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属于Ⅲ类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的FLT3/FLK2已分别在人和小鼠得到克隆和表达。该受体在造血早期干祖细胞上表达较丰富,在其他组织也见有表达。小鼠FLT3/FLK2cDNA长3453bp,编码990aa的多肽。人与小鼠FLT3/FLK2的蛋白质序列有86%同源。  相似文献   

2.
G蛋白偶联受体转激活酪氨酸激酶受体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明  郭卉  赵菡  周爱云  林昕  许婵娟  刘剑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Z1):4767-4769,4771,4800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ien coupled receptors,GPCRs)和酪氨酸激酶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s)是体内两类重要的受体家族,介导着绝大多数信号事件。GPCRs能够"绑架"RTKs进行信号转导,即GPCRs能够在没有外加RTKs配体的情况下激活RTKs,这种现象称为转激活。作为转激活的核心过程,GPCR调控RTK磷酸化主要采取RTK配体依赖模式和非RTK配体依赖模式。不同的G蛋白亚型、酪氨酸磷酸激酶、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tyrosine phosphatases,PTPs)以及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oxygen species,ROS)均在此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GPCR和RTK还能形成信号复合体(signaling complex)从而实现蛋白质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对转激活的研究为GPCR靶点药物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4.
5.
Axl家族是一个比较新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包括Axl、Mer及Rse等几个分子、结构很特征;胞浆区与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结构相似,胞膜外区具备酪氨酸激酶活性,这类分子在一此正常组织,恶变组织中都有表达,研究发现它们在组织的成长,发育及恶变中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二聚化:受体酪氨酸激酶活化的重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是一类具有内源性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生长因子受体。它们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 ,其配体介导的受体活化主要是通过二聚化的机制来实现的。配体介导同源或异源的受体二聚化 ,不同的配体以不同的机制介导受体的二聚化。本文介绍了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不同亚类受体在其配体介导下二聚化的机制 ,并着重介绍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各成员间的异二聚化及其引起的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酪氨酸激酶受体Eph亚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酪氨酸激酶受体(RTK)参与细胞生长、分化、胚胎发育及细胞内信号传递等过程,具有相当重要的生理功能.目前已发现50多种RTK基因分属于14种亚族,Eph亚族是其中最大的家族,由14个基因组成,一些基因主要在脑的发育中表达,另一些则在各种组织中广泛表达.最近该亚族胞外配体的发现为深入研究其生理功能打下基础.综述了Eph亚族成员的来源、表达及其配体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8.
Ret: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及其基因突变与疾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RET是一个在转化中发生重排的原癌基因,且因此行为而得名.它编码细胞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初步研究表明它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较为独特.RET基因突变与人类4种癌症的发生相关: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存在RET基因与其他基因多种重排;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型,家族遗传甲状腺髓样癌等存在7个位点点突变;先天巨结肠疾病与RET基因缺失相关.因此近年来备受关注.对Ret蛋白的结构功能,RET基因突变对Ret蛋白功能的影响及与人类相关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1(Flt 1)在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Flt 1胞内域的酪氨酸激酶直接参与了VEGF与Flt 1结合后的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得到具有酶活性的Flt 1酪氨酸激酶融合蛋白 ,并进行了初步的性质研究。利用逆转录PCR技术从人肝癌组织总RNA中得到Flt 1酪氨酸激酶区的cDNA ,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质粒 pGEX KG中 ,并在大肠杆菌BL2 1(DE3) pLysS中表达、纯化 ,得到可溶的Flt 1酪氨酸激酶融合蛋白 (GST F)。虽然GST F不包含目前已知的磷酸化位点 ,但研究表明GST F能够进行自磷酸化反应 ,并且其活性需要镁离子或锰离子的参与。同时发现GST F能够磷酸化合成底物 polyE4Y ,而不能作用于MBP和Src相关肽。底物磷酸化时最适的镁离子和锰离子浓度分别为 15mmol/L和 0 .5mmol/L。GST F为寻找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通过体外结合实验,发现Arg蛋白与过氧化氢酶之间有相互作用,且这种作用是通过Arg蛋白的SH3结构域和过氧化氢酶的P290FNP介导的。利用体外激酶分析和Western印迹证明Arg蛋白可以使过氧化氢酶磷酸化。本研究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调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受体酷氨酸激酶—Ras—MPAK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怎样将外界刺激信息传递到细胞核内,一直是人们十分关心并不断探索的问题。最近,对生长因子影响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途径有了较明显的认识,它包括生长因子受体、接头蛋白、鸟螵呤核苷酸释放因子、Ras蛋白及MAP激酶级联系统。对该信号途径中某些成员的性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2.
内质网应激和酪氨酸激酶受体介导的信号网络是细胞内两个重要的信号网络。研究证实内质网应激反应和酪氨酸激酶受体介导的信号网络参与众多的生理病理过程,且二者之间存在广泛的对话交流。通过对两个信号通路之间对话交流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一些疾病过程进行深入了解。本文将针对酪氨酸激酶受体介导的信号网络对内质网应激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ErbB受体亚族属于受体型酪氨酸激酶(RTK)超家族中的I亚族,对于胚胎发育是必需的,并与腺体肿瘤的癌变有关。ErbB受体亚族有4个成员,它们在上皮和神经等组织内表达。本综述了ErbB受体亚族的研究概况,以及ErbB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在癌变中的作用机理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是一类具有内源性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生长因子受体。它们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其配体介导的受体活化主要是通过二聚化的机制来实现的。配体介导同源或异源的受体二聚化,不同的配体以不同的机制介导受体的二聚化。本文介绍了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不同亚类受体在其配体介导下二聚化的机制,并着重介绍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各成员间的异二聚化及其引起的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在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信号转导过程中,酪氨酸激酶Jak3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参与Jak-Stat通路的传递,而且通过与一些未知的信号分子相互作用调节一些原癌基因的表达,如c-fos,c-myc等。由于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信号转导过程中两个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磷酸酪氨酸的存在,为此构建了酪氨酸磷酸化相关原酵母双杂交系统,以进一步阐释Jak3在IL-2  相似文献   

16.
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RTKs)为一类细胞表面跨膜蛋白,在介导细胞外信号向胞内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约60种RTKs,按照受体与配体特征将其分为20个亚家族,其中Tyro3受体酪氨酸激酶亚家族由三个成员组成:Tyro3 (又名Rse, Sky, Brt, Dtk, Etk2或Tif)[1-3]、Axl (又名Ufo,Ark或Tyro7)[4-6]和Mer (又名Nyk ,Eyk或Tyro12)[1,7-9].其分子均由胞外区、胞内区和跨膜区三部分组成,为单次跨膜蛋白,在人或动物的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它们具有共同的配体:Gas6和Protein S.Tyro3受体酪氨酸激酶亚家族在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其确切的功能和作用机理尚不清楚.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正取得较大的进展.本文旨在综述Tyro3受体酪氨酸激酶亚家族及其配体的发现、特征及最新的研究进展,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工作者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GRK)特异地使活化的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发生磷酸化及脱敏化,从而终止后者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表明,GRK的功能被高度调控,并具有下行调节GPCR的能力。调控GRK功能的机制包括两个层次:(1)多种途径调控激酶的亚细胞定位及活性,包括GPCR介导、G蛋白偶联、磷脂作用、Ca^2 结合蛋白调控、蛋白激酶C活化、MAPK反馈抑制、小窝蛋白抑制等;(2)调控GRK表达水平,主要体现在其与某些疾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盘状结构域受体酪氨酸激酶(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DDRs)是一类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s,RTKs),在哺乳类有两种,分别为DDR1和DDR2。它们在多种组织都有表达,DDR1在某些肿瘤组织中表达增高。DDRs在结构上有两大特点:一是胞外区有一盘状结构域(discoidin region,DR),二是胞外区有一长的邻跨膜区(justatransmembrane region,JR)。多种胶原都是它们的配体。胶原与DDRs的结合可使DDRs发生延迟而持久的磷酸化,其中胶原与DDR2的结合可上调MMP-1表达。  相似文献   

19.
克隆类风湿性关节炎(RA)滑膜细胞(FLS)中的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并研究它们在RA滑膜细胞异常增殖和侵软骨中的作用。根据巳知的PTKs氨基酸序列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采用3'快速末端扩增法(3'RACE)扩增滑膜细胞中PTKs cDNAs的3'末端,将所得序列与Genebank中序列进行比较,以鉴定其是否为巳知的PTKs或与PTKs同源的新序列,然后通过RNA点杂交方法分别观察这些PTKs在RA和骨性关节炎(OA)病人滑膜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从RA FLS中克隆到6种巳知PTKs的cDNAs片段,分别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A(PDGFRA)、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含discoidin结构域的受体型酪氨酸激酶(DDR2)、Lyn、Janus激酶1(JAK1)和TYK2。RNA点杂交结果显示,在4个RA病人和2个OA病人的滑膜细胞中,PDGFRA、IGF-1R和DDR2在RA滑膜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OA滑膜细胞,其它几处激酶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相同。说明RI滑膜细胞中至少表达PDGFR、IGF1R、Lyn、DDR2、JAK1和TYK2等6种PTKs,其中PDGFRA、IGF1R和DDR2可能与RA滑膜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对软骨的侵蚀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Han YL  Kang J  Li SH 《生理学报》2003,55(3):265-272
采用Spprague-Dawley大鼠胸主动脉中膜、外膜和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作材料,鉴定不同类型的血管组织经炎性介质刺激后其一氧化氮(NO)的产生来源,闻明蛋白激酶C(PKC)和蛋白酪氨酸激酶(PTK)介导大鼠VSMCs生成NO的调控机制。大鼠VSMCs经脂多糖(LPG)和细胞因子(TNF-α,IL-1β)处理后,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NO释放。采用Western Blot证实经刺激的VSMCs伴有iNOS表达上调。进一步实验表明PKC和PTK参与LPS和细胞因子诱导NO生成的胞内信号转导。用PKC抑制剂H7与VSMCs共培育,H7能明显减少LPS、TNF-α和IL-1β诱导细胞NO的形成。白屈菜赤碱亦可抑制NO的生成,但HAl004对VSMCs的NO生成无抑制作用,提示PKC参与NO的生成与调控。PTK抑制剂genistein和tyrphostin AG18均能抑制由LPS、TNF-α和IL-1β引发VSMCs释放NO,同时伴iNOS蛋白表达下调,而PKC抑制剂不能阻断iNOS的表达。上述观察结果提示,PKC介导LPS和细胞因子诱导细胞合成NO可能是通过iNOS翻译后加工;而PTK则以上调iNOS表达而促增NO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