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褐云玛瑙螺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 Férussac)在闽粤一些地区俗称花螺、菜螺、东风螺、非洲蜗牛等。原产地为东非大陆,上世纪中期,传入印度,以后逐渐扩及东南亚与南洋群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入美洲。 相似文献
2.
3.
4.
外来物种褐云玛瑙螺(非洲大蜗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 Ferussac,1822),又称非洲大蜗牛.原产于东非沿岸桑给巴尔、奔巴岛一带。据报道,现已知全世界玛瑙螺科Achatinidae共计有23属和亚属,其中玛瑙螺属Achatina有80种和亚种,在我国仅此1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南部、珠江三角洲、雷州半岛、海南岛、广西南部及云南南部等地区。这一外来物种给当地农业、园艺等经济作物造成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褐云玛瑙螺蛋白腺中糖蛋白分离纯化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云玛瑙螺蛋白腺用pH7.2的PBS提取,50%饱和度的过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150凝胶过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1.蛋白腺50%级分的蛋白质呈六条带,并证明其中五条为糖蛋白。2.比较了两种葡聚糖凝胶的分离效果及四种洗脱液的洗脱效果,其中Sephadex G-150,1号洗脱液分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实验室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以麦麸、玉米面粉及鸭跖草为饲料对褐云玛瑙螺进行室内饲养。实验表明:在温度26℃,相对湿度80 ̄90%的条件下,每个成螺平均产卵234.4粒;卵孵化率为90.72%;幼螺成活率为94.3%;从初孵幼螺长至体重为35.6g的成螺需196天/26℃,173天/28℃;从2克重的幼螺长至35.6克重的成螺,每个螺平均累积取食混合饲料229.7g。饲养密度会影响螺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 Férussac)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褐云玛瑙螺属于肺螺目(Pulmonata)、柄眼亚目(Stylommatophora)的玛瑙螺科(Acha-tinidae);亦有称之为非洲蜗牛者,是我国南方的一种体形较大而分布又普遍的陆棲贝类。在广东、福建一带,尤以广东的宝安、海南岛的琼山县仓头、海口市的五公祠等地为多,几乎遍野皆是;广州市的东山及河南近郊亦容易找到。当地面干燥时,常攀登于树上或隐匿于阴蔽的草丛及洞穴里面;当天气暖和地面潮湿时,便出来活动;根据在实验室内观察,以 相似文献
8.
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胚胎发育不同时间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褐云玛瑙螺胚胎发育不同时间的酯酶(EST)同工酶。实验结果表明,在25℃控温条件下胚胎发育早期EST同工酶谱带显示较弱;到初孵幼螺前的整个发育阶段的EST同工酶谱带呈逐渐递增趋势;初孵幼螺EST同工酶谱带增多。两种不同温度(在30℃控温条件下进行了胚胎发育三个不同时间的EST同工酶分析)下胚胎发育至8小时的EST 同工酶谱带差异显著。初孵幼螺前24小时的胚胎发育ES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定量测定了褐云玛瑙螺螺肉的营养成分,分析评价了肉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它是一种蛋白质含量很高的食用动物。 相似文献
10.
11.
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 Ferussac)又名花螺,为华南地区危害农作物的一种陆栖贝类。关于它的繁殖习性及其胚后发育问题的研究尚缺乏。作者近年来在从事褐云玛瑙螺的生态研究过程中,注意观察了它的繁殖习性及其胚后发育时外壳的变化,除在野外现场观察外,并采集标本回室内从事生殖器官、螺体测量及室内饲养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导如后。 一、繁殖习性的观察 在广州地区褐云玛瑙螺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褐云玛瑙螺的形态及某些器官的机能,梁羡园(1959)曾进行过研究。但是对于褐云玛瑙螺的受精位置问题,还存在不同的意见。梁羡园认为褐云玛瑙螺的受精位置十分可能是在蛋白腺基部的盲囊形受精室内,同时提出还需今后进一步的探讨。张、齐钟彦(1961)在贝类学纲要一书中,引述了梁羡园的意见。江静波(1959)在解剖褐云玛瑙螺时发现两性管上有一囊,囊中充满了精子。有时在输卵管内充满许多有壳的卵子(就是说这些卵子已受精),同时在两性管上的囊内也充满了精子。这些精子很可能是来自另一个螺体,认为受精作用应是在两性管上的囊内进行。因此,称这囊为受精囊。我们认为,在这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既可给教师参考解决教学上在这方面的疑难问题,更可为褐云玛瑙螺生殖发育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内观察了4种入侵植物水提取液对褐云玛瑙蜗牛成体和幼体的触杀及抑制蜗牛卵发育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以1.0 g/mL薇甘菊和南美蟛蜞菊水提取液对蜗牛喷杀处理, 对蜗牛触杀的有效时间分别为82 h和118 h;马樱丹触杀蜗牛的致死时间和有效时间最慢,4种入侵植物水提取液对成体褐云玛瑙蜗牛触杀效果强弱顺序为:薇甘菊 > 南美蟛蜞菊 > 五爪金龙 > 马缨丹。(2)1.0 g/mL 的4种入侵植物水取液对幼体蜗牛触杀的有效时间比成体蜗牛缩短2倍以上,幼体蜗牛个体死亡数量呈急剧增加趋势, 而成体蜗牛个体死亡数量呈相对平缓的增加趋势。(3)1.0、1.5 g/mL及2.0 g/mL薇甘菊水提取液对成体蜗牛触杀效果差异显著(P < 0.05)。以2.0 g/mL薇甘菊水提取液触杀蜗牛的有效时间最短, 与10%的四聚乙醛处理组相当, 为78 h, 显著少于1.5 g/mL的96 h和1.0 g /mL 的130 h。(4)褐云玛瑙蜗牛卵发育对1.0 g/mL 的4种入侵植物水提取液的干扰表现更为敏感。1.0 g/mL的薇甘菊水提取液抑制蜗牛卵发育的效果最好, 抑制率达81.67%,且与其它处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 < 0.05)。而1.0 g/mL的马缨丹提取液优于五爪金龙提取液对褐云玛瑙蜗牛卵的抑制效果则表明入侵植物内源次生成分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动物的防控效果存在差异。1.0 g/mL入侵植物水提取液各处理组对褐云玛瑙蜗牛卵发育抑制效果由强至弱的顺序为:薇甘菊 > 南美蟛蜞菊 > 马缨丹 > 五爪金龙。总之, 4种入侵植物对褐云玛瑙蜗牛成体、幼体和卵均具有较好的触杀与抑制作用, 利用入侵植物防控入侵动物, 以害制害, 化害为利, 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环境友好型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黄道蚜蝇螺原体的分离及其基本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调查我国部分昆虫螺原体的存在情况,收集我国的昆虫螺原体资源,并研究它们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方法】螺原体分离、培养方法,应用暗视野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螺原体形态,根据16S rDNA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螺原体分离菌株可能的分类地位。【结果】从黄道蚜蝇昆虫体内分离到螺原体YY0801,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基本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分离菌株在R2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能通过孔径为0.22 μm、0.45 μm的微孔滤膜;在R2固体培养基上呈颗粒状菌落;在对数期呈典型的螺旋状;能利用葡萄糖、D-果糖作为碳源;能强烈代谢精氨酸;不能利用尿素,在含氨苄青霉素钠(2000 U/mL)的R2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根据16S rDNA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分离菌株YY0801与血清组Ⅰ的Spiroplasma melliferum 聚类较近。【结论】首次在国内从食蚜蝇科中的黄道蚜蝇(Phytomia zonata)分离到螺原体,分离菌株YY0801可能是Spiroplasma melliferum,但其确切的分类地位需要进行血清学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昆虫的抗菌蛋白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种的数目和个体数目来看,昆虫在当今地球上是最为繁荣的一类生物,遍布于地球的陆、水、空各处。昆虫能保持如此繁荣,是因为它具有优于其他生物种的生殖能力、活体防御能力等。昆虫的活体防御机能有多种,其中作为体液防御因子之一的抗菌蛋白倍受人们注目,在此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时随着抗菌蛋白结构和编码基因的解析以及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改变抗菌蛋白研究的深入,昆虫抗菌蛋白在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利用也显示出良好的前景。本文中我们就已分离得到的昆虫主要抗菌蛋白及其作用机理和利用前景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青山水库的渔业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山水库在杭州市郊西面,库水来源于东苕溪。是一个以蓄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养鱼的水库。于1960年建成,1961年春开始放养鱼类。 该库集雨面积大、上游有临安县城、库底又多为农田,肥水来源充足、水质肥沃,并选择鱼易集中之处进行较彻底的清整,作为捕捞网基,为水库养鱼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8.
19.
20.
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能给人类带来物质财富;但若违反自然规律地滥采滥用,则会破坏资源,毁灭资源,给人类生存造成威胁。因此,正确认识植物资源的特点,是合理利用植物资源的出发点。1植物资源的地域性及其保护利用植物资源的地域性,是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即不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