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皮松天然林地理发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皮松天然在我国分布的区域较广,在北纬30°52′-38°15′,东经104°15′-113°50′之间,包括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三个气候带,但分布面不大,多为零星的块状分布,这种不连续的分布特征与气候条件和人为活动有关。在分布区内,白皮松分布的上限与纬度呈显的正相关(r=0.66),而其下限与经度呈显的负相关(r=-0.59)。 相似文献
2.
我国钉螺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分析了我国钉螺地理分布区域性特点及其与出露地层的关系,发现所有钉螺分布区的地层均属新生界第四系,非第四系的其它各类出露地层上无钉螺分布。指出地层水平分异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钉螺地理分布的区域性。认为其原因是:在一定的纬带幅内,只有第四系基底环境才能适应钉螺的生态习性。并推论钉螺可能是第四纪出现的贝类,由于演化历史不长,因而还不能摆脱对产生它的原生环境即第四系的依赖。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恢复和保存白皮松天然林,在陕西省白皮松残存林地采集根际土壤,采用幼苗检测法获取土壤外生菌根真菌繁殖体,用形态观察分类与ITS-PCR-sequencing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根鉴定,研究白皮松林地外生菌根真菌土壤繁殖体库的组成.结果表明: 在白皮松幼苗菌根中共获得73个特异性序列;按照97%的相似度阈值,将序列划分为12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稀疏曲线分析表明,本研究基本获得了白皮松土壤外生菌根繁殖体库的多样性.常见种有土生空团菌、Tomentella sp.、Tuber sp.等.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OTU(80%)与已知种类相似度较低(75%),说明其可能是一个新的菌根菌种类.白皮松残存天然林地的外生菌根繁殖体库中具有其他松科植物土壤繁殖体库常见的种类,但是频率最高的种类未能鉴定到已知属或科,说明白皮松菌根繁殖体库具有其宿主特异性.这种群落特异构成也说明研究和利用白皮松土壤外生菌根真菌繁殖体库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白皮松绒毡层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白皮松绒毡层细胞的细胞器是十分丰富的,其中粗糙内质网、核糖体和造粉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达到高峰。小孢子形成时,绒毡层细胞开始解体,内质网和线粒体是最后衰老的细胞器。在单核花粉形成时,处于绒毡层细胞外切向壁上的周绒毡层膜特别明显。但是,孢粉素体却主要分布在内切向壁和径向壁上。有趣的是,绒毡层细胞中的造粉体结构与壁层细胞不同。而且,脂体在二分体阶段基本消失,相反,此刻孢粉素体却在质膜外大量聚集。推测脂体的消长可能与原乌氏体和孢粉素体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白皮松后期胚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皮松成熟胚的显著特点是苗端发达,胚苗端的H/D(高度与直径)比率平均为0.83,
有时达0.96,为松柏类植物所罕见。它的苗端可分为四个细胞区:顶端原始细胞、中央母细
胞、周缘组织和肋状分生组织区。在肋状分生组织与下胚轴的髓之间,有一过渡组织区。
从成熟胚的结构来看,松科成熟胚基本上可以分为3种类型:1.子叶特别发达,但下胚轴短; 2.下胚轴与根冠近等长; 3.下胚轴比较发达,白皮松就是这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地理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评估兴安落叶松林潜在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对科学指导森林经营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可能影响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的8个气候变量:最冷月平均温度(Tc)、最暖月平均温度(Tw)、气温年较差(DTY)、≥5℃积温(GDD5)、年均降水量(P)、秋冬季平均降水量(Paw)、湿润指数(MI)和年辐射量(RAD),利用最大熵模型确定了影响中国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并构建了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兴安落叶松林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是Tc、DTY、RAD和GDD5,累积贡献率达87.8%,表明热量(温度与辐射)是兴安落叶松林存在与否的决定因素,而水分限制作用相当有限。中国兴安落叶松林主要分布在中、低气候适宜区域,其气候特征为:-28.8℃≤Tc≤-19.5℃;39.0℃≤DTY≤46.2℃;2871.7 MJ·m-2≤RAD≤3519.8 MJ·m-2;1000.0℃·d≤GDD5≤2100.0℃·d。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白皮松林林隙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在林隙发育的各个阶段的动态变化,并对林隙内主要树种的更新反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发育阶段为前期、中前期、中后期和后期的序列上,林隙中乔木层优势度最大的物种分别是白皮松(Pinus bungeana)、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山桃(Prunus davidiana)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灌木层优势种包括白莲蒿(Artemisia gmelinii)、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薄皮木(Lepto-dermis oblonga)和狼牙刺(Sophora viciifolia);草本层优势种包括大披针苔草(Carex lanceolat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紫菀(Aster tataricus)和荩草(Arthraxon hispidus);非林隙林分的优势种不明显。在林隙发育过程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平均相似性系数为0.32、0.38和0.27。可见林隙发育过程中群落各层次的相似性系数由小到大顺序为:草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随着林隙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出现较大的消亡和更新,显示出较大的波动性;乔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介于灌木和草本之间。依据林隙中树种幼苗、幼树Ⅰ和幼树Ⅱ的数量差异,可将林隙更新反应分为单峰型、双峰型、差异不明显3种,并分别以白皮松、辽东栎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为代表树种。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长白山地区天然赤松林群落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赤松群落的组成。生活型谱,更新,演替及主要类型林分的生长特点等的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的天然赤松林群落种类组成简单,缺乏固有种,群落尚处于演替的初级阶段,干扰行为将严重地影响着群落的演替方向;更新种群呈弱度的聚集型空莘格局,且缺乏演替层;榛子-赤松林的生产力较高,胡枝子-赤松林,草类-赤林次之,杜鹃-赤松林生产力最低。此外,文章还对不同类型的林分的经营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國鳥類迄今所知(詳見鄙著,1947a),計有1,087(14?)種,分隸於388(2?)屬,82科,20目。筆者於1945-46年,承聘赴美,得有機緣,遍研紐約自然博物館、哈佛大學及美京國立博物館所藏的吾國鳥類採集,而特留意所檢的各種禽鳥標本在吾國境内的採期舆產地,冀得劃出其分布的區域。此外復益以從前學者在吾國境内採集觀察的所得(參閱鄙著,1947b),互引徵證;現就研究所及,将吾國鳥類的各屬在我國境内的分布情形,彙列為表一(附在文後)。茲将表一中各地區所錄得的屬數,依序臚列如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东北天然次生林的主要乔木树种:红松、落叶松、樟子松、青杨、山杨、白桦、柞树、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紫椴、五角槭和春榆为材料,研究了树种物候的主要特征。编制了树种的物候谱,考察了树种的物候期与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多元统计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揭示出与树木萌动期、生长期和开花期等主要物候期关系最为密切的气象因子是总累积日照数和各期的平均温度,阐明温度、光照及其综合作用是物候现象的重要外在条件。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13个树种分别依萌动期、生长期、开花期的环境因子和物候日期进行了分类,确定了萌动类型五个,生长的物候类型四个,开花的物候类型四个,物候日期的物候类型四个。并把树木的物候类型与树木的生态对策作了对应分析,提出了树木生态物候对策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芹属的核型演化及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山芹属Ostericum 5种1变种13个居群的核型,其中4种为首次报道。其核型如下:隔山香 O.citriodorum 广东宝安的居群,2n=22=16m+6sm;江西鹰潭的居群,2n=22=14m+6sm+2st;华东山芹 O.huadongensis本所药物园居群,2n=22=16m+6sm;安徽广德的居群,2n=22=16m+4sm+2sm(SAT);绿花山芹 O.viridiflorum内蒙古额右旗的居群,2n=22=18m+4sm;黑龙江双鸭山居群,2n=22=18m+2sm+2st(SAT);山芹 O.sieboldii 辽宁庄河居群,2n=22=4sm+16st+2st(SAT);吉林长白山居群,2n+22+2sm+20st;狭叶山芹 O. sieboldii var.praetieritum 辽宁鞍山的居群,2n=22=2sm+20st;大齿山芹 O.grosseserratum 辽宁庄河居群,2n=18=2sm+16st;江苏宜兴居群,2n=18=2sm+16st;安徽广德居群,2n=18=18st;浙江天目山居群,2n=18=18st。隔山香、华东山芹和绿花山芹具较原始的2A型,山芹和大齿山芹则具较为进化的4A型。此外,大齿山芹具有下行性的染色体基数n=9,这在整个前胡族中都具独特性。根据各居群在种分布区内的核型演化方向及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并结合形态和孢粉学资料,提出本属的起源是从近缘的当归属起源地横断山区沿着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迁移扩散,演化发展形成两个现代次生分布中心,一个是东北向具温带性广布型的分布中心(东北地区),另一个是东南向具亚热带性特有种型的分布中心(华东地区),两个分布中心之间有一个分化活跃、演化最高的纽带种一大齿山芹。 相似文献
15.
16.
云南蝶类调查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东经97°9′—106°12′,北纬21°09′—29°15′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基本上属于低纬度地带的内陆地区。地势、气候复杂,自然条件优越,蝴蝶种类繁多,区系复杂多样。多年来,在本研究室同志共同努力下,对云南及邻近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采集,共获蝴蝶标本12,000余号,初步鉴定出432种,隶属于11科,188属。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云南昆虫区系的全貌,现对云南蝶类区系及地理分布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鲇形目鱼类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Nelson,1984),鲇形目鱼类包括31个科,二千余种。它们的分布几乎是全球性的,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只有海鲇科和鳗科主要生活在海洋里,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竹类地理分布及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双版纳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竹类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的竹类根据其分布特性可分为三类,即(1)热带竹类,(2)南亚热带竹类,(3)山地温带竹类。而从区域地理分布区来看,根据中国植物区系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标准.则可将西双版纳竹类划分为五个分布区类型,即(1)泛热带分布类型,(2)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类型.(3)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类型,(4)东亚分布类型,(5)中亚分布类型(喜马拉雅和我国西南分布亚类型)。文章还对西双版纳现存主要的天然竹林群落的分布及生境以及主要的栽培种及竹状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