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道立 《动物学研究》1997,18(3):259-266
根据家兔(Oryctolaguscuniculusdomestica)腓肠 肌构筑和神经代价 应特征,将该肌外侧头分为内侧,中间,外侧业体,内侧头无肌亚体。用家兔8例16例腓肠肌,按上述3个亚体及内侧头分别取材,做冰冻横切片,肌动球朊ATP酶染色,将肌纤维分为SO型、FOG型和FG型。  相似文献   

2.
家兔胫骨前肌肌纤维型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家兔胫骨前肌的肌纤维起止、排列和神经支配特征,将该肌分为前、后两个亚体。利用家兔8例16侧胫骨前肌,按上述两个亚体分别取材,作恒冷箱冰冻横切,肌球蛋白ATP酶染色,将肌纤维分为Ⅰ型、ⅡA型、ⅡB型,检测各亚体的肌纤维型构成比例,肌束内肌纤维的分布特征,并用图象分析仪测量各亚体肌纤维横切面积和直径。结果发现,前、后亚体以Ⅱ型纤维居多,前亚体ⅡA型纤维高达35.4%,后亚体Ⅰ型纤维多达24.5%,两者的ⅡB型纤维均达50%左右。而左、右侧之间无差异,肌束周边部内Ⅰ型纤维仅占12.7~13.3%,ⅡB型纤维高达59.9~60.0%,说明受肌束膜压迫影响,ⅡB型肌纤维血供少,以适应无氧酵解的功能。各亚体的Ⅰ型纤维较细,Ⅱ型纤维较Ⅱ粗,A型与ⅡB型二者相似。作者认为,前亚体主要参与快速有力的足背屈运动,后亚体则维持踝关节的稳定,保持足弓的形状和弹性,以便适应该肌的站立、跑动和跳跃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家兔与大鼠腓肠肌的生后发育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道立  陈佩林  叶辉  程量 《动物学报》2003,49(5):646-655
研究分析了家兔、大鼠腓肠肌在生后各年龄阶段的内侧头、外侧头的内侧亚体、中间亚体或外侧浅亚体、外侧亚体或外侧深亚体内快慢肌纤维的发育情况,应用大体解剖结合组织化学方法确定了其肌亚体,并进行琥珀酸脱氢酶染色、图像分析两型肌纤维的直径特征,以及肌构筑学与肌诱发电位的测量。结果表明:家兔在生后1个月时,内侧亚体从其深面凸现于内侧头与外侧亚体之间,中间亚体居于内侧亚体远端;大鼠内侧头未能区分肌亚体,其外侧头分为内侧亚体、外侧浅亚体,而外侧深亚体居于外侧浅亚体的深面呈重叠状:生后2、3天均未能分出Ⅰ、Ⅱ型肌纤维,也未见有原始肌束;Ⅰ、Ⅱ型肌纤维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内侧亚体的Ⅱ型肌纤维比例在家兔与大鼠的生后发育中始终占优,而在其它各肌亚体内,Ⅱ型肌纤维的比例在发育中不恒定,直至成年后Ⅱ型肌纤维才趋于稳定并占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肌亚体内Ⅱ型肌纤维的直径在各年龄段均大于Ⅰ型肌纤维。生后6个月家兔外侧头内侧亚体(FL/CSA)比值越大,倾向于速度型构筑;内侧头、中间亚体和外侧亚体(CSA/MW)比值越大,倾向于力量型构筑。大鼠腓肠肌外侧头内侧亚体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显示葡萄状运动神经末梢支配慢肌纤维,斑点状运动终板位于快肌纤维。  相似文献   

4.
在5例家兔胫骨前肌的前、后亚体肌横切面内,应用直接计数和抽样计数方法计算I型、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例和肌纤维总数。结果明显,方法切实易行。  相似文献   

5.
大鼠和家兔生后发育各阶段比目鱼肌纤维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大鼠与家兔骨骼肌各类型肌纤维的数量和二维分布以及生后发育对其影响,取生后2d和2、4、6、8、10周龄(体重10g和32、95、190、280、320g)大鼠及生后2d和2、4、8、12、16、20、24周龄(体重100g和220、400、750、1200、1600、2100、2500g)家兔的比目鱼肌做琥珀酸脱氢酶染色。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和家兔比目鱼肌纤维被分成Ⅰ型(SO),ⅡX型(FO)和ⅡA型(FOG)3型。使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每型肌纤维在生后发育各阶段的相关变化,大鼠和家兔比目鱼肌中:Ⅰ型纤维分布于整块肌肉,其数量随着生后发育而增加。幼体ⅡX型纤维分布在整块肌肉中,其数量随生后发育而减少;ⅡA型分布在肌肉中深层,数量几乎无变化;至成体时只有少量的ⅡX和ⅡA分布在肌表层。整个发育期间未见ⅡB型纤维。ⅡA型纤维直径最大,Ⅰ型中等,而ⅡX型最小。家兔3型肌纤维的平均横切面积比大鼠的大。这些结果表明大鼠和家兔后肢肌各种类型肌纤维的数量比例和分布随生长过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慢性电刺激对膈肌肌纤维亚型、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和代谢酶活性的适应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还原型辅酶Ⅰ四唑氮还原法、SDS-PAGE法和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测定慢性电刺激后兔膈肌纤维类型、肌球蛋白重链(MHC)和NADHD等九种代谢酶活性变化.结果:①同对照组和慢性高频电刺激50Hz和100 Hz组比较,10 Hz和20 Hz慢性低频电刺激组膈肌Ⅰ型纤维,Ⅰ型MHC显著增加(P<0.01);ⅡB型纤维和ⅡB型MHC显著减少(P<0.01);慢性高频电刺激50Hz和100 Hz组则出现完全相反的变化(P<0.01).②同对照组和慢性高频电刺激50 Hz和100 Hz组比较,慢性低频电刺激10 Hz和20 Hz组LDH和a-GPDH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H、SDH、GDH、G-6-PD、NADHD和NADPHD活性显著升高(P<0.01);慢性高频电刺激50Hz和100 Hz组则出现完全相反的变化(P<0.01).结论:肌纤维与代谢酶模式的适应性变化有明显的频率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梭囊的存在限制了人们对肌梭功能及其机制的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建立将梭内肌纤维从梭囊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应用混合酶液消化的方法,分离大鼠比目鱼肌的梭内肌纤维,使用不同的培养基溶液进行培养,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用膜片钳技术检测静息膜电位。结果显示,氨基酸-生理盐溶液中梭内肌纤维几乎全部坏死,DMEM培养基虽能较好地维持细胞状态,但是对CO2含量要求较高,而Leiboviz’s 15(L-15)培养基能够维持梭内肌纤维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达1~2h;和常规处理过的盖玻片相比,用明胶-多聚赖氨酸-血清处理过的盖玻片上梭内肌纤维更易贴壁;分离出的梭内肌纤维静息膜电位为(45.3±5.1)mV,显示纤维的功能状态良好,能够满足电生理实验的要求。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梭内肌纤维的功能及其机制奠定了良好的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选取大、小白鼠各32只,雌雄各半,按年龄和性别分成8组。采用Ca^2 -ATPase法测定比目鱼肌(SOL)的mATPase活性,计算Ⅰ型和Ⅱ型肌纤维比例;并称量大、小白鼠的脏器,计算脏器指数。结果显示:SOL中Ⅱ型肌纤维比例,①大白鼠和小白鼠幼龄组均极显著高于成年组;成年雌性均显著低于成年雄性;②成年大白鼠极显著低于成年小白鼠。大白鼠和小白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幼龄组极显著高于成年组,肝脏指数则均极其显著低于成年组;大白鼠幼龄组与成年组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均极显著低于相应的小白鼠。提示在发育过程中大白鼠和小白鼠SOL中的mATPase活性均逐渐降低,因而其Ⅱ型肌纤维比例逐渐减小,且mATPase活性具有种间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选取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dauricus)24只,按年龄分为幼龄、亚成年和成年3组。采用Ca2 -ATPase法测定比目鱼肌的mATPase活性,计算Ⅰ型和Ⅱ型肌纤维的比例,并称量达乌尔黄鼠脏器重量,计算脏器指数。结果显示(1)成年组和亚成年组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中Ⅱ型肌纤维比例均极显著地低于幼龄组;成年组Ⅱ型肌纤维比例也有明显低于亚成年组的趋势;(2)幼龄组达乌尔黄鼠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亚成年组和成年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亚成年组;肝脏指数则均极其显著低于亚成年组和成年组;成年组与亚成年组相比,肝脏指数显著增高,其他指数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提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的mATPase活性逐渐降低,因而其Ⅱ型肌纤维的比例逐渐减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逐渐降低,肝脏指数则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0.
几种实验动物骨骼肌肌球蛋白ATP酶与SDH酶染色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研究ATP酶和SDH酶两种反应法在骨骼肌分型方面的异同。在兔、豚鼠、大白鼠和小鼠的腓肠肌的恒冷连续切片中,取相邻的两片分别做ATP酶和SDH酶反应,然后选取两片相对应部位做显微摄片,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种酶反应中,Ⅰ型纤维的吻合率是83%,Ⅱ型纤维的吻合率为68%。本文认为,ATP酶和SDH酶两种反应所作的分型不能视为等同。  相似文献   

11.
安排9名有一定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参加10周举重训练。每周6次,每次8小时。训练前后用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CT)测量大腿肌肉横断面积,股外肌针刺活检取样测定Ⅰ、Ⅱ型肌纤维%和面积。测定大腿伸膝肌最大随意等长力量。将结果(实验前、后)与对照组(13名无训练者)和优秀举重运动员(健将3人、一级4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有训练人(实验前、后和优秀)与没有训练人(对照)在肌比力上存有差别。短、长期举重训练后,肌比力与Ⅱ型肌纤维%呈正相关。短、长期举重训练不曾改变肌纤维类型分布。举重训练对Ⅱ型肌纤维有选择性作用,且这个作用不受年龄的影响。结果还提示,肌比力的变化及肌比力与肌纤维之间的关系都会受运动项目专项特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鼠严重烧伤后大脑皮质神经元和腓肠肌细胞bcl-2,HSP70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体表总面积(TBSA)为30%Ⅲ度烧伤后大脑皮质及腓肠肌组织bcl-2,HSP70蛋白的表达及动态变化。结果 严重烧伤后1-3hbcl-2,HSP70在大脑皮质神经元胞浆呈中度阳性表达。此后呈阴性,而在腓肠肌呈强阳性表达且持续至伤后12h。两种蛋白的表达强度及持续时间与细胞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严重烧伤后bcl-2,HSP70蛋白在抗损伤及决定细胞损伤的差异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肌和兔肌肌酸激酶在低pH条件下再折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蛋白质内源荧光和远紫外CD光谱研究了在低pH条件下人肌肌酸激酶和兔肌肌酸激酶的构象状态。结果表明,在低离子强度下,随着酸的加入人肌和兔肌肌酸激酶去折叠,至pH2.0附近几乎都达到充分去折叠。它们的色氨酸荧光发射峰位红移至350nm,这表明了内埋的色氨酸残基已经完全暴露到极性溶剂之中,它们的远紫外CD光谱表明二级结构也遭破坏,但是仍保留有相当部分的二级结构。而且在高离子强度低pH条件下由Goto等人首先发现的中间体构象状态(融球结构状态)在我们的实验中也被观察到了。它具有与天然酶类似的二级结构。色氨酸荧光发射光谱表明与天然酶类似,它的最大发射峰位也为335nm表明了蛋白质已经完全折叠,然而其荧光强度远低于天然酶,表明这种结构状态具有较大运动性而导致荧光的动态淬灭。上述结果支持了Goto等人的发现,说明了融球中间体结构可能是蛋白质折叠过程需经历的一个中间态。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土壤型羊草光合和蒸腾作用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不同土壤型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的光合和蒸腾作用特性有所不同。当土壤由湿变干时,差异最为显著的是光饱和光合速率和最大蒸腾速率的降低率。典型栗钙土型比暗栗钙土型和盐化草甸土型羊草的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小;其蒸腾速率下降幅度比其他两种类型大。因此,典型栗钙土型羊草在土壤干旱条件下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对干旱的适应性较强。这些差异表明,在自然条件下,羊草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土壤生态型  相似文献   

15.
程秀臻  赵晓光 《生理学报》1993,45(2):124-129
用自制的jitter数据处理仪配合计算机,采用细胞外引导单纤维动作电位(SF-AP)的方法,观察了家兔在体胫骨前肌SF-AP的特征和在同一运动单位中相邻两条肌纤维重复兴奋时,电位对(potential pair)间隔时间的变异,即颤抖(jitter)。(1)家兔胫骨前肌SF-AP呈光滑先正后负的双相锋电位,其振幅在3mV以上,锋电位持续时间约在1-1.5ms。(2)对7只家兔在体胫骨前肌同一位置引导出来的936个jitter值经自制的jitter数据处理仪及微机统计学处理,均值为31.56μs,百分位数P_(75)-P_(25)为54.99-14.61μs。(3)单肌纤维jitter值的频率直方图多趋于正偏态分布,下限值小于人体骨胳肌正常下限,提示人与家兔骨胳肌SFEMG的jitter值范围略有区别。  相似文献   

16.
兔出血症病毒细胞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传义  杜念兴 《病毒学报》1992,8(3):252-256
  相似文献   

17.
肌肉萎缩引起肌电功率谱变化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通过肌电分析实现肌肉萎缩的无创检测,建立了一种数学模型研究肌肉萎缩后,其肌电信号功率谱的相应变化,并用大鼠的后肢卸载肌肉萎缩实验模型初步验证了数学模型分析的结论。该模型根据肌肉萎缩后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以及肌肉由于卸栽而出现持续性收缩的性质,采用中心导体模型及其电缆方程和肌电的线性系统模型建立起肌肉萎缩和生理肌电功率谱变化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数字仿真和动物实验均发现了肌肉萎缩引起肌电幅度增加和功率谱高频成分降低的现象。结果表明数学模型和动物实验结果吻合,采用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阐述肌肉萎缩和肌电功率谱变化之间的关系。肌肉萎缩后肌电功率谱发生相应改变这一性质将为肌肉萎缩的无创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晶状体纤维细胞间间隙连接的形态结构。我们利用冰冻断裂技术,在不同部位的球-和-凹连结的头部以及在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之间都观察到间隙连接的存在。通过极其丰富的上述连接,可实现细胞间代谢物和离子的传递。作者认为:对正常晶状体纤维细胞之间的间隙连接的深入了解,将会为晶状体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了安定、戊脉安和PK11195对兔心乳头肌动作电位和收缩的作用,并比较了安定对兔与豚鼠心肌收缩作用的差异。安定(0.7×10~(-6)-22.4×10~(-6)mol/L)使兔乙乳头肌动作电位时程(APD)及钙依赖动作电位(Ca-AP)时程缩短,并使Ca-AP的最大上升速率(V_(max))和幅值减小;安定还抑制兔与豚鼠心室乳头肌的收缩,相比之下对豚鼠的作用更明显。在戊脉安(2×10~(-6)mol/L)作用下,兔心乳头肌Ga-AP逐渐消失。提高溶液中Ca~(2 )的浓度可拮抗安定和戊脉安的作用。PK11195(1×10~(-6)mol/L)可使安定对兔心乳头肌APD作用的剂量-反应曲线平行右移,且拮抗安定对Ca-AP的作用。预先加入PK11195(3×10~(-6)mol/L),则戊脉安不能取消Ca-AP。上述结果提示。(1)兔心乳头肌存在的苯二氮(艹卓)结合位点具有外周型苯二氮(艹卓)受体(BZR)的性质;(2)这种受体的激活可导致钙内流减少;(3)BZR的密度及反应性可能存在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