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灵长类动物类固醇激素的研究已经在很多物种间展开(Cariso et al.,1999;Lutz et al.,2000;He et al.,2001;Yan and Jiang,2006;Brandon et al.,2008;Lu et al.,2010;Kim et al.,2012)。特别是对于没有明显发情特征的灵长类动物,类固醇激素的变化可以为它们的繁殖状态提供更多可靠的评估(Fujita et al.,2001)。自然状态下野生动  相似文献   

2.
雌性川金丝猴尿中生殖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戚汉君  浜夏树 《兽类学报》1995,15(2):106-112
用人促黄体生成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诊断药盒及雌激素诊断药盒,定期测定4只雌性川金丝猴尿中黄体生成素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活性及其与雌激素含量的关系。实验证明,两种人用诊断药盒可以测出金丝猴尿中的促黄体生成素(LH)/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G)及雌激素(E)的变化情况。基本上反映了金丝猴的卵泡形成、排卵和黄体生成的时间以及妊娠的情况。LH/CG及E,每月有一个大的峰值,其后1-4天内有月经或尿潜血出现。妊娠初期LH/CG急剧上升,持续一个月达到最高峰后即急剧下降。E在LH/CG下降后开始升高,持续3-4个月达到最高峰,高峰下降后半个月左右分娩,分娩后重新升高,但低于原水平。金丝猴的繁殖行为,主要表现为邀配和交配,9-12月频率最高。根据LH/CG曲线的变化可以推断受精的大约日期。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地区川金丝猴食物组成的比较有助于了解其对不同生境食物供应的适应性。本研究通过对陕西川金丝猴猴群食谱的长期记录,并汇集了国内对四川-甘肃和湖北的川金丝猴食性研究结果,集成了这三个地理种群川金丝猴各自的地域性食谱,共计有136 种植物(隶属35 科)被该物种作为采食对象。对来自这三个不同区域(陕西、四川-甘肃、湖北)的川金丝猴食谱组成的比较,发现有近半数的植物是三个地理种群共同的采食对象,但其食谱组成差异明显。这可能源于各地植物本身的多样性差异,及不同地理种群对各种食物采食偏好的不同所致。对其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陕西和湖北的猴群在食谱组成上相近,但四川-甘肃的猴群与前两个地区猴群的食谱组成差异极大。然而湖北和四川-甘肃种群在食物的选择上采用了近乎相同的偏好倾向,而陕西的猴群与它们明显不同。我们初步分析认为造成食谱组成和采食偏好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各地理种群活动地海拔带重叠度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它们在不同林型中活动的时间分配不一。很明显,就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有关川金丝猴食谱组成来看,该物种不应该仅仅被认为是一个叶食性灵长类动物,而应该是一个泛化采食者。  相似文献   

4.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是中国特有的灵长类物种,生存于海拔1 400~3 300 m的山地森林地带。采用拾取新鲜粪便的非损伤性途径研究该物种野生种群生理状态,必须首先确定其新鲜粪便在特定保存方法下的保存时效。本项研究探讨在川金丝猴自然分布区夏季可获得的低温(4±1)℃、在95%乙醇中保存条件下,该物种新鲜粪便内3种类固醇激素(睾酮、雌二醇、孕酮)在8个设定天数:0(标准对照)、5、6、7、8、10、20、30 d的保存时效。结果表明,雌性川金丝猴粪样内睾酮和雌二醇在30 d内可稳定保存,孕酮含量在保存10 d时的平均值显著性低于标准参照值(P0.05);雄性川金丝猴粪样中睾酮含量在保存6 d时的平均值显著低于标准参照值(P0.05)。本研究说明,在野生川金丝猴新鲜粪便保存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该物种新鲜粪样内睾酮、孕酮、雌二醇3种激素保存时效并不一致,实际运用时需要结合研究目的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川金丝猴摄食过程中“手”的选择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冰  张树义 《兽类学报》1998,18(2):107-111
本文对20只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 摄食过程中左右“手”的使用频次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在样本较小的条件下, 尽管被研究动物中有一半个体明显地倾向于使用右手, 但没有发现统计学上明显的种群水平的单手利现象。虽然本研究中成体金丝猴使用右手的比例在数量上高于幼体, 但在统计学上, 单手利行为不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别; 同样, 单手利用行为也不存在统计学上明显的性别差异。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采用大样本在解决复杂问题过程中对单手利行为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何丽  张于光  彭红兰  李迪强  李大全 《生态学报》2010,30(16):4340-4350
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重要分布区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神农架川金丝猴种群遗传结构,并制定有效的保护对策,采集了该保护区2个川金丝猴种群126份样品,其中分布在大龙潭的人工补食种群粪便样品60份,分布在千家坪的一个小种群粪便样品63份、肌肉样品3份。通过应用线粒体DNA(mtDNA)引物和筛选出的9对近缘微卫星位点成功地进行了川金丝猴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同时使用Y染色体相关标记方法进行性别鉴定。结果显示:在24份川金丝猴mtDNA D-loop区401bp序列中,共检测出27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0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为0.9820,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129;其中有9对微卫星位点能够在117份粪便样品DNA中稳定扩增,2对位点可能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85,遗传杂合度(Ho)为0.7450;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950。使用Y染色体标记方法,在58个特有的基因型中检测到18个雄性和40个雌性川金丝猴。微卫星标记和mtDNA D-loop区基因序列均表明神农架川金丝猴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2个取样点川金丝猴种群间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地区川金丝猴社会结构和空间分布的比较有助于了解其种群与环境的相互应答关系。在秦岭山脉和岷山山脉的不同地区选取3个观察群,对比它们之间社群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同属于仰鼻猴属川金丝猴种,由于栖息地环境的不同,导致社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既存在相同点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社会结构,扎如沟群,大坪峪群与玉皇庙群表现出同样的最高进化水平的重层社会体系;但是构成这一社会体系的基本单位一雄多雌(One-male unit,OMU),其成员整体数量上没有差异,但是OMU内雌雄比例不仅在3个观察群间存在差异,而且与同属其他物种相比也存在差异;对于空间分布,由于食物竞争压力和天敌捕食压力在不同的栖息地内影响不同,导致3个观察群空间分布呈梯度变化关系。研究结果不仅为川金丝猴种群动态,种群与环境的相互应答关系以及种群进化提供基础资料,而且希望能藉此推进我国相关领域研究的开展,为灵长类社会与行为生态学研究者启发思路,并为保护这些濒危物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赵大鹏  李保国 《兽类学报》2005,25(3):293-296
通过对位于秦岭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皇庙西梁川金丝猴群的交配行为进行拍摄记录(2003 年7~12 月), 运用NOLDUS公司编制的The Observer 610 动物行为分析系统对摄像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野生川金丝猴采用腹背式交配方式, 交配中(N = 285) 有单足踩脚踝(54157%) 和双足踩脚踝(45143%) 两种姿势, 与圈养观察中仅发现单足踩脚踝交配姿势有别。此外, 通过与笼养和圈养条件下报道的射精标准比较, 我们将抽插过程分为“抽插前期”和“抽插后期”两个阶段, 并试图为川金丝猴交配过程中的射精行为判定提供一个量化辅助。  相似文献   

9.
川金丝猴社会行为节目及其动作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区分和定义川金丝猴各项社会行为节目及其动作模式是研究川金丝猴社会行为的重要基础。本文的目的是按照现代习性学的基本观点,探讨川金丝猴在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物种典型行为以及它们的固定动作模式。数据收集时间为1988~2005 年,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随意取样法,对川金丝猴笼养条件下的繁殖群、半笼养条件下的繁殖群和全雄群、以及其自然栖息地神农架林区的野生猴群进行观察,总计观察约3 000 h。初步确定了川金丝猴54 项物种典型行为节目及其动作模式,其中45 项是群内个体之间用以进行社会交往的社会行为节目,包括8 种在其他灵长类物种中目前还没有报道或比较少见的。  相似文献   

10.
秦岭川金丝猴一个投食群等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2002年7月至2003年6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秦岭山脉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皇庙西梁川金丝猴投食群一雄多雌社会单元内部和社会单元间的攻击和屈服行为的指向和次数进行记录,应用计算优势指数的方法对社会单元内不同性别年龄组和社会单元间的等级进行排列。结果表明,在每一个社会单元内部成年雄性居最高地位,所有成年雌性占有第二阶层,亚成体处于第三阶层,青少年个体处于最低层。每个社会单元内成年雌性在一年内的等级序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是雌性在产仔后顺位明显上升。八个社会单元在交配阶段和产仔阶段等级结构不同,等级最高的社会单元以及等级最低的社会单元的等级顺序没有发生变化,等级接近的社会单元间的等级顺序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原因可能主要与社会单元内部成员相互协作进行攻击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婴儿吸乳偏好以及母猴携抱偏好发育过程,对具有不同生育背景的出生一周的婴儿吸乳偏好和母亲携抱偏好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取样法,对32 对母婴(7 个初次生育雌性及其婴儿,25 个多次生育雌性及其婴儿)的雌性携抱婴猴偏好行为,及其婴猴的吸乳偏好行为进行了记录。经对比和相关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初次生育雌性的婴儿在吸乳时出现群体水平上的左侧偏好(t(6) = - 3.731,P = 0.010),再次生育雌性的婴儿没有出现群体水平的吸乳偏好(t(24) = 0.854,P = 0.402);初次生育的雌性会出现群体水平上的左侧携抱偏好(t(6) = - 3.890,P = 0.008),再次生育的雌性没有群体水平的偏好方向存在(t(24) = 1. 955,P = 0.062);同母婴儿绝大部分(8/9)会出现相反方向的吸乳偏好(N1 = 8,N2 = 1,P = 0.039)。这表明,再次生育经历会影响秦岭川金丝猴新生婴儿的吸乳偏好进而影响雌性的携抱偏好。  相似文献   

12.
秦岭川金丝猴的昼间活动时间分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9年12月至2004年11月,通过野外直接跟踪观察,采用焦点取样和瞬时记录的方法,对秦岭川金丝猴西梁猴群的昼间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将川金丝猴的昼间活动定义为摄食、休息、理毛、移动和其他行为5 种类型,结果发现:川金丝猴昼间活动中有两个摄食高峰,分别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中午有一个较长时间的休息期。川金丝猴昼间的主要行为类型是摄食和休息(约占全部活动时间的62%),各种行为依所占时间比例依次为:摄食(34.64 ± 1.70%)、休息(26.83 ± 1.69%)、理毛(11.58 ± 0.96%)、移动(18.93 ±1.08%)和其他行为(8.02 ± 0.82%)。在不同季节各种行为类型所占时间比例有明显的变化,表现为摄食和休息行为占昼间活动时间比例在夏(75.00%)、秋季(74.15%) 大于春(52.74%)、冬季(56.64%);而移动、理毛和其他行为所占时间比例之和在夏(25.00%)、秋季( 25.85%) 则明显小于冬( 43.4%)、春季(47.3%)。不同季节间的活动时间分配经非参数检验( Kruskal Wallis H test,N = 199),理毛行为( x2 =11.438,df = 3,P < 0.05)有显著差异,摄食(x2 = 20.469,df = 3,P < 0.01)、休息(x2 = 27.235,df = 3,P < 0.01)、移动(x2 = 24.110,df = 3,P < 0.01) 和其他行为( x2 = 60.810,df = 3,P < 0.01) 季节间差异非常显著;除摄食行为外,其余各行为类型的时间分配在不同性别-年龄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 < 0.05)。  相似文献   

13.
神农架川金丝猴投食群的攻击行为及等级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人工补食条件下川金丝猴的攻击行为在维持社会等级中的作用,2007 年1 ~ 6 月,采用行为取样法
和全事件记录法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投食群的攻击行为及等级序列进行研究。我们共记录到8 种攻击行为,按
频次多少依次为:咕叫、抓打、追赶、瞪眼、瞪咕、驱赶、抢食、打架。攻击行为的发起者在性别间和年龄间
均存在显著差异,雄性多于雌性,年龄间按次数多少依次为:成年猴、亚成年猴、青年猴、少年猴;承受者在
性别间和年龄间差异均不显著。社会单元内与单元间攻击行为差异显著,前者多于后者。一雄多雌单元间的等
级高低依次为:长毛单元、白头单元、红头单元。基于单元内攻击行为较多,建议适当扩大投食场,给每只个
体分别投食,以减少因争食发生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与手偏好相比较,脚偏好被认为是研究大脑半球中语言功能偏侧性调控表达的一种更佳的行为预测指标。当前国际科学界对于人类大脑半球功能不对称性和肢体偏好进化起源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非人灵长类物种肢体偏好行为学研究,其中关于树栖灵长类物种的相关研究,对身体姿势在灵长类肢体偏好表达的理解有十分关键作用。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特有濒危灵长类物种,主要营树栖生活。本研究首次关注秦岭川金丝猴自发性非移动双足姿势(双足叠放)的脚偏好。研究发现在个体水平上每个焦点动物均表现出明显的脚偏好,在群组水平上表现出显著的右脚偏好,脚偏好表达无显著性别差异,其研究结果支持“姿势起源理论”。本文首次呈现野生旧大陆猴物种群组水平脚偏好的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15.
For group-living primates, the information on postconflict management is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primat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However, such information is poorly known for snub-nosed monkeys, especially for wild populations. In this study, from September 2007 to June 2008, we investigated postconflict behavior among adult females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within one-male units in a wild, provisioned group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of China by means of the time-rule method and the PC-MC method. We obtained a total of 81 PC-MC pairs and each individual was involved in only 0.004 aggressive behavior per observation hour. The first affiliative behavior was more likely to occur within the first minute after a conflict. The postconflict affiliative behaviors most often seen were contact-sit, embrace and grooming. The affiliative contacts between adult females occur due to selective attraction, I.e. Reconciliation. The pattern of postconflict affiliati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R. Roxellana belongs to a tolerant species.  相似文献   

16.
秦岭川金丝猴一周岁内个体的行为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在陕西周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玉皇庙地区,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 sampling)对2003年出生的5只金丝猴个体行为发育进行了观察,应用全事件记录法(All-occurrences record-ing)进行数据的收集。结果表明23日龄婴儿首次从母亲怀内爬出在树枝上活动,68日龄开始在树上攀爬跳跃,5月龄主动采食树叶和啃投食区食物,6月龄跟随社群迁移。依据婴幼儿主要行为首次出现时间及其变化,把1周岁内个体发育分为5个时期,即完全依赖期、探索外部世界期、融入社群期、适应生存期和逐步独立期。1周岁内婴幼儿活动和休息的地方是母亲怀里、其它个体怀里、树枝上和地面上。随着发育,婴幼儿在这些地方停留的时间也在变化。1周岁内婴幼儿在母亲怀中的时间与年龄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在其它个体怀里的时间与年龄也呈显著负相关。虽然独自在树上的时间与年龄相关性不显著,但在地面上停留的时间与年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