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8例III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行缝合锚重建术后异位骨化发生与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8例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行缝合锚重建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的患者,对其临床一般资料、损伤程度及部位、膝关节活动度及异位骨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8位中Ⅰ度异位骨化4例,膝关节活动度73.75°~176.25°,平均125°,Ⅱ°异位骨化4例,膝关节活动度78.75°~157.25°,平均117.4°。在发生内侧副韧带异位骨化的8名患者中,仅有1名为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导致,其余7名患者中5名合并前叉或前、后叉韧带损伤,1例伴有胫骨髁间棘的撕脱骨折,1例合并胫骨平台骨折,4例合并胫骨或股骨髁骨折。结论:膝关节内侧异位骨化是异位骨化的好发部位,其发生与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及受体趋化因子受体4(C-X-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在异位骨化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1例创伤后异位骨化组织及10例正常骨组织中SDF-1和CXCR...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张力带钢丝和解剖钢板治疗尺骨鹰嘴型骨折术后异位性骨化的发生率。方法:运用两种方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48例,其中张力带钢丝治疗组28例,解剖钢板治疗组20例,均无肘关节脱位,为闭合骨折。结果:术后随访4周和8周复查肘关节x线,张力带组术后8周x线表现出异位骨化3例,解剖钢板组术后4周x线可见异位骨化2例,术后8周复查x线出现异位骨化5例,尺骨鹰嘴骨折解剖钢板治疗组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大于张力带钢丝治疗组。结论:使用尺骨鹰嘴骨折解剖钢板治疗尺骨鹰嘴型骨折有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及开放手术治疗治疗肘关节严重异位骨化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对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33.5岁)创伤后严重异位骨化性肘关节僵硬患者进行开放手术及外固定支架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方式,即取出原有内固定,前置尺神经,松解关节囊粘连,清除异位骨化。对患者肘关节屈伸范围术前及术后均评估,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肘关节功能(MEPI)评估疗效。术后予以指导康复锻炼。结果:术后患者的屈伸分别平均增加到125°和10°,MEPI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0分提高到术后的90分。结论:外固定支架及开放手术治疗治疗严重异位骨化性肘关节僵硬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一例具有超经典型临床特征的FOP患者,并对其ACVR1/ALK2基因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患者的大踇趾畸形和进行性异位骨化等表现进行临床诊断,确诊为FOP。经患者及家属同意,采集患者、父母外周血,提取DNA,通过PCR扩增并直接测序测定ACVR1基因全部外显子序列,以此来确定突变位点。结果:患者具有超经典型FOP的临床表现:先天性大踇趾畸形,先天性双手拇指、食指远端关节僵直和进行性异位骨化,父母无FOP的相关临床表现。基因测序分析示该患者在ACVR1第七外显子发现存在c.1067G>A(p.G356D)杂合错义突变,而其父母无此杂合突变。结论:该患者在ACVR1的c.1067G>A(p.G356D)发生杂合错义突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认识中国FOP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一例具有超经典型临床特征的FOP患者,并对其ACVR1/ALK2基因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患者的大踇趾畸形和进行性异位骨化等表现进行临床诊断,确诊为FOP。经患者及家属同意,采集患者、父母外周血,提取DNA,通过PCR扩增并直接测序测定ACVR1基因全部外显子序列,以此来确定突变位点。结果:患者具有超经典型FOP的临床表现:先天性大踇趾畸形,先天性双手拇指、食指远端关节僵直和进行性异位骨化,父母无FOP的相关临床表现。基因测序分析示该患者在ACVR1第七外显子发现存在c.1067G〉A(p.G356D)杂合错义突变,而其父母无此杂合突变。结论:该患者在ACVR1的c.1067G〉A(p.G356D)发生杂合错义突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认识中国FOP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锯齿状腺癌伴异位骨化生l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乙状结肠锯齿状腺癌伴有异位骨化生的病例并复习文献。结果病理巨检见肠腔内菜花样肿物,大小4.7cm×3.4cm×3.1cm,切面灰白色、质地偏硬。镜下中分化腺癌具有锯齿状结构,胞浆丰富、呈嗜酸性或嗜中性,有黏液、筛状、花边状和小梁状区域,侵犯深度达浆膜层。肿瘤间质中可见岛状化生骨,周边被覆骨母细胞,骨岛周围见明显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玻璃样变,与成骨细胞移行的现象。肿瘤与相对正常黏膜交界处可见锯齿状腺瘤结构。肿瘤未见出血或坏死,间质中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可见少数淋巴管癌栓,肠系膜淋巴结未见癌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EA、CK8/18、CK19、β-catenin和E-cadherin均阳性表达,CK20部分阳性表达,CK7、CDX-2、Vimentin、bcl-2、S-100、CD56、p16均为阴性,Ki-67约为80%阳性。结论肠锯齿状腺癌中异位骨化生只是一个组织学现象,没有临床预后意义,发生的机制尚无确切定论。  相似文献   

8.
一、骨再生的生物学1.骨骼的生长和发育骨骼的生长和发育涉及很多细胞和组织的分化和增殖,虽然其过程复杂,却精确有序。在胚胎发育阶段,长骨先形成一个间充质细胞团块,然后软骨化形成软骨基质。随着发育的渐进,软骨细胞肥大,细胞外基质开始矿化,形成初级骨化中心。软骨细胞通过  相似文献   

9.
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是柑橘的重要害虫。本文基于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石蜡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对柑橘大实蝇的产卵器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产卵器由产卵器基节、翻缩膜和产卵针3部分组成,翻缩膜是浅黄色的柔软的细长管状结构,又分为骨化带、骨化环和膜质部3部分。骨化带表面有4条褐色的、纵向的、柔软的离散带。骨化环和膜质部表面存在小齿和无齿两种角质化鳞片,鳞片的一端与表皮连接,另外一端处于自由状态,鳞片以覆瓦状包围在骨化环和膜质部表面。骨化带和骨化环弯曲程度极低,而膜质部弯曲程度较大。产卵针由1块背片和2块腹片组成,2块腹片之间、背片与腹片之间与可折叠弯曲的柔性角质层连接。其背片两内侧均存在1个未封闭的圆环,其内部有肌肉(背腹肌)、气管、输卵管和直肠等组织或器官。产卵器上有毛形、腔锥形和钟形3种类型感受器。在产卵器收缩时,首先产卵针折叠在翻缩膜内,然后再一起折叠在基节内。因此,在成虫休息时,产卵器形成了产卵针(内层)、翻缩膜(中间层)和基节(外层)3个腹节的套叠。柑橘大实蝇的产卵器是伪产卵器,其结构或组织经过进化,从而适应其伪产卵器的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丹那唑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丹那唑2、4、6和8周,观察其对异位内膜生长的影响;治疗8周后检测异位内膜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表达.结果: 治疗2、4、6和8周后,异位内膜体积缩小(P<0.01),逐渐呈萎缩状态;治疗8周后,异位内膜IL-6 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 丹那唑使异位内膜逐渐萎缩退化,异位内膜IL-6 mRNA表达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不管是在胚胎骨骼形成还是出生后骨骼发育过程中,FGF/FGFR信号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骨细胞在骨骼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成骨细胞不断地分化是骨骼形成的必要条件,FGF/FGFR信号可调控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标志性基因的表达。该信号不仅可以通过自身作用于成骨细胞分化,而且也可与其他信号通路(BMP,Wnt和PTH)相互作用,共同协调控制成骨细胞分化。FGFR突变会引起成骨细胞分化异常从而出现各种骨疾病,如颅缝早闭,骨质疏松,异位骨化等。现对FGF及FGFR家族,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标志性基因及相应的标志物,FGF/FGFR信号调控成骨细胞分化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记述采自中国陕西佛龙的瘤(虫责)属Tyloperla 1新种:双凹瘤(虫责)Tyloperla bihypodroma Du, sp. nov.,该种与尖突瘤(虫责)Tyloperla attenuata很相近,但前者第8背板近后缘形成1个隆起脊、其中部有1凹陷,后者则在背板中部形成1近圆形的隆起、其上的锥状感觉器比前者多;前者第9背板中央微凹、其前缘骨化明显、极小的锥状感觉器稀少,后者中部有1丛明显的锥状感觉器;前者翅透明,后者翅微烟褐色.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扬州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探索一种组织工程化牙齿异位培养的理想环境,检测全牙胚、牙乳头及成釉器在肾被膜环境下的发育能力.方法 利用剖腹产取出胚龄18 d的大鼠胎儿,显微外科分离牙胚,并将之进一步分为牙乳头和成釉器两部分.使用特制玻璃移植管分别将获得的全牙胚、牙乳头及成釉器植入异体大鼠肾被膜下.2周后取出培养物,HE染色观察其发育情况.结果 在肾被膜微环境下,全牙胚在肾被膜下发育良好,形成较为完整的牙齿形态和结构,单独的牙乳头可以形成牙本质,而单独的成釉器无法形成特定形态的牙冠,也无法分化成釉质.结论 证明肾被膜下是牙齿异位生长的适宜环境,ED18后成釉器发育仍然受到牙乳头调控,与此相反,牙乳头发育不再依赖成釉器的信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研究碳酸酐酶1(carbonic anhydrase I,CA1)在生物矿化和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HeLa细胞为研究对象,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β-磷酸甘油(β-glycerophosphate,β-GP)和维他命C(ascorbic acid,AA)诱导其钙化,茜素红染色法观察矿化结节的形成,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骨化标志蛋白Runx2/cbfa1的表达。CA1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同时用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处理HeLa细胞,观察CA1表达被抑制后对HeLa细胞钙化的影响。结果:HeLa细胞在诱导后形成大量矿化结节,Runx2/cbfa1转录水平明显升高,显示DEX、β-GP和AA可诱导HeLa细胞钙化和骨化,HeLa细胞钙化后CA1表达明显增高。HeLa细胞经乙酰唑胺处理后,CA1的表达量减少,矿化结节形成明显减少,说明抑制CA1表达可以抑制HeLa细胞矿化和骨化过程。结论:CA1在生物矿化和新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记述采自中国陕西佛龙的瘤属Tyloperla 1新种:双凹瘤Tyloperla bihypodroma Du, sp. nov.,该种与尖突瘤Tyloperla attenuata 很相近,但前者第8背板近后缘形成1个隆起脊、其中部有1凹陷,后者则在背板中部形成1近圆形的隆起、其上的锥状感觉器比前者多;前者第9背板中央微凹、其前缘骨化明显、极小的锥状感觉器稀少,后者中部有1丛明显的锥状感觉器;前者翅透明,后者翅微烟褐色。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扬州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6.
无尾两栖类幼体在水栖到陆栖环境的转变过程中,脊椎骨会发生重塑来适应陆栖环境。本研究采用茜素红和阿利新蓝对不同发育阶段的隆肛蛙Feirana quadranus幼体的脊椎骨进行双染色,描述幼体发育中脊椎骨形态发生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在Gosner 26期,荐前椎Ⅰ~Ⅷ的椎弓和椎体开始骨化,提示无尾两栖类幼体发育持续时间越长,其骨化起始时期可能越早。在Gosner 42期,脊椎骨前后关节形成。在Gosner 46期,荐后椎和底索愈合形成尾杆骨。前后关节和尾杆骨的形成时期与大多无尾两栖类幼体基本一致。本研究推测,脊椎骨前后关节的形成有利于前肢和后肢的协调运动;尾杆骨的出现有利于后肢力量的传递。  相似文献   

17.
异位电活动促使背根神经节交感节后纤维的芽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模型上分别全身性给予K+离子通道阻断剂4-氨基吡啶(4-AP)或M受体阻断剂山莨菪碱制造高频的异位放电或异位放电被抑制的背景, 观察CCI动物的热痛过敏和DRG内交感节后纤维末梢芽生的改变. 发现神经损伤后4-AP诱发高频的异位电活动可促使DRG内大量的交感节后纤维芽生并形成大量的交感腺素能的篮状细胞, 动物的热痛过敏加剧; 而在山莨菪碱抑制异位放电的背景下, DRG内交感纤维的芽生明显减少, 动物的热痛过敏减轻. 提示神经损伤后产生的异位电活动可能是DRG交感纤维芽生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重复异位妊娠的病例也相应增多,已成为严重影响生育年龄妇女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以往常采用手术治疗,其疗效迅速,但损伤较大,大大降低未育患者再次妊娠机率,严重影响生育年龄妇女生活质量.近年来,我院采用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副反应小,疗效显著,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22例扬子鳄胚胎中观察了附肢的组织发生过程。孵化第6天,前、后肢芽形成处的组织开始向外隆起。第8天,前、后肢芽突出呈乳状。第14天,前、后肢芽基部的中胚层浓缩,开始形成肱骨、股骨软骨原基。第16天,前肢的桡骨、尺骨及后肢的胫骨、腓骨软骨原基出现,软骨原基周围的骨骼肌亦开始分化。第18天,肱骨、股骨、桡骨、胫骨、腓骨均发生明显的软骨化,前肢尺骨尚未发生软骨化,后肢跖软骨原基形成。第20天,前肢掌骨原基及后肢的第1、2、3趾骨原基出现。第24天,前肢第1、2、3、4指骨原基清晰,后肢第1、2、3、4趾骨基节软骨化明显,趾肌开始分化。第30天,前、后肢的指(趾)骨均发生明显的软骨化,前肢掌骨以上诸骨和后肢跖骨以上诸骨的软骨化趋于成熟,其周围的骨骼肌已较发达。本文着重讨论了扬子鳄附肢组织发生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Delta陶瓷较Forte陶瓷在材料复合方面进步明显,并采用了36 mm大直径球头的设计,其组成的界面具有耐磨性好,关节活动度大,稳定性佳,不易脱位等优点,适合年轻及活动量大的患者,但其价格较其他界面更为高昂.观察采用Delta陶瓷-陶瓷界面与Delta陶瓷-高交联聚乙烯界面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选择Delta陶瓷-高交联聚乙烯界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5例患者(A组),以同期在我院选择Delta陶瓷-陶瓷界面2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B组)作为对照.通过随访影像学复查,以及术后Harris功能评分进行临床效果的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到2年.所有患者在影像学方面,未发现松动下沉,脱位以及碎裂等现象.假体周围未见骨溶解所致透亮线形成以及异位骨化.两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Delta陶瓷作为最新一代的生物陶瓷,其优异性能毋庸置疑.采用Delta陶瓷-陶瓷界面及Delta陶瓷-高交联聚乙烯界面在短期内未见明显差异,其中长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