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自然的立体博物馆——解读高黎贡山(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黎贡山是全球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关键地区之一,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如火山、地热、东方大峡谷等,由于地处喜马拉雅山与马来半岛的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特有物种多而生态环境脆弱。这里也是民族迁徙和融合的走廊,有十六个民族定居在这里,民族文化灿烂多姿,被誉为“大自然博物馆”,“物种基因宝库”,“人类历史文化陈列馆”。这里的人们认识到,保护好高黎贡山就是保护  相似文献   

2.
艾怀森 《动物学研究》2006,27(4):427-432
根据高黎贡山地形和气候变化,将其分为南、中、北三段。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和野外调查,在该地区共记录到21种雉类。分布在海拔2500m以上的仅有9种,占45%;在海拔2500m以下的地域分布有雉类17种,占85%。北段有雉类13种,中段有11种,南段有12种。其中北、中、南段均有分布的仅有3种,北段和中段共有种为9种,中段和南段共有种为5种,北段和南段共有种也是5种。结果表明雉类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北段高于南段。生境破坏与狩猎是该区雉类生存的主要威胁因子。加强管理,恢复和建立生境走廊,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以及开展观鸟旅游,可使该区雉类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高黎贡山杜鹃属植物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黎贡山是中国杜鹃花植物十分丰富的地区之一,全世界约有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800-900种,中国约有650种,而高黎贡山就有140种及变种,成为高黎贡山种子植物最大的属,其中高黎贡山特有种(及变种)就达41种。无论从种群密度或特有种的丰富度等方面分析,高黎贡山都是杜鹃属植物的主要分化中心。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高黎贡山杜鹃属植物资源已成为保护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内容之一。笔者就如何加强这一宝贵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高黎贡山西坡腾冲沙坝地村 ,根据社区森林的不同管理方式和管理强度的变化 ,按照村有林、责任山和自留山 3种管理方式下的人工纯林、半人工林和杂木灌丛 3种森林类型共计 9个样方进行了植被群落调查 ,结果表明 :农户对社区森林的管理利用在传统、政策和市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是多种多样的 ;同时造成了社区森林植物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差异性 :随着管理强度的减弱 ,群落乔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而灌木层则呈现下降趋势 ;社区森林的蓄积量在增加的同时植物物种多样性正趋于减少 ;随着管理强度的加大 (造林面积和管理制度等 ) ,社区森林正日趋专业化、规模化和商品化 ,正如种植业中为获取较高单产的同时造成了物种单一化 ,这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极为不利的。因而 ,研究和探索如何在适当的管理强度和制度下来保护社区森林及其生物多样性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生物系统学与自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德成 《生物多样性》1997,5(2):132-134
生物系统学的知识是自然监测和保护的基础。随着自然保护观念由强调重点物种或代表性生态系统保护转向强调保护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生物系统学将在自然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森林生物多样性与林木害虫的自然防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森林生物多样性与林木害虫的自然防治谷昭威曲爱军朱承美(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济南250014)(山东省林业学校,泰安271000)ForestBiodiversityandNaturalControlofTreePests.GuZhaowei(Sha...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香格里拉大峡谷藏族神山在自然保护中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香格里拉大峡谷拥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藏族作为当地最重要的原住民族,他们的文化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解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神山崇拜对香格里拉大峡谷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本文应用民族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文献资料的分析,对香格里拉大峡谷的藏族神山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对处于不同保护状态下(神山与非神山)的两个典型植物群落即高山松(Pinus densata)群落和云南黄果冷杉(Abies ernestii var. salouenensis)群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样地面积内(20 m×20 m),神山植物群落在物种数量(20,14)和群落盖度(100%,85%)方面都明显高于非神山植物群落(11,2;70%,60%)。结合入户调查资料,发现广泛分布于香格里拉大峡谷的藏族神山构成了一个“自下而上”的乡土保护体系,它不仅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提供多种非林产品,实现多种生态功能。文章探讨了发挥乡土保护体系的保护功效及应用传统文化知识以促进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建议应当尊重和保护原住民的传统文化,发掘其中优秀的自然保护知识和经验,引导其发挥更加有效的自然保护功能,使民族传统保护体系成为现代自然保护体系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8.
艾怀森 《动物学研究》2006,27(4):427-432
根据高黎贡山地形和气候变化,将其分为南、中、北三段。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和野外调查,在该地区共记录到21种雉类。分布在海拔2 500 m以上的仅有9种,占45%;在海拔2 500 m以下的地域分布有雉类17种,占85%。北段有雉类13种,中段有11种,南段有12种。其中北、中、南段均有分布的仅有3种,北段和中段共有种为9种,中段和南段共有种为5种,北段和南段共有种也是5种。结果表明雉类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北段高于南段。生境破坏与狩猎是该区雉类生存的主要威胁因子。加强管理,恢复和建立生境走廊,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以及开展观鸟旅游,可使该区雉类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云南高黎贡山地区常见"黄连"的识别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云南高黎贡山地区被称为"黄连"的2科6属植物的形态识别、生态及应用现状,并提出黄连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文化在自然保护中的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呈现出高度的民族文化多样性,被学术界誉为“活的人类学博物馆”。本文探讨云南生物多样性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互动关系,在论述传统文化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关系,和分析原住民对自然环境认知的基础上,以云南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的自然圣境文化和西双版纳傣族的小乘佛教植物保护文化为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传统文化对自然保护的作用以及历史贡献,并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协同进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神山森林文化传统的生态伦理学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云南山地民族的传统文化里 ,对绿的图腾和对树的崇拜无处不在 ,神山森林传统已经成为一种生态文化传统 ,几乎所有的民族都会在自己居住的村寨附近选一片葱绿茂密的山林作为自己的风水林或水源林 ,有的甚至作为神山森林顶礼膜拜 ,严禁任何人砍伐和破坏。村寨和神山上的参天古树也往往成为神树和村寨的标记加以崇拜和保护。我们把山地民族这种文化传统称为神山森林文化传统。这是一种朴素的生态伦理观 ,体现一种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学 ,有着深刻的自然保护意义。1 神山森林文化的生态学内涵及生态学意义文化 ,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社会生态适…  相似文献   

12.
2021年4和5月及7和8月在云南省高黎贡山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调查过程中,采集到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湍蛙属(Amolops)标本8号,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鉴定为僜湍蛙(Amolops deng)和察隅湍蛙(A. chayuensis),为云南省两栖动物分布新纪录种。僜湍蛙雌性体长63.1 ~ 68.5 mm(n = 3),雄性体长49.3 ~ 52.9 mm(n = 3),头长大于头宽,鼓膜明显且纵径大于横径,掌突三个,颞褶不显,背侧褶直达胯部,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超过吻端,形态特征与模式标本基本一致;察隅湍蛙雄性体长44.7 ~ 44.8 mm(n = 2),具咽侧下外声囊,颞褶及背侧褶明显,前后肢均具褐色条纹,形态特征与模式标本基本一致。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和COI基因片段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僜湍蛙和察隅湍蛙均和其模式产地西藏的序列聚成单系支。此外,基于16S rRNA计算本次采集的标本与模式产地西藏的序列间遗传距离均较小,僜湍蛙是0.8% ~ 1.2%,察隅湍蛙是0.2%。综上,确定云南高黎贡山采集到的两种湍蛙分别是僜湍蛙和察隅湍蛙。僜湍蛙此前记录仅分布于西藏察隅县和墨脱县,察隅湍蛙仅分布于西藏察隅县和八宿县,僜湍蛙在福贡县和贡山县及察隅湍蛙在贡山县的分布为首次记录;本研究进一步更新了察隅湍蛙分布的海拔海拔范围,较此前纪录低1 385 m高至2 884 m,这提示其有更广阔的生态位。  相似文献   

13.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多种服务功能,对生态安全、生物资源和生存环境的保护、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依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涵养水源功能、保育土壤功能、固碳释氧功能、积累营养物质功能、净化大气功能5个方面进行评价,量化揭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对长白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及其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998年开始试点,到2010年一期正式结束,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和价值量均呈现增加趋势。在涵养水源功能方面,调节水量增加了657.28×104m3,累计增加价值为113.45亿元;在保育土壤功能方面,固土量增加了4.6×104t,土壤中减少的氮流失0.02×104t,减少的磷流失0.01×104t,减少钾流失0.01×104t,累计增加价值为2.92亿元;在固碳释氧功能方面,固碳量增加了0.64×104t,释氧量增加了0.36×104t,累计增加价值为0.11亿元;在积累营养物质功能方面,固氮量、固磷量、固钾量均增加0.01×104t,累计增加价值0.3亿元;在净化大气功能方面,吸收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滞尘量分别增加24.71×104kg、0.64×104kg、1.08×104kg、1962.76×104kg,累计增加价值5.09亿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增加了121.87亿元,平均每年增加约10亿元,超过工程每年各项投资之和。价值量增加额度依次为:1)涵养水源功能;2)固碳释氧功能;3)保育土壤功能;4)净化大气功能;5)积累营养物质功能。这些增加量只有一部分为工程区当地利用,其余都贡献到全国乃至全球。因此,及时制定和启动生态补偿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将对更好的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现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冀北山地天然次生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磊  张永娥  邵芳丽  余新晓 《生态学报》2021,41(15):6267-6279
为了探究天然次生林植被及立地因子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量化植被与立地因子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比例,为合理抚育冀北山区次生林,提高次生林生产力提供依据,以冀北山地分布的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代表性的地段并设置面积为20 m×20 m的样地,以均匀布点与多点混合为原则,按照0-20、20-40、40-60 cm土层取样。测定土壤pH值、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全钾(Total potassium,TK)、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含量,并计算土壤碳、氮、磷计量比。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层土壤TN与SOC之间保持显著相关(P<0.001),SOC、C∶N与AK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区域冀北山地次生林3层不同深度土壤C∶N平均值(27.74、29.96、29.44)与C∶P平均值(158.86、128.63、119.20)明显高于全国土壤C∶N(11.90)与C∶P(60.00)平均值,N∶P平均值(6.45、4.59、4.70)与全国平均水平(3.56)基本相当,对各深度层土壤N∶P值与土壤TN、TP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TN值与N∶P的相关性更加显著,说明影响N∶P值的主要因素为氮素量的限制。环境因子对3层不同深度土壤的养分指标分别做出48.64%、53.45%及49.23%的解释比例(P<0.001),因子交互后的解释能力相较因子自身的解释能力更强,地形因子与其他因子相交互后,解释比率分别为其单独解释比例的6.45、8.06、3.21倍。从立地条件角度讲,地形因子能够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抚育过程中对地形因子的作用应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窗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研究以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植被群落林窗的大小结构及干扰形成等空间特征。研究表明,林窗大小取决于林窗形成方式和形成木的种类、大小。实际林窗面积远小于扩展林窗面积,前者的平均面积仅约为后者的33.2%。在数量上,实际林窗和扩展林窗的面积分布均呈以上小林窗为主的偏态分布。但在总的林窗面积比例上,大林窗的所占的面积比更大。实际林窗中,100—200m2的林窗所占面积比达66.4%。扩展林窗中,200—300m2和400—500m2大小的面积比分别为33.1%和20.6%。由于该地区冬季强劲的风力,林窗形成方式以根倒和折干,分虽占形成木总数的35%和28%。风力是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窗形成的主要外部驱动力。多数林窗由1—3株形成木造成的。林窗形成木的种类绝大多数为变色锥、木果柯和硬壳柯三种群范上层的优势树种。这三个树种约占林窗形成木的78%。因此,对于林窗发生这种中小尺度干扰事件,群落上层的成势树种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其它冠层水平的乔木(如亚冠层)的扰动也可以产生林窗,但所占比例很小。林窗形成木的径级呈明显的偏正态分布,且以21-40、41-60和61-80cm的径级最为普遍,分别占总数的31.6%、20.0%和18.3%。这种径级的偏正态分布于林窗面积偏态分布十分吻合,表明形成木的径级大小与所产生的林窗的面积大小呈正比。  相似文献   

16.
高山生态系统通常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分布着一些特有动植物类群。由于高山地区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因此该区域物种的分布及其保护问题备受关注。南北走向的高黎贡山地处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但以往的调查多集中在中段,对南段的高山地区仍缺乏研究。因此,为了解该区域的鸟兽多样性本底、现状,以及大中型兽类和地栖鸟类的季节变化动态,本调查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沿高黎贡山山脊海拔3 100 ~ 3 700 m区域布设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分别选择南斋公房、北斋公房和大脑子3个监测区域,有效相机工作日9 359台日,共调查记录到24种鸟类(3目11科)和19种兽类(5目14科)。其中,鸟兽物种相对多度较高的前3种依次为小熊猫(Ailurus fulgens)、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鸟兽物种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物种数少、秋季和夏季多,全年以8月最高;动物活动强度同样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种间差异。鸟类和兽类的物种丰富度季节变化与活动强度变化,可能与动物沿海拔梯度的垂直迁移和高海拔食物资源的波动有关。将本次调查结果与中段调查数据比较,鸟类Beta多样性的周转大于嵌套,而兽类是嵌套大于周转,说明两地物种组成差异以鸟类为主。综合考虑,我们建议将动物垂直迁移和活动强度的季节变化纳入自然保护区管理和保护中,并实施高黎贡山高山生态系统的全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磨盘山天然次生林凋落物数量及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磨盘山5.76hm2天然次生林群落固定监测样地为平台,均匀布设144个凋落物收集器,于2006年每月末(4—11月)连续收集其凋落物,用以分析群落尺度上的凋落物产量、组成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年凋落量为3039.6 kg/hm2,以凋落叶(2499.2 kg/hm2)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年凋落量的82.22%,而凋落枝仅占年凋落量的9.92%,花果皮等所占比例更小,占总量的5%以下。1a内,凋落物收集器内共收集到42种树木的凋落叶,占样地内树种总数(46种)的91.30%,其中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3个树种的凋落叶占落叶总量的82.97%,为叶凋落量的主要来源。不同收集器之间凋落量存在较大差异,99个收集器的年凋落量在200—400 g,2个收集器超过600 g;单个收集器全年最多可收集到19种树种的凋落叶,收集到凋落叶种数12种的收集器最多(29个)。凋落量月动态呈单峰型,69.78%的凋落量产生于9—10月份,叶凋落量月动态与凋落总量变化相同。落叶以秋季为主,但树种间叶凋落节律存在差异,其中核桃楸叶的凋落高峰集中在8—9月,花曲柳和春榆(Ulmus japonica)集中在9—10月,色木槭(Acer mono)为10月,蒙古栎叶为10—11月。  相似文献   

18.
任玫玫  杨华 《生态学杂志》2016,27(10):3089-3097
优势种是植物群落各层次中占优势的植物种,混交林优势树种竞争关系的研究对合理经营混交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内,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云冷杉天然林,设置大小100 m×100 m样地.首先,用优势度分析法确定群落优势树种;其次,以优势树种为对象木,采用可描述单株林木侧方上方、种内种间竞争强度的林木竞争指数分析优势树种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 该云冷杉天然林有3个优势树种:臭冷杉、红皮云杉、红松.样地中,小径级林木较多,群落林木趋于小龄化,3个优势树种的竞争树种主要有臭冷杉、红皮云杉、红松、枫桦、紫椴、青楷槭和白桦.3个优势树种受到的竞争最激烈的是臭冷杉(1412.48),其次是红皮云杉(439.17)、红松(245.28),都主要承受侧方挤占,臭冷杉、红皮云杉、红松的侧方挤占分别占各优势树种竞争强度的64.9%、65.2%、66.0%;3个优势树种侧方上方平均竞争强度大致随个体胸径的增大而减少,小径级林木的侧方上方平均竞争强度几乎相等,对象木径级越大,所承受的侧方挤占比例越大,大径级林木几乎不承受上方遮盖;3个优势树种的侧方上方竞争主要来源于臭冷杉、红皮云杉、红松、紫椴、枫桦、青楷槭和白桦.3个优势树种种间竞争均比种内竞争激烈,臭冷杉、红皮云杉、红松的种间竞争分别占各优势树种竞争强度的58.4%、87.1%、83.7%,且竞争强度大致随个体胸径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9.
位于滇西北的高黎贡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 然而该地区昆虫多样性缺乏系统调查和总结。本研究聚焦蝴蝶类群, 考虑该区域高山峡谷特点, 结合海拔梯度、生境类型和季节变化, 采用样线法调查、分析蝴蝶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 共观测记录到蝴蝶2,055只, 隶属于5科85属151种, 在历史记录上新增27种, 使该地区已知蝴蝶种类达488种; 其中蛱蝶科物种多样性最高, 灰蝶科次之, 凤蝶科最低。蝴蝶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中海拔1,000-2,000 m区域种类丰富、多样性指数最高; 低海拔区蝴蝶分布明显聚集, 并且与高海拔地区空间上分离, 少有重叠。该地区不同生境中蝴蝶的种类及数量差异也较大, 物种数及多样性指数在自然保护区最高、边缘交错带居中及农业种植区最低。此外, 蝴蝶的种类和数量也存在季节差异, 春季调查到的个体数少, 夏季观察到的物种数少, 两年秋季调查到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高, 但存在季节内变化。总之, 高黎贡山地区不同海拔、生境、季节间和季节内蝴蝶群落组成有自身特点, 共存物种有限, 蝴蝶群落相似性低。综合评估分布于该地区的蝴蝶保护种类, 包括易危种17种、近危种50种, 有国家二级保护蝴蝶3种。本研究弄清了高黎贡山地区蝴蝶的物种本底, 并调查获得其多样性随海拔、生境和季节变化的模式, 为加强区域物种多样性监测、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