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将含有三叶草条基因的重组质粒pT2TFXK和pT2TX3K以接合转移的方式导入快生型大豆根瘤菌H12-2。转移接合子H12-2(pXK)能产三叶草素并具有抑菌活性;H12-2(P3K)表现出对三叶草素的抗性。抑菌谱试验结果表明:82%的供试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菌株对三叶草素敏感;所有供试慢生型大豆根瘤菌则表现抗性。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在共生与人工培养条件下,导入的pXK和p3K质粒均可在宿主菌中稳定存在和表达。  相似文献   

2.
以导入三叶草素基因(tfx)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H12-2(pXK)和H12-2(p3K)为供试菌株,以出发菌H12-2和8株对三叶草素敏感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混合群体为对照菌,分别在盆栽条件下进行竞争结瘤试验。结果表明,产素菌H12-2(pXK)在两个大豆品种上的占瘤率均高于不产素的重组菌H12-2(p3K)。以H12-2为对照菌时,H12-2(pXK)占瘤率比H12-2(p3K)高出22%~26%;以8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混合群体为对照菌时,可提高30%~34%。  相似文献   

3.
外源质粒(基因)导入花生根瘤菌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朱光富  周俊初 《遗传学报》1996,23(2):131-141
利用二亲本或三亲本杂交的方法,将携带有共生固氮基因的外源重组质粒或外源载体质粒导入慢生型花生根瘤菌[Bradyrhzobiumsp.(Arachis)]147-3和快生型花生根瘤菌[Rhizobiumsp.(Arachis)]85-7中。探讨了转移接合子中外源质粒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和共生条件下的稳定性,发现外源质粒在花生根瘤菌中的稳定性与质粒的类型、受体菌的特性和环境条件有关。同时还探讨了外源质粒上的共生基因对受体菌147-3共生固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共生基因对共生固氮能力的影响是复杂的,既可以产生正效应,也可以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选用分离自新疆昌吉市郊土壤的大豆根瘤菌61株和参比菌5株,对它们进行唯一碳氮源、抗生素抗性和抗逆性等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在70.1%相似水平上分为快生大豆根瘤菌和慢生大豆根瘤菌2群,其中快生大豆根瘤菌在81.4%相似水平上又分为2个亚群,40株供试的新疆快生大豆根瘤菌与新疆中华根瘤菌聚为一群;7株供试菌聚为一小群,抗逆性强。所有供试快生菌株都与费氏中华根瘤菌相似性低,所以新疆快生大豆根瘤菌可能是与费氏中华根瘤菌相独立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重组质粒pGXN300中的 2.3kb EcoRI片段测序分析发现,其上有一完整的lrp基因和部分 putA基因,与 King ND等[1]报道的 B.japonicum的lrp基因DNA序列有 88%同源性。利用 Tn5 gusA5定位 诱变方法,对质粒pGXN300进行插入诱变,得到2.3kb EcoRI片段上有Tn5gusA5插入位点的质粒pGXN300- T38,将pGXN300-T38转移到大豆馒生根瘤苗(B.japonicum)GX201中,得到的GX201转移接合子与不相容 质粒pPH1JI发生同源双交换。通过抗性及gusA活性检测,筛选到一lrp基因突变株。Southem杂交分析证 明这突变株的 Tn5 gusA5插入确实是同源交换而不是转座产生,表明 Tn5 gusA5 诱变可以应用于大豆慢生根 瘤菌中的突变林筛选。  相似文献   

6.
通过三亲本杂交将携带豌豆根瘤菌吸氢基因的质粒pAL618转移到台湾毛豆根瘤菌292-C中,经抗性筛选、质粒检测和吸氢活性测定,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结合株292-C2和292-C3。在自生条件下结合株均表现较高的吸氢活性,而受体株292-C不吸氢,在共生条件下结合株表现为高吸氢,而受体株表现为放氢。  相似文献   

7.
以质粒pRK404为载体亚克隆含大豆根瘤菌吸氢酶结构基因(hup)的片段,构建成嵌合质粒pHR11、pHR4和pHR10。通过三亲本杂交将这些嵌合质粒导入无吸氢活性的Rhodobactersphaeroides241菌株(Hup-),均获得Hup+的接合子。利用启动子检测质粒pMP220证明,在hup对结构基因上游1.2kb内存在hup启动基因片段。以pRK2013为助质粒可将pHR11导入Enterobactercloacae和Klebsiellaoxytoca等土壤固氮菌株。本文以接合子E.cloacaeEH1113为例,通过对基因组DNA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嵌合质粒pHR11在EH1113中稳定贮存和复制。H2诱导接合子EH1113吸氢酶活性高表达,吸氢活性与放氢活性比值约为对照的两倍。当以延胡索酸为电子受体时,吸氢酶的吸氢作用支持菌株固氮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猪生长激素(pGH)基因的cDNA进行测序,得到pGHcDNA的全序列,并与Seeburg等报道的序列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然后利用具人工合成启动子和多角体蛋白XIV启动子的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4构建出含pGH基因的重组质粒pX3/4-pGH。将pX3/4-pGH与致死缺失型线性化AcMNPV-OCC^-DNA共转染Sf9细胞,构建出既能形成多角体又能表达pGH基因的苜蓿丫纹夜蛾  相似文献   

9.
表达LacZ基因重组火鸡疱疹病毒(HVT)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军  张秀根 《病毒学报》1999,15(3):244-248
将不含任何启动子的E.coli LacZ基因,插入火鸡疱疹平素FC-126株胸苷激酶编码区末尾的NheⅠ位点,构建成转移载体质粒pTKLacZ。用此质粒和HVT感染的细胞基因组总DNA共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在X-gal存在下,通过蓝斑筛选,分离到重组体HVT。rHVT与野生型HVT-FC-126株在CEF中的生长特性完全相似,且在连续传代过程中能稳定表达LacZ基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豌豆根瘤菌(Rhizobum Leguminosarum),苜蓿根瘤菌(R. meliloti),三叶草根瘤菌(R. trifolii),菜豆根瘤菌(R. phaseoli),豇豆根瘤菌(Rradyrhizobium sp.(Vigna))和大豆根瘤菌(R. Japonicum)产生的胞外多糖化学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的根瘤菌能产生具有不同组分的胞外多糖,其多糖组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糖醛酸和甘露糖的含量。豌豆根瘤菌、三叶草根瘤菌,菜豆根瘤菌产生的胞外多糖含有糖醛酸,大豆根瘤菌和苜蓿根瘤菌产生的胞外多糖一般不含有糖醛酸。根瘤菌有快生型和慢生型之别,这种差异也可由其产生的胞外多糖组分看到,一般快生型根瘤菌:豌豆根瘤菌,苜蓿根瘤菌,菜豆根瘤菌,三叶草根瘤菌,(包括最近证明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胞外多糖中甘露糖所占百分比较低(低于20%),葡萄糖所占的百分比较高(高于60%),而慢生型根瘤菌:大豆根瘤菌和豇豆根瘤菌的胞外多糖中甘露糖所占百分比较高(高于36%),葡萄糖所占的百分比较低(低于50%)。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5种烈性大豆根瘤菌噬菌体在大豆根瘤菌菌株间的普遍性转导。噬菌体psc和psx能在慢生大豆根瘤USDA110菌株间转导营养缺陷型标记和卡那霉素抗性标记。快生大豆根瘤菌MD3菌株间可通过噬菌体pfm转导营养缺陷标记和卡那霉素抗性标记。噬菌体pfc和pfx可在快生豇豆根瘤菌ANU240及其变种ANU265间转导抗性基因和定位于共生质粒(sym质粒)上的结瘤基因(common nod)。所有转导频率均在10-6~10-7之间。用紫外线处理噬菌体裂解液可以相应提高转导频率。  相似文献   

12.
几类快生型根瘤菌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一种重现性好而较简便的方法,对国内的紫云英、豌豆、三叶草、大豆等快生型根瘤菌及根癌农杆菌共40多号菌进行了质粒分离,所得质粒图谱具有一定的菌株特异性。每株菌有1—3个质粒,其中至少有一个大质粒或巨大质粒。用质粒消除法获得失去结瘤(或致癌)能力的变异株,均缺少一个大质粒。快生型根瘤菌的结瘤基因定位在大质粒或巨大质粒上。用接合法将Rpl::Tn501等质粒转入根瘤菌中,能诱动根瘤菌的结瘤基因转移给失去结瘤能力的变异株,可表达功能,质粒图谱也发生变化,与供体或受体都不同。  相似文献   

13.
至今已发现了四种锌指蛋白(Zfp)。Ⅰ型为Cys-X2-4-Cys-X3-Phe-X5-Leu-X2-His-X3-His,简写C2H2。TFⅢA为C2H2×9,即9个锌指的重复单位。Sp1为C2H2×3。目前已发现有1000种以上具有Ⅰ型锌指同源保...  相似文献   

14.
沈辉  曹燕珍   《微生物学通报》1991,18(1):2-4,17
从湖北省潜江县和监利县的4个采集点分离纯化了26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质粒分离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中均有1—3条质粒带,分子量范围在50—300 Md之间。从26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中,选出分属两个血清型的5个菌株,依据根瘤菌nodABC基因在所有根瘤菌种中的结构同源性,对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结瘤基因(nod)进行了初步定位,其结果表明:R173、X143、B21、B2,D13菌株的质粒DNA中没有与nod ABC基因同源的片段存在,而R173、X143、B21、D13菌株的总DNA中含有部分no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序列,设计一 对引物,应用PCR从疑患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症(PMWS)的死亡仔猪组织病料中扩增出ORF 2全基因(702bp)。将此片段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筛选获得重组质粒pTORF2,并对此质 粒中的插入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克隆的ORF2与美国PCV-2分离株AF264039 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达到100%,与其他PCV-2毒株同源性分别为92.3%~98. 6%和 92.3%~96.6%。重组质粒pTORF2经 Bam H I、Eco R V双酶切,回收ORF2基因,转 移入真 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B的相应酶切位点之间,构建成重组质粒pSecTagORF2。此重组表 达载体的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ORF2编码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建立PCV诊断试剂盒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HBV-NC1株的X基因进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XT1质粒的TK启动子之后,转染细胞及表达X基因成功。即发现包装病毒感染NIH/3T3细胞后有X基因表达,用斑点杂交又证明此X基因已整合到细胞的基因组中,当与有pMSH报告基因的质粒共同感染真核细胞后确有激活转录调控现象出现。应用反义的XRNA表达载体感染肝癌细胞发现有接触抑制作用出现。  相似文献   

17.
李杰  周俊初 《遗传学报》2000,27(8):742-750
以pLAFR3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HN207,携带有来自苜蓿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的四碳二羧酸转移酶基因dctABD、来自pTR102的parCBFA/DE基因和标记发光酶基因luxAB。利用2亲本杂交法,将重组质粒pHN207导入大豆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TA11和CB1809,分别考察了转移接合子中外源重组质粒在人工培养条  相似文献   

18.
用热处理消除了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frediiUSDA194的非共生质粒,获得了突变株Ho4,以Hc4为受体菌,以E.coliHB101Ec83(PLAFRI.nodnif)为供体菌,E.ColiPRK2013为助体,进行三亲本杂交,得到双重nodnif基因拷贝的杂合子Hc4-8。用它们完成共生固氮结瘤试验,结果表明,在初花期Hc4的固氮酶活性比出发株USDA19搞75.7%Hc4-8比USDA1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三亲本杂交把慢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llO的基因文库转移至Tn5诱变的不结瘤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321,338中,用链霉素和四环素平板选择大量接合子,接种大豆,通过结瘤基因功能互补,获得7个根瘤,从中分离出的每个菌株都仍具有链霉素和四环素抗性。分离其质粒,发现每个菌株都多了一条较载体质粒pLAFRl分子量大的质粒。将这些质粒转移至大肠杆菌HBl01中,分离其质粒,用32P标记的ncd探针进行DNA—DNA分子杂交,除载体质粒pLAFRl为阴性反应外,其他重组质粒均为阳性反应,即所获得pLAFRl克隆的DNA片段上确有nod结构基因。回收重组质粒pLAFRl::nod,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I进行酶切,从其琼脂糖凝胶电泳图上估计pLAFRl上克隆的DNA片段分子量为32kb。  相似文献   

20.
在滤膜、液体培养基和土壤微宇宙3种系统中,研究了接合型质粒pLV1016 由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hizobiumfredii)QB1131 向R.frediilux Lux3的水平转移及pLV1016 由QB1131 向土著细菌的转移.接合培养1d后,分别计算供、受体菌的生长速率和质粒转移速率常数(γ).结果表明,相同接种浓度下,滤膜接合时γ值最高,土壤中γ值最低,γ值不受土壤是否灭菌和是否有大豆植株的影响,γ值与初始接种浓度负相关,与供、受体的生长速率正相关.在未灭菌土中检测到pLV1016 可转移到土著细菌,土著接合子分别属于根瘤菌属和假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