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连素降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素是从毛莨科黄连属植物黄连、云连、黄柏等含小檗碱植物药中提取的生物碱,也可以人工合成.其作为抗感染药已有数十年的应用历史和经验.近十年广泛的研究发现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心律失常、抗癌、抗血小板聚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其中降血糖报道日渐增多.目前认为可能的机制主要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及功能恢复;抑制蔗糖酶、麦芽糖酶等二糖酶活力,减少葡萄糖吸收等相关.本文对近年来黄连素的降血糖临床疗效及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黄连素对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本研究将4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连素高剂量组、黄连素中剂量组和黄连素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给予高脂饮食,建立实验性肥胖小鼠模型。造模14 d后,全部给予正常饮食,黄连素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予每天0.1~0.3 mL/10 g的药物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给药持续14 d。每周称量两次体质量,并分别于实验第0、14、28天从眼眶取血测定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含量,收集小鼠粪便测定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研究结果表明: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在第14天时有明显差异,造模成功;实验第28天,黄连素各给药组小鼠的体质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模型组双歧杆菌、乳酸菌的数量和血脂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黄连素给药组能显著改善肥胖小鼠的血脂水平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本研究结果初步得出结论认为:黄连素改善肥胖小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脂质代谢、炎性反应和肠道微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连素(Berberine,BBR)在小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并比较BBR预处理(BBR pre-treatment,preBBR)和BBR后处理(BBR post-treatment,postBBR)给药的效果。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单纯MI对照组、MI+preBBR组及MI+postBBR组,每组15只。MI模型采用前降支结扎法制备。MI+preBBR组在MI模型制备前2周开始用BBR(100 mg·kg~(-1)·d~(-1))每天灌胃,持续至MI后28 d;MI+postBBR组在MI模型制备后4 h开始用BBR(100 mg·kg~(-1)·d~(-1))每天灌胃,持续至MI后28 d。记录实验期间小鼠生存情况。MI后28天采用小动物超声测定左心室收缩功能;取心脏组织,测定心脏大小和重量;ELISA方法测定血浆BNP水平;Masson染色评价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与单纯MI对照组相比,MI+preBBR组及MI+postBBR组小鼠生存率提高、心脏收缩功能增强、心脏变小、心脏重量减轻、血浆BNP水平降低、心肌纤维化明显改善。其中,MI+preBBR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MI+postBBR组。结论:BBR可抑制MI后心室重构,且BBR预处理效果优于后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旨在研究黄连素对KKAy小鼠体重、血糖、血脂、胰岛素等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且应用基因芯片探讨黄连素降血糖、调血脂的机制.方法 选用KKAy小鼠16只,随机分为黄连素组(给予每日250 mg/kg的黄连素粉末悬浊液)和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均连续灌胃4周.每周末测定小鼠空腹血糖(FBG)和体重.3周末进行口服糖耐量(OGTT)实验.4周末测定小鼠FBG、血脂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取小鼠骨骼肌组织进行RT-PCR基因芯片实验.结果黄连素组小鼠FBG、OGTT曲线下面积(AUC)、TC、TG、FINS和HOMA-IR值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基因芯片显示黄连素组GLUT4、MAPK8、MAPK14、PPARα、UCP2上调,PPARγ、PGC、CEBP、resistin、HNF4α下调.结论 黄连素不仅能有效降低KKAy小鼠FBG,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能调节脂代谢.黄连素可能是通过AMPK-p38 MAPK-GLUT4通路调节KKAy小鼠血糖.PPARα上调参与黄连素对KKAy小鼠血脂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张文晓  肖纯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11):1340-1344, 1349
现如今PM2.5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它会导致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PM2.5是粒径小于2.5 μm的细颗粒物,可以携带多种有毒物质。PM2.5与其他颗粒物相比,体积较小,表面积较大,更容易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中呼吸系统首当其冲。许多流行病学证据表明PM2.5与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在体内和体外均证实了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的损伤。而PM2.5对呼吸系统的毒性机制是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氧化应激、炎性损伤、细胞内钙稳态失衡、免疫细胞功能不全和功能障碍、致突变性、微生态学改变、气道上皮防御功能缺陷等。本文综述了PM2.5的定义、特征和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及毒性机制。  相似文献   

6.
白枕鹤的呼吸系统及其生态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枕鹤的呼吸系统由喉头、气管、鸣管、肺及气囊组成。喉头有淋巴小结分布。气管在龙骨突起内盘旋,并随年龄而增长,软骨环逐渐骨化。鸣管由左右两个支气管特化而成,呈膜状扁管入肺。肺的长度约占躯干的1/2。气囊几遍布全身,高度发达。整个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其高空飞翔生活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肿瘤抗原相关自身抗体在肿瘤诊断、临床应用方面的价值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它不仅可以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也可监测治疗效果、判断预后,但目前关于肿瘤抗原相关自身抗体产生机制的研究较少,深入研究其产生机制是阐明肿瘤抗原相关自身抗体促肿瘤或抑肿瘤作用的前提,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就近年来肿瘤抗原相关自身抗体的产生机制、肿瘤早期诊断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为积极寻找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肿瘤抗原相关自身抗体及检测组合,明确肿瘤抗原相关自身抗体在不同肿瘤中的意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主要由胰岛素分泌的相对和/或绝对缺乏引起,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共同难题。由肥胖、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的胰岛素抵抗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黄连素是一种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天然的五环异喹啉类生物碱。然而黄连素在动物模型中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提示肠道菌群可能是其发挥多重药理作用的靶点。肠道菌群被称为“第二基因组”,通过调节代谢物、微生物-肠-脑轴、炎症反应、肠道激素和氧化应激影响T2DM。本文以综述的形式分析了黄连素调节肠道菌群在T2DM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T2DM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结构上形成闭合环状的非编码RNA,在真核转录本中含量很高,具有丰富、稳定、高度保守和组织特异性等特点.近年来逐步揭示,circRNA能够与某些miRNA或蛋白质结合,参与生物发生和分子功能的调控机制,包括miRNAs分子海绵、蛋白质翻译、基因转录和RNA剪接调...  相似文献   

10.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一类含氧的化学活性物质。近些年来,随着ROS相关信号通路逐渐被发现,其作为体内重要的代谢产物在调节细胞信号传导和维持体内平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目前认为,肿瘤细胞由于其旺盛的代谢活动,其细胞内往往具有较高水平的ROS。因此,通过调节肿瘤细胞内的ROS水平来探索抗肿瘤新途径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为全面了解ROS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本文拟从ROS来源及其与肿瘤的相关性、ROS抗肿瘤作用机制、ROS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ROS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人类鼻咽黏膜表面的分泌物中富含天然免疫蛋白,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palate,lung and nasal epithelium clone,PLUNC)蛋白家族成员SPLUNC1和LPLUNC1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蛋白在鼻咽上皮相对特异高表达,它们都具有杀菌/渗透增强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结构域,可通过BPI结构域与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结合从而直接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也可以有效抑制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等致癌微生物对鼻咽上皮的侵袭从而发挥其免疫防御功能.它们还可以通过抑制IL-6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和NF-κB、STAT3等炎症相关通路的激活,阻止鼻咽部的慢性炎症反应及鼻咽上皮的恶性转化.在鼻咽癌细胞中重新表达PLUNC蛋白,可以通过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或miR-141-PTEN-AKT等信号通路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促进鼻咽癌细胞的凋亡.进一步深入研究PLUNC蛋白家族在鼻咽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对指导鼻咽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肺脏是机体与外界环境沟通的重要脏器之一,环境有害因子如病原微生物和致癌物可以直接损伤呼吸道上皮,对这类损伤的修复功能主要由呼吸道上皮内的肺干细胞或其祖细胞承担。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呼吸腺泡,其表面积约占呼吸系统总面积的99%以上,是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恶性肿瘤发病的主要区域。现有证据显示,在肺脏的胚胎发育期,呼吸腺泡源自远端干细胞,在成体肺脏内此类肺干细胞主要分布在细支气管分叉处以及细支气管与肺泡导管的连接处,其恶性转化是肺癌的主要发病机理。因此,探讨呼吸腺泡中肺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深入了解肺癌的癌变早期分子机制并为肺癌防治提供有效靶标。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通量组织微阵列结合免疫组化检测MT1-MMP、MT2-MMP、Ezrin、nm23-H1、E-cad和TIMP-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异常表达在鼻咽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筛选鼻咽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结果发现,鼻咽癌组织存在MT1-MMP、Ezrin蛋白高表达(P<0.01)和nm23-H1、TIMP-2蛋白低表达(P<0.05).临床Ⅱ期、Ⅲ期和Ⅳ期鼻咽癌和淋巴结转移鼻咽癌中MT1-MMP、MT2-MMP和Ezrin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临床Ⅰ期鼻咽癌和无转移癌(P<0.05,P<0.01),但临床Ⅱ期、Ⅲ期和Ⅳ期鼻咽癌和淋巴结转移鼻咽癌中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临床Ⅰ期鼻咽癌和无转移癌(P<0.05).鼻咽癌组织中MT1-MMP与MT2-MMP r=0.308,P<0.001),nm23-H1与E-cad(r=0.167,P<0.05)及TIMP-2(r=0.279,P=0.001),E-cad与TIMP-2(r=0.279,P=0.001)的蛋白质表达旱显著正相关.MT1-MMP与E-cad(r=-0.188,P<0.05)及TIMP-2(r=-0.233,P<0.05),Ezrin与E-cad(r=-0.204,P<0.05)的蛋白质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聚类分析显示,鼻咽癌MT1-MMP、MT2-MMP和Ezrin蛋白共同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慢性炎性鼻咽上皮(P<0.05),但nm23-H1、E-cad和TIMP-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共同阴性显著高于癌旁上皮和慢性炎性鼻咽上皮(P<0.05,P<0.01).多因素分析和有效性评估发现,MT1-MMP蛋白能较好地独立预测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进展.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多个肿瘤转移基因的蛋白质高表达,转移抑制基因的低表达和这些基因的蛋白质表达失平衡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TI-MMP蛋白可作为预测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较好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Survivin特异性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对鼻咽癌移植瘤的放疗增敏作用,探索提高鼻咽癌疗效的新方法。方法:Survivin特异性SiRNA转染鼻咽癌5-8F细胞系,培养48h后,采用RT-PCR、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分别检测Survivin mRNA和蛋白在5-8F细胞中表达。将Survivin基因特异性SiRNA转染5-8F细胞,培养24h后,用剂量为6GY的放射线处理,培养6h后,收集细胞,进行裸鼠皮下接种,50d后处死裸鼠,对移植瘤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特异性SiRNA能有效抑制5-8F细胞中Survivin表达。Survivin特异性SiRNA组,Survivin表达阳性率12.37&#177;1.86%,与对照组阳性率91.93&#177;1.3%和阴性对照组阳性率92.43&#177;2.34%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特异性SiRNA加放射组移植瘤(0.03&#177;0.03g)显著小于特异性SiRNA组(0.28&#177;0.02g,p〈0.01)与阴性SiRNA加放射组(0.17&#177;0.02g,p〈0.01)。结论:Survivin特异性SiRNA增强了鼻咽癌5-8F细胞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法(cDNA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cDNA RDA),以正常人鼻咽上皮细胞及鼻咽癌HNE1细胞作为比较的样品来源,分离了四个在鼻咽癌中缺失的cDNA片段.以此四个片段作探针,分别进行DNA杂交、RNA杂交,结果显示,这些差异性的cDNA序列确实来自正常人鼻咽上皮且只在其中表达和/或在鼻咽癌HNE1中表达降低,并在鼻咽癌病人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差异性表达的基因为具有相当抑癌基因功能的已知基因和可能与鼻咽癌相关的抑癌基因的新基因.从而说明cDNA RDA是一种高效、敏感、假阳性低的克隆抑癌基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喉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TIDC)肿瘤抗原提呈效应。方法: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28例手术切除的人喉癌中TIDC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的形态学表现。结果:早期人喉癌组织中TIDC主要分布在癌周区及癌巢内,病变早期TIDC和TIL的浸润比晚期明显(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形态不一的TIDC和TIL广泛分布于癌巢边缘、游走于癌周边组织的血管和淋巴管周围。TIDC与肿瘤细胞、TIDC与TIL、TIL与TIL、TIL与肿瘤细胞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膜接触。与TIL接触的肿瘤细胞,细胞核均质化。细胞膜消失呈凋亡状态。癌晚期TIDC与TIL数量明显减少,于癌巢内常见凋亡的TIDC与TIL。结论:人喉癌组织中存在不同形态的TIDC与TIL,TIDC、TIL、癌细胞彼此密切接触发生免疫应答反应,TIDC、TIL的数量和活跃状态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数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及角质素19可溶片段(Cy-fra21-1)水平的关系。方法:将从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100例纳入研究,记作NSCLC组。另取同期我院收治的10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病变组。再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人员的CTC数和血清SCC-Ag、Cy-fra21-1水平,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CTC数和血清SCC-Ag、Cy-fra21-1水平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C和血清SCC-Ag、Cy-fra21-1诊断NSCLC的效能。此外,分析CTC和血清SCC-Ag、Cy-fra21-1与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NSCLC组及良性病变组的CTC数以及血清SCC-Ag、Cy-fra21-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NSCLC组CTC数以及血清SCC-Ag、Cy-fra21-1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NSCLC患者CTC数和血清SCC-Ag、Cy-fra21-1水平均呈正相关(r=0.642、0.601,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CTC和血清SCC-Ag、Cy-fra21-1联合检测诊断NSCLC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较上述指标单独检测高(P<0.05)。NSCLC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TC数和血清SCC-Ag、Cy-fra21-1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NSCLC患者CTC数与血清SCC-Ag及Cy-fra21-1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更加准确的诊断NSCLC,且上述三项指标可能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细胞因子在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多肽或低分子糖蛋白,在人体内含量极微,在pg水平就发挥作用。作为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蛋白质,细胞因子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方式产生,与相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在局部或全身发挥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它们的代谢异常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细胞因子已应用于临床的生物学治疗,具有深远的临床应用价值,故对细胞因子的研究将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大量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证明多种效应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是造成ARDS的"中心环节",其中TNF-α、IL-1、IL-8、IL-10、CXC趋化因子等细胞因子在ARDS发病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就细胞因子在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XIAP)是目前发现的最具特征性与作用最强的内源性凋亡抑制蛋白质.XIAP特征性结构是其BIR结构域和RING结构域,它们都是XIAP发挥抗凋亡作用的重要结构.多种内源性抑制蛋白质(XAF1、Smac和Omi)能通过不同的方式抑制X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