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一、 引言 我院黄麻育种研究从1950年开始,1962年以后,较有计划地把杂交育种研究与遗传研究结合起来,先后选育出梅峰4号、福麻1号以及闽麻5号(与原福建农科站合作)等品种,在省内外大面积推广,对发展黄麻生产起了一定作用。结合育种,我们开展黄麻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本文将几年来对茎色、叶柄色、腋芽、托叶形状等质量性状研究的一些初步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园果种黄麻一些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浩然  郑云雨 《遗传》1979,1(4):14-16
我院黄麻育种研究从1950年开始,1962 年以后,较有计划地把杂交育种研究与遗传研 究结合起来,先后选育出梅峰4号、福麻1号以 及闽麻5号(与原福建农科站合作)等品种,在 省内外大面积推广,对发展黄麻生产起了一定 作用。结合育种,我们开展黄麻质量性状和数 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本文将几年来对茎色、 叶柄色、腋芽、托叶形状等质量性状研究的一些 初步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梨的一些性状的遗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蒲富慎 《遗传》1979,1(1):25-28
我们于1951年开始梨的杂交育种,到1977 先后27年间分四批杂交,共168个组合,培育 6,894个单株。第一批是在1951和1952年进行 的,当时辽西梨产区栽培的西洋梨、砂梨经常遭 受冻害,我们想通过杂交改进品种的抗寒能力; 1956、1957年又做了一批杂交,这次主要是想 培育早熟的新品种和品质优良兼能抗病耐寒的 晚熟品种。经过二十多年的工作,已培育出一 些基本上符合上述要求的新品种,有的已在生 产上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5.
采用Griffing方法Ⅰ,利用6×6完全双列杂交,对冬小麦单株粒重、单穗粒重和千粒重三个性状的配合力、基因效应及遗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粒重性状的遗传同时受基因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和母体效应的共同作用;千粒重、株粒重、穗粒重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2%、63%和45%,前两个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后一性状基因加性、显性效应相当;细胞质作用对千粒重影响较小,株粒重和穗粒重则存在明显的核质互作.  相似文献   

6.
用ISSR标记检测黄麻野生种与栽培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利用ISSR标记对黄麻属((Corchorus)10个种27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25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83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0.48条带,多态性条带比例(PPB)为92.85%;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33~0.97之间。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系统聚类结果显示,第I、Ⅲ类群均为黄麻属8个种11份原始野生种,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第Ⅱ类群为黄麻两个栽培种及其近缘野生种,共16份材料。种遗传相似性较高;基因组聚类结果与经典分类相符.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初步可以认为。荨麻叶种为最原始的黄麻野生种之一;三室种21C为三室种的一个变种;甜麻为一个尚待定性的野生种.同组材料的RAPD和ISSR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白色种皮花生皮色及农艺性状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育成白色种皮的高产花生品种,了解白色种皮的遗传规律,用自育的白皮1号品种与在福建省生产上推广的红皮良种粤油116、汕油对和泉花10号进行杂交,杂种F1植株的种皮全为红色.F2红皮植株与白皮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15:1的分离规律,红皮F2代的F3代株系中,有4/15株系符合红:白为3:1的分离比例。由此推断白皮性状是两对隐性基因控制,白皮性状与产量性状没有连锁。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力顺序为: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重和生物产量>单株饱果数。经F3代、F4和F5代的株系鉴定,选出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重组类型;再经过产量鉴定和多点比较试验,选出了丰产性较好的二个品种参加福建省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8.
黄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黄麻(Corchorus L.)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来自13个国家的两个黄麻栽培种及野生种共96份黄麻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黄麻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169至0.9667之间,变幅较大,其中近缘野生种与其他种质的遗传距离最大,基本在0.8以上;圆果栽培黄麻与其他种质的遗传距离最小,平均<0.5。(2)当在聚类图上遗传距离为0.53处划切割线L1时,96份黄麻种质资源被分为两个大类群(Ⅰ、Ⅱ)、一个小类群(Ⅲ)和5个独立个类。(3)当在遗传距离为0.33处作切割线L2时,各大类群被分为不同的亚类群,并表现出按地域聚类的趋势。(4)供试黄麻种质资源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与形态学上的表现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应用RAPD指纹探讨黄麻属种间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采用RAPD标记构建了黄麻属(Corchorus)植物10个种27份材料的指纹图谱,从119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清晰且多态性高的25个引物,共扩增出329条:DNA片段,分子量在0.3~3.0kb之间,其中294条谱带具有遗传多态性,多态比率(PPB)为89.36%,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3.16条带。用Biol D^ 数据分析软件,计算Nei氏相似性系数,建立了UPCMA聚类图。结果表明:(1)供试黄麻属15份野生种和12份栽培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系数在0.49~0.98;(2)在聚类分析中,当L1聚值水平D=0.785时,可将两个栽培种及其近缘野生种(C.capsulris和C.olititorius)与原始黄麻野生种划分为3个不同类群。反映出栽培种及其近缘野生种与原始野生种间有明显的遗传差异;(3)当L2取值水平D=0.850时,可将供试27份材料划分为10个以物种为单元的亚类群或个类,①即假黄麻C.aestuans(3份),②三齿种C.tridens,③梭状种C.fascicularis,④假长果种C.psendo-olitorius,⑤假圆果种C.pseudo-capsularis,⑥三室种C.tilacularis,⑦甜麻(新种未定名),⑧圆果种C.capsularis(9份),⑨长果种C.olitorius(7份),⑩荨麻叶种C.uriticifolius,结果与10个种的经典分类相吻合,揭示了种间的遗传差异性。其中圆果种C.cap—sularis与长果种C.olitorius两个种亲缘关系较近,与荨麻叶种C.uriticifolius种间亲缘关系较远;(4)非洲荨麻叶种C.uriticifolius和中国的甜麻(新种)、假黄麻C.aestuans3个种与其他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大,处在分子聚类树较基础的地位,为较原始的黄麻野生种;(5)非洲的三室种21C为三室种一个生态型亚种;采集于中国的黄麻野生种河南南阳的粘粘菜、福建漳浦的麻菜,云南开远的猪菜为3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假黄麻;海南野生圆果为圆果黄麻栽培种的近缘野生种;漳浦野生长果、河南野生长果、马里野生长果为长果栽培种的近缘野生种,种内不同材料间遗传相似性较高,亲缘关系较密切;(6)在两个栽培种中,品种基因型相似性系数圆果栽培种高于长果栽培种。  相似文献   

10.
罗汉果近交后代发生明显衰退,花和果变小甚至畸形,种子活力降低,品种间衰退速度不同;杂交F_1后代果实形状、大小、颜色、总苷含量、甜苷Ⅴ含量和雌花柱头生长方式产生严重分离变异,其中果实大小、总苷含量、甜苷Ⅴ含量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雄性败育系的花粉败育是由遗传决定的,其败育性可通过杂交传递给雌性系产生无籽果实;F17芽变枝条所得雌雄同花两性突变属于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大豆野生种的研究,国内丁振麟(Ting,1946)曾对大豆种间杂种质量性状的遗传进行研究。王金陵等(Wang C.L.et al.,1980)对野生大豆的光照阶段特性做了分析。日本Nagai(1926),美国Williams(1948)研究过种间杂种质量性状的遗传,并在一个组合中发现50%花粉败育。Weber(1950)对种间杂种的百粒重、成熟期、蛋白质含量、含油量和油分碘阶等性状的研究结果指出,成熟期、蛋白质含量有超亲分离,这些数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的进行高光效育种,两年来,我们 对小麦光合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二棱大麦熟期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甘木二条等7个二棱大麦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其亲本、F1和F2的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三个性状以1992和1995年(播种年份)的两年资料,采用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模型进行遗传分析.遗传方差分量的比率估算表明,三个性状都存在上位性作用.除灌浆期外,其余二性状还受显性和加性效应的作用,并以加性为主.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均达显著水平,基因效应的预测值表明采用P3(黔浙1号)和P4(浙农大3号)较易获得早熟后代.  相似文献   

14.
小麦数量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7个小麦品种采用不完整双列杂交(3×4)配成12个杂交组合,对F_2杂种的株高等11个数量性状估算了遗传变异组成、平均显性度和遗传力等参数。试验表明,F_2各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组成均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各性状组合间广义遗传力较高,狭义遗传力只有单株穗数、主穗粒数和千粒重较低。遗传变异系数以株、穗的粒数、粒重等性状较大。 根据试验结果,对F_2组合和单株的选择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玉米籽粒性状的遗传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10个遗传上和籽粒形态性状上具有差异的玉米自交系,依多种可能的交配方法获得亲本P1、P2、F1(P1× P2)、F2、B1(F1×P1)、B2(F1× P2)及其相应反交RF1、RF2、RB1、RB2共10个种子世代。种植2年。依广义遗传模型建立包括种子胚乳加性、胚乳显性、母体加性、母体显性和细胞质效应的遗传模型,运用种子数量性状的精细鉴别法[1]和混合模型分析法[2,3],对粒长、粒宽、粒长宽比、粒厚及百粒重作了性状表达遗传机制的鉴别与探讨。单个组合的遗传模型精细测验表明,5个籽粒性状的遗传主要受母体显性和胚乳基因型(包括加性和灵性)的控制,一个组合的粒宽、粒厚和百粒重上还检测到细胞质效应。对25对 F1正反交组合世代均值依MINQUE法分析的结果表明,5个籽粒性状的遗传方差中,母体遗传方差占60%以上,胚乳基因型方差低于40%,粒长和百粒重还有细胞质效应,约占10%~30%。可见,籽粒性状的遗传特点是受多套遗传系统控制,其中以母体基因型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6.
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是珍贵的药用动物,其主产品鹿茸是名贵的滋补药品。我国驯养梅花鹿有着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对梅花鹿鹿茸数量性状遗传的研究很少。本文就作者在灌县养鹿场工作中的观测资料,对梅花鹿的鹿茸数量性状遗传特性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用陆地棉(G.hirsutumL,AD染色体组;2n=52)的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型与澳洲野生二倍体斯特提棉(G.sturtianumWillis;C染色体组,2n=26)进行种间杂交,得到4个带不同色素腺体基因的(陆地棉×斯特提棉)F1种间杂种。种间杂种植株总体性状介于两个棉种之间,全株光滑无毛,表皮上有一层较薄的蜡质层,花大,深红色。不同色素腺体基因对种间杂种种子和F1植株色素腺体性状有较大的影响,其中gl2gl2gl3gl3和Gl2Gl2gl3gl3与斯特提棉杂交产生的种间杂种具有种子无色素腺体而植株有色素腺体的特性,只是用gl2gl2gl3gl3配制的种间杂种F1植株的色素腺体较一般有色素腺体陆地棉显著稀少。用gl2gl2Gl3Gl3和Gl2Gl2Gl3Gl3配制的种间杂种种子和F1植株均有色素腺体。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控制斯特提棉的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的基因对陆地棉无色素腺体基因(gl2gl2gl3gl3)和有色素腺体基因之一(Gl2Gl2)为显性上位,对陆地棉另一有色素腺体基因(Gl3Gl3)为隐性上位。  相似文献   

18.
观赏金鱼的性状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鱼是世界上著名的观赏鱼类,其原产地就在我国。追溯到宋朝初年,人们在天然水体中发现野生的红鲫鱼,即基因突变而来,经历了700多年的时间,通过池养、盆(缸)养等不断地人工选择,才逐渐家化成现代品种繁多的金鱼。在金鱼中某些性状的遗传是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的,表现出完全显性遗传,如眼的遗传中,普通眼(D)(即眼睛长在头部两侧的当中,呈圆形而角膜透明)和龙睛(d)(即眼球特别膨大且外突于眼眶之外)杂交,子一代表现型全为普通眼,子二代中普通眼和龙睛的表现型  相似文献   

19.
甘薯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是异花授粉作物,又是六倍体,杂合性 很强,品种遗传基础比较复杂,多数品种自交不 结实,这给甘薯性状遗传研究工作带来一定困 难。日本赤藤克己等人的研究认为: 切干率、 最长蔓长有较高的狭义遗传力,单株薯重的遗 传力较低。板井建吉等人[4]报道: 干率、淀粉 率比薯块重量具有较大的加性效应和较小的非 加性效应。阿福雷德·琼斯[5]从随机集团取样 测定认为,干率、胞间空隙的遗传力(狭义)较 高,薯块重量、萌芽率、肉部氧化、肉色、皮层厚 度等遗传力较低。张必泰等L工一31的工作和我们 的研究有类似的结果。但有些性状未见有报 道。  相似文献   

20.
爆裂玉米胚乳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三倍体胚乳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研究了4个爆裂玉米膨爆特性的胚乳直接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百粒重、膨化体积的遗传同时由3套遗传体系所控制,百粒重的细胞质、膨化体积的母体和细胞质遗传率较高。爆花率和膨化倍数受胚乳和母体2套遗传体系的影响,且遗传率相近。爆花率和膨化倍数的直接和母体杂种优势均为负值。要组配出优良爆裂玉米杂交种,必须首先选育出膨爆特性突出的自交系,同时还要注意不同自交系的恰当组配。在6个供试自交系中,必须首先选育出膨爆特性突出的自交系,同时还要注意不同自交系的恰当组配。在6个供试自交系中,P3,P4适宜用作母本,P5则适宜作父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