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磁学》2013,(25):I0002-I0002
中国科学家6月24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上的研究论文称,H7N9禽流感患者死亡风险远低于人感染H5N1禽流感。但高于季节性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  相似文献   

2.
人禽流感(human-avian influenza)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中某些亚型感染人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能够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主要有H5、H7、H9和H10亚型。人感染禽流感病毒A(H5N1)、A(H7N9)、A(H10N8)与重症季节性流感临床表现相似,主要表现为重症肺炎,病死率高。人禽流感与重症季节性流感和重症新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如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等,但人禽流感临床表现更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人高致病H5N1禽流感病毒、H7N9禽流感病毒及H1N1流感病毒分别感染BALB/c小鼠后的机体反应特征。方法分别以H7N9病毒、H5N1病毒和H1N1病毒滴鼻感染BALB/c小鼠,观察小鼠存活率、体征变化及感染后肺组织病理损伤差异,检测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后肺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并观察小鼠感染后修复状况。结果 H7N9病毒、H5N1病毒和H1N1病毒均感染BALB/c小鼠,小鼠存活率依次为H7N9H1N1H5N1,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程度依次为H5N1H1N1H7N9,PCNA表达水平依次为H7N9H1N1H5N1。结论 H7N9病毒感染后宿主炎症反应较小,感染后小鼠肺组织自我修复能力较强;H5N1病毒感染BALB/c小鼠后的机体反应最为强烈,感染后恢复能力差,致死率高。  相似文献   

4.
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月在美国和墨西哥爆发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扩散到世界多个国家,形成了流感的大流行,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的高度重视。综述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来源、目前主要的检测手段,并对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设计的一种4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以A型流感病毒各亚型的血凝素基因(HA)为检测靶标,实现了同时检测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和人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本法使用人细胞RNA酶P基因作为内参,以判断标本来源和实施质量控制。利用不同来源和亚型的流感病毒验证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利用连续稀释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全基因体外转录物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可检测低至20个拷贝的RNA;特异性强,每对引物只检测出对应的病毒,无交叉反应;并且成功地验证性检验了34份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临床标本和20份人季节性H1N1和H3N2流感病毒及人乙型(HB)流感病毒阳性临床标本。因此,该多重荧光定量RT-PCR法是一种可同时检测2009年新甲型流感病毒及季节性流感病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8质粒拯救系统成功拯救出了猪流感病毒毒株A/Swine/TianJin/01/2004(H1N1)(A/S/TJ/04)。将猪流感病毒8个基因节段经RT-PCR合成cDNA后, 分别克隆到RNA聚合酶I/II双向表达载体PHW2000中, 构建成8个重组质粒。用8个重组质粒共转染COS-1细胞, 30 h后加入TPCK-胰酶至终浓度0.5 mg/mL。共转染48小时后收获COS-1细胞及其上清, 经尿囊腔接种9日龄SPF鸡胚。收获死亡鸡胚尿囊液并继续用SPF鸡胚传3代, 得到有感染性的病毒。经血凝、血凝抑制验、测序分析、电镜观察等均证实了A/S/TJ/04猪流感病毒的成功拯救。这是目前国内首次报道拯救出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 为进一步研究猪流感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流感跨种传播的机制以及构建新型猪流感疫苗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由华兰生物生产的中国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6月22日正式下线,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范蓓表示,下线后的疫苗仍需经过约14d的生物、生化实验,在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后,  相似文献   

8.
利用8质粒拯救系统成功拯救出了猪流感病毒毒株A/Swine/TianJin/01/2004(H1N1)(A/S/TJ/04)。将猪流感病毒8个基因节段经RT-PCR合成cDNA后, 分别克隆到RNA聚合酶I/II双向表达载体PHW2000中, 构建成8个重组质粒。用8个重组质粒共转染COS-1细胞, 30 h后加入TPCK-胰酶至终浓度0.5 mg/mL。共转染48小时后收获COS-1细胞及其上清, 经尿囊腔接种9日龄SPF鸡胚。收获死亡鸡胚尿囊液并继续用SPF鸡胚传3代, 得到有感染性的病毒。经血凝、血凝抑制验、测序分析、电镜观察等均证实了A/S/TJ/04猪流感病毒的成功拯救。这是目前国内首次报道拯救出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 为进一步研究猪流感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流感跨种传播的机制以及构建新型猪流感疫苗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H1N1病毒感染史对H9N2病毒感染家猪的影响,本研究采用H9N2病毒分别感染有/无H1N1病毒感染史的家猪,比较两组家猪鼻腔泄毒滴度及血清转阳情况。研究发现:与无感染背景的家猪相比,H1N1病毒预感染过的家猪在接种了H9N2病毒后未检测到呼吸道泄毒。尽管两组家猪都产生了H9N2抗体,但有H1N1感染史的家猪体内的H1N1抗体水平在H9N2接种后快速显著上升,这些H1N1抗体与H9N2病毒并无血清学交叉反应。本研究提示,在自然界中,H1N1病毒在猪群中的流行极有可能为H9N2病毒在猪中的感染及传播构筑了天然的屏障,从而延缓了H9N2禽流感病毒通过家猪这一宿主获得哺乳动物适应性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describes a [15N,1H]/[13C,1H]-TROSY experiment for the simultaneous acquisition of the heteronuclear chemical shift correlations of backbone amide 15N–1H groups, side chain 15N–1H2 groups and aromatic 13C–1H groups in otherwise highly deuterated proteins. The 15N–1H and 13C–1H correlations are extracted from two subspectra of the same data set, thus preventing possible spectral overlap of aromatic and amide protons in the 1H dimension. The side-chain 15N–1H2 groups, which are suppressed in conventional [15N,1H)-TROSY, are observed with high sensitivity in the 15N–1H subspectrum. [15N,1H]/[13C,1H]-TROSY was used as the heteronuclear correlation block in a 3D [1H,1H]-NOESY-[15N,1H]/[13C,1H]-TROSY experiment with the membrane protein OmpA reconstituted in detergent micelles of molecular weight 80000 Da, which enabled the detection of numerous NOEs between backbone amide protons and both aromatic protons and side chain 15N–1H2 groups.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全球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为预防、控制甲流在我国的传播,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及时启动了甲流疫苗的研制和临床评价。在此过程中.疫苗生产企业、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等单位.在政府指导下统一行动、通力协作.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研制出安全有效、符合国际标准的甲流疫苗,并在全球率先开展了人群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尽管目前临床对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仍以西药为主,但西药抗病毒药存在副作用大,易引起耐药性等缺点,限制了治疗的效果。中医治疗甲型H1N1流感则具有独特的思路,根据甲型H1N1流感不同进展阶段的不同证型,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辨证论治",不仅能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而且在疾病的治疗上也有独特的功效。我们总结了近来学者们对中医成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将甲型H1N1流感分为轻、中、重三种,并分别根据症状与中医证型相匹配,梳理了临床用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成药的适应证型与作用机制。因此,在西药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根据疾病进展不同阶段的中医的证型,选用不同的中医方药,可有效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2009年3月在美国和墨西哥流感样患者的呼吸道标本中鉴定出新的猪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病毒可人一人传播,已蔓延到172个国家和地区。现就猪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鉴定、基因组结构特征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初步探讨两种病毒感染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致病机制。方法 H7N9病毒与H1N1病毒分别感染小鼠,观察不同病毒感染后小鼠生存率,并于不同时间点取心、肝、脾、肺、肾、脑、肠等组织,伊红-苏木素染色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检测病毒抗原分布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综合分析肺组织病理损伤与病毒复制、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 H7N9病毒感染小鼠肺及脾脏损伤较轻,存活率较高。H1N1病毒感染的小鼠肺及脾脏损伤较重,感染后9 d全部死亡;两种病毒抗原主要分布于支气管上皮细胞、少量间质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差异。但H1N1病毒感染后肺及脾脏中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小鼠机体炎症反应明显强于H7N9病毒感染后小鼠炎症反应。结论 H7N9病毒与H1N1病毒感染后小鼠病理学损伤特点及程度均不同,病毒复制是小鼠肺损伤的诱发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宿主针对病毒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程度与急性肺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甲型H1N1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而目前疫苗和新的药物正处于研发阶段,与此同时该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序列不断被报道。达菲作为治疗H1N1病毒的药物被患者广泛使用。通过同源性建模的方法比较神经氨酸酶的变异情况,从而预测达菲药物对变异前后的作用效果评价。通过AUTODOCK计算结合能,发现达菲药物与神经氨酸酶的结合能维持在2.4~4.2 kJ/mol范围内,动力学常数最高值达到18.2 mM。证明达菲药物对抑制病毒进入寄主细胞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长记忆模型预测未来年份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序列.方法:基于时间序列分析,首先建立CGR混沌游走序列,再进行模型拟合.对所选取的1943年~2012年同源性相对较高的70条流感病毒蛋白质序列,先混沌游走再用ARFIMA(p,d,q)模型对其前10个位置去拟合并且预测.结果:几乎所有原始蛋白质序列的各个位置值都在预报区域内(除极个别之外),表明选择的模型比较科学.结论:可以用来预测未来年份的流感病毒蛋白质序列,对流感病毒的预测和预防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福建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变异特征和规律,对2009~2012年福建省分离的14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了全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发现,所有的毒株均是典型的低致病性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类药物耐药,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所有毒株与A/California/07/2009(H1N1)疫苗株保持高度同源,8个节段基因同源性均在98.2%以上。相比之下,福建省2012年的流感毒株抗原变异程度较大,其中A/Fujiangulou/SWL1155/2012毒株HA基因发生11个氨基酸位点改变,其中H138R、L161I、S185T和S203T位点的变异分别涉及Ca、Sa和Sb抗原决定簇。监测显示,疫苗对福建省人群保护效果较好,但福建省2012年毒株相对疫苗株已经出现抗原漂移,应进一步密切关注其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9.
《生命世界》2009,(6):5-5
科学家在纽约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考古发现找到了,人类进化中的“缺失环节”。考古学家在德国挖掘的一个0.47亿年前类似狐猴的骨骼化石,可能是现今猿类、猴类和人类的共同祖先,这无疑是人类进化研究中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20.
《植物杂志》2009,(6):5-5
新出版的《科学》杂志发表文章指出,抗病毒药物达菲和瑞乐沙是目前遏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最好选择,但是在世界范围内,这两种药物的储存量太少,不足以在流感大暴发的情况下为每个人提供保护,健康官员们则担心该病毒可能会对这些药物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