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景柱 《生态学报》1995,15(3):327-330
持续发展的度量或评价问题是持续发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研究了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功能,对各种评价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建立了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介指标。  相似文献   

2.
侯彦林 《生态学报》2001,21(12):2147-215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有效物质(能量、货币)在系统内外部转化关系建立了社会、神经-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有效物质(能量、货币)平衡模型,定义了模型特征参数。将模型应用于3个不同的研究领域,获得了相应研究领域的平衡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平衡模型具有通用性,它对于研究复合生态系统有效物质、能量和货币平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村庄社会经济子系统在乡村社会生态网络中的地位等级与未来发展潜力,提出社会经济生态位的概念,并以生态位的"态""势"理论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引力模型结构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厦门岛外260个行政村的社会经济生态位进行计算。研究发现:(1)村庄社会经济生态位的"态"值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厦门岛外村庄"态"值得分较高的村庄多聚集于厦门岛外南部与同安工业区。(2)村庄社会经济生态位的"势"值高低受地理空间与资源禀赋共同作用,厦门岛外"势"值得分较高的村庄集中在自身发展条件优越且地理位置处于区域核心位置的同安工业区与靠近厦门岛的集美大学城区。(3)相比自然子系统,乡村社会经济子系统更强调村庄之间的互动性,社会经济生态位得分中4个行政区村庄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海沧区。研究为乡村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位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与传统生态位的计算方法相比更加强调村庄在实际发展中的互动性与带动作用,可以为村庄发展规划与居民福祉研究提供科学基础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汪嘉杨  宋培争  张碧  刘伟  张菊 《生态学报》2016,36(20):6628-6635
在深入分析区域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综合系统基础上,建立了四川省2001—2010年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复合生态系统综合生态位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4个子系统生态位。将耦合投影寻踪模型应用于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评价,其中,采用并行模拟退火算法对评价模型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2010年四川省复合生态位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复合生态位评价值从2001年3.1325下降到2005年的2.8499,从2005年开始,复合生态位逐渐增加,到2010年增加到3.3304。表明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加强,促进了复合生态位的提高,区域自然生态和环境得以改善。最佳投影方向各分量的大小反映了各评价指标对生态位评价等级的影响程度,值越大则对应的评价指标对生态位评价等级的影响程度越大。区域生态位评价等级指标的影响程度最大的10项中有4项是环境生态位子系统指标,表明环境生态位子系统对综合生态位影响最大。发展过程中经济生态位子系统和社会生态位子系统指标值相关系数为0.9957,表明两子系统基本上是保持同步发展。而经济生态位和环境生态位子系统指标值相关系数为-0.9346,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资源子系统呈现上升趋势。模拟退火优化的投影寻踪耦合模型应用于复合生态位评价,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为区域生态管理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总被引:542,自引:40,他引:542  
当代若干重大社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关系到社会体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自然是三个不同性质的系统,但其各自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其它系统结构、功能的制约,必须当成一个复合系统来考虑,我们称其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本文分析了该复合系统的生态特征,提出了衡量该复合系统的三个指标:(1)自然系统的合理性;(2)经济系统的利润;(3)社会系统的效益。指出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是一个多目标决策过程,应在经济生态学原则的指导下拟定具体的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使系统的综合效益最高,风险最小,存活机会最大。文中还提出了一些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方向和具体决策步骤。最后给出了三个复合系统的事例。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复合系统,而数据驱动下的系统研究为加强生态系统的认知提供了新的增值导向。在新的数据语境下,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研究对象逐渐从单一要素向多要素耦合的方向转变,使支撑量化研究的数据体系更多样化、数据来源更广泛化、数据表达更具可视化,并呈现出研究尺度逐渐扩大化、研究对象更精细化的特征。在对数据的识别、表达和可视化的过程中,既要加强对时间、空间、结构、数量和秩序的耦合,也要注重与决策制定和地方服务的结合。新时期复合生态系统的未来研究方向应该从关键科学问题及支撑技术、尺度作用和多要素耦合以及地方和全球治理的科技支撑等方面展开,在数据的不断革新下,加强对多源数据、长期监测和时间序列的认知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开展复合生态系统的数据驱动分析,不仅能为生态系统的服务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增强数据的长效共享机制,同时可为实现决策制定和信息传播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价值支持。  相似文献   

7.
8.
赵景柱 《生态学报》1992,12(1):77-83
本文讨论了人口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了人口问题是决定复合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人口与复合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相互适应,复合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本文以伊春市为实例,系统地分析了伊春人口的发展过程,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伊春人口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此模型对伊春人口进行了系统仿真和预测,同时提出了解决伊春人口问题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陈力原  黄甘霖 《生态学报》2020,40(18):6678-6686
社会经济要素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居民特征、衡量居民福祉,是城市生态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在城市生态研究中合理、有效利用社会经济要素的规范和框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城市生态研究中常用的社会经济指标包括哪些?社会经济指标的常见数据源有哪些?社会经济要素可协助回答哪些方面的科学问题?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综述了全球范围内11个长期城市生态研究站点开展的系统性调查和案例研究,总结社会经济指标的内容、数据来源,以及这些研究的议题。结果表明:常用社会经济指标可分为人口基本信息、认知和意愿、行为三类,前两者在城市生态研究中的应用已较为普遍。数据的主要来源包括政府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或普查数据、商业数据,以及研究人员开展的独立调查。在城市生态研究中纳入社会经济要素有助于分析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而揭示城市系统中人与自然的耦合效应。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态研究快速发展,但研究中欠缺对社会经济要素的考虑与利用,可能会逐渐偏离国际上城市生态学的主流研究方向。社会经济数据获取困难是当前研究者面临的重大挑战,同时也存在一些机遇能够促进我国城市生态研究纳入社会经济要素,例如利用新兴数据和大数据手段、构建统一的指标框架和数据共享机制,以及充分了解和利用政府公开的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全球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钰茜  曾维华  马冰然 《生态学报》2019,39(4):1394-1406
治理模式的选择在自然保护地有效治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适宜的治理模式是实现保护地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国内外保护地体制机制研究大多集中在保护地治理模式的理论体系分析、体制机制构建与经验总结等方面,缺乏对全球尺度上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的系统分析,尤其是对于目前全球保护地网络的治理模式呈现何种结构,以及各类治理模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等更未涉及。为弥补此短板,对IUCN全球保护地数据库中全球保护地的治理模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球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主要呈现以"政府治理"为主,其他治理模式为辅的多样化状态,并且治理模式随保护地的空间分布及保护地类型的不同呈现差异性;进一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全球保护地治理模式结构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全球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呈现一个较明显的双中心"核心-边缘"网络结构特征,形成以"联邦政府或国家部门/机构"、"地方政府部门/机构"为主要治理模式,"合作管理"为次要治理模式的核心圈,在边缘处形成以"通过社区建立和管理"的治理模式为主的独立中心,说明保护地社区治理模式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并且通过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部门/机构"与"通过非营利组织",以及"通过社区"、"通过个人土地所有者"、"政府授权管理"这两组治理模式内部的治理模式间呈现较强的关联性,这表明同一国家/地区倾向于同时采用有关联的保护地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鼠害综合防治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综合考察各种措施的有机结合与协调 ,综合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环境保护学、系统工程学的观点 ,充分利用自然因素控制鼠害 ,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害鼠种群动态、天敌类群动态以及植物群体生长动态是综合防治的基本理论问题 ,确定经济阈值是实现害鼠种群数量科学控制的重要前提[1] 。在综合防治过程中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天敌的作用 ,并将这种作用与其他自然限制因素以及人为防治措施相互协调 ,共同作用 ,是鼠害防治实践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2 ]。本文先简要综述天敌控制鼠害的研究成果 …  相似文献   

12.
啮齿类螺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分离自啮齿类实验动物的17株螺杆菌进行鉴定,以期获得生物学、遗传学特性典型的菌株作为模式菌株。方法通过生物学特性、16S rRNA序列测定、系统发育树及超微结构分析,对螺杆菌进行种的鉴定。结果确定所分离的17株菌株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为胆汁螺杆菌(H.bilis);另外一类属于螺杆菌属成员。结论所分离到的菌株分别是胆汁螺杆菌和未鉴定到种的螺杆菌,其中胆汁螺杆菌与ATCC51630模式菌株16SrRNA序列比较,相似性达99.6%,可作为检测用的模式菌株。  相似文献   

13.
自然生态条件下鼠类数量与天敌数量的平衡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天敌对鼠害的控制作用纳入综合防治的总体方案之中,大部分学者倾向认为,天敌是鼠类种群数量调节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天敌在鼠类种群动态中所起的作用,不仅对鼠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生态学理论的发展。本文在有关天敌对鼠类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用于实验啮齿类动物常规螺杆菌检测方法。方法选用针对螺杆菌属16S rRNA属特异性的4对引物进行了引物选择、取材部位以及与分离培养法比较。结果引物P7/P8的敏感性优于其它3对,检出限可达0.01 pg,对阳性动物群检出率80%-100%;分离培养法检出率40%-50%;盲肠、结肠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以引物P7/P8的PCR方法作为啮齿类实验动物螺杆菌初筛方法,分离培养法作为验证方法,取材部位可在盲肠或结肠。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森林啮齿动物共存机制,于2006年9月,在黑龙江省海林林区,采用标志重捕法和室内饲养观察法研究了松鼠(Sciurus vulgaris)、花鼠(Eutamias sibiricus)、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r)、棕背(Myodes rufocanus)和红背(M.rutilus)时间利用生态位以及种间的生态位叠度,分析了在资源利用时间上的分化。结果表明,这5种动物分化为白天活动和以夜间活动为主的两种生态类型。白天活动的松鼠、花鼠生态位宽度较窄,分别为0·679、0·618。以夜间活动为主的棕背、红背、大林姬鼠的生态位宽度较宽,分别为0·935、0·853、0·844。两种类型间竞争较小,生态位叠度指数在0·286以下。同一类型内种间生态位叠度指数较高,在0·711以上,为了减少竞争,同一类型内种间错开活动高峰时间或延长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16.
突触小泡相关膜蛋白1基因(VAMP1)的变异是导致鼠类对D型肉毒梭毒素灭鼠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分析青藏高原地区5种主要害鼠: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青海松田鼠(Neodon fuscus)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的VAMP1序列信息。同时,分别采集来自5个地理种群的58只高原鼠兔和59只高原鼢鼠,对VAMP1基因第二外显子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转录组组装文件中成功获得5种动物的VAMP1基因全序列,长度均为357 bp,共检测到46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和4个氨基酸变异位点,但未发现与D型肉毒素抗性相关的氨基酸位点。对高原鼠兔群体和高原鼢鼠群体的VAMP1基因第二外显子序列的分析显示,高原鼠兔所有个体的序列高度保守,而在高原鼢鼠中则存在一个同义突变位点,但两物种在D型肉毒素抗性相关位点上都未监测出位点变异。该研究结果提示,D型肉毒杀鼠剂在青藏高原地区害鼠防治方面应该可以长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啮齿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病因未明。研究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建立、研究并应用动物模型。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复制方法、机制和应用的研究,分析各自的特点及不足之处,提出复制更加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特点的动物模型的展望与设想。  相似文献   

18.
以梅子垭村的一个小集水区及与之相邻的梅子垭水库为研究对象,根据降雨过程中集水区产生的径流输入及在水库库湾 不同取样点上所取水样的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P元素在库湾 中的一维A.B.卡拉乌舍夫扩散模型。并对水库的水质状况与对应水流域的植被类型的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库水质与毗邻陆地生态系统的状况密切相关,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对陆地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将导致水库水质恶化;因此有必要将水陆生态系统综合考虑,以达到水陆复合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20.
一类生态系统的脉冲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脉冲系统的线性近似判定的方法对一个具有脉冲控制的生物模型进行研究,得到了使其渐近稳定到原先不稳定的平衡点的充要条件并给出了生态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