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亚湾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8月至1989年7月在大亚湾鱼礁区进行附着生物调查研究,记录79种生物,大约有82.7%的生物种类是鱼礁区鱼虾的饵料生物(包括35种不带壳和32种带壳的饵料生物),有17.3%的生物种类为非饵料生物。礁区附着生物种类多,附着量大,生长迅速,投礁半年后100%被生物覆盖,附着厚度30mm,附着量达17.487kg/m~2。礁区生物一年四季都能繁殖附着,主要附着期4—10月,高峰期7、8、9三个月,是投礁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2.
大亚湾人土鱼礁附着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3.
吴忠鑫  张磊  张秀梅  张沛东  李文涛 《生态学报》2012,32(21):6737-6746
根据2009年5月份至2010年2月份于山东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4个季度月的游泳动物及同步的环境调查数据,采用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了鱼礁区游泳动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梯度分析法对调查区域游泳动物群落格局与环境因子进行排序分析,结合蒙特卡罗检验确定影响鱼礁区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控制因子。调查期间共捕获游泳动物18种,隶属于8目15科,优势种为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和斑头六线鱼(Hexagrammos agrammus),其中许氏平鲉在渔获量组成中占绝对优势(41%)。鱼礁区游泳动物的渔获种类数和渔获量高于各自对照区,但差异不显著(P>0.05), 季度月平均CPUE最高值出现在近岸礁区,达到830.24 g ·网-1·d-1。群落组成特征值上,春秋季的参数值最大,鱼礁区与对照区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表明,春季、夏季和冬季均是季度月内不同区域的样方相似性较高,而秋季的远岸礁区及其对照区样方与春季各区域样方的相似性高于秋季近岸礁区及其对照区。RDA分析表明,水温对游泳动物群落组成变化的解释量为37.1%,是主要的解释因子(P=0.002)。水温和水深等环境因子主导了俚岛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0年1月(冬)、4月(春)、7月(夏)和11月(秋)对象山港人工鱼礁区及其邻近海域的网采浮游植物样品,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74属220种,主要由硅藻(168种)和甲藻(38种)组成。春、秋、冬季全区浮游植物丰度(分别为67.85、65.88和56.77×104个/m3)显著高于夏季(7.19×104个/m3),优势种主要有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大洋角管藻(Cerataulina pelagica)、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和罗氏角毛藻(C.lauderi)等,其中琼氏圆筛藻为全年的优势种,且在春、冬季为该海域的绝对优势种。浮游植物群落参数(丰度、chl a浓度、种类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Pielou均匀度和Margalef丰富度等指数)和环境因子(温度、盐度、透明度、pH值、DO、悬浮物、DIN、PO4-P和SiO3-Si浓度)均存在极显著的季节变化(P<0.001),但区域(鱼礁区与对照区)间基本无显著差异。聚类、多维尺度和相似性分析结果也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季节差异(P=0.001),但区域间无显著差异。可见,人工鱼礁投放对网采浮游植物群落无显著影响。究其原因:(1)可能是该海域人工鱼礁投放数量不多,仅有230个水泥鱼礁体(共5000空立方),建礁时间也较短,导致其生态效应在短期内难以显著体现;(2)对照区与人工鱼礁区的距离较近,且采样站位均靠近岛屿,潮流和岛屿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可能超过了人工鱼礁投放对其的影响。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显示,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因子依次为温度、营养盐、盐度和悬浮物。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桂西南喀斯特山地植被的典型群落抽样调查,运用聚类分析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样方内胸径≥1.0 cm的木本植物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运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探讨了土壤肥力及地形因子对木本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聚类分析将森林群落划分为4个类型。2)DCCA第一排序轴突出反映了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及坡度的变化趋势,第二排序轴主要反映了海拔和全钾的变化趋势,各植物群落类型沿第一排序轴呈有规律的分布。3)在影响植物群落空间格局的因素中,土壤肥力因子对群落格局的解释能力为32.82%,地形因子的解释部分占22.54%,8.98%是土壤与地形因子耦合作用的结果,两者未能解释的部分占53.62%。群落物种多度分布主要受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人为干扰等随机因素所影响。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地表藓类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41个样地中的42种主要地表藓类分布与6种重要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应用双向指标种分析法(TWINSPAN)发现调查的41个样地可分成4个样地组,42种地面藓 类可分成4种藓类群,应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拨高度、土壤含砂量、土壤酸度、林冠层郁闭度、土壤含水量是5个影响42种地表藓类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在DCCA排序图上,显示出藓类群与样地类型良好的对应性,藓类群1-4分别在落叶松(Larix olgensis)沼泽地、高山苔原、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松(Betula ernanni)林和岳松-落叶松林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大亚湾人工鱼礁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大亚湾沿岸城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大亚湾海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工鱼礁是修复、改善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根据投礁前、后大亚湾大辣甲南人工鱼礁海域浮游植物垂直拖网调查结果,初步分析了大亚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投礁后,浮游植物的平均丰度呈逐年递增趋势,礁区内的平均丰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海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比投礁前有了明显增加。上述结果表明,投放人工鱼礁有助于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和提高水域的初级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海域2007~2009年间6个航次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所建立的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对该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平均为0.794,生态系统健康总体状况处于较健康水平;(2)投礁后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明显提高,6个航次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分别为0.713、0.807、0.830、0.841、0.759、0.815;(3)不同季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现一定变化,总体以春、夏季节健康状况略优于秋、冬季节:(4)影响该海区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海水总无机氮和沉积物无机碳。研究结果对于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管理、保护和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苔藓植物对环境有很强的敏感性,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繁殖能力,在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恢复上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野外样地调查方法,回归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探索了环境因子对物种分布和组成的影响,偏CCA计算了各环境因子对物种组成的总效应和净效应。结果表明:苔藓植物种类及物种组成相似性随着岛屿面积和岛屿海拔高度的增大而极显著的增大,随岛屿形状指数和岛屿离陆地最近距离的增大而显著的减小;8个环境因子共解释了物种组成变异的35.6%,其中基质、坡度、草本盖度、坡向、乔灌层郁闭度、人为干扰、空气湿度和海拔对物种组成的净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其作用强度依次减小;美灰藓Eurohypnum leptothallum是最优势种,受环境因素小,它在其发生的77.7%取样样方中盖度达到19.2%。  相似文献   

10.
海河流域景观空间梯度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GIS技术,以海河流域为对象,首先,分别采用Fragstats3.3的标准法和移动视窗法先后分析了流域整体景观格局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然后,针对流域本身自然地理梯度特点,分别沿流域纵向(河流流向)梯度和横向(垂直与河流流向)梯度设置了两条样带,应用移动视窗法计算了景观层次下的斑块面积(AREA_MN)、蔓延度指数(CONTAG)、边界密度(ED)、形状指数(LSI)、斑块密度(PD)、多样性指数(SHDI),获得了景观沿两个样带方向的梯度格局;最后,以高程、降水、气温、人口和GDP为环境因子,以上述6个指数值为目标物种,利用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方法研究了景观梯度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年海河流域内景观基质为农田,面积占55.9%,流域内景观结构以块状结构为主,并零散分布有圈层和带状(廊道)结构;景观梯度格局在两条样带上均表现为类似的特征,即随景观类型变化呈现不同幅度的波动,两条样带上均存在较为明显的过渡带;DCCA分析表明:景观梯度格局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区域高程、降水量、温度对流域尺度的景观格局起决定性作用,人口数量、GDP则在局部地区对景观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北坡草本植物分布与环境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郝占庆  郭水良 《生态学报》2003,23(10):2000-2008
在长白山北坡海拔700~2600m的坡面上,海拔每上升100m设立一块样地,共计20个样地,计测样地中草本层植物的生态重要值和包括气候、土壤、林冠郁闭度等在内的13个环境因子,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典范对应分析,作出了种类、样地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的二维排序图,排序图直观地反映了主要草本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排序图中环境因子与前两个排序轴的相关系数大小表明,海拔高度作为诸多环境因子的综合反映,是影响长白山北坡草本植物分布的主导因素,除此之外,其它环境因子如林冠郁闭度、土壤有机质及有效N、P、K等因素,也对草本植物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高山冻原与2000m以下森林群落内的草本植物明显不同,反映出二种不同类型植被间草本植物组成格局间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动物与其生存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家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啮齿动物作为荒漠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功能群,其数量大小和生态功能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生境中的植被为啮齿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和栖息地,了解啮齿动物群落与植被特征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动物群落变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植被条件下啮齿动物群落的结构不同,Hernández等(2005)研究发现北美Chihuahuan荒漠的灌木生境中啮齿动物密度高于草地生境.  相似文献   

13.
When the two first eigenvalues of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are close to each other, their order can be reversed due to random variation in the data. The first axis can actually be in any direction in the plane defined by the two axes. However,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points in the plane can remain unchanged but their projections onto any line in the plane can be very variable. The ordering in the first axis is preserved in detrending. The second axis is detrended with respect to the first one and therefore very variable configurations result when the orientation of the first axis in the plane is changed. This can lead to a situation where the detrended solutions are very unstable under random variation and therefore they can be only casually interpretable.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将2009年1月和2010年1月小兴安岭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二可河林场内驼鹿冬季食性作为原始数据,分别以对应分析(CA)、去趋势分析(DCA),并将数据以样本为单位进行标准化后,再进行去趋势分析(DCA_std)3种排序方法,对驼鹿冬季取食模式进行了研究,后通过普鲁克分析,比较了不同排序方法对大型有蹄类取食模式研究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排序法的1轴和2轴均能涵盖绝大多数信息量,CA涵盖79.27%,DCA涵盖66.65%,DCA_std涵盖68.22%;3种方法均能够在1轴上区分针叶树和落叶乔木类食物,在2轴上,3种方法主要能够达到针叶树种与除落叶乔木外的其他植物类别的区分。虽三者均能够展现有蹄类取食模式,但在图形可视化后,仅DCA_std无明显的弓形效应。普鲁克分析结果表明,DCA_std样本位移平方和与CA和DCA均有很大差异,即将数据先进行标准化再进行DCA分析能够有效去除弓形效应。因此,在由多度组成的食性数据在进行标准DCA分析前,应对数据进行前期处理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以样本为单位的标准化将使排序分析结果生态学意义更明确。  相似文献   

15.
16.
应用排序分析藓类植物分类群分布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我国21个山地藓类植物区系和气象资料为基础,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比较了21个山地中藓类植物61个科,曲尾藓科(Dicranaceae)23个属、曲柄藓属(Campylopus)17种及曲尾藓属(Dicranum)35种分布与年均温度、>10℃积温、1月均温、7月均温、年均相对湿度、年均降雨量、年有雾天数、年有霜天数和年日照时数的关系,通过排序进行了直观的展示;同时还应用典范对应分析直观地反映了包括长白山在内的我国9个山地苔藓植物地理成分组成上的相似性及它们与气候因素间的关系.本文研究表明将DCCA和CCA应用到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