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雌激素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新近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对物质代谢和能量平衡具有重要调节作用。雌激素可由核内ER介导,通过基因组机制,或膜上ER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转导通路,调节下丘脑神经元摄食和厌食神经肽的表达。下丘脑ERα基因沉默小鼠表现出典型的代谢综合征症状,提示中枢ERα能够影响外周能量代谢。进一步研究发现,中枢ERα和胰岛素以及瘦素信号转导通路存在交互作用。因此,阐明中枢ER调控能量代谢的机制,可为临床防治雌激素紊乱导致的糖和能量代谢异常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诊断和治疗乳腺癌的分子标志和靶点.雌激素受体包括ER-α和ER-β,其中ER-α有ER-α66、ER-α46和ER-α36三种亚型.ER-α36作为新型雌激素受体,参与膜起始的雌激素信号或非基因组雌激素信号转导,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中发挥作用.胃癌、子宫内膜腺癌、前列腺癌、尤其是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ER-α36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ER-α36的结构域特点,ER-α36介导的信号通路及ER-α36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雌激素受体在脑内分布十分广泛,对脑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雌激素可以通过膜雌激素受体启动的信号转导通路(非基因组效应)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很多部位,而窖蛋白(caveolin)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参与膜雌激素受体介导的脑功能调节。简要综述了脑内膜雌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与窖蛋白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除了经典的基因组效应以外,雌激素还可以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在几分钟甚至是几秒钟内产生快速生物学效应,被称为雌激素的非基因组效应.这种雌激素的非基因组效应与基因组效应一样,也存在着组织、细胞的特异性.本文将对雌激素膜受体存在的依据、以膜ER为核心的多分子复合物的特性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以及雌激素快速生物学效应的组织/细胞特异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信号通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几十年,人们一直认为雌激素信号通路是雌激素与细胞核中的雌激素受体(ER)结合,作用于雌激素受体反应元件调节基因表达,从而改变细胞功能。雌激素不但与核ER结合,也能与膜ER结合激活PI3K信号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GPR30)也能与雌激素结合,激活PI3K信号通路。雌激素通过结合不同雌激素受体改变细胞生理功能。我们对雌激素信号通路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在调控乳腺细胞增殖和凋亡等生理机能中发挥重要功能,该通路出现调控异常时可导致乳腺癌发生。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包括核受体介导的基因组信号通路和膜受体介导的非基因组信号通路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基于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及其关键信号分子的靶向治疗是开展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策略与有效途径。对雌激素受体结构以及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在乳腺癌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雌激素通过直接与两类核内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结合,活化靶基因的转录,这是经典的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途径。近来发现,雌激素受体还能够通过依赖或不依赖雌激素的方式与胞内一些信号通路对话,使自身被磷酸化而活化;雌激素受体还能与其它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调节自身或者其它转录因子的活化功能,参与ER阳性细胞的增殖调节。此外,雌激素能通过细胞膜上的雌激素受体进行信号转导,引起靶细胞的快速反应及活化靶基因转录,参与骨和心血管保护。  相似文献   

8.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固醇类激素受体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分布于许多组织,介导了大部分已知的雌激素效应.ER主要定位于胞质中,但是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在部分组织的细胞膜上也存在雌激素受体,称为“膜受体(mER)”.ER在其配体雌二醇(E2)的诱导下,可以通过“基因组”和“非基因组”两种方式介导大部分的生理效应,胞质中的ER可与DNA反应元件直接作用产生基因组效应,而mER主要通过信号分子介导雌激素的非基因组效应.该文介绍ER的结构、ER介导的非基因组效应的生理功能以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包括ER-α66、ER-α36、ER-α46和ER-β,它们通过与相应配体——雌激素的结合,在人体中发挥各种不同的功能。ER-α36是最近新发现的一种雌激素受体,它是ER-α66的独特变异体,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和胞浆中,能抑制ER-α66和ER-β的反式激活功能,并参与雌激素的非基因组活性信号通路,介导了临床乳腺癌抗雌激素药物治疗抵抗。  相似文献   

10.
Li SF  Zhou W  Xing Y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2):121-124
雌激素受体属转录因子核受体超家族成员。雌激素受体的两个亚型ERα和ERβ都有类似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的调节结构,介导雌激素参与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多种效应。ERα和ERβ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中疼痛调节相关的区域,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资料证实ERα和ERβ参与急、慢性疼痛的调控。本文拟对雌激素受体的特性及其在疼痛调控中的作用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