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蓝田公王岭猿人地点1965年发掘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的发掘工作是由吴汝康教授指导,在公王岭北坡西段和西坡北段进行的,从4月底开始到7月中旬结束。参加发掘的人除本文作者外,还有本所的王兴珍、马恒山和孙文书以及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魏京武、张瑞苓同志。通过这次发掘,我们有机会比以往详细地观察了猿人地点的地层,得到了一些与猿人化石同时的石器以及以往工作中从未得到过的许多小哺乳动物化石。此外,我们还在公王岭附近作了一些调查,得到一些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2.
江苏新生代腹足类的一些口盖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来,随着新生代地层工作的开展,地质部某地质队先后在江苏盐城、常州、海安、如皋和丰县等地区新生代地层中发现了数量较多的腹足类口盖化石,与这些口盖化石共生的有介形类、轮藻、瓣鳃类和腹足类壳体化石。由于这些口盖保存良好,数量较多,在地层中的分布尚不少,所以笔者对它们有无地层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现将所得结果作一简要报导。本文之完成,主要由于导师顾知微教授和余汶同志抽暇审阅与修正原稿,并不断给予支持和帮助,陈楚震同志提供宝贵意见,周思三同志代为摄影,绘图室的同志代为清绘插  相似文献   

3.
1955年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穆恩之教授及李积金同志等至甘肃西北部酒泉盆地研究地层,在南山系中采集了一些令人异常注意的珊瑚化石,并(?)赠作者予以鉴定。由于对南山系中珊瑚化石以往知道得很少,因此将这些经鉴定过的化石标本作一简单的描述和报导还是完全有其必要的。南山及其邻区的地质,曾经中外许多地质学家进行过详细的研究,但是由于变质程度很深,化石稀少,南山系的地质时代及其上下界限很久未得解决。就作者目前所知已故计荣森先生曾经描述过南山系顶部石灰岩中采得的二块床板珊瑚化石,但因标本保  相似文献   

4.
1963年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个野外工作队在陕西蓝田泄湖镇一带工作时,黄万波、汤英俊和张宏三同志在陈家窝附近发现了一个猿人类的人类下颌骨化石。在同一地点,与人类化石一起还发现了几种哺乳类动物化石。关于化石地点的地层情况,已由张玉萍等(1964)另文报导。这篇报告就是关于这里发现的一些哺乳类化石的记述。作者感谢裴文中教授和研究所许多其他同志提供关于个别化石或动物羣性质方面的意见,和王哲夫、杜治两同志摄制照片。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的鱼粪化石,过去很少研究,仅尹赞动与(?)义睿两同志于1934年在贵州桐梓县青杠哨守营房之北白垩纪下部地层中,采到鱼粪类化石一枚,曾由尹教授为文详加记述,同时还记述了一枝来源不明的鱼粪,推测可能产自我国南部古生代地层中。此外虽有八先后见到鱼粪化石,但多未加注意。1951年10月李德生和马继祥二同志于陕西鄜县葫芦河黑水寺侏罗纪上部地层中,及邠县水北沟三叠弛延长层地层中,采到若干鱼粪化石。此次所采到的材料,保存较佳,以产出地层时代及标本本身状况来讲,在我国化石史尤其鱼粪化石方面,颇饶意义。作者原加以记述。  相似文献   

6.
陕西蓝田陈家窝中更新世哺乳类化石补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64年,本文前一作者曾记述了1963年在陕西蓝田泄湖陈家窝中更新统发现的与蓝田猿人下颌骨共生的哺乳类化石(周明镇,1964)。1964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蓝田发掘队赵资奎、柴凤岐等同志,在贾兰坡教授领导下,又继续在该地点进行了较大规模  相似文献   

7.
自1955年,北京地质学院和地质部南岭区域测量队在广东各地先后发现海相里阿斯地层,为华南地史增添了新的一页。1959年孙云铸教授等在开平、恩平地区第一次作了深入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基础。1961年,我所尹赞勋教授及丁培榛、张守信、杨兴泰、刘椿与本文作者,分两批先后至开平、恩平、高明、韶关、乐昌、惠阳等地进行调查,采得不少化石,其中包括大量的瓣鳃类。本文所描述的主要就是这些材料。此外张文佑教授等也提供了广东河源的材料,广东省地质局赠给动物化石标本。对所有这些化石都进行了描述。在野外工作期间,广东省地质局及研究所同志详细介绍地质情况,倪岳英同志引导我们至韶关和惠阳采集化石。没有这些单位及同志们的指导和帮助,要想取得如此丰富的  相似文献   

8.
潘江 《古生物学报》1963,(1):124-137
1958年,秦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陕西省山阳县一带进行区域地质测量时,在所谓早志留世地层中采集了许多化石,计有床板珊瑚、腕足类和海百合茎等。据该队资料,该地地层岩性下部主要为灰色、灰黑色、灰黄色钙质千枚岩,薄层灰岩;上部为石灰岩、千枚岩、砂岩,共厚约400余米。其与下伏早中奥陶世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复中、晚志留世地层呈整合接触。床板珊瑚等化石采自上部灰岩层中。  相似文献   

9.
程新民 《化石》2002,(3):39-40
2000年8—9月间 ,原长春地质学院刘翰、林泽蓉教授与吉林省乾安县大布苏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同志一起 ,在乾安泥林中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在不到100平方公里范围内 ,出土了500多件哺乳动物化石 ,其中披毛犀化石共有300多件 ,19个个体。刘东生院士、胡长康教授对这些化石进行了观察和鉴定后说 :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和如此小范围内出土了这样多的披毛犀化石在国内外实属罕见、真不愧为披毛犀之乡。古生物学家胡长康教授并欣然提笔写下了“披毛犀之乡”五个大字。这五个大字被雕刻成石碑耸立在吉林省乾安县大布苏博物馆的大门口。一雄…  相似文献   

10.
贵州、湖南早石炭世四射珊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交所述的珊瑚化石和地层资料,是1957年林英铴同志与作者在贵州南部独山县及湖南中部湘乡、邵东等地早石炭世地层内搜集的。在进行整理和鉴定过程中,蒙导师俞建章教授热情指导和帮助,并详细审阅和修改文稿;外文节要由导师和孙云铸教授代为修改;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地质部博物馆、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和长春地质学院代制薄片和照相,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11.
介虫类化石在中国古生代地层中发现虽多,但研究者尚少,早在1934年葛利普教授在“云南东部志留纪动物群”一文中描述六种。1935年法人巴特亦描述过一种~(**),文载“中国西南古生代及中生代化石”中。1944年马以思在“黔北桐梓县三叠纪动物群”文内,曾提及介虫化石,但未鉴定种名。1942及1948年赵金科、徐煜坚二同志在广西永淳中泥盆纪地层中,见到介虫化石。俞建章教授在广西灵川,风林山扁豆状石灰岩中亦采有介虫化石。经作者鉴定或属上泥盆纪。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峡区上奥陶纪Caradocian期三叶虫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56年10—12月,在孙云铸副所长的直接领导下,我所三峡工作队收集了一些标本,工作地点是在长江三峡区(即宜昌县以北的分乡、五龙观及王家湾一带)。工作的目的是针对着地层方面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调查,如五峯页岩的时代问题;寒武系与奥陶系、奥陶系与志留系等的分界问题;并着重在奥陶纪的上部及志留纪的中上部地层中系统地采集化石。在这次采集的化石中,笔石最多,三叶虫及腕足类次之。目前作者仅将三叶虫化石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而其余的如笔石和腕足类化石,以及该区的地质剖面等,由洪友崇和常安之两同志分別整理介绍。  相似文献   

13.
九顶山蛇类动物资源调查及保护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蛇类是有鳞目蛇亚目 ( Serpentes)的爬行动物 ,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生存灭绝直接关系到自然生态环境的质量。长期以来人们过度地捕捉野生蛇类 ,使自然界中的野生蛇类数量急剧减少 ,甚至有些蛇类已濒临灭绝 ,导致自然生态环境平衡失调 ,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繁衍。为了有效地保护蛇类资源 ,我们于 1 997年 4月至 1 999年6月组织部分专家和科研人员对九顶山区的蛇类资源进行调查 ,基本摸清该区蛇类资源的种类、分布及栖息环境状况 ,现报道如下。1 九顶山自然概况  九顶山地处四川省德阳市西北山区 ,西北与阿坝州的茂汶羌族自治…  相似文献   

14.
1957年夏,贵州博物馆曹泽田等同志在贵州兴义顶效大寨浪幕采集了一批鱼化石和肿肋龙化石。据称,这两类化石产于同一地层,但缺乏含化石层上下层位关系的地层记录。据杨锺健教授(1958)研究肿肋龙化石时的判断,这一含化石层可能是属于“关岭统”的一部分。这里记述的鱼化石计有五块标本,经笔者观察分属于三科三属。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1981年作者随中、法西藏地质科学考察队,并同王思恩等同志对拉萨、林周地区的白垩纪地层测制了剖面,采集了化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部早二迭世床板珊瑚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言中国南部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前人曾做过较为详细的研究,并确定其对划分二迭纪,主要是早二迭世地层的重要作用。解放后,在我国南部地区开展了广泛的普查和区测工作,各野外队送来大批的床板珊瑚标本。在鉴定过程中,作者发现许多新的材料,分别描述,草成本文,希望有助于二迭纪地层的划分。在研究过程中,承苏联索科洛夫教授审阅了图版部分,孙云铸教授审阅了中文稿,并提出了许宝贵意见。本院地质所制片室和照相室同志分别代为制片和照相,作者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17.
1960年底,本文前一作者在昆明云南省博物馆看到一些在该省昭通县采集的哺乳类化石,包括一个带有完整的第三臼齿的剑齿象下颌骨标本,代表一个构造较原始的新种。为了对产化石地层有所了解,当时一同在云南工作的邱占祥、王伴月两同志即赴昭通作短期观察,并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化石。由于时间及交通关系,只能对附近地层作了极初步的了解,此外,在当地收到一个属于同一种象的半个臼齿。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教授,不幸于1988年12月26日在瑞典乌普萨拉病逝,享年94岁.师丹斯基教授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在古哺乳动物学领域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与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研究有着长期的、密切的关系.从1921年夏至1923年底,他随中瑞古生物考察团在中国做了大量的化石采集工作,之后陆续在《中国古生物志》上发表了多篇专著,其中包括:中国第三纪后期之食肉类化石(1924);中国北部第四纪之食肉类化石(1925);中国的鹿类化石(1925);河南渑池县之古骆驼类化石(1926);中国食肉类化石新发现之特征(1927);周口店第四纪之哺乳类化石(1928);中国早第三纪哺乳类化石(1930);马及其它奇蹄类(1935).在这些论文中,不仅记述了化石,而且有新见,为进一步研究中国这些门类的化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他还在北京周口店发现过古人类化石.师丹斯基教授的逝世,无疑是古生物学界的一大损失,不仅中国同行,国外朋友也都缅怀他.  相似文献   

19.
河南平顶山煤田植物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篇暂定名为“平顶山植物化石的初步研究”,因采集者盛金章同志曾答应继续采集大量材料以供研究。作者拟待此继续采集材料寄到时,再作较详细的报告。对於采集和研究河南中部二叠纪植物的愿望,在过去的十五年中曾不断地盘旋於作者的脑中。在这一带地区,潘钟祥同志曾在1937年描述过两种很有科学意义的植物化石,定名为Pseudorhipidopsis brevicaulis 及P.baieroides。这两种化石发表以后,曾引起古植物学家的注意。德国Gothan 教授在1938年的论文第385页中曾特别指出:“就是在华夏植物群中,也含有若干特别令人惊异的东西,我们可从潘钟祥1937年的论文看出来,他描述了几种从前曾被川崎繁太郎定名为“Rhipidopsis”brevicaulis 等化石。这些化石有一中轴,两旁着生分裂成手指形的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饶河东安镇组的 Buchia 化石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82年,黑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一队四分队马万昌、付磊等同志,在饶河县东安镇西部(插图1)出露的灰色粉砂质板岩、页岩中发现一些双壳类化石,并测制剖面,建立了东安镇组。因标本少,经顾知微教授等鉴定,仅2属5种。1983年,袁福盛等又进行了较详细的化石采集工作,获得了数量较多的双壳类化石标本,经笔者重新研究,化石以Buchia为主,共4属,计16种,其中包括2新种,1亲近种,2比较种,3未定种及2归属存疑的未定种。所定各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