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IBRV感染牛肾细胞的DNA合成动态以及该病毒在细胞内的形态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病毒DNA合成的速度在接种病毒后6小时出现一个峰值,随后减慢,并在病毒感染24小时前停止。核壳体的出现是在病毒感染后8小时细胞的细胞核内,而在这一时期细胞中还可见到极少量的成熟病毒。纽胞核内的病毒核壳体装配在接种病毒后24小时左右停止,而病毒核壳体的成熟与释放过程则在这一时期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2.
用冰冻断裂和蚀刻技术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及其在细胞中的繁殖进行了观察。验证了Furlong等提出的疱疹病毒核壳体模型;同时发现在细胞膜上大片形成吞饮泡,细胞质泡状结构的膜上颗粒随机分布于PF和EF面. 本文对这些现象与病毒繁殖及细胞骨架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用负染法和超薄切片法研究了我国首次分离的IBR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在犊牛肾细胞内发育的基本过程。病毒直径为1 60--230nm,成熟病毒由直径为50—60nm的核心、直径为100—110nm的衣壳和囊膜三部分构成。在负染的样品中,可以观察到呈三重对称和二重对称的核壳体及其衣粒的构型,从而推算出病毒衣壳由162个农粒构成。该病毒具有典型疱疹病毒科的发育与成熟方式。此外,它可能与鸭瘟病毒一样,还具有一条细胞质内的发生途径。 相似文献
4.
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G蛋白的表达及gG-ELISA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gG基因,克隆到T载体pMD18-T,经限制性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鉴定正确后,进一步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KG。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呈可溶性及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重组蛋白质具有免疫学活性。包涵体蛋白经提纯、变性、复性后,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gG-ELISA诊断方法。应用该方法与进口试剂盒(IDEXX)平行检测380份血清样品,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2%(351/380)。对6份病毒分离阳性血清的检测均为阳性,对非相关病原的阳性血清及中监所的阴性血清检测均为阴性,表明所建立的IBRVgG抗体的ELISA检测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对1248份奶牛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进口牛群的IBRV抗体阳性率平均为21.7%,湖北本地中国黑白花奶牛的抗体阳性率在不同牧场之间变化很大,范围为0.0%~41.5%。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以下简称ILT病毒)在鸡胚肾细胞内的形态与发生过程的某些特征,重点描述了病毒毒浆结构,核内特异的管状结构及其与病毒核壳体装配的关系。描述了细晦质内产生的一种管状结构和一种包含体结构,并讨论了它们形成的可能机制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一种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引起的以病牛呼吸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由于其严重的病理损害以及广泛的传播性,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该病的防控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IBR的最新检测方法进行了简述和总结,以期为科学检测、鉴定IBR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重组gE蛋白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重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E蛋白,经纯化后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牛血清特异性gE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确定其最佳包被量为每孔1.075μg。样品稀释度为1:40,兔抗牛IgG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稀释度为1∶5000。判定标准为样品OD值大于0.582为阳性,小于0.472为阴性,在0.472与0.582之间为可疑。经抗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在403份血清样品中,进口试剂盒检出234份阳性样品,该诊断方法检出248阳性样品,与进口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4.3%,但该诊断方法检出率更高。在43份血清样品中,中和试验检出24份阳性样品,该诊断方法检出28份阳性样品,与中和试验的符合率为85.7%。应用该诊断方法调查了我国部分地区IBRV的感染率,发现这些地区的IBRV感染率为68.7%。 相似文献
9.
根据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gB基因保守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 DQ006857.1),利用Primer ExplorerV4软件设计3对LAMP引物,通过反应体系的优化、敏感性试验和特异性试验,建立IBRV的LAMP检测方法,并对393份临床样本进行了检测应用。结果显示,建立的IBRV LAMP方法在65℃、50 min条件下可扩增出LAMP特征性梯状条带,并可通过颜色变化判定结果。该方法可以检测到10copies/μL的质粒DNA,与nested-PCR方法的敏感性相当,比PCR方法敏感1000倍,且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伪狂犬病毒、水泡口炎病毒等均无交叉反应。应用该方法检测301份鼻腔拭子和92份血清样本,阳性率分别为87.6%和58.8%,表明鼻腔棉拭子更适用于IBRV的临床检测。文中建立的IBRV LAMP方法具有可视化、快速、特异、灵敏性强的优势,适合基层和现场对临床样本进行快速检测,为IBR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一株传染性软化病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软化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蚕业生产的流行病,其病原为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Bombyx mori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BmIFV)。本实验室在浙江省收集到具有软化病症状的家蚕幼虫,并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病毒。电镜观察到病毒粒子为直径26nm左右、无包涵体的球状颗粒。病毒添食四龄起蚕和五龄起蚕,分别在3~4d和5~7d出现明显症状和病变。纯化病毒SDS-PAGE条带与BmIFV蛋白相仿。病毒核酸鉴定为RNA,并可用套式RT-PCR扩增出特异性片段,测序发现片段序列和BmIFV日本坂城株的同源性为99.5%。由此可确定该病毒为BmI-FV,这是我国首次分离到该病毒,暂命名为BmIFV-CHN001。 相似文献
11.
为弄清楚2009年7月某种番鸭养殖场产蛋高峰期番鸭产蛋率、孵化率降低,蛋质量下降的原因,选择无呼吸道症状,死亡率低,剖检可见卵巢肿大充血的番鸭。为确诊该病例,进行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取病番鸭卵巢组织,通过鸡胚接种实验、脂溶剂敏感实验、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干扰试验、电镜观察和动物接种实验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接种鸡胚可导致侏儒胚,该毒株对于脂溶剂敏感,胰酶处理后具血凝性,可干扰NDV复制,电镜下可见典型冠状病毒形态,接种雏鸡可致呼吸道症状,针对N基因部分序列的扩增与分析可见该毒株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参考毒株相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4.7%~99%,鉴定所分离毒株PTFY株为IBV,证实IBV对番鸭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体外培养的牛肾细胞,经浓度为50μg/ml的细胞松弛素B(CB)处理2小时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仍能侵入细胞,繁殖的子代病毒数量不受影响。然而当同样浓度的CB在病毒的整个繁殖期中持续存在时,病毒的繁殖即完全被抑制。说明细胞的吞噬作用至少不是这种病毒进入细胞的唯一方式,可能病毒囊膜与细胞膜的融合是病毒进入细胞的主要方式;而在侵入细胞后的病毒繁殖过程中,细胞微丝和其它对CB敏感的系统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降解微丝对IBRV的早期发生有明显的影响,其效应强度与CB的浓度有关。还观察到CB处理对病毒形态发生方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加深云南省动物虫媒病毒多样性的认知。【方法】在云南省景洪市设立哨兵牛,定期采血接种细胞进行虫媒病毒的分离;通过RT-PCR、电镜观察与基因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分离病毒进行初步鉴定;扩增分离病毒的基因节段2 (Seg-2)与基因节段3 (Seg-3)全长序列进行分析与系统发生树的构建,明确病毒的分类地位;通过qRT-PCR与血清中和试验对病毒在动物上的感染进行回溯分析。【结果】2019年7月,从哨兵牛上采集的血液中分离到1株可在BHK-21细胞上引起细胞病变的病毒;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70nm;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病毒基因组由双链RNA组成,呈现"3-3-3"的带型特征。分离毒株的Seg-2编码环状病毒属病毒保守的T2蛋白,与Mobuck virus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核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72.8%与84.0%;分离毒株的Seg-3编码决定环状病毒属病毒血清型的OC1蛋白,与Mobuckvirus的核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仅为60.2%与56.5%;在T2与OC1蛋白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上,分离毒株形成独立于Mobuckvirus的进化分支。对哨兵牛血液中的病毒核酸与血清中和抗体回溯分析结果显示,从病毒感染哨兵动物至监测期结束的17周内,动物血液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核酸;动物感染病毒1周后,开始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随后上升至最高水平(抗体效价1:226),至监测期结束,中和抗体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抗体效价1:113)。【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1种新型Mobuckvirus在云南省哨兵牛上的分离与感染特性。研究结果丰富了对我国环状病毒属病毒的认知,为开展病毒的诊断、流行病学与致病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是引起牛呼吸综合症的主要病原体.本研究根据MB和IBRV的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两套特异性LAMP引物,在每条内引物的5'端标记荧光基团,通过扩增产物的颜色判断检测结果,建立了用于检测MB和IBRV的二重荧光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与其他牛病原体无交叉反应,检测敏感度达100拷贝/μL.应用该方法检测125份样品,MB的感染率为44.8%,IBRV的感染率为13.6%,2种病原混合感染率为1.6%;与OIE推荐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相比,此二重LAMP方法敏感性为94.4%~96.6%,特异性为100%.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重复性好,能同时检测大量样本,可用于MB和IBRV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
16.
腮腺炎病毒分离株(SP株)SH基因及其旁侧序列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腮腺炎病毒分离株SP株与其他野毒株的序列差异,以确定其遗传特征。方法 将2005年在云南省石屏县收集到的腮腺炎患儿唾液标本,于Vero细胞培养7 d后观察病变并分离收获病毒,用血细胞吸附试验验证。同时提取病毒RNA,采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法从病毒RNA中扩增出SH基因及其旁侧序列,测序并以VectorNT16.0软件分析。结果 SH基因旁侧区序列分析表明:SP株与国内已知野毒株具有明显的亲缘关系,在SH基因旁侧区范围内的序列一致性为93%~96%,差异均<8%。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该毒株与其他国内野毒株在此区域中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3.3%~98.25%,与Wlz2株的遗传距离最近。结论 SP株属于F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17.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分离株核衣壳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用超萍切片电镜技术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分离株J1的核衣壳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后5小时即可观察到细胞核内大量的病毒核心相关颗粒和少量核衣壳。在细胞核内和细胞浆内均可见到病毒基质或毒浆结构。VZVJ1株具有三种类型的核衣壳,命名为A型、B型、C型核衣壳。A型具有电子致密核心,B型的核心呈颗粒状,C型具有电子透明核心。三种核衣壳大小一致,直径75-100nm,核心为35-55nm。将VZV的核衣壳与疱疹病毒科其它成员作了比较分析,并对各种核衣壳在病毒成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