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中国人r——干扰素cDNA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RT-PCR技术从中国人淋巴细胞mRNA反转录产物中克隆了IFN-r-cDNA,序列分析证实了分子进化规律对IFN-rcDNA序列存在多态性的推论。在此基础上应用DNA重组技术,将去信号肽中国人IFN-r cDNA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BV220 PRPL启动子下游,转化大肠杆菌DH5a,通过温度诱导表达,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稳定、高效地表达了中国人IFN-r cDNA,其表达水平占全菌可溶性总  相似文献   

3.
人α—干扰素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4.
大肠杆菌发酵重组人干扰素—α2a的高密度,高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BS公司的BioFloⅢ发酵罐,采用培养基流加的方式培养表达人干扰素的E.coli工程菌,结果湿菌重达128g/L,干扰素活性达98×1010U/L发酵液。  相似文献   

5.
6.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法全合成了编码人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成熟肽N端153氨基酸的基因序列,构建基于该合成基因的表达质粒,结果以谷胱甘肽转硫酶-TPO153(GST-TPO153)融合蛋白的方式获得了占全菌蛋白40%的高效表达.进一步采用PCR方法分别对TPO合成基因及TPOcDNA的翻译起始区(TIR)序列进行定点突变,以降低这一区域的G-C含量.将突变序列分别插入到pBV220表达载体中,重组质粒在转化大肠杆菌JM109后,均获得了表达,其中TIR区突变后的合成基因表达产物约占全菌蛋白的15%.为研究基因下游结构对表达的影响,在不改变氨基酸组成的基础上,构建了TPO合成基因与TPOcDNA的杂合序列表达质粒.研究结果表明翻译起始效率是影响rh-TPO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基因下游序列的组成对表达水平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8.
采用磷酸钙共沉淀技术,将人β干扰素编码区基因片段与pSV_2-dhfr载体质粒SV40早期启动子下游60碱基对(bp)处重组的pSVEHβ_1质粒导入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型株,简称CHO-dhfr~-细胞。共转化后,于选择培养基中长出的265个细胞克隆中随机挑出13株细胞克隆进行表达水平检测,其中7株细胞有表达,表达阳性细胞克隆株占54%,共转化率为1.33×10~(-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τ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方法:含有IFN-τ基因的pBV220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于42℃温控诱导重组菌表达IFN-τ。经过包涵体溶解、DEAE离子交换层析、硫酸铵沉淀及梯度透析,使重组IFN-τ获得纯化和复性。结果:诱导后的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有相对分子质量约21000的条带。纯化复性后目的蛋白纯度可达90%。结论:工程菌可稳定高效地表达IFN-τ。硫酸铵沉淀结合阴离子交换是一种简便高效的纯化方法,可获得较高纯度的IFN-τ。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干扰素—β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肠杆菌中大规模纯化新型干扰素β(IFN-βser17).首先建立IFN-βser17发酵和纯化工艺,连续大量纯化三批,并对纯化终产品进行全面鉴定.建立了稳定的发酵和纯化工艺流程,中试三批菌产量平均为4.33g/L,IFNβser17的表达量平均为20%,经破碎、粗提、精制后IFN-βser17的比活达2×107IU/mg以上,纯度超过96%,其他检定项目也均符合规程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富含蛋氨酸玉米醇溶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玉米中富含蛋氨酸的10kD玉米醇溶蛋白,证明植物源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能够表达.方法:从玉米胚乳中克隆高蛋氨酸基因zein,通过PCR扩增zein片段,连接pGEX - 4T -1原核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中,IPTG诱导后,HPLC测定蛋氨酸含量.结果:经PCR扩增出467bp条带,Blast分析同源性99%,经IPTG诱导进行SDS - PAGE检测,发现在36kD处出现一条明显的条带.诱导后菌体总蛋氨酸含量比正常菌体提高了9.6%.结论:证实了植物源10kD玉米醇溶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能够表达.  相似文献   

12.
天花粉蛋白是具有N-糖苷酶活性的一种植物Ⅰ型核糖体失活蛋白,本研究用PCR方法获得了天花粉蛋白的突变基因TCSA-S,构建了表达载体pET-30a( )-TCSA-S,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在30℃条件下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检测,重组的突变体基因TCSA-S表达产物主要存在于包含体中。  相似文献   

13.
用RT-PCR法从人胎盘组织中克隆出人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h-CTGF)cDNA序列867bp,将此cDNA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9a,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pLysS,诱导出N端缺失61个氨基酸残基的截短型rh-CTGF,表达量占总菌体蛋白的7%,主要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采用离心、洗涤和凝胶过滤分离纯化后,行活性检测表明截短型rt-CTGF无刺激增殖活性,并对用原核表达rt-CTGF作了讨论,为制备抗体、CTGF表达调控和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霍乱毒素B亚单位基因(CtxB)的克隆及其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霍乱弧菌中抽提基因组DNA,用PCER方法获取霍乱毒素B亚单位基因(CtxB)。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txB基因编码124个氨基酸,其中编码62位Thr的密码子与文献报道有差异。将CtxB基因插入质粒pGEX-4T-2,构建pGEX-CTXB表达质粒,转化大肠相菌BL21(DE30,筛选表达菌株CTXB/BL21。工程株经IPTG诱导表达,可产生大量的表达蛋白,经SDS-PAGE分析,融合蛋白分子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获得高产量的纯化核心蛋白。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以HCV—H株全长cDNA序列为模板,扩增获得核心区基因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BVIL1,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BVIL1-C,转化HB101宿主菌,通过温度诱导表达核心蛋白。结果:扩增得到目的基因长度为573bp,构建pBVIL1-C表达载体,在HB101宿主菌中通过温度诱导获得稳定表达,表达蛋白占菌体总蛋白含量的21%,Western—Blot检测证实表达产物可与HCV患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结论:HCV核心蛋白可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表达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内的表达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从中国丙肝病人血清中扩增克隆的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基因(408bp)酶切处理后插入表达载体pJLA502内,获得高表达核心蛋白的重组工程菌。将重组菌经42℃热诱导5h,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的核心蛋白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0%。经分子筛和吸附层析纯化后获得的核心蛋白,ELISA检测证实有较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用表达的核心抗原加用表达的NS_3抗原(C_33)装配的抗-HCV试剂盒,经用标准血清验证及与国外第二代抗-HCV试剂盒比较,证实符合丙肝诊断试剂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PCR技术扩增编码钩虫中性白细胞抑制因子(NIF)成熟肽的cDNA,克隆于表达载体pET-21a( )。序列分析表明与献报道一致。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中实现高效可溶性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外源蛋白(相对分子质量28900)约占全菌蛋白的20%。菌体用溶菌酶处理。上清经Q—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羟基磷灰石层析、Sephacryl S-100凝胶过滤,得到纯度约95%的重组NIF。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NIF能有效地抑制中性白细胞粘附。这些结果为利用大肠杆菌制备重组NIF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大肠杆菌trpBA基因的克隆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大肠杆菌中色氨酸合成酶的表达量和表达活性。方法:利用PCR方法从大肠杆菌K-12的基因组中直接克隆出紧密连锁trpB和trpA基因(简称trpBA),并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 )中,得到重组质粒pet22b( )-trp-BA,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并用比色法测定其活性。结果:凝胶电泳可见PCR扩增产物大小约为2kb,SDS-PAGE鉴定目的蛋白的Mr分别约为29000和44000,色氨酸合成酶α、β亚基分别得到了高效表达,色氨酸合成酶活性提高到对照菌的3.7倍。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2b( )-trpBA,色氨酸合成酶的表达量和表达活性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提高,为高产色氨酸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确定了培养基及pH值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升温诱导过程中有机酸的产生及其对工程菌E.coli DH5α(pHV-hIL-6)生长和rIL-6表达的影响。当有机酸浓度低于70mmol/L以下时,菌密度达到干重2~3.5g/L之间收菌,rIL-6的表达水平为25%~32%;当有机酸浓度达到70mmol/L以上时,工程菌的生长不受影响,而rIL-6的表达明显受抑制。产生的有机酸以乙酸为主。收集菌体后,经过破菌,分离提纯的包涵体,其rIL-6的纯度可达到70%。用GuHCl缓冲液溶解包涵体,样品稀释后经过Q Sepharose F F柱纯化,可得到纯度达95%以上的rIL-6。采用依赖IL-6的小鼠杂交瘤细胞系7TD1及MTT比色法测定生物活性,rIL-6的比活性为2×10~8U/mg。  相似文献   

20.
利用PCR方法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基因组DNA中获得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α1,2-fuco-syltransferase,α1,2-fuct)基因,得到大小为906 bp的目的基因,将其定向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ET-fuct。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25℃,0.1 mmol/L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4 h,并用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可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33 kD的蛋白,与预期分子量一致,说明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在大肠杆菌BL21中实现表达,应用HPLC法进行酶活检验,酶活达到了13.21 pmol/(mgPr.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