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熊先华  徐波  鞠文彬  高云东  邓亨宁  高信芬 《广西植物》2018,38(11):1411-1903/11/21
该文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标本查阅与鉴定及文献考证的基础上,对西藏墨脱县产的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进行了系统整理。结果表明:目前发现该区共有悬钩子属植物28种4变种,其中Rubus lineatus Reinw. var. glabrior Hook. f.为中国分布新记录植物,小柱悬钩子(R. columellaris Tutcher)、红毛悬钩子(R. wallichianus Wight et Arn.)、独龙悬钩子(R. taronensis C. Y. Wu ex T. T. Yu et L. T. Lu)和疏松悬钩子(R. efferatus Craib)为西藏分布新记录植物。该文还对《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中该属部分学名的不恰当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2019年2和3月,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记录到8种鸟类的新分布,分别是冠鱼狗(Megaceryle lugubris)、黄冠啄木鸟(Picus chlorolophus)、白腹凤鹛(Erpornis zantholeuca)、棕腹 鹛(Pteruthius rufiventer)、小盘尾(Dicrurus remifer)、冕雀(Melanochlora sultanea)、丽?(Sitta formosa)、丽星鹩鹛(Elachura formosa)。  相似文献   

3.
2004年7月17日-8月20日,由沈阳师范大学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参与进行了西藏两栖爬行动物考察.本文简要报道墨脱队从派镇到62 k的考察结果,本线路考察共采集到239份两栖爬行动物标本及一些蝌蚪,以及丰富的DNA组织样品和影像图片资料.标本经鉴定隶属8科16属19种,其中有湍蛙属(Amolops)2新种,本文先介绍其鉴别特征,将另文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4.
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西藏墨脱县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期间记录到6种鸟类新分布,分别是大蓝仙鹟 (Cyornis magnirostris)、黄嘴角鸮 (Otus spilocephalus)、金胸雀鹛指名亚种 (Lioparus chrysotis chrysotis)、细嘴钩嘴鹛Sintextus亚种 (Pomatorhinus superciliaris intextus)、白喉姬鹟指名亚种 (Anthipes monileger monileger)、棕胸雅鹛assamense亚种 (Trichastoma tickelli assamense)。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0月至11月在岗日噶布山脉南翼山脉(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观察记录到猛隼(Falco severus)和白胸翡翠(Halcyon smyrnensis),经查阅以往文献,这两种鸟应为西藏自治区鸟类新纪录。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墨脱县德兴乡德兴大桥(29°19'23.21″N,95°17'29.23″E,海拔722 m)观察到猛隼2只,分别为黑色和栗红色,体型小于其他隼类,翅膀较长,尾较短;胸腹部为栗红色,区别于其他隼属鸟类(图1a)。11月2日对猛隼的捕食行为进行了观察。其休息时停于德兴大桥旁的枯树上,捕食时飞至空中,然后迅速  相似文献   

6.
西藏东南部的墨脱地区处于雅鲁藏布江的腹地,其河谷区域的海拔在600~2500m之间,属热带亚热带地区。1992年孙航等对这一地区的植物区系作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在大量标本的采集过程中,获得部分种的细胞学研究材料,随后我们对这些植物进行了染色体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7.
赵超  范朋飞  肖文 《动物学杂志》2015,50(1):141-144
2014年11月10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于墨脱公路海拔1 437 m处(29°35′45″N,95°28′25″E)路边灌丛中发现1群约7只黑胸楔嘴鹩鹛(Sphenocichla humei),经查阅文献,确认这是该物种在中国于印控藏南地区之外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8.
西藏墨脱格当乡野生虎捕食家畜现状与保护建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曾经在西藏东南的阔叶林中广泛分布的孟加拉虎,目前仅有一个小种群残留在墨脱县境内。2000年5-6月间,在大型家畜遭受野生虎捕食最严重的墨脱县格当乡展开调查,试图寻找减轻虎害的方法。结果表明:1994-1995年虎的捕食率达到最高,对牛和骡马的捕食率分别是17.9%和9.4%;但1996年后,捕食率分别降低到7.8%和1.8%,这可能与1996年当地曾捕杀过一头虎有关。1993-1999年间,全乡牛的数量下降了11%,但骡马数量上升了23%,这是因为当地为增加运输能力而从别处购得骡马。据反映,目前格当乡境内大约有4-5头虎。1997年和1999年,均见母虎和小虎同行,说明该种群尚有繁殖。在抽样的21户居民家中,1999年4月到2000年5月间,66.6%的人家有大型牲畜遭虎捕杀,共损失牛27头,马12匹,而自1993年以来,21户中共有18户(85.8%),有牲畜被杀记录,共计损失117头。其中对牛的捕食率达19.7%,对马达11.9%,平均每户损失牛1.2头,骡马0.5匹。非法狩猎减少了虎的猎物如野猪、羚牛等的数量,是老虎转向家畜的主要原因之一。虎害已对格当乡群众的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但格当乡以及周边地区保护着中国最后的野生孟加拉虎种群,为确保虎的长期生存同时减少人-虎冲突,建议改变目前放牧方式,尽可能联合放牧、增加看护;改善放牧地条件,清除牧场周围蕨草丛;减少对羚牛等有蹄类的猎杀,以减少对老虎猎物种群的破坏;对部分家畜移入棚内试行圈养,既保护家畜,又提高乳制品产量和增加农家肥料;实行多种经营方法,建议养一些山羊和家禽;政府应该帮助安置好部分愿意外迁的居民,这样既满足这些居民的需要,同时也减轻对当地野生动物种群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0月26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乡巴玉村恰青臧布河谷的落叶阔叶林中(30°21′03.54″N,94°50′47.68″E,海拔2 473 m)发现一具亚成体鸦嘴卷尾(Dicrurus annectans)尸体,标本号XZBM001,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标本馆。附近还发现有红头噪鹛(Garrulax erythrocephalus)、黄腹扇尾鹟(Rhipidura  相似文献   

10.
2004年7月17日-8月20日,由沈阳师范大学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参与进行了西藏两栖爬行动物考察。本文简要报道墨脱队从派镇到62k的考察结果,本线路考察共采集到239份两栖爬行动物标本及一些蝌蚪,以及丰富的DNA组织样品和影像图片资料。标本经鉴定隶属8科16属19种,其中有湍蛙属(Anuglops)2新种,本文先介绍其鉴别特征,将另文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