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杂志》2010,(9):5-5
科学家发现,当毛虫开始啃咬野生烟草植物的时候,它们的唾液会使植物发出一种紧急求助信号,而这种信号将吸引捕食性的昆虫飞来营救。植物在受到损害时即刻散发出的化合物被称作绿叶挥炭性物质(GLVs)。  相似文献   

2.
黄星蝗的发音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笔者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蝗虫调查的过程中,在体大色丽的黄星蝗Aularches miliarisscabiosus Fabricius身上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发音器,能在静止的情况下发出特殊声音。这种发音器雌雄虫都具有,其发音方式与直翅目昆虫  相似文献   

3.
处理植物分类学描述语言的国际标准——DELTA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ELTA系统是澳大利亚Dallwitz等人经过多年研究发出的一套用于分类学描述语言编码的国际标准。本文对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即自然语言描述、检索表、数据矩阵的自动生成、标本鉴定和信息检索以及分支分类运算和表征分类运算所需数据格式的转换等做了综述性介绍,以期促进该软件在我国广大植物分类学工作者中的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4.
严冬来临之际,没有活动能力的植物经常会被冻死。研究已经表明,植物被冻死的原因是由于植物细胞内的水结晶,致使植物无法正常活动而导致死亡。近日,澳大利亚科学家从能存活于南极洲半岛零下30℃低温的南极洲发草中发现了一种可以抑制水结晶的基因。研究小组将这种基因导入到另一株实验植物中后,发现转入该基因的植物显示出较好的抗冻特性。进  相似文献   

5.
凡是因振动发出声音的物体,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发声体;人类的语言、歌唱和动物鸣叫所发出的声音是由发声器官的振动发出的,因此把发声的器官叫做发声器。人和有听觉的动物基本上都具有发声器。人的发声器同动物的发声器相比较。显然人比动物更为复杂。如果我们再从发出声音后所起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来分析,又可将动物发声器发出的声音分成二类:第一类的声音可以作为讯号在同种的个体间交往,不同的声音包含着不同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吸引异性、报警、惊吓、避开袭击和求食等。这类声音无疑是具有真正的生物学意义;另一类声音是动物体进行其他活动时,相伴随而发出的声音,这类声  相似文献   

6.
《生命世界》2008,(9):7-7
如果你觉得有海洋噪音打扰了你的话,一定不会想到会是海胆。然而,新西兰科学家证实了这种多刺的海洋动物就是造成海洋神秘声音的“源凶”在水下。一天可以听到两次这种噪音。这是由海胆牙齿啃珊瑚礁发出的20~30分贝的噪音导致的,因为饥饿的海胆正在享用海藻和无脊柱动物。  相似文献   

7.
<正>澳大利亚国宝考拉长相呆萌,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扮演的都是可爱教主的角色。其实,它们还有不为人熟知的彪悍一面。考拉竟是"霸王龙"考拉绝大部分时间都很安静。除了吃桉树叶的咀嚼声,人们几乎很难再听到它们发出其他声音。如果你认同以上看法,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对考拉,尤其是对雄考拉太不了解。别的不说,仅在繁殖  相似文献   

8.
水母蛋白可使植物发光 据美国Biotech Reporter 1994年1月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最近首次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发光水母的蛋白(即多管水母蛋白aequorin)导入植物的基因组,使转基因植物在处于逆境时,可发出天蓝色的光。这种植物逆境发光的原因是,转入的多管水母蛋白对钙有高度亲合性,而植物处于逆境时,细胞内的钙浓度上升,从而使植物发光。  相似文献   

9.
Lychnothamnus(Characeae)为一分布于欧洲和大洋洲的单型属,该类植物日趋衰落。过去十年中,仅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华莱士湾发现数量丰富生长良好的L.barbatus(Meyen)Leonhardi。本文对澳大利亚现生L.barbatus藏卵器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扫描照相,并与其它地区同类现生和化石藏卵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澳大利亚的藏卵器除形状偏长球形、宽度较小、钙化较弱外,其余特征与欧洲植物较为一致。钙化减弱的原因可能与澳大利亚热带地区由季风造成的洪水泛滥降低了水体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问:青少年为何变声?答:在儿童时代,男女声调相差不大,统称童声。到了13~14岁青春发育期,男女声音的差异逐渐出现。各自显出自己的特色,成为男声或女声,这个时期的声音变化,就叫变声期。大约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声音变化开始稳定。那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原来,在人体的喉里有两根声带,发声时,喉部神经发出“命令”,喉部肌肉开始工作,使两根声带有规则地振动,再加上鼻腔、口腔、副鼻窦等空腔器官的共鸣作用和配合呼吸动作的强弱深浅,抑扬顿挫的声音便形成了。所以,声带好比口琴里的小铜片,短而小的铜片振动时发出…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澳大利亚西部发现了一种蛙,它的鼻子上有一硬壳,看上去就象是甲鱼与青蛙的混合种。这种蛙仅以白蚁为食,跟鼹鼠一样穴居打洞,前臂相当有力。这种蛙被认为是澳大利亚西部稀有的一种小动  相似文献   

12.
朱钦士 《生物学通报》2014,49(10):19-23
人的发声结构跟乐器相比,似乎过于简陋和先天不足。但是人的声带是由活体组织构成的三重结构,由声带发出的声音又可以通过气管内空气柱的惯性作用得到加强,且这种加强作用还可以通过改变空气道的形状以适应音频的变化。通过练习,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构造就能够发出多达4个八度的音程且音色优美。这是生物进化和人类艺术能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五月的一个清晨,炎热无风,一艘研究小船驶向澳大利亚西部的宁歌路珊瑚礁(Ningaloo Reef),去搜寻世界上最大的鱼——鲸鲨,研究者计划为这种动物安装电子跟踪器以跟踪研究它们的迁徙模式和潜水方式。突然,无线电发出了劈啪声,导航飞机的观察员喊道,“我发现了两只鲸鲨,在距离前方半公里的地方!”船上的人匆忙地穿上潜水装备,一名负责安装的研究人员把弩箭和电子跟踪器捆绑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国际植物学大会(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是国际植物和真菌学会(IABM S)主办的国际生物学盛会,每6年举行一次。第十八届国际植物学大会(XVIII 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于2011年7月23-30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州政府、澳大利亚国立公益科研与工业研究机构(The  相似文献   

15.
苦槛蓝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槛蓝属(Myoporum)是隶属于苦槛蓝科的双子叶植物。此属植物共约32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例如我国和日本)、大洋洲(例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岛和印度洋的毛里求斯等地。我国只有苦槛蓝(M.bonti-oides)一种,产两广、福建和台湾的海边。在澳大利亚南部和东部的温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该属植物分布很广,少数还分布于干旱地区或北部的热带地区。  相似文献   

16.
知识果味派     
正机敏小智者:周维嫶(杭州)砸来的问题:壁虎会发出声音吗?壁虎其实很爱叫,不过有些声音我们能听见,有些听不见。地中海壁虎会在打斗时发出嘎吱声,也会在遇见异性时发出咔嗒声;中美洲与南美洲的双尾壁虎会发出宣示地盘主权的咔嗒声;而体形最大(体长可达36厘米)的壁虎——多趾虎则会发出一种轰鸣声,因此赢得了"树上恶魔"的外号。另外,雄性的大守宫会发出又响亮又持久的求偶鸣声。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果熟率和存活率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原产澳大利亚的引种植物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原产澳大利亚的引种植物引入西双版纳后总体适应性较差,在557号引种植物中,存活率和果熟率分别仅为5.0%和3.6%。植物区系地区、气候区、植物类群、引种途径和引种年代等因素对引种植物的适应性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气候区和植物区系地区是影响引种植物适应性的主要因素,间接引种植物的适应性高于直接引种植物。因此,从气候相似且在植物区系发生上有亲缘关系的地区进行引种易于成功。  相似文献   

18.
《昆虫知识》2009,(4):497-497
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植物能够互相交流,它们通过向空气中发出化学物质提醒其它植物有蝗虫、毛虫等人侵者,从而及时提防害虫的侵害。 下次你如果在菜园里听到一种奇怪的沙沙声,你可要离远点,植物们可能正在吵架。科学家声称,植物之间可以互相沟通。  相似文献   

19.
进化生态学是生态学发展的主流学科,但在国内迄今触及甚少,因此本人将本书介绍出来望引起国内学者注意。本著作是于1991年由牛津黑墙科学出版社出版,澳大利亚坎布拉国立大学生命科学院动、植物系的AndrewCockburn教授为澳大利亚高年级大学生编写的一...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三得利公司决定于11月30日在大阪召开的日本生物技术94’大阪展示会上展示用基因重组技术开发的牵牛花。在12月1日召开的展示会上展示重组和非重组的两种。广泛地公开基因重组植物这还是首次。 这种牵牛花被导入了黄瓜花叶病毒(CMV)的编码基因,产生了对CMV的耐性。现已完成了科学技术厅以及农林水产省所规定的重组植物安全性试验。这种牵牛花在野外栽培绝没问题。今年还完成了普通试验田的栽培,只期待着商品化。 但是,作为选择标记在此牵牛花上使用了卡那霉素耐性基因(这种基因涉及到专利问题)。因此,先商品化三得利公司从澳大利亚Florigene公司引进、最近在日本获得非封闭式温室实验认可的、货架期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