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3年本刊曾出专刊祝贺庄孝僡教授八十寿辰,籍以表彰他的科学业绩和贡献。当时他虽已年届耄耋,仍然精神矍烁,照常来实验室工作。谁也没有料想到,竟会在两年后因病不治,与世长辞了! 庄孝僡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实验胚胎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是中国细胞生物学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他在胚胎诱导和分化,无神经蝾螈幼虫肢体再生和表皮传导现象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  相似文献   

2.
杨秀红 《生理通讯》2009,28(6):139-140
作为一名年轻的生理学教授,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生理学家姚泰教授对他在生理学界半个世纪生涯的回顾记录。他丰富的工作经历,对教学、科研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满腔热忱的投入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对我来说感觉有些遥远的姚泰教授仿佛就在身边,是一个平易近人而健谈的长者在向你叙述他的个人经历。当今,我们年轻的一代又该怎样以老一辈的生理学家为榜样而努力地去工作呢?现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3.
张素君女士:前些日子意外地收到了您的来信,谢谢。罗宗洛先生去世时,理应吊唁,但由于不知通讯地址之故,非常失礼。那年的正月,我寄了贺年片,想不到又被退回,我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实在奇怪。这时却收到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的通知,才知道先生已经长眠了,甚为震惊。罗先生在生前不仅做出了许多出色的工作,而且大战以后他在台湾热情地帮助了山根教授、小田教授等日本人,他们回到日本后都很感激先生,而且十分高兴。住在札幌的情景,回忆起来,就像昨天一样很难忘记。先生使用装得满满的方盒子,带来了美味的中国菜,…  相似文献   

4.
忆冯德培先生梅镇彤(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冯德培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半年了,然而他昂首阔步、精神望际的身影,仍不时出现在我的眼前,使我经常回忆起和先生相处的日子。回忆我刚从前苏联回国分配到生理所,走上自己开创科学道路的那个时期,冯先生给予我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选择西北至今不悔郑国钅昌编者按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国教授是我国老一辈细胞生物学家。他立足于祖国大西北土地上,建设了兰州大学生物系,发展了国内细胞生物学。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1914年3月我出生于江南鱼米之乡...  相似文献   

6.
心跳蓝天门     
一直没有想过,一张漂亮的照片里面包含了摄影师怎样的辛劳和汗水,甚至是血泪。而今天,在周海翔的身上,我想我看到了比他照片更可贵也更美的东西,就是他那种舍命拍片的精神。在一般人的眼中,他甚至是带着一种病念的狂热和执著,追寻自然婀娜美丽的身影。那,应该是对大自然最高的赞美吧?  相似文献   

7.
1984年5月14日,我国著名的胸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工作者、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奠基人黄家驷教授不幸在京逝世。黄家驷教授长期从事胸外科临床实践,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两次出任中国医科大学校长。他的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诲人不倦的教学品格,使人缅怀,使人难忘,他是我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应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1年5月5日晚7时10分和我们永别了.从此,我们党失去了一位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奋斗终身并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党员,科学界失去了一位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他的同行、同事和学生失去了一位诚挚的良师益友.今天,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科学业绩和崇高品德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我最早认识王应睐先生是1946年.当时我有幸考取公费去英国留学,而王先生那时刚从英国回国担任前中央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王先生在英国学习和工作8年,对英国生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情况非常熟悉.因此,我求见王先生向他请教,去英国学习生物化学在选择学校和导师等方面请他指点.王先生热情接待了我这个年青的学生,详细地回答了我的问题.他强烈建议我去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认为,剑桥大学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活跃的生物化学研究中心之一,不仅在生物化学各个分支领域都有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在各相关学科,也都实力雄厚,加以学术空气浓厚,对学习和进行研究工作十分有利,他还建议我师从他自己的导师Keilin教授.他说Keilin教授不仅在学术上有崇高的国际学术地位,并且为人厚道,对中国学生也好.他还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叫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去求见Keilin教授,请求帮助.  相似文献   

9.
在庆祝中国生理学会成立六十年之际,我不由想起学会的创始人,我的良师益友林可胜教授。我们认识较早,在一起相处多年,相互有较深的了解,所以,虽然美国著名消化生理学家戴文波特(Davenport)教授及国内孟昭威等都已著文详细介绍了他的生平,我仍想就我所知补充几点,使我们更加认识到他的性格本质及爱国热忱。  相似文献   

10.
<正>我敬爱的导师陈孟勤教授突然离我们而去,这不禁令我感到十分悲痛和怅然若失,因为我从此失去了导师的教导和指引,同时我国生理学界也失去了一位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者和长辈。春节前我带学生去看望他,当时尽管他身体已很羸弱,但仍能和我们谈笑,并关心和询问我的研究和系里的工作。我们当时还和他的家人商量在今年五一节他生日时给他庆祝90大寿,没有想到他很快就驾鹤西去,节前一晤竟是永别!  相似文献   

11.
我的神经科学家生涯鞠躬编者按鞠躬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神经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曾深入地研究了脑下垂体前叶的直接神经支配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他对科研的执著追求及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也给人以激励和启发。我于1929年11月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  相似文献   

12.
我刊编委会副主编,我们敬爱的董愚得教授于1984年3月11日因病不幸与世长辞了。董愚得教授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是我刊工作的一个重大损失,为此,我们感到万分悲痛。董愚得教授1915年生于河南南阳。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一贯服从工作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努力地工作。他长期任北京师大生物系副系主任、《植物》杂志副主编等职。自1953年以来,先后担任《生物学通报》常务编委、副主编。三十多年如一日,競競业业,不辞  相似文献   

13.
敬爱的罗宗洛教授离开我们已整十年了。每当忆及往事,首先涌上心头的就是罗老慈详和蔼的音容、严谨求实又富于开创和开拓的治学精神。值此纪念之日,仅从他那丰富充实的科研生涯中拾取点滴情景以寄托我的怀念之情于万一。罗老是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开创了我国植物生理学研究中许多领域;如矿质营养、植物激素、水分抗性、辐射生理、组织培养和细胞  相似文献   

14.
我的工作回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的工作回忆杨光圻编者按杨光圻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营养学家,从事营养学研究已五十年,重视现场和实验相结合,成绩卓著。他的最突出的工作是研究了人体硒需要量及最低和最高安全摄入量范围,从而为膳食硒供给量的制定和病区硒摄入量的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但不幸的是,...  相似文献   

15.
张保信先生是公元1932年8月生的,和我同岁。是我二十多年的虫友.记得第一次碰到他是1961年夏天的晚上.我和当时来台采集昆虫的白水隆博士(现为日本九州大学荣誉教授),在台北怀宁街的三时庄旅馆聊天时,他和另-一个人加入,而白水教授介绍得知他是这次和白水教授一起去采集的张保信先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张锡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生理学家。他从事生理学工作已六十年,在生理学科研和教学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他曾主编《中国生理学杂志》并长期担任编辑工作,为我国生理科学工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张锡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生理学家。他从事生理学工作已六十年,在生理学科研和教学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他曾主编《中国生理学杂志》并长期担任编辑工作,为我国生理科学工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每一个从事古鱼类学和今鱼类学的研究者大概都读过由约瑟夫S.纳尔森教授(osePhS.Nelsoo著述的《世界鱼类>(FishesoftheWorld)。但在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亲阅该书的人恐怕不多。早在二年前,纳尔森教授即告诉我,他所著“FishesoftheWorld”的第二版已经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李思忠教授和他的学生陈星玉和陈小平译成中文,并已由台湾省水产出版社接受付印。从那以后,我就一直盼着这本书的早日问世。近日我欣喜地获悉,中文版《世界鱼类》已于1994年1月10日正式出版了。出于对国内师长和同辈学友的思念,我在读完…  相似文献   

19.
我们敬受的导师徐丰彦教授与世长辞了;但他的光辉形象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的爱国、正直、勤奋、坚持真理等高尚品质已铭刻在我们脑中,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50年代我刚进教研室时,总感到徐教授很威严,工作上一丝不苟,生活上却很俭朴。他为了指导我们年轻人做教学准备实验或科研,常常午餐就吃一块大饼,一卷水果糖。对我们的工作严格要求,让我们反复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一位好的老师,是会受到学生永恒的爱戴的。徐福均教授是我一生中难忘的几位老师之一。大家都知道徐老师学识渊博,业务精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我认为,徐老师的高尚品德,更是我们效法的楷模。徐老师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他从事教育工作五十六年,潜移默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凡是认识他的人,没有不敬重他的为人的。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人梯”精神。徐老师一生勤奋好学,从浩瀚的书海中吸取营养,再以之哺育学生,对学生的付出是毫不吝惜的。回想我在川医教学十二年,从懂得对知识的追求,能在教学法上有点滴改进,以至在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