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峨眉杠柳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峨眉杠柳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等方法鉴定为熊果酸(1),( )-1-羟基松脂酚(2),23-羟基齐墩果酸(3),β-谷甾醇(4),27-羟基-α-香树脂醇(5),胡萝卜苷(6),杠柳苷(7).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峨眉杠柳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2.
贵州苗药黑骨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色谱技术从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r)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I),α-香树脂醇乙酸酯(Ⅱ),27-羟基-α-香树脂醇(Ⅲ),β-香树脂醇(IV),β-香树脂醇乙酸酯(V),熊果酸(Ⅵ),β-谷甾醇(Ⅷ),β-胡萝卜甙(Ⅷ),大黄素(Ⅸ).化合物Ⅰ,Ⅲ,Ⅳ,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秀雅杜鹃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从秀雅杜鹃全草的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出20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DEPT、CD)和化学方法对其中17个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2S-4′,5,7-三羟基黄烷酮(1)、(2R,3R)-( )花旗松素(2)、扁蓄苷(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4)、金丝桃苷(5)、槲皮素(6)、16,17-二羟基,11β-贝壳杉烷-19酸(7)、异莨菪亭(8)、喇叭茶醇(9)、豆甾-4-烯-6β-醇-3-酮(10)、β-香树脂醇(11)、α-香树脂醇(12)、28-羟基-β-香树脂醇(13)、山楂醇(14)、齐墩果酸(15)、β-谷甾醇(16)、β-胡萝卜苷(1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1、7、8、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4.
从覆盆子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7α-羟基-3β-谷甾醇(2)、胡萝卜苷(3)、熊果酸(4)、对羟基苯乙酸(5)、水杨酸(6)、腺苷(7)、1-氧-1,2-二氢异喹啉-4-羧酸(8)、香橙素(9)、金丝桃苷(10)、ligballinol(11)、阿魏酸二十六醇酯(12)、香豆酸二十四醇酯(13)。化合物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7、9、12、13为首次从悬钩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从覆盆子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7α-羟基-3β-谷甾醇(2)、胡萝卜苷(3)、熊果酸(4)、对羟基苯乙酸(5)、水杨酸(6)、腺苷(7)、1-氧-1,2-二氢异喹啉-4-羧酸(8)、香橙素(9)、金丝桃苷(10)、ligballinol(11)、阿魏酸二十六醇酯(12)、香豆酸二十四醇酯(13)。化合物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7、9、12、13为首次从悬钩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香鳞毛蕨水提液进行大孔树脂柱色谱,用水、30%、60%、95%乙醇依次洗脱,从香鳞毛蕨30%乙醇组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普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2-羟甲基色原酮(1)、咖啡酸甲酯(2)、2S-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3)、二氢松柏醇(4)、1,3-二羟基-5-丙基苯(5)、3β-羟基-5α,6α-环氧-7-大柱香波龙烯-9-酮(6)、2-羟基苯甲酸(7)、咖啡酸(8)、对羟基苯乙酮(9)、圣草素(10),以上化合物中4~10为首次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各种色谱对硬毛地笋(Lycopus lucidus Turcz.var.hirtus Regel)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硬毛地笋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β-胡萝卜素(1),7,3’,4’-三羟基黄酮(2),β-谷甾醇(3),3’,4’,5-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4),α-香树脂醇(5),β-香树脂醇(6),24-羟基-乌苏-12-烯-28-酸(7),β-胡萝卜苷(8),24-甲基-5α-胆甾-7,22-二烯-6α-醇-3β-O-葡萄糖苷(9)。化合物4,7和9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硬毛地笋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从珍珠荚蒾(Viburnum foetidum var.ceanothoides)的枝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白桦醇(1),熊果醇(2),β-谷甾醇(3),白桦脂酸(4),熊果酸(5),对羟基苯甲酸(6),4,4′-二羟基-a-古柯间二酸(7),反式对香豆酸(8),顺式对香豆酸(9),红花菜豆酸(10),原儿茶酸(11),胡萝卜苷(12),1-O-(6-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 -4-allylbenzene(13)和apigenin 7-O-α-L-rhamnopyranosyl(1″ ′→2″)-β-D-glucopyranoside (14).其中,化合物1、7、9、10和13为首次从荚蓬属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珍珠荚蓬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叶中的化学成分,从其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姜酮(1)、咖啡酸甲脂(2)、柚皮素(3)、阿江榄仁酸(4)、1-氧代-3β,23-二羟基齐墩果酸(5)、2α-羟基熊果酸(6)、山柰酚(7)、槲皮素(8)、山柰酚-3-O-(3-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9)、木犀草素(10)、1-氧代-3β,23-二羟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1)、阿福豆苷(12)。化合物1、2、5、9和11为首次从青钱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连钱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连钱草(Glechoma longituba)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齐敦果酸(2)、熊果酸(3)、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4)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5)、胡萝卜苷(6),3,6-二甲氧基-6″,6″-二甲基苯并吡喃-(7,8,2″,3″)-黄酮(7)、芫花素(8)、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9)、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甙(10)。其中化合物2,4~8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