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娟  温红博  林丹  莫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1):1728-1730,1734
概念和类别学习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往的理论主要基于类别学习的单系统理论假设,而近十多年来概念和类别的研究关注类别学习的双重系统问题。目前双系统模型不仅得到了行为学实验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临床神经心理和认知神经研究的广泛支持,本文回顾了双系统模型的非行为学研究证据,并指出了今后概念和类别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概率类别学习是探讨人们如何习得线索与结果之间的\"概率\"关系.研究者借助天气预报等任务,探讨了概率类别学习的认知策略、无意识性及其与工作记忆和注意的关系,并借助脑成像技术和脑损伤病人,探讨了基底神经节、内侧颞叶、前额叶和顶叶等脑区在概率类别学习中的作用.但是,由于概率类别学习涉及内隐和外显学习系统的分离问题,目前对其相关研究结果和理论解释还存在很大争议,概率类别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麦蛾交配过程中精包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祖琳 《昆虫学报》1989,32(4):501-502
自Callahan(1958)首先用系列形态观察研究棉铃虫精包形成后,这一方法即为众多学者采用,成为研究昆虫情包形成的经典方法。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深感此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所见系列形态并非同一精包的连续变化过程,于是从1976年起选用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Olivier)]作实验材料,探索直接观察精包形成过程的研究方法,至今已成功地建立了一套活体直接观察方法,从每一对材料都可看到交配授精的全过程,证实精包的形成由雄蛾独自完成,而且精包颈和精包体形成的时间、部位、成分和过程都完全不同。本文报告两种活体实验方法及其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类别学习过程中,基于类别相似性的不同时间限制下被试分类学习脑激活机制.方法:通过对15名被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使用2相似程度不同(高相似vs低相似)×3呈现时间不同(10ms vs 200ms vs 600ms)的多因素实验设计,探讨不同相似程度及刺激呈现时间不同下的类别学习脑机制.结果:类别高相似的脑激活机制更加复杂,激活的脑区更多;刺激呈现时间为10ms的时候被试的波形图与200ms和600ms类似,但是其潜伏期更短,决策速度更快;三种时间条件下都激活了N400,可能存在语义加工.结论:类别学习在视觉加工阶段就已经发生;类别学习过程并非全或无的竞争机制,而是内隐和外显综合加工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6.
鸟蛋为鸟类繁殖的特质基础,着重介绍了鸟蛋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形过程,便于人们进步认知鸟类。  相似文献   

7.
干扰对高山林线再形成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近圻  吴宁  罗鹏  易绍良 《生态学杂志》2005,24(12):1493-1498
高山林线是一类典型的生态交错带,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高度敏感性而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山林线的相关概念及其界定,从高山林线海拔位置波动、植被格局变化、生态交错带物种组成变化及其生理生态特征变化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干扰对高山林线再形成过程的不同影响,总结了高山林线物种对干扰的两种基本响应方式,即退行和入侵.认为人为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当前气候变暖对高山林线波动的影响,因而在不同地区必须紧密结合当地可能的干扰来讨论高山林线的波动,否则结果有可能因误差较大而失去应有的价值.指出该研究在高海拔地区进行植被恢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空间分布型的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国法  徐汝梅 《生态学报》1998,18(5):516-522
具合影个研究了广义空间分布型和复合空间分布型的形成问题,解释了空间分布型的形成机理,并给出了11种广义空间分布型和9种复事空间分布型;同时提出了空间分布型的3种判定方法:扩散系数法、空间相关法和参数变动法,它们以可用于区分常见的空间分布型,也可以用于判定分布型的形成过程;为研究空间分布型的形成机理和变化规模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以马尾松毛虫的空间分布型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是复合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皮肤病患病率也逐年提高,皮肤病尽管不威胁人的生命安全,但该病由于其慢性、难治性、反复性等特点给患者带来痛苦。婴儿湿疹是皮肤病的一种,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婴儿头面部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可以为更好诊治此病提供帮助。下面就最新研究对此进行详述。  相似文献   

10.
嘉兰(Gloriosa superba L.)系百合科草本植物,其块茎含有秋水仙碱。本文研究块茎形成规律及其形成过程中物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块茎播后,新生的块茎在生长初期和后期生长速度都较慢,中期生长速度最快,也是嘉兰块茎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块茎中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新生块茎中淀粉含量,是随着新块茎的生长,其含量逐渐增高。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面积,从播后逐渐增加,开花前达到高峰,花后又逐渐降低。开花前如能增加光合叶面积,可为后期块茎生长提供较多物质。块茎中秋水仙碱含量是随着块茎的成熟与淀粉含量的渐增而增加,至收获期达到高峰。这一结果表明:收获未充分成熟的块茎,会降低秋水仙碱含量。  相似文献   

11.
图形形状和空间位置知觉的ERP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图形表状和空间位置知觉任务与单纯图形形状知觉任务所诱发的ERP反应,探讨同时注意物体的两种不同特征是与仅注意其中一种特征时的ERP特性与差别。实验结果为:(1)行为数据显示,两种任务的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别,但形状和空间位置知觉任务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单纯形状知觉任务;(2)ERP数据显示,两种任务表现出非常相近的ERP波形特征;在大脑后部区域微弱的P1成分,非常显著的N1成分,显著的P2,N2,P3成分;在大脑前部额区显著的P2成分,并且,与单纯形状知觉任务相比,图形形状和空间位置知觉任务表现枕颞区N2波幅的显著减弱,P3潜伏期的显著缩短,额区的P2波幅的显微减弱;(3)脑电表图与分辨率断层成象(LORETA)显示,两种任务的特征波N1成分均来源于双侧的枕颞皮层,表明两种任务均涉及到与物体形状识别相关的视皮层腹侧通路,而差别波dN2成分来源于在侧枕颞区,暗示特征加工的差异主要发生在左侧枕颞区。  相似文献   

12.
    
Fitness is the central concept in evolutionary theory. It measures a phenotype's ability to survive and reproduce.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to represent this measure: Malthusian fitness and Wrightian fitness. One can go back and forth between the two, but when we characterize model properties or interpret data, it can be importan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m. Here, we discuss a recent experiment to show how the interpretation changes if an alternative definition is us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法洛四联症患儿围心脏手术期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收治的60例法洛四联症婴幼儿参与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患儿30例。其中试验组患儿在体外循环前以及患儿进行手术后的三天内每天均给予10000U/kg乌司他丁,而对照组患儿则在相应的时间点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停搏时间、手术时间、在监护室治疗的时间以及患儿术后住院时间和患儿肺部感染发生例数等临床病理情况。结果:所有入选患儿均痊愈出院,在两组患儿的手术操作情况和治疗效果对比中,对照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心脏停搏时间均显著低于试验组患儿,但重症监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则高于试验组患儿;在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循环功能指标比较中,试验组患儿超滤后CVP和血管活性药物均低于对照组患儿而超滤后MAP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在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呼吸功能指标的比较中,试验组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以及试验组患儿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肺部感染例数均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的数据比较差异除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心脏停搏时间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法洛四联症患儿围心脏手术期的循环和呼吸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广泛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Almost nothing is known about how non-scientists in coastal communities perceive coral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public perception at a coastal town in Brazil. Individuals were asked to respond to specific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ir knowledge, perception, and behaviour regarding corals. Although more interviewees believed they knew what the photograph of a gorgonian was, the stony coral pictures were identified correctly more frequently. Interviewees sometimes thought that the gorgonian was a plant, whereas stony corals were frequently identified as sponges, sea urchins or stones. Interviewees related the word “coral” to words such as alive, sea, plant, rock, animal, hurt, calcareous and jewellery. Moreover, interviewees intended to buy or collect corals no matter whether they knew what they were.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people living, working and holidaying in a coastal town in Brazil have a poor understanding of corals.  相似文献   

15.
Analogies between plants and animals are often a source of confusion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sexual reproduction in green plants

The ancient view that plants are non-sexual because they hold a place below animals on the ladder of nature was still held by many scientists in the 1 8th century. Paradoxically, al this time, Linnaeus and others were also postulating the universality of plant sexuality by using analogies with animals to over-extend the slowly emerging experimental evidence about the functions of floral parts. Today's school leavers seem to have similarly diverse views. A lack of school focus on gamete fusion appears to result in a continuing reliance on analogies with animals, and a belief that plants undergo only a qualified version of sexual reproduction. Suggestions for classroom activities to overcome this are offered, and some wider implications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湖泊贝类物种濒危状况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淡水贝类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加剧,该区域贝类受到严重威胁.为系统评估贝类物种现状,于2003年5月至2005年6月对13个典型湖泊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贝类69种,其中中国特有种44种.不同类型湖泊贝类的组成差别较大.通江湖泊的物种明显较丰富,尤其是适应流水生境的种类,如河螺属、短沟蜷属及蚌科的种类.大型通江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的贝类分别有53种和57种,占总数的76.8%和82.6%.阻隔湖泊的物种较少,在4-19种之间.对67种贝类濒危等级的评价结果表明,近危及受威胁的种类占58.2%,只有37.3%的种类种群稳定.与历史资料相比,该区域贝类的多样性已明显下降,双壳类优势类群由大型的蚌类演变为小型的河蚬.分析显示,贝类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江湖阻隔、过度捕捞和水体污染等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7.
谈中石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淳 《人类学学报》1995,14(1):82-90
谈中石器时代陈淳(DepartmentofAnforopology,McGiliUniversity,Montreal,Canada)1概念与定义中石器时代一度曾是个众说纷纭的概念,现在则是史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它涉及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统义利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并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一种道德自律和民族自觉,对人们的行为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对医学生的培养教育中,往往只注重科学教育,缺乏包括义利观教育等在内的人文教育成为医学生培养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医学院校应当明确当代医患矛盾频出的关键所在,强调医学生建立"重义轻利"的人文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传统义利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并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一种道德自律和民族自觉,对人们的行为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对医学生的培养教育中,往往只注重科学教育,缺乏包括义利观教育等在内的人文教育成为医学生培养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医学院校应当明确当代医患矛盾频出的关键所在,强调医学生建立\"重义轻利\"的人文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假设光子的波长是最小波长的整数倍的基础上,给出一个光子能量的非连续分布方程。从方程得到以下结果,光子的最大能量为1/4(J),光的最高频率为1/πh(Hz),光的最小波长为πhc(m)。我们认为光的最小波长就是Planck长度,也是超弦的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