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pMV7将大鼠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βⅠ亚类cDNA全长片段导入NRK细胞中,建立了一个过表达PKC-βⅠ亚类的NRK细胞模型,并对此细胞模型在佛波脂TPA进一步诱导激活PKC状态下的生长情况及与c-jun基因表达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各种环境变化的影响。为了响应外界各种环境条件,植物演化出一系列识别和传递环境信号的蛋白分子,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植物细胞质膜上的类受体蛋白激酶(RLKs)。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LecRLKs)是类受体蛋白激酶家族中的一个亚族,它主要包含3个结构域:细胞外凝集素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细胞内激酶结构域。根据细胞外凝集素结构域的不同,LecRLKs可分为3种不同类型:L、G和C型。近年来,研究表明LecRLKs在植物生物/非生物胁迫和发育调控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植物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的研究历史、结构特点、分类以及生物学功能,并重点阐述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在植物生物/非生物胁迫响应和调控发育方面的功能。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功能的植物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进行阐述将有利于对该类蛋白开展功能研究,并为作物改良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各种环境变化的影响。为了响应外界各种环境条件,植物演化出一系列识别和传递环境信号的蛋白分子,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植物细胞质膜上的类受体蛋白激酶(RLKs)。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LecRLKs)是类受体蛋白激酶家族中的一个亚族,它主要包含3个结构域:细胞外凝集素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细胞内激酶结构域。根据细胞外凝集素结构域的不同, LecRLKs可分为3种不同类型:L、G和C型。近年来,研究表明LecRLKs在植物生物/非生物胁迫和发育调控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植物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的研究历史、结构特点、分类以及生物学功能,并重点阐述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在植物生物/非生物胁迫响应和调控发育方面的功能。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功能的植物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进行阐述将有利于对该类蛋白开展功能研究,并为作物改良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蛋白激酶C的分子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激酶C(PKC)是由多种亚类组成的蛋白质大家族;这个家族成员具有各自独立的酶学特性、不同的组织表达及胞内定位;在加工与调节对外来信号起反应的生理与病理应答过程中,不同亚类的激酶有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非典型蛋白激酶C(atypical PKC,aPKC)是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家族中的亚家族。aPKC具有不同于PKC家族中其他亚型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性,它在调控细胞极性建立、细胞骨架的动态组装、细胞的非对称性分裂、囊泡运输等多种生物学事件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从而广泛影响多种组织器官的发育及多类疾病的发生发展。aPKC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对于aPKC的激活与抑制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就近年来aPKC的结构、功能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蛋白激酶CK2-β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及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细胞中表达的研究,探讨蛋白激酶CK2-β与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的关系。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对两种细胞进行蛋白检测分析。蛋白激酶CK2-β在两种细胞的细胞核中的表达都高于在细胞质中的表达,与SACC-83细胞相比,SACC-LM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质中蛋白激酶CK2-β都有较高表达。蛋白激酶CK2-β的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肺转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将大鼠蛋白激酶C(PKC)βⅠ亚类cDNA全长片段导入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 BS)中,首次建立了一个稳定地过表达PKC βⅠ类的2 BS细胞模型。经实验证明在过表达PKC βⅠ亚类的细胞中PKC活性是对照细胞的三倍左右,表现出细胞增殖加速,进一步观察到与增殖有关的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也明显加强。本文首次报道了PKC βⅠ在人胚肺细胞2 BS中加速生长与c-myc基因表达之密切相关性。这可能是PKC βⅠ作用于2 BS细胞生长加速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钙依赖性蛋白激酶分为两类:一类与调钙素结合就激活,如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另一类为蛋白激酶C,它分布很广,由磷脂酰丝氨酸及其他脂类激活。在细胞外信号刺激一定的受体后,膜的含肌醇的脂质短时分解产生甘油二酯(DG),它能在未激动的细胞内钙浓度下激活蛋白激酶C。DG 还能提高蛋白激酶C 对Ca~(2 )的敏感性。在有DG 时,当游离钙在10~(-7)mol 上下时,蛋白激酶C 就被激活。没有DG,即使有磷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生理性胰岛素释放是否与β细胞上蛋白激酶 C 被激活有关的问题,受到注目。一些研究表明,Ca~(2+)依赖性蛋白激酶 C 或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 C(作为单独酶或有关酶族)存在于啮齿类动物的β细胞上。蛋白激酶 C(PKC)可由内源性二酰基甘油或花生四烯酸激活;也可由外源性12-0-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TPA)、欧瑞香脂激活。其机制可能为分泌颗粒或细胞支架上关键蛋白质磷酸化,使 Ca~(2+)的细胞外装置被致敏。对蛋白激酶 C 非特异性抑制剂的研究发现,多粘菌素 B、三氟吡啦嗪和抗霉素 A 不仅抑制蛋白激酶 C  相似文献   

10.
“胞内信使系统”是当前生物科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植物细胞中可能存在肌醇脂质信使系统,蛋白激酶 C(protein kinase C,PKC)是其关键成员之一,与依赖于环核苷酸(cAMP、cGMP)或者 Ca~(2+)-CaM 的蛋白激酶不同的是,PKC 是一种新发现的蛋白激酶,它依赖于 Ca~(2+)和磷脂。PKG 在细胞效应中所起的作用正受到重视,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植物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型类受体蛋白激酶的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植物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概念、最近发现的这类蛋白激酶的亚结构域特征;总结了目前已确定其功能的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并分别阐述了它们在参与植物抗逆性反应、发育调控及激素的信号转导等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着重介绍和讨论了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复合物之间及其与下游成分KAPP之间互作而产生信号传递的分子机理.最后展望了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生物学功能、信号转导机制、以及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2.
探讨蛋白激酶CK2-β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及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细胞中的活性及表达变化。2种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分别提取胞浆及胞核蛋白,然后利用激酶活性测定及Westernbloting方法进行活性及蛋白表达检测分析。与SACC-83细胞相比,SACC-LM细胞中蛋白激酶CK2-β具有较高的活性及表达;在2种细胞中,细胞核中的活性及表达都高于细胞质。蛋白激酶CK2-β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活性与蛋白表达一致,并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肺转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Beta-葡聚糖是由β-(1,3)和β-(1,4)糖苷键连接的非纤维素多糖,主要分布在谷类作物籽粒胚乳及糊粉层中,在高尔基体合成,经由囊泡运输到质膜,最终在细胞壁上沉积。通过增加胆汁酸排泄,延迟葡萄糖吸收,β-葡聚糖可有效降低胆固醇及血糖水平。Beta-葡聚糖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最早在水稻(Oryza sativa)中得到鉴定,后在其他作物中陆续被发现。该基因家族包括3个主要成员:CslF、CslH和CslJ亚基因家族,起源于不同分支,经过趋同演化,执行合成β-葡聚糖的功能。Beta-葡聚糖基因家族成员均受到负选择压力,演化过程中序列高度保守。CslF亚家族基因成员相对较多,常在染色体上形成基因簇,CslF6是介导β-葡聚糖合成的主效基因。CslF亚家族在叶基部等幼嫩组织中表达水平相对较高,且明显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CslH和CslJ亚家族成员较少,其中CslH亚家族在叶尖等成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而CslJ亚家族在籽粒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该文综述了β-葡聚糖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的系统发育关系、表达模式,β-葡聚糖合成酶的亚细胞定位,以及作物中的定向育种研究进展,提出β-葡聚糖合成酶基因家...  相似文献   

14.
淀粉降解代谢与种子萌发、叶片光合作用、块茎和块根贮藏及肉质果实的发育密切相关。体外酶学实验普遍认为,β—淀粉酶是催化淀粉水解的重要酶之一,然而由于其在生活细胞中经常定位于叶绿体或质体之外,与淀粉基质在亚细胞水平上相互隔离,所以该酶在植物活体内的生理功能至今尚不清楚。我们最近首次发现,苹果果实生活细胞中的β-淀粉酶主要定位于质体内,与其淀粉基质居于同一亚细胞区域,但尚不清楚这一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本研究利用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技术证明,甘薯块根生活细胞中的β-淀粉酶也是主要定位于质体内,围绕淀粉粒分布较多,其他亚细胞区域内β-淀粉酶分布很少,说明该酶主要分布于其功能区域。质体内胶体金分布密度随着块根发育的推进显著增加,但β-淀粉酶区隔于质体内的亚细胞分布特点在块根整个生长发育期没有变化。这些结果明确地展示出甘薯块根生活细胞中β-淀粉酶与其淀粉基质居于同一亚细胞区域内,为β-淀粉酶普遍参与植物生活细胞或贮藏器官生活细胞中的淀粉水解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5.
整合素介导小鼠卵内钙离子增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Yue LM  Zhang L  He YP  Zhang JH  Xie YM  Zheng Y  Zhang L  Huang P  Wang L  Liu WX 《生理学报》2004,56(3):347-352
为了研究整合素是否作为跨膜信号传递受体介导小鼠卵[Ca^2 ]i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本实验采用甘-精-甘-天冬-丝-脯(GLY-ARG-GLY-ASP-SER-PRO,RGD肽)、纤连蛋A(fibronectin,Fn)及抗整合素α6、β1的单克隆抗体作用于负载了钙探针Fluo-3/AM的去透明带小鼠卵,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小鼠卵的荧光强度以反映卵[Ca^2 ];用无钙液替代有钙液、或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蛋白激酶C的抑制剂预先作用于卵,然后再观察RGD肽所致卵[Ca^2 ]i的变化。结果显示整合素配体RGD肽或Fn作用于去透明带小鼠卵可引起卵[Ca^2 ]i增加,增加的程度与精子作用相似;去除培养液中的Ca^2 后,再用RGD肽、Fn作用仍可引起卵[Ca^2 ]i增加:用功能性的抗小鼠整合素α6、β1的单克隆抗体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卵[Ca^2]i增加,尤其以抗小鼠整合素α6、β1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明显;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预先作用于鼠卵,RGD肽或精子作用都不再引起卵[Ca^2 ]i增加;蛋白激酶C抑制剂预先作用鼠卵,RGD肽及Fn也不再引起卵[Ca^2 ]i增加。实验证明。小鼠卵膜整合素与其配体结合可使卵内贮存钙离子释放,引起卵[Ca^2 ]i增加这一卵激活的早期事件;整合素介导小鼠卵激活需要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途径的参与;蛋白激酶C也参与了整合素介导的卵激活。  相似文献   

16.
抑制素是由二硫键连接的α和β两个不同亚单位所构成的糖蛋白,它具有抑制卵泡刺激素(FSH)的合成和分泌的作用。β亚单位借助二硫键尚可形成β亚单位二聚体-激活素,它则具有刺激FSH分泌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抑制素亚基cDNA的克隆及抑制素亚基基因在哺乳类卵巢表达与调控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在研究抑制基因表达时应予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淀粉降解代谢与种子萌发、叶片光合作用、块茎和块根贮藏及肉质果实的发育密切相关.体外酶学实验普遍认为,β-淀粉酶是催化淀粉水解的重要酶之一,然而由于其在生活细胞中经常定位于叶绿体或质体之外,与淀粉基质在亚细胞水平上相互隔离,所以该酶在植物活体内的生理功能至今尚不清楚.我们最近首次发现,苹果果实生活细胞中的β-淀粉酶主要定位于质体内,与其淀粉基质居于同一亚细胞区域,但尚不清楚这一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本研究利用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技术证明,甘薯块根生活细胞中的β-淀粉酶也是主要定位于质体内,围绕淀粉粒分布较多,其他亚细胞区域内β-淀粉酶分布很少,说明该酶主要分布于其功能区域.质体内胶体金分布密度随着块根发育的推进显著增加,但β-淀粉酶区隔于质体内的亚细胞分布特点在块根整个生长发育期没有变化.这些结果明确地展示出甘薯块根生活细胞中β-淀粉酶与其淀粉基质居于同一亚细胞区域内,为β-淀粉酶普遍参与植物生活细胞或贮藏器官生活细胞中的淀粉水解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8.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术在小鼠卵母细胞中检测蛋白激酶C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用免疫荧光化学与激光共聚焦显微术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小鼠卵母细胞中蛋白激酶C(PKC)α和βⅠ的表达和定位,以及蛋白激酶C(PKC)和皮质颗粒的双标记,探讨了以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为实验对象进行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研究的简便方法.结果发现,PKC α和βⅠ在小鼠生发泡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中都有表达,但表达部位存在差异.说明采用改进的激光共聚焦显微术,可以方便、灵敏地检测特异蛋白质在卵母细胞中的表达部位,从而为生殖、发育研究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利用已克隆的抗病基因(resistance-gene, R基因)与病程相关蛋白基因β-1,3-葡聚糖酶基因(PR2)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 从海岛棉品种海7124基因组中成功分离了79条核苷酸结合位点(NBS, nucleotide binding site)类R基因类似物(RGAs, resistance gene analogs), 21条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K, Serine/Threonine kinase)类RGAs和11条防卫基因类似物(DGAs, defense gene analogs). 将NBS类RGAs与棉花中已经克隆的该类RGAs进行序列分析, 鉴定了1个新的亚族. 具有连续ORF的48条NBS类RGAs和20条STK类RGAs分别可以划分为TIR-NBS与non-TIR-NBS两个亚类和A与B两个亚类. DGA中有4条具有连续的ORF. 对这些具有连续ORF的序列进行表达分析发现, 6条NBS类与1条STK类RGA受黄萎病菌诱导表达, 1条DGA经黄萎病菌诱导后表达量明显提高. 随机选取的4条TIR类与4条non-TIR类NBS类RGAs中有3条呈现2~3条杂交带, 其余的都有5~10条或以上的杂交带. 可见, NBS类RGAs大多数以多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 另外, 有3条non-TIR类NBS类RGAs出现了一样的杂交带型, 可能这3条RGAs在基因组中成簇分布.  相似文献   

20.
全基因组重复与串联重复是发生基因重复的重要机制,也是基因组和遗传系统多样化的重要动力。LRR-RLK编码富含亮氨酸重复的类受体蛋白激酶,是被子植物进化史上发生大规模扩张而形成的多基因家族。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tLRR-RLK包含15个亚家族,AtLRRⅧ-2是其中发生串联重复比例最高的亚家族。通过分析拟南芥、杨树(Populustrichocarpa)、葡萄(Vitis vinifera)和番木瓜(Carica papaya) 4种模式植物中LRR Ⅷ-2亚家族基因的扩张及差异保留情况,结果显示, LRR Ⅷ-2在杨树中的扩张程度最高,在拟南芥和葡萄中的扩张程度居中,但在番木瓜中发生丢失。拟南芥、杨树和葡萄LRR Ⅷ-2亚家族具有旁系同源基因对,但在番木瓜中未发现旁系同源基因。除杨树中的1对旁系同源基因外, 4种模式植物中LRR Ⅷ-2亚家族的旁系和直系同源基因都受到较强的纯化选择作用。对LRR Ⅷ-2亚家族进化历史的深入分析有助于理解基因重复在植物进化中的作用和意义,可为预测同源基因功能及解析其它基因家族进化历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