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考试是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实验课是否可以进行考试?实验课考试效果如何?我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解剖鲫鱼”是初二动物学的一个实验。该实验是在讲授教材内容“鲫鱼生活习性、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以后开设的,要求学生认识鲫鱼的形态结构,学会解剖鲫鱼的技能。实验前,我先播放了《解剖鲫鱼》的电视录像片。实验开始时,又向学生说明实验目的和要求,解剖仪器名称及正确使用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鲫鱼的外  相似文献   

2.
吴山 《生物学通报》1997,32(11):31-31
“观察和解剖鲫鱼”这节课要达到3个目的:一是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和呼吸,进一步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二是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三是学会解剖鲫鱼的方法。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与观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并掌握解剖鲫鱼的方法。教学难点是:鲫鱼的解剖方法。围绕3个目的,本节课共分为5个部分。1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这部分内容一目了然,教师精讲少讲,主要以“教师提出观察项目—学生观察—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这一方式进行;教师的问题围绕着“体色、体形、鳞片、侧线和鳍在水中生活的意义”来提出。(1)…  相似文献   

3.
“观察和解剖鲫鱼”一节教案魏智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二中844000)1教学目的(1)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和呼吸方式,进一步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2)学会解剖鲫鱼的方法。(3)观察鲫鱼的内部构造。2教学重点及课时数(1)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  相似文献   

4.
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2节“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中,安排了“鲫鱼”的观察实验,学生在观察浴缸里鲫鱼的运动过程中,思考鱼鳍和运动的关系,会产生疑问:鲫鱼在水中浮沉的原理是什么?笔者针对学生产生的疑问,结合物理学中的浮力以及阿基米德定律,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鱼类在水中浮沉的原理,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物》课本“观察和解剖鲫鱼”一节课中,安排有观察鲫鱼呼吸的实验内容。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一种实验方法,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1材料准备实验前先将红色粉笔研成粉末,加水搅拌,混合均匀。2实验方法用滴管吸取上述液体,垂直插入水中。将管口接近于鲫鱼口的附近。轻轻挤捏橡胶囊,使红粉笔液体滴到鲫鱼口周围水中。此时,我们就会观察到鲫鱼口张开,红色液体被吸入水中。而当鳃盖张开的时候,红色液体又从鳃盖后的鳃孔排到水中。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水流由口进人再从鳃孔排出。对理解鲫鱼的呼吸很…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动物学解剖鲫鱼实验中,为便于观察鲫鱼心房和心室的颜色区别,可用在鱼鳃上滴自来水的方法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具体疗法是:  相似文献   

7.
解剖鲫鱼是脊椎动物的第一堂实验课,以往是用死体鱼做实验材料,观察效果很不理想。近年来,我们改用活体鲫鱼做解剖,实验结果比过去好得多。材料和用具 3寸长的活鲫色或活非洲鲫鱼,再大些更好。解剖剪、解剖刀、镊子、解剖盘、2寸长的纱布块(每组一块) 注意事项(向学生提出) 1.解剖器械很锋利,要注意安全; 2.解剖体腔时要用剪刀,剪体壁时剪刀与动物体  相似文献   

8.
在“鲫鱼”一节的小实验中提到,剪掉胸鳍和腹鳍的鲫鱼及剪掉尾鳍的鲫鱼,与保留全部鳍的鲫鱼对比,它们的游泳姿态和速度有什么不同?对这一小实验,我们不仅按课本上的要求进行了操作,而且还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观察。1剪掉不同奇鳍的情况1.1只剪去背鳍:鲫鱼能侧立水中;运动时速度和方向基本同于正常鱼,只是身体略微有点摆动。1.2只剪去臀鳍:鲫鱼的平衡和运动情况与正常鱼无明显差别。1.3只剪去尾鳍:鲫鱼能侧立水中,尾部明显上翘;运动时,速度明显减慢,尾部摆动幅度较大,转弯不灵活。2剪掉不同偶鳍的情…  相似文献   

9.
乐天 《四川动物》1993,12(2):43-44
动物学实验是动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动物学实验技能的主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始终没有解决好一个教师要指导50至60名学生,教师的语言难于直观、形象地表达操作要领、观察现象、实验结果;教学信息难于在课堂上及时地交流和反馈等矛盾。因此,实验教学的组织,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一直是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为了探索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使实验课真正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动物学实验技能的目的,一年来我们在初二年级进行了用录像指导学生进行动物学实验的教学研究。我们先后在几所普通中学开展了“鲫鱼解剖”、“青蛙解剖”的实验研究课,受到了参与实验的学校和教师的肯定和好评。  相似文献   

10.
“解剖蚯蚓”一课的教学体会栾礼成(湖北省宜昌县乐天溪中学443124)“解剖蚯蚓”是中学生第一次进行解剖实验,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如何上好“解剖蚯蚓”这第一节实验课?本文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1解剖之前的蚯蚓处...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人体解剖生理学中,“血循环器官”一章的分量,是第一学期全部教材中最多的一章。生物学通报过去曾介绍过好几篇关于这一章教学方法的文章。如1953年1月号的“介绍几个初中生理卫生学血液循环一章中的示范实验”,同年11—12月号中的“血液循环器官一章的教学法”以及1955年9月号“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解剖和观察猪心的实习”等,都是有关本章  相似文献   

12.
“鲫鱼外部形态”一节的教学李中和(山东省平邑县第二中学273300)在生物教学中如何体现义务教育新教材的特点?我在“鲫鱼外部形态”一节的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1注重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1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先把盛有水和鲫鱼的...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其绝大多数的结论、规律都是通过严谨而科学的实验手段获得的,这就决定了通过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不但能够而且必须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鲫鱼”一节教材是初中生物教材中一个重点章节,就其教学目标而言,它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解剖等实验手...  相似文献   

14.
鱼类是低等的脊椎动物,生活于水中,内部结构趋向复杂,其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但是要通过解剖鲫鱼或鲤鱼观察鱼的心脏结构,其难度很大,效果不明显,加上鱼的心肌自动节律性差,往往是解剖完毕心脏跳动停止,直接观察活鱼心脏又是不可能的,一般教学中,是要求学生从理论上硬记鱼的心脏结构是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的,学生由于没有直接看到鱼的心脏结构,所以遗忘的快,记忆不深刻,那么如何使学生观察到跳动的类似鱼的心脏结构呢?在几年的教学中我采取了利用蝌蚪的间接观察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验中所用的材料少而容易得到,…  相似文献   

15.
在鱼的解剖实验中,常用的材料有鲫鱼、鲤鱼、草鱼、青鱼等。在观察神经系统时,由于学生实验操作不熟练,很难完好无损地打开颅骨,观察到完整的鱼脑的构造,致使不能很好地达到实验目的。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找到了一种观察鱼脑结构的好材料——银鱼。银鱼,又称脍残鱼。属鱼纲银鱼科。口大,头扁平,体细长,透  相似文献   

16.
用局部麻醉法观察鱼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鱼鳍作用的演示实验 ,笔者采用对鱼体的鳍进行局部麻醉的方法 ,使鱼体局部神经传导阻滞 ,被麻醉的鳍在短时间内停止摆动 ,观察鱼鳍的作用效果很好。1 材料用具 活鲫鱼 (或泥鳅 ) ,盛有 60 %~ 70 %水的容器 ,注射器 (5 m L以下 ) ,针头 ,盐酸利多卡因 5 m L、10 0 mg1支 (医用麻醉药 ) ,解剖盘 ,纱布 ,细铁丝 1根。2 方法步骤  1)把活鲫鱼 (或泥鳅 )放入盛有 60 %~70 %水的容器中。仔细观察鲫鱼 (或泥鳅 )的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的摆动与身体运动形式。然后用细铁丝分别触碰各鳍 ,观察鲫鱼 (或泥鳅 )的反应状态。2 )把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运用“练、看、读、议、讲”的教学形式,对“指导发现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即从加强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入手,以实验为基础组织教材进行教学活动,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现以“鲫鱼”一节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对上好脊椎动物解剖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鲫鱼、青蛙、家兔三种脊椎动物的解剖,在《动物学》的实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上好这三节实验课,不仅可使学生掌握解剖技术,同时通过观察和比较,还可从中受到生物进化及生态学的教育。为此我做了如下探讨: 一充分准备合理组织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实验中合理组织,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和前提。解剖脊椎动物,实验材料为运动力强的活体,如捉拿不慎,从手中逃脱,或麻醉时间不足,解剖时苏醒弹动,都会引起学生混乱,不利实验进行。在打开体腔后,不少同学又急于辨认器官,随意翻动,破坏了内脏的自然位置,致使不能按系统逐次观察。为此,采取了如  相似文献   

19.
1989年3月21日下午,我们在做鲫鱼解剖实验时,发现一例雌雄同体的鲫鱼。所用鱼是从市场上买来的活鱼。该鱼象雌鱼,但解剖发现:其左侧生殖腺为正常的、发育成熟的精巢,纯白色,长囊状;而右侧精巢和卵巢同时存在,并都达到了性成熟。卵巢位于前方紧贴胸腹膈膜之后,呈浅橙黄色,卵粒发育正常,大小、形状、  相似文献   

20.
“鲫鱼”一课启发性教学的尝试杜真强(武汉大学附中430072)进行启发性教学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进行“鲫鱼”一课的启发性教学,我们运用实物、做演示实验、启发性谈话、课堂小竞赛等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豆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