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蚜虫为害时间长,发生普遍,长期利用农药进行防治已出现利少弊多的现象。由于连续使用化学药剂,棉蚜的抗药性迅速增强,污染环境,杀死棉蚜的天敌,破坏棉田的生态平衡,棉蚜危害年年加重。为改变这一现状,采用棉田间种胡卢巴驱避蚜虫,效果显著。胡卢巴(Trigonella人enum-g。ecumL.)全株具特殊香味,不受棉蚜危害,而且对棉蚜具驱避作用。棉田间种胡卢巴能够增加地面覆盖面积,改善田间生态条件,有利于天敌栖息活动,减少棉蚜危害。据调查间种胡卢巴的棉田有翅蚜发生量一直很少,无翅蚜增长缓慢。”而且,无翅蚜发生高峰期比…  相似文献   

2.
在棉花播种时,采用甲拌磷处理棉种防治棉蚜,我们从1558年开始,连续进行了五年的小面积试验,均取得了防治棉蚜的良好效果。又经1963,1964两年的大面积示范,进一步证明棉苗出土后4一7个星期不受蚜害,麦收前可以不防治,并能兼治蝼蛄。因此,1965年在全县52万亩棉田中的24万余亩连片棉田进行了推广使用,表现出良好的治蚜效果,不但麦收前不  相似文献   

3.
杀虫剂诱使棉蚜再猖獗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吴孔明  刘芹轩 《生态学报》1992,12(4):341-347
为指导棉蚜的综合防治,笔者对杀虫剂诱导棉蚜再猖獗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速灭杀丁,氧化乐果和久效磷对棉蚜田间施药试验结果表明:效果较好,但进入伏蚜发生期后,速灭杀丁处理区棉蚜种群上升极快,第3次施药手2000倍和4000倍的20%,速灭杀丁处理区棉虹种群数量分别是对照的9.05倍和7.22倍,氧化乐果施药区棉蚜密度也明显高于不 施药的对照区蚜虫密度,整个棉蚜发生阶段棉蚜的抗药性测定表明,随着用药次数增加,棉蚜对速灭杀丁抗性倍数增长迅速,第4次施药后LD56值是早春棉蚜的9.39倍。3种农药对七星瓢虫和异色标虫的毒性皆显著地对棉蚜的毒力,随着棉蚜抗药性增加,农药对瓢虫-蚜系统的破坏愈加严重,对3种农药处理后的棉蚜成,若蚜的生命表分析表明3种农药没有刺激种群增殖作用,因而可以认为速杰灭刹丁诱使棉蚜再猖獗的作用是由于棉蚜抗药性水平迅速提高和对棉田生态的破坏所致。  相似文献   

4.
1974年我组由作物与植保专业组成,在大丰县金墩公社辉煌大队建立综合基点,三年来通过农田基本调查、开展群众性查虫工作,研究防治策略,探索农业生产中的有利因素,初步摸索了棉虫综合防治的途径,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农田基本调查 基点大队的农田是沿海改造盐土,初步宜粮宜棉。主要农作物为:秋播绿肥(蚕豆、苕子)、粮食(蚕豆、大元麦为主,少量小麦);春播玉米(1,330亩)、棉花(2,380亩)。由于玉米、棉花间作面积逐年扩大,耕作制度的变化,引起害虫种类的演变。1974年以前主要是棉铃虫、  相似文献   

5.
棉花型和瓜型棉蚜形态和生态适应力的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蚜由于长期在同种或同类植物上生活,形成了多种寄主专化型。本研究以室内长期用单一寄主培养的棉花型和瓜型棉蚜为材料,采用形态测定、生命表技术、对寄主的选择性试验,以及接触刺激等方法,研究了两寄主型棉蚜的形态分化和生态适应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瓜型棉蚜的一些形态特征值(如体长)极显著地大于棉花型个体,但是头宽、口针和各腿节的长度与体长的比值却极显著的小于棉花型个体。采用7个形态指标与体长的比值,可将瓜型和棉花型棉蚜区分开来。在24℃和26℃下瓜型蚜的净增殖率(R0)极显著地高于棉花型蚜。27℃和32℃显著缩短了瓜型蚜的平均世代长度,而对棉花型蚜无影响。棉花型蚜对接触刺激的反应比瓜型蚜敏感。两寄主型蚜对寄主的选择能力表现为瓜型蚜显著强于棉花型蚜。因此,两寄主型棉蚜存在明显的形态和生态适应力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1983年棉花蕾铃期棉蚜发生情况。从7月上旬到9月上旬发生量超过往年同期的10倍。绘出了蚜虫数量的对数值和生理时间关系图,描述了棉蚜种群下降过程中年龄结构变化及其与寄生率变化的关系。在棉蚜种群下降过程中Ⅰ龄若蚜占百分比下降表明成蚜生殖力下降。高密度组Ⅱ龄若蚜百分比下降,表明Ⅰ龄若蚜死亡率增大。高密度组成虫比例下降是因为有翅若蚜比例高。上述年龄结构变化和寄生率关系密切,表明蚜群下降到低水平时寄生率上升不完全由于寄生蜂增殖,而Ⅰ、Ⅱ龄若蚜比例下降、有翅若蚜增加和高龄若蚜比例上升中是重要原因。棉株不同位置棉蚜寄生率没有差异。寄生率和单位面积内的蚜虫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取食转Bt+CpTI基因棉花的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对普通草蛉Chrysopa carnea Stephens生长发育及繁殖力的影响,为转Bt基因抗虫棉花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普通草蛉取食转Bt+CpTI棉花SKG321和对照品种石远321棉花上的棉蚜后,对普通草蛉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研究,并对其幼虫、蛹的存活率和成虫的羽化率及产卵量进行分析。【结果】取食转Bt+CpTI棉花上的棉蚜对普通草蛉的各龄幼虫发育历期、蛹期和产卵前期无不利影响;处理与对照间各龄幼虫存活率、蛹的存活率和成虫羽化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取食转Bt+CpTI棉花上棉蚜的普通草蛉单雌日产卵量与对照相比没有减少,而25 d内的单雌总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亦不显著。【结论】取食转Bt+CpTI棉花上的棉蚜对普通草蛉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力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戈峰  丁岩钦 《生态学报》1995,15(4):399-406
本文以能量为统一单位,以生理学时间为尺度,建立了计算世代重叠的棉蚜种群能流参数模型,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播种时间、间套作、免耕和化学防治处理的棉田生态系统中棉蚜种群的生产力、摄入量及生态学效率。结果表明:(1)棉蚜种群能量生产的98%来自于伏蚜时期,而苗蚜与秋蚜不足2%;(2)播种期推后,苗蚜种群生产力、摄入量减少,而伏蚜、秋蚜的生产力、摄入量增加;套间作,使苗蚜、秋蚜种群生产力、摄入量减少,伏蚜种群的生产力、摄入量增加;(3)化学防治对棉蚜种群生产力、摄入量有一定的作用,其作用强度依农药品种及施药次数而异;(4)各类型棉田棉蚜种群的同化效率与净生态学效率变化幅度较小,而摄入利用效率变化幅度较大。由此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类型棉田棉蚜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榆四条棉蚜Tetraneura ulmi(Linnaeus)属于棉蚜亚科、四条棉蚜属,也叫高粱根蚜,是值得注意的一种害虫。在辽北它是造成高粱“黄病”的因素之一。1970年我们在调查高粱“黄病”时,发现此虫与蛴螬、麦根蝽象一起为害高粱,造成叶片发黄,因此引起了注意。据近几年来的统计,我公社作物受害面积多达3,000亩以上。据了解,此虫在辽中、辽西等部分地区也有发  相似文献   

10.
南阳棉区棉虫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以来,示范推广了以利用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治蚜为主的棉虫综合防治技术,全区综防面积从1975年的近万亩发展到近年来的约90万亩;植保投资一般已由每亩七八元下降到二、三元,避免或减轻了人畜中毒及环境污染。本文着重报道七星瓢虫在棉虫综防中控制棉蚜的作用,以及棉田天敌群体得到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