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絮凝剂处理废水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概括了微生物絮凝剂及其产生菌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微生物絮凝剂在处理高浓度废水、废水脱色、废水除浊、废水除油、污泥脱水和污泥改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筛选出一株针对屠宰废水有高效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并对其所产微生物絮凝剂D6进行单因子絮凝条件优化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絮凝条件。絮凝条件包括:微生物絮凝剂D6投加量、pH、金属离子种类、1%CaCl2投加量。试验中发现碱性环境是微生物絮凝剂D6发挥絮凝活性的前提,表明微生物絮凝剂D6分子链的充分伸展对絮凝作用起决定因素,因此微生物絮凝剂D6的絮凝机理为吸附架桥作用。其最佳絮凝条件为微生物絮凝剂D6的投加量为25mL·L-1,1%CaCl2投加量55mL·L-1,pH为8。在最佳絮凝条件下,絮凝率为96.6%,浊度去除率为97.8%,SS去除率为92.6%。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近年来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进行了概述,在介绍微生物絮凝剂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讨论了与絮凝活性相关的絮凝剂投加量、投加顺序,待处理水体性质和水力条件等因素。重点论述了单一微生物絮凝剂水处理工艺、微生物絮凝剂和助凝剂复配水处理工艺、复合微生物絮凝剂水处理工艺和物理、化学方法和微生物絮凝剂联合水处理工艺。讨论发现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开发新的微生物絮凝剂水处理工艺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絮凝剂是近3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水处理药剂,是近年来絮凝剂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絮凝活性微生物的来源开始,依次阐述微生物絮凝剂的活性成分、微生物絮凝基因,并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情况,对微生物絮凝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絮凝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微生物絮凝剂和絮凝微生物的一些发展概况,列举了近几年发现的一些微生物絮凝剂的物质属性和组成,重点讨论了胞外絮凝剂和絮凝酵母的絮凝机理,详细综述了絮凝微生物的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讨论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概况,提出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时红  牛志卿  李晋 《生物技术》2003,13(1):25-27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3株能产生高效絮凝活性的微生物,对其中1株TJ3进行其最佳培养条件及废水絮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TJ3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葡萄糖、蛋白胨作碳,氮源,初始pH值6~7,温度25~30℃,摇床转速120~160r/min,培养时间72h,可产生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达92.4%,同时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该菌所产絮凝剂对多种废水净化效果明显,尤其对净化分散兰染液,酵母菌菌液分离最为突出,絮凝率均在95%以上,具有较高的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改性壳聚糖磁性微粒絮凝剂,并探讨了该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絮凝作用,着重考察了絮凝剂的投入量、体系pH值、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对造纸废水中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该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56.52%,且具有投入量少、pH应用范围广、絮凝时间和沉降时间短的优点,说明改性壳聚糖磁性微粒作为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处理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絮凝机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产絮凝剂微生物及其筛选,以及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取和性能的研究概况;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改性壳聚糖磁性微粒絮凝剂,并探讨了该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絮凝作用,着重考察了絮凝剂的投入量、体系pH值、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对造纸废水中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该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56.52%,且具有投入量少、pH应用范围广、絮凝时间和沉降时间短的优点,说明改性壳聚糖磁性微粒作为絮凝剂对造纸废水的处理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新型絮凝剂。絮凝剂产生菌作为微生物絮凝剂的一个科研重点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总结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一些研究进展,重点对絮凝剂产生菌的种类、筛选、培养条件、生物学机理等进行了阐述。此外还介绍了国内外几个新的研究方向,并就以后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絮凝剂概况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絮凝剂作为一种高效、安全、无毒和无二次污染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已备受关注.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发背景及历史,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特性、分类、机理以及应用现状作了分析,并指出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固定化菌半连续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孔聚酯泡沫为载体,进行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固定化条件优化和半连续生产絮凝剂的研究。研究发现,利用多孔聚酯可吸附固定XN1菌丝细胞,且能够较长时间保持高的活性。选择载体颗粒0.5cm×0.5 cm×0.5 cm,固液比为6 g/L,接种量105个孢子/mL培养基可达到较好的固定化和产絮凝剂效果。利用最佳固定化条件进行絮凝剂的摇瓶半连续生产实验发现,在最佳条件下,固定化XN1菌产絮凝剂可连续达12批次,且絮凝活性均在90%以上,说明利用多孔聚酯泡沫颗粒作为固定化载体,连续生产絮凝剂的方法是可行的。且和游离菌生产絮凝剂相比,生产效率可提高77.78%。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絮凝剂在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絮凝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絮凝剂,因其安全、高效等特性,正逐渐成为目前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研究的热点。主要从微生物絮凝剂的概念、絮凝机理、特点、研究现状、应用实例等方面,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作为水质改良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并就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国啤酒、味精、沼气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及其处理、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结合作者近期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利用工农业废水培养微生物并生产生物农药的研究现状.指出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废水是变废为宝、废物循环利用的经济、高效的新途径,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几种微生物絮凝剂的裂解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带C-R3A数据处理机的岛津GC-9A气相色谱仪和PYR-2A型管式炉热裂解器对四种微生物产生的絮凝剂进行了裂解气相色谱鉴别。通过时指纹图的分析,较好地区分出生物大分子性质及结构上的差异,证明了裂解气用色谱分析法用于微生物絮凝剂等生物大分子性质及分子结构鉴别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絮凝剂与传统化学絮凝剂相比,安全无毒、无二次污染,具有开发潜力.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能产生微生物絮凝剂,但目前缺少对其产絮凝剂营养条件的优化.使用高岭土并利用单因素法研究碳源、氮源、碳氮比、接种量对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产絮凝剂的...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 ,因其安全、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已应用于污水处理、食品和发酵工业等。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主要组成、特点、絮凝机理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生理学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生物学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硕士研究生精品核心课程,但由于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耗时长、过程不确定及不可逆等因素,难以开展“微生物生理学”综合性研究生专业课程实验。将先进的虚拟仿真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构建“微生物生理学”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可以有效突破课程实验教学的时空障碍,推进微生物学及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本文以“微生物絮凝剂合成机理研究及应用”为例,从微观尺度到宏观尺度逐渐展开,实验内容涵盖微生物絮凝剂合成机理和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探索微生物絮凝剂合成及应用的内在机理的能力,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其科研热情。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产生菌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微生物絮凝剂及其产生菌的一些发展概况,列举了近几年一些研究较深入的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剂的物质属性和化学组成.重点讨论了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剂的成分分析、絮凝机理以及影响絮凝活性的因素,详细综述了絮凝剂产生菌的遗传学和代谢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章最后提出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白京生  王兰 《生物技术》2007,17(1):75-78
利用多孔聚酯泡沫为载体,进行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固定化及连续生产絮凝剂的研究。研究发现,利用多孔聚酯泡沫可吸附固定XN1菌丝细胞,且能较长时间保持高的活性。固定化XN1菌在三相流化床反应器中连续发酵运行13d无发现菌膜脱落现象,且发酵液絮凝活性均维持在90%以上,说明利用多孔聚酯泡沫颗粒作为固定化载体,连续生产絮凝剂的方法是可行的。另外,研究还发现,该菌所产生絮凝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反应器中室温下保存数日仍可维持较高的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