为一并系类群,差翅亚目与间翅亚目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
基于78种直翅目昆虫的18S rRNA基因全序列构建了直翅目各主要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的结果支持直翅目的单系性,但不支持蝗亚目和螽亚目各自的单系性;直翅目下除蜢总科和蝗总科外各总科的划分多数与Otte系统相一致;蜢总科的单系性得不到支持;蝗总科的剑角蝗科、斑腿蝗科、斑翅蝗科、网翅蝗科和槌角蝗科5科均不是单系群,各物种间的遗传距离差异不大,应合并为一科,即蝗科;本研究支持将Otte系统中蚱总科和螽蟖总科下各亚科级阶元提升为科级阶元;18S rRNA基因全序列可以作为划分科级阶元的工具,当位于同一分支上互成姐妹群的类群间的遗传距离超过1%时,这几个类群属于不同的科;但由于其在进化上的保守性,18S rRNA基因只能用于纲目等高级阶元间关系的研究,而由其获得的总科以下阶元间的关系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化石骨舌鱼类及骨舌鱼类现生主要类群的比较研究,用 PAUP 软件对31个分类单元的65个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16个最简约的分支图(步长为206,一致性指数为 0.4320,保留指数为0.7194)。严格合意树显示,中国早白垩世的骨舌鱼类(酒泉鱼、狼鳍鱼、固阳鱼、吉南鱼、同心鱼、西夏鱼、昆都仑鱼和华夏鱼)主要为骨舌鱼超目中不同等级的干群;与一般的观点不同,始舌齿鱼与蛟河鱼组成了姊妹群关系;骨舌鱼目由 Thaumaturus、弓背鱼亚目和骨舌鱼亚目组成;弓背鱼类与象鼻鱼类关系更近;Ostariostoma 为弓背鱼科的姊妹群;副狼鳍鱼与[骨舌鱼亚科+犁齿鱼亚科]组成了姊妹群,该姊妹群关系的建立,将骨舌鱼科的历史延伸到了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1.
基于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序列探讨中国蚤蝇科部分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线粒体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序列联合分析,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分别构建了中国蚤蝇科14属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联合分析序列总长度为819 bp,其中可变位点277个,简约信息位点200个;A+T平均含量为77.7%,具A、T偏倚性.系统发育分析显:中国蚤蝇科为单系发生,分为蚤蝇亚科和裂蚤蝇亚科两个单系群.蚤蝇亚科内脉蚤蝇属、锥蚤蝇属和刺蚤蝇属亲缘关系较近,栅蚤蝇属与栓蚤蝇属亲缘关系较近;裂蚤蝇亚科中虼蚤蝇属与裂蚤蝇属互为姐妹群,寡蚤蝇属与伐蚤蝇属互为姐妹群. 相似文献
12.
基于ND4和ND5基因序列分析的鳅超科鱼类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D4和ND5是线粒体基因组中编码NADH脱氢酶亚基4和亚基5的两个蛋白质编码基因.该研究以鳅超科鱼类为研究对象,新测定了10个物种的ND4和ND5基因全序列以及中间的3个tRNA基因共212 bp的序列,结合从GenBank 下载的15个物种的15条序列进行序列比较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显示:鳅超科鱼类ND4基因全长1380~1387 bp,以ATG为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为不完全终止信号;ND5基因全长1821~1839bp,同样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为TAA或TAG;ND4和ND5基因之间插入了3个tRNA基因,分别编码携带组氨酸、丝氨酸、亮氨酸的tRNA.ND4和ND5基因(包含3个tRNA基因)中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4%、27.3%、14.2%、28.1%,A+T(57.7%)的含量高于G+C(42.3%)的含量.转换与颠换比(Ti/Tv)平均值为1.586.选取斑马鱼和鲤鱼作为外类群,采用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推断法(BI)进行系统发育树的重建.三种方法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都显示:花鳅亚科、条鳅亚科、沙鳅亚科、平鳍鳅科及Vaillantellidae分别构成单系;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为:(Vaillantellidae+(沙鳅亚科+(花鳅亚科+(条鳅亚科+平鳍鳅科).这与线粒体全基因组和某些核基因(如RAG1基因)的研究结果类似,且支持率较高,表明ND4和ND5基因用于鳅超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分析是可行的;但是该研究的结果有别于其他线粒体基因的分析结果,如基于cytb和D-loop基因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条鳅亚科和花鳅亚科聚为姐妹群,再和平鳍鳅科聚在一起.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使用的基因长度差异造成的,长度越长,信息量越大,所反映的系统发育结果可能更加接近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3.
鹳形目鸟类的传统分类一直存在分歧,而近期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大多只用单个基因,其结论的可信度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通过核c-mos基因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序列分别和合并分析,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探讨了鹳形目6科12种鸟类的系统发生关系.文中测出鹳形目鸟类6种核c-mos基因的片断序列,结合来自Genebank的其他种类的c-mos和12S rRNA基因序列,分别经Clustal W软件对位排列后,以原鸡为外类群用最大似然法、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建立系统树.系统树分析表明, 鹳形目6科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总结为:(鹭科,((鹮科,美洲鹫科),(鹳科,(鲸头鹳科,锤头鹳科)))).鹭科7个属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总结为:(麻(开鸟)属(夜鹭属(池鹭属(苍鹭属(中白鹭属(白鹭属,大白鹭属)))))).分别基于两个单基因的系统树有一定差异,而基于合并数据的系统树支持率和分辨率都高于基于单基因的系统树,表明使用在遗传上相对独立的分子数据合并建立系统树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分辨率,是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高原鳅(Triplophysa)属鱼类8个种群共75个个体的线粒体Cytb基因为标记,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高原鳅属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全长1 140bp的Cytb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到527个多态位点,界定了61个单倍型,A+T含量(55.9%)高于G+C含量(44.2%).8个种群单倍型多样度(Hd)... 相似文献
15.
基于12S和16S rRNA序列的湍蛙属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湍蛙属 6个种共 10个种群 ,以及 4个外群种的线粒体 12S和 16SrRNA基因片段 ,比对后有94 0bp序列 ,发现 35 2个变异位点、 186个简约性位点。运用NJ法、MP法、ML法构建了系统关系树 ,各系统树一致表明内群为一单系群 ,分为两组 :第一组中 ,四川湍蛙两种群先聚合 ,再和棕点湍蛙聚为一支 ;第二组中 ,香港湍蛙和戴云湍蛙聚为一支 ,而香港大屿山离岛湍蛙种群首先与华南湍蛙相聚 ,再与武夷湍蛙构成姐妹支。研究结果表明 :香港地区增加 1种湍蛙分布 ;戴云湍蛙是一有效种 ;四川湍蛙的石棉和洪雅种群间遗传差异达到或超过其他种间的分歧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类人猿亚目中部分种类的孕激素受体基因进行分析,重建类人猿亚目的 系统发育关系.扩增并测定了来源于14个属的类人猿亚目物种的孕激素受体编码区序列,并基于这一序列数据,分别采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重建了系统发育关系.除了阔鼻下目,3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的拓扑结构类似且各节点支持率高.重建的人猿超科和猴超科内部亲缘关系支持多数人所认可的分类系统.本研究为黑猩猩和人的姐妹群关系提供了证据,提示黑猩猩比大猩猩或其他猿猴更接近人类.阔鼻下目中蜘蛛猴科、卷尾猴科和僧面猴科三者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在本研究中未得到很好辨析. 相似文献
17.
从细胞色素b 基因全序列分析岩羊和山羊、绵羊的系统发生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测定了来自四川和青海岩羊的细胞色素b 基因全序列(1 140 bp) , 结合从GenBank 中检索获得的山羊、北山羊、绵羊和盘羊4 个近缘种细胞色素b 核苷酸同源区序列进行比较, 分析了碱基组成和变异情况以及核苷酸序列差异。分别采用简约法和距离矩阵法构建分子系统树, 得到了基本相同的拓扑结构, 从分子水平初步探讨了岩羊的系统起源问题。岩羊与山羊属的山羊、北山羊有着比绵羊属的绵羊、盘羊更近的亲缘关系。岩羊与山羊、北山羊的分歧时间大约在3~6 百万年, 而与盘羊、绵羊的分歧时间大约在6~8 百万年。 相似文献
18.
14.从Cyt b基因全序列分析中国10个黄牛品种的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Cyt b基因全长序列,对我国10个地方黄牛品种的遗传多态性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中国黄牛Cyt b基因序列富含碱基A和T,A+T平均含量为56.7%,密码子第3位点核苷酸表现出较强的碱基组成偏倚,该位点上G的含量最低,为 3.5%,而A的含量最高,为44.6%,核苷酸组成偏差指数为0.45.在47个个体1 140 bp的序列中检测到30个变异位点,约占核苷酸总数的2.63%,密码子第3位点的突变率(76.7%)远高于第1位点(16.7%)和第2位点(6.6%),第2位点的非同义替代率(100%)远高于第1位点(40%)和第3位点(4.3%).定义了15种单倍型.将10个品种作为一个大的种群分析时,发现中国黄牛Cyt b基因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0.783±0046)和一定程度的核苷酸多样性(Pi=0.00828±0.00030),这与中国黄牛地理分布广、种群庞大和起源复杂有关系.基于Kimura 2 parameter距离采用UPGMA法构建的10个黄牛品种分子系统树中将47个个体分别与瘤牛和普通牛聚在一起,说明中国黄牛主要起源于瘤牛和普通牛.北方牛受普通牛的影响较大,南方牛受瘤牛的影响较大,但是对于亲缘关系复杂的中原地区黄牛而言,瘤牛和普通牛对它们的影响力大小因品种而异,因而它们分别和北方牛和南方牛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程度也存在差异.不同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差异可能与它们的地理分布差异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Tshering Penjor Masashi Yamamoto Miki Uehara Manami Ide Natsumi Matsumoto Ryoji Matsumoto Yukio Nagano 《PloS one》2013,8(4)
The genus Citrus includes mandarin, orange, lemon, grapefruit and lime, which have high economic and nutritional value. The family Rutaceae can be divided into 7 subfamilies, including Aurantioideae. The genus Citrus belongs to the subfamily Aurantioideae. In this study, we sequenced the chloroplast matK genes of 135 accessions from 22 genera of Aurantioideae and analyzed them phylogenetically. Our study includes many accessions that have not been examined in other studies. The subfamily Aurantioideae has been classified into 2 tribes, Clauseneae and Citreae, and our current molecular analysis clearly discriminate Citreae from Clauseneae by using only 1 chloroplast DNA sequence. Our study confirms previous observations on the molecular phylogeny of Aurantioideae in many aspects. However, we have provided novel information on these genetic relationships. For example, inconsistent with the previous observation, and consistent with our preliminary study using the chloroplast rbcL genes, our analysis showed that Feroniella oblata is not nested in Citrus specie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Feronia limonia. Furthermore, we have shown that Murraya paniculata is similar to Merrillia caloxylon and is dissimilar to Murraya koenigii. We found that “true citrus fruit tre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2 subclusters. One subcluster included Citrus, Fortunella, and Poncirus, while the other cluster included Microcitrus and Eremocitrus. Compared to previous studies, our current study is the most extensive phylogenetic study of Citrus species since it includes 93 access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itrus speci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3 clusters: a citron cluster, a pummelo cluster, and a mandarin cluster. Although most mandarin accessions belonged to the mandarin cluster, we found some exceptions. We also obtained the information on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various species of acid citrus grown in Japan. Because the genus Citrus contains many important accessions, we have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is genu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