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泌蜡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南部是我国白蜡虫老产区之一,其产量仅次于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但是陕西产的白蜡虫质量较差,产蜡量低。作者于1974年开始对陕西白蜡虫泌蜡量进行系统的实验观察,到1980年基本上研究清楚了影响陕西白蜡虫泌蜡量少的原因。现将实验结果整理成文,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2.
寄生白蜡虫的跳小蜂及一新种的描述(膜翅目:跳小蜂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是一种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昆虫。我国人工养殖白蜡虫以生产“白蜡”的历史悠久,长江流域、华南及西南各省都有白蜡虫养殖业,特别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产量丰富。国内关于白蜡虫的研究报告,如刘讽吾(1936),李明良(1937),林郁(1940),焦启元、彭大仕(Chiao and Pen,1943),陆纯库(1955)等都曾提到害虫对白蜡虫的剧烈危害,但未指出寄生虫的种类。廖定熹及曾省(1944),王辅(1952),郑发科(1974)等的白蜡虫研究中只提到一种寄生蜂——白蜡虫花翅  相似文献   

3.
陆钝庠 《昆虫学报》1955,(4):445-462
白蜡虫是我国的特产,古代农民远在元朝已有饲养。在过去全国的白蜡年产量约在五万至十万担间,据1918年重庆海关报告有一万一千余担,值银七十七万余海 关两。解放前一、二十年来,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重视和摧残,已逐渐衰落。白蜡是化学工业上的重要原料,用途很广,饲养蜡虫又是西南各省农民的主要副业,而且农民群众已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传统经验。因此,为了总结群众经验,发扬科学遗产,改进饲养技术,振兴蜡业,我们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和进一步研究,除研究改进白蜡虫的经管技术外,又须注意白蜡在工业上的用途。 白蜡虫的种蜡异地繁荣,在目前已成为自然的形势,而蜡区种虫不能自给,是白蜡业发展上的基本障碍。我们通过本次测验之后,认为我国适于蜡虫(雄虫)繁育的地方很多,如四川、湖南、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江苏等丘陵地带都可扑虫产蜡,关键问题在于改善运种方法。在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已有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只要用航空运种即可在短时间内将种虫运送至全国蜡区。扩大蜡区,增加农民副业收入,发扬我国科学遗产,为国家创造财富,利用益虫为生产服务,在目前已完全有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南充地区处于四川盆地中部,嘉陵江中下游,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是我国著名的产蜡区。过去只广安县有少量白蜡虫繁育,1962年扩大引种成功,逐步在全区推广,到1973年全区12个县都能产白蜡虫种虫,产虫33万斤,产蜡30多万斤,分别占全省虫、蜡产量的50%以上,1979年全区产虫达45万斤,名列全国第一,从而改变了“蜡区不产虫,虫区不产蜡”的局面。生产实践证明,南充地区白蜡虫世代稳定,雌雄虫生长发育正常,都是优质良种。(表1)表1不同地区白蜡虫主要生物学指标对比中囊大小(毫米)怀卵量(粒)性比(♂:♀)虫源测定人长宽高平均最多最少平均最高最低南充昭…  相似文献   

5.
张长海 《动物学研究》1984,5(3):275-282
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是温带重要的林业资源昆虫。1980—82年,我们分别从云南的昭通,贵州的威宁引白蜡虫在北纬24°28′的南亚热带景东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白蜡虫对不同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适应性很强,可塑性很大。它不但在温带能生存发展,而且,在南亚热带也能生存发展,从而突破了王辅(1963,1978)提出的白蜡虫在北纬26°以南地区不适其生存的界线。白蜡虫在景东世代稳定,发育正常,产蜡也好。实验证明,王辅教授提出的白蜡虫在北纬26°以南地区不适其生存,以及引证几百年来,在白蜡生产中,存在的“虫区不产蜡,蜡区不产虫”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本实验为扩大我国白蜡生产和种虫生产的区域,以及在南亚热带地区发展白蜡生产与进一步地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郑发科 《昆虫学报》1974,(4):376-384
本文为1971—1973年作者对白蜡虫与白蜡生产的试验研究与调查结果。报导了白蜡虫的寄主植物,并进行木本和草本植物的接种试验。对白蜡虫的产卵与孵化、扩散与游动、着叶与定杆、“吊糖”与“放箭”、羽化与交尾等发生规律,以及白蜡虫各虫期天敌与主要寄主树的害虫,进行了观察,并对我国白蜡虫与白蜡产区和各地生产经验,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焦懿  赵苹 《生态学报》2001,21(7):1148-1152
白蜡虫雌虫产卵期是白蜡种虫生产的关键时期,在我国白蜡主产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4个种虫产地,2个白蜡产地和4个虫蜡混产地,调查群落中白蜡虫天敌的物种组成和数量变化,并进行聚类分析和排序,在10个白蜡主产地内,共收集到各种天敌15种,分属于6科11属,各群落的物种组成变化较小,优势种为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中华花翅跳小蜂M.sinicus Jiang、白蜡虫啮小蜂Tetrastichus kodaikanalensis Saraswat、白蜡蚧长角象Anthribus la-jievorus Chao和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 Hope。群落的优势集中指数较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较高,群落相似性系数最高达97.46%,最低为75.92%。影响群落相似性的主要因子为白蜡产区不同、生态环境差异和优势种天敌的数量变化,根据聚类分析和排序,将10个不同产地白蜡虫天敌群落分为3类;第1类为种虫产地,优势种天敌发生和危害较轻;第2类为白蜡产地,白蜡虫天敌发生和危害极为严重,其种群数量为第1类的3.36倍,第3类虫蜡皆产,其天敌数量介于第1、2类之间,中华花翅跳小蜂种群数量在第1、3类群落中大致相等,第2类发生较较重,白蜡虫天敌的严重危害是造成蜡区不产种虫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北纬24°以南的云南永德县发现白蜡虫自然种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是我国温带重要的林业资源昆虫,其雄虫所产的蜡是轻、重工业,医药等不可缺少的原料,它又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 关于中国白蜡虫的分布,王辅(1963,1978)认为:在北纬26°以南地区白蜡虫不适其生存。我们于1982年12月—1983年9月,对云南省永德县进行了考察,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们一般都比较熟悉蜡这种物质,因为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例如蜡蠋、蜡纸、蜡笔、蜡制模型、丸药的蜡壳以及瓶子的封口蜡等等。近年来在蜡中以石油提炼的剩余物——石蜡产量最多,其次是一些动物性蜡,包括白蜡、蜂蜡与鲸蜡,其中白蜡(虫白蜡)由白蜡虫寄生于木本植物上所产生,它具有某些特殊的理化性能,因而在许多轻工业上仍旧为其它蜡类所不能替代。白蜡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特产之一,早在前两个世纪就远销欧、美及南洋。相传在元代(公元13世纪)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掌握放养白蜡虫以生产白蜡的技术。许多白蜡产区的劳动群众累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白蜡生产除日本有部分出产外,主要在我国温带,其  相似文献   

10.
花翅跳小蜂属(Microterys Thomson,1876)是蜡蚧科昆虫的重要天敌,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ericeri Ishii)因寄生于经济益虫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而对人类有害,但绝大多数为益虫。本属是个大属,已描述了150多种,东洋区记载了20种。廖定熹教授在《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三十四册,小蜂总科(一)]中记述了中国的花翅跳小蜂3种,即: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ericeri Ishii)、球蚧花翅跳小蜂(M.clauseniCompere)和蜡蚧花翅跳小蜂(M.speciosus Ishii),黄春梅报道了采自福建的二带花翅跳小蜂(M.ditaeniatus Huang),姜德全描记了从白蜡虫雌虫卵囊中羽化的中华花翅跳小蜂  相似文献   

11.
焦懿  赵苹 《动物学研究》2000,21(4):291-296
研究了白蜡虫啮小蜂Tetrastichus kodaikanalensis Saraswat的室内饲养条件及其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温度对白蜡虫啮小蜂存活率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18、21、24、27、30和33℃6个温度处理下,白蜡虫啮小蜂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13.21%粒和84.84%。雄蜡早体内的白蜡虫啮小蜂有3个羽化高峰期,分别  相似文献   

12.
通过标本检查和花粉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过去鉴定为西南银莲花(Anemone davidiiFranch.)(毛茛科)的我国西藏东南部(墨脱)标本实际上属于三出银莲花(A. griffithiiHook. f.& Thoms.),所以以前关于西南银莲花产西藏东南部的记载是错误的。西南银莲花目前仅发现分布于我国重庆(城口、南川、武隆、巫溪、酉阳、云阳)、贵州(江口、凯里、雷山)、湖北(神农架、兴山、宣恩、竹溪)、湖南(桑植、石门、新宁)、四川(安县、宝兴、都江堰、峨边、峨眉、洪雅、金阳、筠连、雷波、马边、石棉、天全、通江、荥经)和云南(大理、墨江、维西、中甸)。  相似文献   

13.
【目的】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在育卵期会大量分泌吊糖(蜜露),前期研究发现吊糖容易受到真菌的侵染,但是白蜡虫吊糖的生物学意义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了解白蜡虫吊糖的成分以及该时期雌成虫基因表达特点,为更深入的了解白蜡虫分泌吊糖对于白蜡虫发育的意义奠定基础。【方法】对吊糖分泌期的白蜡虫雌虫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对吊糖组分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并对转录组与代谢组进行联合分析。【结果】在白蜡虫吊糖组分中,麦芽糖醇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乳糖醇,之后为海藻糖、水苏糖等其他种类糖物质,此外,还含有多种少量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等代谢物质或次生代谢物质;关联分析表明,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s)、碳代谢(Carbon metabolism)和氨基酸合成(Biosynthesis of amino acids)占主要部分;与N-聚糖生物合成(Various types of N-glycan biosynthesis)相关通路的基因家族在白蜡虫发生了收缩;与代谢产物关联的基因Q96JB1家族也发生了收缩,该基因与吊糖中的L-谷氨酸、乳清酸盐以及柠檬酸盐相关。【结论】白蜡虫吊糖主要成分不利于天敌寄生或者与其它昆虫形成互利共生,一些与吊糖成分相关的基因家族在白蜡虫中发生了收缩,说明白蜡虫吊糖可能是其分泌的不利的或多余的代谢物。  相似文献   

14.
湖南鸟类初步调查 Ⅰ.非雀形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 言 湖南省是国内重要林区之一。关于林区中所产鸟类,已往资料是很贫乏的。1900年,Ogilvie-Grant记述自湖南洞庭湖至云南西部所采到的鸟类,其中采自湖南境内的仅32种。直至1933年,任国荣刊载了湖南西南部鸟类114种,Davis等(1951)梁启燊(1956)对湘西和湘北的鸟类,亦均有所记述;但对于全省鸟类,则未曾做过调查。  相似文献   

15.
广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寄主植物丰富,但白蜡虫生产一直发展不起来。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是白蜡虫寄生蜂为害严重所致。白蜡虫在柳州市除以受精雌成虫越冬外,还有1~2%以卵越冬,而南宁市则达8.6%。在南亚热带培育的种虫,不宜在当地连续使用,应与北亚热带互换种虫。否则,世代紊乱。这两种现象均属首次报道。我们解决了寄生蜂的防治问题,挂虫挂蜡均获成功。广西发展白蜡生产是有基础的,可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虫、蜡新产区。1  相似文献   

16.
焦懿  赵苹 《动物学研究》2000,21(4):291-296
研究了白蜡虫啮小蜂TetrastichuskodaikanalensisSaraswat的室内饲养条件及其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ericeriIshii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温度对白蜡虫啮小蜂存活率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 1 8、 2 1、2 4、 2 7、 30和 33℃ 6个温度处理下 ,白蜡虫啮小蜂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 1 84%、 31 83%、 80 39%、 72 75 %、48 0 8%和 2 2 81 %。 30℃时每雌产卵量和产卵百分率最高 ,分别为 1 3 2 1粒和 84 84%。雄蜡虫体内的白蜡虫啮小蜂有 3个羽化高峰期 ,分别为 6月下旬、 8月上~中旬和 9月中~下旬 ;雌蜡虫体内白蜡虫啮小蜂的 3个羽化高峰期为 8月上~中旬、 9月中~下旬和 1 0月下旬~ 1 1月上旬。白蜡虫啮小蜂的第 3个高峰种群数量最大 ,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重寄生率最高。第 3、 4代啮小蜂对寄生于雌雄蜡虫体内的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重寄生率分别为雌蜡虫体内 :48 78%和 5 4 6 6 % ,雄蜡虫体内 :5 6 6 6 %和 6 4 71 % ;第 5代的重寄生率达76 0 0 % ;各代的重寄生率均为 4龄幼虫 >5龄幼虫 >蛹。人工释放啮小蜂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数量有显著的控制作用。每株女贞树放 30头白蜡虫啮小蜂蛹 1次或 2次 ,白蜡产量分别为 1 1 1 3g和 1 37 6g ,为对照的3 0 6倍和 3 78倍。种虫产量分别为 1 49  相似文献   

17.
长臂猿是唯一分布于我国的类人猿,也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分布变化最明显、灭绝最快的灵长类之一。然而,关于长臂猿在历史上的分布变化以及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的研究比较有限,本文根据古文献记载,梳理了从明朝直到现在长臂猿在我国的分布变化,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臂猿的分布除了呈从东北向西南退缩的趋势之外,也围绕着各个主要分布区的中心地带向内收缩直至消失,现存的分布区仅剩下西南边陲与海南岛西北部。从遍布大半个中国内地缩减到只剩西南边陲,这种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人类影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牛蒡群落分布、物种组成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相关分析、CCA排序和TWINSPAN分类方法,研究了牛蒡群落分布、物种组成和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牛蒡群落中牛蒡重要值与各生态环境因子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证明牛蒡是广布种;牛蒡群落中,除牛蒡外的其他伴生物种的分布与空气相对湿度、年降水量、年均温、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日照时数呈负相关;根据牛蒡群落的分类和排序,划分出牛蒡的4大主产区:东北、西北、西南和东南沿海产区,与药典记载的牛蒡的主产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我国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一个古国。对鱼类的捕捞、饲养、驯化可说是世界最早的国家。远在3,100年前纪元前1,200年,我国劳动人民已经注意到保护河川中天然产的鱼卵和幼鱼,并开始饲养它们,可惜这些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经验,缺乏专书整理记载。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一书,记载60种鱼类,但其中只有51种是真正的鱼类(他误把软体动物的乌贼、腔肠动物的水母、哺乳类的海豚等列为  相似文献   

20.
纹翅跳小蜂一新种(膜翅目:跳小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作者曾报道过寄生白蜡虫的跳小蜂种类,其中,日本纹翅跳小蜂 Cerapteroceroides iaponicus Ashmead是作为我国第一次纪录报道的。最近,作者有机会研究了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分类室的日本产这个种的标本,发现与我们在白蜡虫雌成虫中找到的标本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在本文内根据我们的标本订为新种,并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