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古动植物遗骸变为化石的概念由来已久。晚唐末期(公元十世纪)诗人陆龟蒙描绘松柏化石时有诗吟道:“东阳多名山,金华为最大。其间绕古松,往往化为石”。可惜诗中“化为石”始终未能演变成名词“化石”。当古生物名词英文“Fossil”一词译成中文时,开始称为“殭石”,见于玛高温口译、华蘅芳笔述的《地学浅释》一书中。(此书为现代地质学之父的英国莱伊尔(原译赖尔)所著,原名《地质学原理》。该书译本卷四、卷九、卷十三的篇目中,均作“殭石”。殭为僵的异体字,  相似文献   

2.
吴胜明 《化石》2021,(4):66-70
<正>莱伊尔之中文译名·阅读原文《地质学原理》(以下都简称为《原理》)的作者,为英国著名地质学家,其名为Charles Lyell,本书译为"莱伊尔"。周邦立、周国信译的英国著名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著的《一个自然学家在贝格尔舰上的环球旅行记》(以下都简称为《环球旅行记》)中则把莱伊尔译为"赖尔"。徐邦梁先生主编的《普通地质学》在"绪论"中写道:"英国地质学家莱尔(1791-1875)提出‘现在是了解过去的一把钥匙’……"你看,他又译为"莱尔"。  相似文献   

3.
学习地质学,总是要弄清其中的两条基本规律——“地层层序律”和“化石层序律”。这很自然要提起它的发现者——“英国地质学之父”威廉·史密斯。威廉·史密斯不仅是属于英国的,而且是属于全世界的,他是整个生物地层学的奠基人,也是对整个地质学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巨匠。威廉·史密斯于1769年3月23日诞生在英国牛津郡丘吉尔城附近一个乡村铁匠的家里,小威廉7岁就失去了父亲。当他11岁,迫于家境贫寒而中途辍学。但他坚持自学,特别喜爱的是数学。 1787年,决定史密斯命运的事发生了。一位测量工程师爱德华·维布来到史密斯的家乡测量教会学校校址。他经人介绍,认识了当时十八岁的史密斯,就欣  相似文献   

4.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由我国老一辈科学家杨钟健、裴文中等人奠定了古生物学的基础,这是人所周知的;但在我国出现的第一本系统介绍化石知识的著作——《地学浅释》,却很少为人所知了。1873年中国杰出的数学家华蘅芳与美国玛高温一起翻译了著名的英国地质学家赖尔的《地质学原理》,当时译本叫《地学浅释》  相似文献   

5.
峡谷的噩梦     
汶川地震中出现了许多罕见的超大规模崩塌滑坡。震后,民间学者杨勇数次进入震区寻找这类巨大滑坡,他称这类滑坡为“破裂点”,其特点是土石方量巨大、破坏力极强,大多处在中央断裂带上,大部分是地质学所称的“高速远程碎屑流”。认识这类巨大滑坡的重要目的,是填补人们对其防范存在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北京中轴线”准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2021年我们实施了“中轴线与北京湾:东方理想都城秩序的地理时空大背景”。北京湾构成了北京的地理特征,永定河冲洪积扇和北京凹陷构成了北京中心城区的地质背景,中轴线构成了北京的文化特征。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就为中轴线申遗寻找地理学和地质学方面的科学依据。我们发现“泉定北京中轴线”的客观存在并进行了科学验证。  相似文献   

7.
高星  杨海峰 《化石》2008,(2):2-5
翁文灏先生(1889—1971)是中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地质学家,我国近代科学事业的重要倡导者、组织者。他领导了中国地质调查所和早期地质学会,培育出我国第一代地质工作者;创建了新生代、地震、土壤、燃料等研究室;在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沉积学、地层古生物学、山志学、地图学等方面皆有重要建树;在古人类学、考古学等领域也做过开拓性的工作,尤其在建国初期归国“闲赋”期间,阅读、撰写了大量古人类研究论文,展示了渊博深厚的学术底蕴,  相似文献   

8.
刘东生 《化石》2001,10(1):5-6
2000年8月6~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投票决定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2004年8月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城佛洛伦萨召开。下一次大会的口号——“地质学的文艺复兴”。这既反映了地质科学前进的步伐,又以浪漫主义的艺术语言说出了地质学的理想。会议主题的全称是“从地中海地区向全球的地质文艺复兴前进——地质,自然灾害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化石与侦探     
司法地质学你读过《福尔摩斯探案》吗?也许你还记得,在“四签名”这个故事里,福尔摩斯在伦敦正是根据对方鞋面上粘有一小块红泥,判断他曾经到韦格摩尔街邮局去过,因为只有那里正在修路而掘出这种特殊的红泥。把岩石或矿物用作侦探标志,是柯南道尔笔下福尔摩斯神奇般破案的“拿手好戏”之一。福尔摩斯熟知伦敦五十英里方圆内任何地区泥土的特征,所以他能够识别被告裤子上的泥土来自伦敦哪个地区。这种侦探方法的发明权,其实应当属于德国化学家乔治·波普(George Popp)博士。1904年在确  相似文献   

10.
1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大约 6亿年前 ,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 ,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 (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 ) ,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 ,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的著作中提到了这一事实 ,并大感迷惑…  相似文献   

11.
正达尔文带着《圣经》及对其的虔诚登上了贝格尔号,他那正统的基督徒形象最初常常招致水手们的取笑。但这样的情形随着航程一站又一站的延续在逐渐地改变。改变源于他随身携带的另一本书——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第一卷,书是行前亨斯罗作为礼物送给他的。海上的航行漫长乏味,达尔文还倍遭晕船的折磨。《地质学原理》成了他忘却痛苦的最佳良药,因为书中描绘的"沧海桑田"给他打开了一个审视世界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盖志琨 《化石》2012,(3):58-60
2012年5月12—13日,“地球生物学论坛——深时全球变化与生态系演化”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戒嘉余、周忠和、舒德干、焦念志、殷鸿福、金振民,以及来自分子地球生物学、生物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生物地质学、海洋地质学、沉积学、地层学、地球微生物学等地球生物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二百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学者在化石起源问题上是有过重要贡献的。最早发表这样意见并且提出历史证据的人是章鸿钊。他在1936年著成的“中国地质学发展小史”中举出唐朝颜真卿,宋朝朱熹对螺蚌殼化石的理论作为证据来说明我国古代对化石起源很早就有了正确的认识。后来,1952年,方宗熙在他编的高中课本“达尔文主义基础”,1953,1955年本文著者在生物学通报中发表的两篇短文里,又举出了沈括关于螺蚌壳的正确理论。本文著者在收集生物学史资料时,经常注意这方面的古人贡献,并且积累了一些新的资料是以前没有被人作为我国宝贵文化遗产认识的。现在我把这些新的资料连同过去已知的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古生物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化石的兴趣越来越浓,但又常常笼统地将它与考古混为一谈,其实研究化石与考古并非一回事。我们知道,化石通常是指经过自然界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动物贝壳、骨骼、牙齿和植物茎干、花叶、种子等)、遗物(蛋、粪便等)及它们的生活遗迹(虫迹、足印等)。研究化石,即是研究这些“遗体”、“遗物”和“遗迹”,这属古生物学的范畴,与地质学关系密切;而考古,则是根据历史上遗留下的各种人类文化  相似文献   

15.
海洋生物学家、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工作者们对“腕足动物”是不陌生的,它是一种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底栖单体群生无脊椎动物。腕足动物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它还可以成为古水动力条件、埋藏学、成岩作用乃至古病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最近,腕足动物在地质学和古海洋学研究领域中又派上了新用场。在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中最令地质和古海洋学工  相似文献   

16.
柏苍翠、一片林海。这是以当地印第安人部族以及早期开拓者命名的凯巴贝、顿托以及阿派彻等国家保护林区。我们要到的第一站是弗拉格斯塔福,它是亚利桑那北部的一个小城市,也是去大峡谷的必经之地。我们在此停留不仅仅想去参观北部州立博物馆,更渴望拜见美国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柯伯特。弗拉格斯塔福座落在圣弗兰西斯山的南麓,山上的皑皑白雪映衬着山下层层的绿树,整个城市幽静美丽、如在画中。当我们到达博物馆时,柯伯特已闻讯迎候我们。在主人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他的办公室、实验室、标本室以及图书室,还特别看了他在南极采的标本。柯伯特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古脊椎动物学家,他的一生主要从事古爬行、古哺乳动物的研究,但在地质学、人类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1月28日,胡旭初主编邀我们《生理学报》原编辑部同仁到他家里相聚。我们见他身体健康,回忆往事,谈笑犹存。他热情招待我们,临走时依依不舍,我们祝他老人家健康长寿。今年春节我还电话向他拜年。时隔不久,突闻噩耗,肃然起惊,悲切万分!“您走得太快了!”前时相聚,却成为我们的永别。  相似文献   

18.
恐龙是怎样绝灭的?地质历史上的事件是怎样发生的?它又有什么规律可循?古生物属种的鉴定,怎样才算合乎科学的依据?……如此等等众多的问题,经常烦扰着地层古生物工作者的思考,摆在我们的面前,曾使我们彷徨徘徊,一筹莫展。如果能获得满意的解释,对古生物学的未来前途将会发生巨大的影响。许多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都在探索着,企图寻找肯定的答案。但是单靠古生物学或地质学本身的研究成果,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当今边缘学科的迅速发展,启示我们利用学科“杂交”的优势,去寻求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9.
国际古生物协会(International Paleontologic Asso-ciation)是一个联系全球古生物学工作者的大型国际组织,1933年7月27日在华盛顿第16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宣告成立,当时称为“国际古生物联合会”(Internati-onal Paleontologic union)。成立这样一个组织的设想最早是由当时的美国古生物学会秘书、普林斯顿大学地质学教授本杰明。豪厄尔提出的。他在同C.泰歇特以及其他许多同事进行讨论时竭力推动这一计划的实现。因而,在1933年的国际地质大会上正式通过了联合会的章程和细则。  相似文献   

20.
新书介绍     
(一)“古生物学与板块构造”(Palaeontology andPlate Tectonics)——Robert M.West 主编,V 109页。密沃基公立博物馆生物学地质学专刊第2号。1977年12月密沃基公立博物馆出版。北美洲古生物学会,于1977年8月9日在堪萨斯州劳伦斯城举行了1977年度的第二次学术年会。这次会议是以“古生物学与板块构造”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