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制备小分子化合物莪术醇的单克隆抗体,先将莪术醇(curcumol)与载体蛋白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形成完全抗原,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鉴定莪术醇人工抗原的偶联率,然后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杂交瘤株,并对其进行小鼠腹水的制备与纯化.结果表明:莪术醇半抗原与载体的偶联比为19.6,单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GC-MS法分析比较不同炮制品的黔产莪术中挥发油含量及其化学成分的差别。本实验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炮制类型的黔产莪术中挥发油类成分,采用GC-MS法对黔产莪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标准谱库检索分析计算,确定黔产莪术挥发油中所含的主要成分,并比较四者所含化学成分的异同。结果显示,从4种饮片中共检测出78种化学成分,其中鲜品莪术挥发油中有58个化学成分,生切饮片挥发油中有53个化学成分,蒸制饮片挥发油中有52个化学成分,醋炙莪术挥发油中有51个化学成分。由此得出结论,4种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类,但是不同炮制法制备的黔产莪术中挥发油的含量及其成分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研究将为黔产莪术加工炮制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莪术醇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海  李晓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1):1674-1676,F0003
目的:以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为对象,研究莪术醇(curcumenol)诱导K562细胞分化作用,并同莪术油做了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测定细胞内酶变化判定莪术醇等诱导K562细胞的分化;用RT-PCR测定莪术醇等作用后K562细胞bcr/abl mRNA表达量的变化,同时测定莪术醇等对K562细胞微核影响,探讨诱导K562细胞的分化机理。结果:莪术醇能够诱导K562细胞向成熟分化,30μg/mL莪术醇作用72h后,Gimsa染色后可见K562细胞向终末细胞分化,出现杆状及分叶核细胞,细胞内酶学指标也呈分化表现;同时,莪术醇作用后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降低,K562细胞的微核率减少。结论:莪术醇对畸变的K562细胞染色体有作用,影响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使K562细胞向成熟分化。  相似文献   

4.
莪术醇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的新的抗肿瘤中药单体之一。分析莪术醇与转运蛋白—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的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用多序列分析、进化关系和分子对接技术等分析莪术醇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位点及其在其他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中的特点。结果表明,莪术醇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位点II和III处周围几乎都是疏水性的氨基酸,分子间的疏水作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最低结合能分别是-7.22 Kcal/mol和-8.34 Kcal/mol。莪术醇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位点在其他亲缘关系较近的狼(Canis lupus)、绵羊(Ovine)、牦牛(Bos mutus)、家牛(Bos Taurus)物种中都较为保守,少数有变化的氨基酸基本是在极性相同的氨基酸之间发生的。与分子相互作用前的结构相比,莪术醇中的羟基的结构在活性位点处发生了最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讨莪术醇的诱导细胞衰老的机制,该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莪术醇处理后细胞中81个细胞衰老相关基因差异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发现TP53及其下游基因p16Ink4a、p21Waf1/Cip1和p27Kip1等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伴随ABL1、ALDH1A3、CHEK2、HRAS、PTEN等多个衰老信号通路启动与效应关联基因的转录显著增强,而CyclinA2、IGFBP3、SIRT1以及TERT等细胞周期进程与衰老信号通路的负性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p53及其下游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CKI)分子p21WAF1和p16INK4水平升高,CyclinA2水平降低,与PCR结果一致,并伴野生型p53-诱导的蛋白磷酸酶1(Wip1)水平显著增高,提示莪术醇可能通过激活p53信号通路诱导HepG2细胞衰老。该研究进一步发现莪术醇能够诱导HepG2细胞发生衰老表型改变,伴G0/G1期周期阻滞。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高产莪术细胞悬浮系培养的条件及前体物质添加对挥发油合成的调控.结果表明淡黄色颗粒状愈伤组织是建立高产细胞悬浮系的最佳供试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成分是MS培养基添加葡萄糖与蔗糖各15-30g/L(11),氮源为NH+4和NO-3,比例为13,总量为80mmol/L;激素组合为6-BA 3.0-5.0 mg/L、2,4-D 1.0 mg/L;光下培养10-15天再转入优化条件下的暗培养,可形成稳定的高产细胞悬浮系;其细胞周期中的最大细胞生长量及挥发油含量分别是248g/L和2.28%;前体物质泛酸钙、乙酸铵、乙酸钾的添加均可有效提高培养细胞合成挥发油的百分含量,其中乙酸铵最有效,在指数生长中期添加0.5mmol/L乙酸铵,挥发油的最高含量可达3.11%,产量为8.27g/L,分别是添加前的1.25倍及1.2倍.  相似文献   

7.
我们利用从莪术油中分离得到的莪术醇考察对B16细胞黑色素的影响,发现其对黑色素有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对莪术醇的化学结构进行修饰,设计合成了8个莪术醇的衍生物,其中2、3、5a、5b、6为新化合物。经筛选发现两个衍生物5b和6抑制黑色素含量比莪术醇有所增强,但并无较大的显著性差异,经Grphpad prism软件分析,其P值均大于0.05,分别为0.80和0.22。黑色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莪术醇环外双键经环氧化、水解及酯化后可提高其抑制黑色素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4个采收月份(即2018年的12月和2019年的1月、2月、3月)广西莪术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及动态变化规律,该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相对含量在1%以上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经GC-MS分析均鉴定出34种挥发性成分,不同采收月份广西莪术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性;主成分聚类分析均分为4类,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发现7个差异性化合物,其中莪术呋喃二烯酮的含量在1月份达到峰值,吉马酮和humulene 2,3-epoxide两个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均在2月份达到最高,莪术烯、萜品油烯、异龙脑和表莪术呋喃烯酮在3月份达到峰值。该研究结果为广西莪术的质量控制、生长过程控制以及其他开发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黔产莪术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心毅   《广西植物》1999,19(1):95-96
为了解黔产莪术药材的品质,用GC/MS从黔产获术精油中共检出67个成分,鉴定了其中37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莪术酮(curzerenon)45.02%,莪术烯醇(curcumenol)8.31%,β-榄香烯(β-elemene)5.79%,异莪术烯醇(iso-curcumenol)4.05%,黔产莪术精油抗肿瘤活性成分较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植物解剖学和显微拍照等技术,分析海南产温莪术Curcuma wenyujin的形态组织学特征。对温州原种及海南产1代、2代温莪术的形态组织学比较发现,海南产温莪术与温州产温莪术的组织结构基本一致,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性状和显微鉴别的要求;海南产2代温莪术的油细胞密度高于温州产温莪术。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光照对艾(Artemisia argyi)的产量及主要挥发油成分积累的影响,以蕲艾组培苗为试材,采用高光强、红光、蓝光等进行不同光强光质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高光强及蓝光处理可促进艾生物量积累,红光和蓝光处理可促进植株伸长。高光强、红光及蓝光均可提高艾叶挥发油中1,8-桉油素、β-萜品醇含量。高光强还能促进龙脑积累,而蓝光处理下可检测到较多在其他光照条件下未检测到的化合物,如萜烯和蓝桉醇等物质。对不同光强光质处理下光受体及光响应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在高光强处理下,所有光受体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而响应不同光质的对应光受体基因表达量增加。光受体基因表达与艾生物量及主要挥发油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光受体基因表达对艾草生物量的影响起重要作用,且不同光处理调控可通过光受体响应并级联调控相关基因表达,调控艾叶生长及挥发油的合成。高光强和蓝光处理下,艾草的生物量及有效挥发油代谢物增加,可在艾草栽培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2.
The osmanthus volatile oil was welcomed by consumers even if the high price since the unique and pleasant odor. Meanwhile, the low yield of osmanthus volatile oil restricts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this work, an osmanthus volatile oil was obtained by means of a novel ultrasonic-assisted flash extraction method and was compared with the oil from hydrodistillation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n yield, aroma,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The volatile oil obtained from the ultrasonic-assisted flash extraction was obtained with the petroleum ether and got a high yield at 3.51 % within a 40-min process, an increase of nearly 81 % from the single solvent extraction. This oil also showed a high aroma intensity and aroma compound concentration. Meanwhile, the oil also has the highest antioxidant ability but lowe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oil from hydrodistillation. 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is work was helpful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xtraction method of osmanthus volatile oil.  相似文献   

13.
红豆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红豆树叶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生物活性,本研究首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豆树叶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合DPPH和ABTS法及抑菌圈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红豆树叶挥发油中共检测出化合物36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0.50%;挥发油主要成分为1,4-二十烷二烯(25.72%)、1,19-二十烷二烯(10.85%)、2,6-二叔丁基对甲酚(10.14%)、邻苯二甲酸正丁基异丁基酯(9.75%)、(Z,Z)-6,9-二十烷二烯(7.60%)、(E,E)-α-金合欢烯(7.51%)、叶醇(4.74%)和2-异丙烯基-5-甲基-6-庚烯-1-醇(4.04%)。红豆树叶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半数有效量(ED50)分别为0.27、0.14 mg/mL,且抗氧化活性与挥发油浓度呈量效相关。红豆树叶挥发油浓度为7.1 mg/mL时,其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圈分别为11.29、9.88、10.85和11.03 mm。本研究为红豆树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飞机草挥发油对5种植物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受抑制的大小排序为黑麦草>白菜>萝卜>四季豆>水稻.中等浓度(800mg·L-1)飞机草挥发油对水稻稻温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长春花疫病菌的抑制作用次之,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弱;其抑茵串分别为61.40%、29.27%和14.44%.10-20μl·株^-1的飞机草挥发油对小菜峨和黄曲条跳甲有显著的驱避产卵作用.经GC/MS,飞机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萜类化合物,如反式—石竹烯(16.58%)、δ—杜松烯(15.85%)、α—可巴烯(11.58%)、氧化石竹烯(9.63%)、大根香叶烯(4.96%)和α—Lu草烯(4.32%)。  相似文献   

15.
飞机草挥发油对真菌和昆虫的生物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结果表明 :飞机草挥发油在中等浓度 (80 0mg·l-1)时 ,对水稻稻瘟病菌 (Pryiculariagrisea)的抑制作用最强 ,对长春花疫病菌 (Phytophthoranicotianae)的抑制作用次之 ,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的抑制作用最弱 ,其抑菌率分别为 6 1.4 0 %、2 9.2 7%和 14 .4 4 %。用 10~ 2 0 μl·株 -1的飞机草挥发油 ,对小菜蛾 (Plutellaxylostella)和黄曲条跳甲 (Phyllotretastriolata)有显著的驱避产卵作用。用GC/MS详细分析了飞机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共鉴定了 3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是萜类化合物 ,如反式 石竹烯 (16 5 8% )、δ 杜松烯 (15 .85 % )、α 可巴烯 (11.5 8% )、氧化石竹烯 (9.6 3% )、大根香叶烯 (4.96 % )和α 律草烯 (4.32 % )。  相似文献   

16.
白蝴蝶挥发油对蚜虫的驱避作用及其化学成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室内用四臂嗅觉仪测试白蝴蝶(Syngonium podophyllum)挥发油对红桃蚜(Myzus persicae)、萝卜(Lipaphis erysimi)和瓜蚜(A[jos gossypii)无翅蚜行为选择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浓度下,白蝴蝶挥发油对瓜蚜和萝卜蚜有显著的驱避效果,与对照比较,供试蚜虫较少选择处理区,在处理区的停留时间比对照明显缩短;所测试的浓度对红桃蚜无驱避作用.进一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白蝴蝶挥发油进行了成份分析.表明该挥发油小分子主要成份是羰基化合物、脂肪酸和烃.  相似文献   

17.
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挥发油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行为选择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在100和200mL/min流量下,药用野生稻挥发油对褐飞虱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与对照相比,供试褐飞虱较少选择药物处理区,且在处理区的滞留时间明显缩短。进一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药用野生稻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份分析,表明该挥发油主要成份是羰基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为4-乙烯基-2-甲氧苯酚(22.99%)和2,3-苯并二氢呋喃(10.80%)。推测含量较高的2,3-苯并二氢呋喃和4-乙烯基-2-甲氧苯酚可能是药用野生稻对褐飞虱的驱避活性成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高产莪术细胞悬浮系培养的条件及前体物质添加对挥发油合成的调控。结果表明:淡黄色颗粒状愈伤组织是建立高产细胞悬浮系的最佳供试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成分是MS培养基添加葡萄糖与蔗糖各15—30g/L(1:1),氮源为NH4^ 和NO3^-,比例为1:3,总量为80mmol/L;激素组合为6-BA3.0—5.0mg/L、2,4-D1.0mg/L;光下培养10—15天再转入优化条件下的暗培养,可形成稳定的高产细胞悬浮系;其细胞周期中的最大细胞生长量及挥发油含量分别是248g/L和2.28%;前体物质泛酸钙、乙酸铵、乙酸钾的添加均可有效提高培养细胞合成挥发油的百分含量,其中乙酸铵最有效,在指数生长中期添加0.5mmol/L乙酸铵,挥发油的最高含量可达3.11%,产量为8.27g/L,分别是添加前的1.25倍及1.2倍。  相似文献   

19.
野八角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八角(IlliciumSimOnsnM。Xim”),俗称山八角,主要分布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区,资源丰富,果实含挥发油约四%~2%,主要成分为L.柠檬烯,占74%〔刁,有止咳、祛痰、镇痛和抑菌等功效饲I。为提高L.柠檬烯得宰,采用金属不锈钢丝作分馏塔板,根据沸点和停留时间不同进行分馏,收集馏分。经气一质联用分析,L一柠檬烯得率可提高到85%。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野八角果实于60℃下烘干,碾成粗粉,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原油。采用玻璃管往,柱长33cm,直径5cm,外用石棉布包扎,保温。玻璃管内用不锈钢金属丝填充,作分离塔板[刘。以空气…  相似文献   

20.
薇甘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昆虫的生活活性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25  
用GC/MS分析和薇甘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鉴定了22个化 的,单萜和倍半萜及其醇和酮的衍生物是其主要成分,并研究了薇甘菊挥发油对昆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5-10μl·株^-1的用量时,它对小菜蛾、黄曲条跳甲和猿叶虫有显著的产卵驱避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触杀毒力,在500、750、1000mg·L^-1浓度时,对萝卜蚜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50.0%、59.86%和62.51%,然而,在500mg·L^-1浓度时,对萝卜蚜、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等不同受试虫态却无熏蒸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