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工作观察了大剂量的 LH-RH%类似物对大鼠和小鼠早期妊娠的影响。于大鼠妊娠的第5—7天,每鼠每天皮下注射200微克的 LH-RH 类似物,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妊娠第14天处死,检查并记录妊娠动物数及正常着床胎数。结果表明,大剂量的LH-RH 类似物在大鼠具有明显的抗生育作用,终止妊娠率达72.7%。若同时皮下注射5毫克孕酮可以完全反转 LH-RH 类似物的抗生育作用;而同时注射50国际单位的HCG 并不能对抗 LH-RH 类似物的终止妊娠作用。这提示,大剂量 LH-RH 类似物的抗生育作用极可能是由于阻断了孕酮作用的结果。但在小鼠妊娠的第4—6天或第7—12天,每鼠每天注射200微克的 LH-RH 类似物,则对妊娠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对小白鼠早期妊娠的作用已有报道,但均是穿心莲混合粗制剂,有效成分不明。我们将穿心莲内酯化学结构改造,人工半合成新化合物脱水穿心莲内酯二琥珀酸半酯氢钾(简称DASK)再制成精氨酸复盐(简称DASKArg),经药理实  相似文献   

3.
宋敬  李越  韩世愈  朱莉  苏丽杰  李琳 《生物磁学》2011,(19):3771-3773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与B-HCG联合检测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预后及其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4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血清P与B-HCG进行检测,并与追踪到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集:血清P值〉25ng/ml、血β-HCG〉50mIU/ml患者66例占19.4%,经绝对卧床休息,未用药治疗,均胚胎发育正常;血清P值在15.94-25ng/ml、血β-HCG10-50mlU/ml患者170例占50%,经口服黄体酮与HCG针保胎治疗后均胚胎发育正常;血清P值〈15.94ng/ml、血β-HCG〈10mIU/ml患者78例占22.9%,终止妊娠者均可见清除宫内组织物中几乎不见新鲜绒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陈旧性出血;血清孕酮与β-HCG上升不同步患者26例占7.6%,均最终难免流产。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孕酮与β-HCG可以预测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对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既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干预及经济负担,又能起到提高保胎治疗的成功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配伍口服天然黄体酮治疗由黄体功能不全引发的早期先兆流产,均能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的预后,且对母儿无不良影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妊娠晚期腹腔注射缓冲液对近交系SPF级C57BL/6J(B6)和BALB/c(B/c)小鼠繁育生理的影响。方法 B6和B/c小鼠随机、全同胞兄妹2∶1/1∶1(♀/♂)过夜同居交配,观察交配方式、阴栓与受孕率的关系;受孕鼠在妊娠的第17.5天(妊娠0d=交配后当天)接受腹腔注射酸性磷酸缓冲液,观察注射对母鼠及胚胎的作用及子鼠从离乳到8周的早期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B6较B/c雌鼠的受孕率高(29.4%vs.21.1%[2∶1],33.2%vs.29.7%[1∶1]);交配后10 d~14 d,根据雌鼠增大的腹部、结合体重来判断受孕较观察阴栓更为准确;比较而言,妊娠晚期腹腔注射对B6母鼠及胚胎的影响较大,表现在离乳子鼠数量减少(4.7±3.1 vs.6.1±2.1,P=0.231),离乳时两性别的子鼠体重(g,雌性:11.7±1.1 vs.12.7±1.5;雄性:12.8±1.3 vs.13.6±1.5)显著降低(P均〈0.05)及两品系子鼠早期生长发育的方式显著不同(P=0.000)。结论近交系小鼠繁殖生理存在品系差异;两品系受孕鼠对妊娠晚期腹腔注射的耐受不同,并可能影响实验动物产后的哺乳过程及子鼠的早期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与β-HCG联合检测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预后及其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4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血清P与β-HCG进行检测,并与追踪到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血清P值>25 ng/ml、血β-HCG>50 mIU/ml患者66例占19.4%,经绝对卧床休息,未用药治疗,均胚胎发育正常;血清P值在15.94~25ng/ml、血β-HCG 10~50 mIU/ml患者170例占50%,经口服黄体酮与HCG针保胎治疗后均胚胎发育正常;血清P值<15.94 ng/ml、血β-HCG<10mIU/ml患者78例占22.9%,终止妊娠者均可见清除宫内组织物中几乎不见新鲜绒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陈旧性出血;血清孕酮与β-HCG上升不同步患者26例占7.6%,均最终难免流产。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孕酮与β-HCG可以预测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对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既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干预及经济负担,又能起到提高保胎治疗的成功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配伍口服天然黄体酮治疗由黄体功能不全引发的早期先兆流产,均能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的预后,且对母儿无不良影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效果的影响因素,并随访继续妊娠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均给予地屈孕酮首次剂量40 mg/次口服,之后改为30 mg/次,2次/d。按照治疗是否有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收集两组基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效果的影响因素,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300例患者治疗有效245例(81.67%),治疗无效55例(18.33%);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的年龄、孕次、流产次数、产次、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阳性率较小,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2)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孕次(较多)、产次(较多)、流产次数(较多)、EMAb阳性是影响地屈孕酮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β-HCG(较高)、P(较高)、E2(较高)是影响地屈孕酮治疗效果的保护因素(P<0.05)。随访结果显示:继续妊娠的245例患者平均分娩孕周(39.43±1.06)周,产妇结局:出现产后出血6例,产后胎盘粘连17例;新生儿结局:Apgar评分为(9.43±0.20)分,出现早产2例,畸形1例,永存右脐静脉1例。结论:年龄、孕产次数、流产次数、EMAb阳性、血清β-HCG、P、E2是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效果的影响因素,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是否会增加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孕酮预防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水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酮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水肿的影响.方法:52只新生大鼠随机分成五组,预防组于缺氧/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PROG,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4 h观察各组鼠脑水含量及Na 、K 含量变化.结果:预防组脑组织中H2O、Na 含量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而K 含量明显高于缺氧/缺血组(P<0.05).结论:孕酮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水肿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联合环孢素A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81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地屈孕酮进行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和妊娠结局,两组患者孕8周和孕10周的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2)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孕前T、B和NK淋巴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为87.8%,显著高于对照组(67.5%,P0.05),但两组患者妊娠成功后的早产、分娩孕周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孕8周和孕10周的血清β-HCG和E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清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孕前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CD3+和B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联合环孢素A可显著提高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孕早期血清β-HCG和E2水平,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妊娠成功率,且不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日本Fuji kogakn kikai公司最近研制成一种新型超声多普勒胎儿探测器。这种装置结构紧凑、重量轻。其最大特点能在妊娠10~12周就能探测胎儿的心率。通过胎儿心率的早期探测,即能诊断胎儿的情况及可能发生的流产或胎儿的宫内死亡,并能随时测  相似文献   

10.
雌性大熊猫发情期与妊娠期尿液性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两头雌性大熊猫发情期尿中雌二醇与孕酮含量及妊娠期尿中孕酮含量的变化。发情期开始,雌二醇量逐渐升高,在发情高潮期达高峰值。孕酮量则在发情高潮期下降,在发情后期上升。在发情高潮期雌二醇出现高峰的当日和次日配种,获致妊娠产仔。妊娠期尿中孕酮含量的变化特点是:在妊娠早期与晚期升高,晚期最高,妊娠中期停滞在低水平上波动,分娩前孕酮值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1.
输卵管妊娠时输卵管壁肥大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在输卵管妊娠中的数量变化及其与血清性激素的关系。方法 :取输卵管妊娠时的输卵管及月经周期的增生期、分泌期和正常宫内早孕时的输卵管 ,常规石蜡切片 ,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显示肥大细胞 ;用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输卵管妊娠患者、正常育龄未孕妇女 (增生期和分泌期 )及正常宫内早孕妇女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结果 :输卵管妊娠患者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均高于正常育龄未孕妇女 (增生期和分泌期 ) ,低于正常宫内早孕妇女 ,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输卵管肌层 ,其数量变化为 :输卵管妊娠组较增生期和分泌期这两组均少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增生期和分泌期这两组肥大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例正常宫内早孕时的输卵管壁肥大细胞数量明显比输卵管妊娠组多 ,与增生期和分泌期这两组比较 ,肥大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结论 :1 人输卵管壁内肥大细胞的数量不受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2 输卵管妊娠时肥大细胞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孕酮(progesterone,P4)作为一种生殖激素,在牛的发情期和妊娠期呈规律性变化,且在妊娠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拟应用孕酮浓度测定辅助人工观察筛选克隆胚胎移植受体牛并监测其整个妊娠过程。方法:通过对自然配种牛不同生殖阶段血液中孕酮水平的分析,建立其在发情初期、妊娠期孕酮浓度的变化规律,以此为依据辅助人工观察筛选适合胚胎移植的受体牛。同时将在体外培养7天后的体细胞核移植重构囊胚移植到所筛选出的同期发情的受体牛子宫内,并应用孕酮测定监测其妊娠状态。实验结果:(1)运用孕酮检测筛选克隆胚胎移植受体牛时,当孕酮浓度在发情第0天和第5天分别为≤0.64nmol/L和2~8nmol/L时,适宜作为胚胎移植受体牛,根据此筛选指标能够排除50%左右假发情牛。(2)运用孕酮检测较传统的人工观察方法,胚胎移植的克隆牛出生率提高了7.1倍。结论:运用牛血清孕酮检测方法能有效提高母牛生理周期判断的准确性,有利于选择合适的胚胎移植受体牛,既能实时、有效地监测怀孕受体牛的妊娠状态,又避免了靠人工观察受体牛返情、流产时的人为疏漏和误判,有效地提高受体牛的利用率,提高克隆牛的生产效率,并能推广应用于畜牧行业牛的生产繁育中。  相似文献   

13.
付四香 《蛇志》2006,18(1):49-50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早已用于早期妊娠流产,完全流产率达90%以上。我们将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服用方案加以改进后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同样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2001年5月至2004年5月我院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的引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溴隐亭对小鼠生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溴隐亭对小鼠妊娠及免疫系统的影响,于孕5-7d皮下注射不同剂量溴隐亭,孕10d剖杀,统计流产率和平均胚胎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及子宫匀浆中催乳素、孕酮、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的含量。结果显示:小鼠流产率随溴隐亭剂量的增加而升高,0.075mg溴隐亭组的流产率为75%,平均胚胎数为2.167±4.064只;0.1mg和0.2mg组均为100%流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随着溴隐亭剂量的增加,血清及子宫组织中IFNγ含量上升,催乳素、孕酮及IL10含量下降。提示溴隐亭具有致小鼠流产的作用,此流产模型与习惯性流产(RSA)都具有偏向Th1型细胞免疫反应的特点,为研究母胎界面的免疫关系提供了实用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持续光照大鼠模型,观察日节律紊乱对大鼠妊娠及其子代早期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与褪黑素及孕酮变化的关系。妊娠期给予24 h持续光照,观察日节律紊乱对大鼠分娩的影响。大鼠受孕后,在不同妊娠阶段采集血清,检测褪黑素和孕酮水平。在妊娠15日龄,随机选取一半孕鼠,剖腹观察胚胎吸收率。剩余母鼠继续饲养,观察分娩情况及产后仔鼠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显示:(1)持续光照条件下的日节律紊乱,可以导致大鼠不良妊娠结局,胚胎吸收率上升,活产仔鼠数量下降;(2)持续光照条件下的日节律紊乱,可以抑制褪黑素分泌,降低孕酮水平;(3)持续光照条件下的日节律紊乱,可以干扰大鼠的分娩节律,导致分娩时程延长,但对妊娠天数没有产生影响;(4)孕期大鼠暴露于持续光照条件下的日节律紊乱状态,可以影响仔鼠的宫内发育及子代早期生长发育。以上结果表明,持续光照导致的日节律紊乱,对于妊娠大鼠及新生大鼠,均会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为临床指导孕期女性生物节律调节以及褪黑素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早期出血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012年接收的妊娠早期出血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间正常妊娠孕妇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检查情况。结果:妇科检查结果,妊娠早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先兆性流产,而宫颈糜烂、宫颈息肉、阴道炎等也可以造成妊娠早期出血;B超或彩超检查结果,38例先兆性流产,5例胚胎停止发育,NT测定成功7例,宫腔内有积血现象。结论:妊娠早期出血的原因主要是先兆性流产,也有部分是因宫颈或者阴道病变而导致的,所以一旦发生妊娠早期出血,必须进行具体全面的检查,防止影响母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妊娠组织中CD146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的表达与稽留流产的相关性,探讨CD146、HGF在妊娠早期的潜在作用,为早期预防稽留流产的发生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门诊行人工流产的病例,选取妊娠时间59周,年龄1835岁,近三个月未服用激素类药物,且无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病变、全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的病例,分为稽留流产组40例;正常妊娠组50例。分析两组资料的差异性,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蜕膜组织中CD146和H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146和HGF的异常表达与稽留流产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CD146和HGF在稽留流产组和正常早孕组蜕膜组织中均有表达;稽留流产组蜕膜组织中CD146、HGF的表达均较正常妊娠组显著降低(P<0.05);CD146和HGF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P<0.05);CD146和HGF的异常表达与稽留流产具有相关性。结论:稽留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CD146和HGF的表达均下降,可能与稽留流产的发生有关,但CD146和HGF的表达下调参与稽留流产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需进一步探讨。妊娠组织中CD146和HGF的表达可能具有正相关性。CD146和HGF可能作为稽留流产在母胎界面方向研究的新的靶点,二者在妊娠过程中可能具有正相关性,尚需实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不孕症术中、术后,使用羧甲基壳聚糖液通液及其宫腹腔留置对降低输卵管再次粘连及术后半年内宫内妊娠率的疗效.方法:将宫腔无异常,且双侧输卵管远端完全端梗阻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宫腹腔镜术中及术后3月用羧甲基壳聚糖液+地塞米松通液并宫、腹腔留置羧甲基壳聚糖液组为实验组,用糜蛋白酶+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地塞米松通液组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术中及术后3月后输卵管通畅率及半年内宫内妊娠率的结果.结果:术中及术后3月实验组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0.0%、88.9%;对照组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88.7%、74.5%.半年内宫内妊娠率实验组为49.1%;对照组为28.3%.两组术中输卵管通畅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月输卵管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羧甲基壳聚糖液通液及其宫腹腔留置可以降低术后输卵管再次粘连及提高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孕期细菌感染与异常妊娠结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孕期细菌感染与异常妊娠结局安徽蚌埠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蚌埠233003刘德纯(综述)张世馥(审校)妊娠异常结局包括流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GrowthRetarda-tion,IUGR)或小于孕龄儿(SmallforGeatat...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孕酮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鼠皮层和海马组织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和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脑病动物模型,孕酮处理组于建立模型前腹腔注射孕酮溶液,24 h后动物被全部处死,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水平和iNOS活性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各组iNOS的阳性细胞数,RT-PCR检测iNOS mRNA的表达。结果:缺氧缺血组新生鼠皮层和海马组织中NO水平、iNOS活性、iNOS的阳性细胞数、iNOS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孕酮处理组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P<0.05)。结论:孕酮可以保护新生鼠缺氧缺血后引起的皮层和海马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抑制iNOS的活性,抑制iNOS的表达,降低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