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丽盲蝽属(丽盲蝽亚属)Lygocoris(subg.Lygocoris)的中国种类作了修订。文中共包括19个种,其中有12新种,1个中国新世录种,并包括1项新等级的认定。即暗胝丽盲蝽L.(L.)calliger sp.nov.(正模:四川峨眉山九老洞),程氏丽盲蝽L.(L.)chengi sp.nov.(正模:四川峨眉山大乘寺),晕斑丽盲蝽L.(L.)diffusomaculatus sp.nov.(正模:甘肃榆中兴隆山),淡色丽盲蝽L.(L.)dilutus sp.nov.(正模:甘肃夏河县合作),锈褐丽盲蝽L.(L.)ferrugineus sp.nov.(正模L:云南衰牢山),褐盾丽盲蝽L.(L.)fuscoscutellatus(Reute,1906)stat.nov,[由L.(L.)striicornis var.fuscoscutellatus升为种级阶元],广西丽盲蝽L.(L.)guangxiensis sp.nov.(正模:广西龙胜),东亚丽盲蝽L.(L.)idoneus (Linnavuori,1963)(中国新纪录种),完脊丽盲蝽L.(L.)integricarinatus sp.nov.(甘肃榆中麻家寺),林氏丽盲蝽L.(L.)linnavuorii sp.nov,(云南哀牢山簸箕坝),长翅丽盲蝽L.(L.)longipennis(Reuter,1906),斑质丽盲蝽L.(L.)maculiscutellatus sp.nov,(四川理县刷经寺),原丽盲蝽L.(L.)pabulinus(Linnaeus,1761),红质丽盲蝽L.(L.)rufiscutellatus sp.nov.(甘肃榆中),中红丽盲蝽L.(L.)pabulinus(Linnaeus,1961),红盾丽盲蝽L.(L.)rufiscutellatus sp.nov.(甘肃榆中),中红丽盲蝽L.(L.)rufomedialis sp.nov.(云南玉龙山),皱胸丽盲蝽L.(L.)rugosicollis(Reuter,1906),四川丽盲蝽L.(L.)sichuanicus sp.nov.(四川巴尔康),纹角丽盲蝽L.(L.)striicornis(Reuter,1906),台湾丽盲蝽L.(L.)taivanus(Poppius,1915)。模式标本除注明者外,均存于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吕楠  王义德 《昆虫学报》1997,40(4):402-405
本文记述产于甘肃的丽盲蝽属LygocorisReuter新丽盲蝽亚属(subg.Neolsgus)一新种[1~3]。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文中量度单位为mm。  相似文献   

3.
Miyamoto于1987年将Apolygus China提升为独立的属,但其他作者仍将其作为丽盲蝽属Lygocoris Reuter的一个亚属,作者认为Miyamoto的意见更为合理。本文记述了产于中国的后丽盲蝽属4新种。标本度量单位均为mm。模式标本除注明者外,均保存于面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分布于甘肃省的丽盲蝽属新丽盲蝽亚属(subg.Nedygus)二新种,修长丽盲蝽Lygocoris(Neolyugs)elongatulusp.nov.和甘肃丽盲蝽Lygocoris(neolygus)gansuensissp.nov模式标本均存放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5.
报道奥盲蝽属Orthops Fieber共4种,对锈褐奥盲蝽O.ferrugineus(Reuter)和纹头奥盲蝽O.viticeps(Reuter)提供了补充鉴别特征,为黑唇厘盲蝽Liistonotus melatostoma(Reuter)首次提供雄性外生殖器特征。记述2新种:香榧硕丽盲蝽Macrolygus torreyae Zheng,sp.nov.,模式产地为浙江建德,吸食香榧幼果,造成危害,双纹猥盲蝽Tinginotum bilineatum Zheng,Sp.nov。模式产地为海南吊罗山,记载中国新纪录5种:点缘拟猥盲蝽Argenis incisuratus(Walker,1873),带胸猥盲蝽Tinginotum perlatum linnavuori,1961,马来皱斑盲蝽Hyqlopeplinus malayensis Carvalho et Gross,1979,尖角透翅盲蝽Hyalopeplus(Hyalopeplus)clavatus Distant,1909,班楔透翅盲蝽Hyalopeplus(Adhyalopeplus)similis(Poppius,1912),模式标本除注明者外,均存南开大学生物系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对丽盲蝽属 (丽盲蝽亚属 )Lygocoris (subg .Lygocoris)的中国种类作了修订。文中共包括 19个种 ,其中有 12新种 ,1个中国新纪录种 ,并包括 1项新等级的认定。即暗胝丽盲蝽L .(L .)calligersp .nov .(正模 :四川峨眉山九老洞 ) ,程氏丽盲蝽L .(L .)chengisp .nov .(正模 :四川峨眉山大乘寺 ) ,晕斑丽盲蝽L .(L .)diffusomaculatussp .nov .(正模 :甘肃榆中兴隆山 ) ,淡色丽盲蝽L .(L .)dilutussp .nov .(正模 :甘肃夏河县合作 ) ,锈褐丽盲蝽L .(L .) ferrugineussp .nov .(正模 :云南哀牢山 ) ,褐盾丽盲蝽L .(L .) fuscoscutel latus (Reuter ,190 6 )stat .nov .[由L .(L .)striicornisvar.fuscoscutellatus升为种级阶元 ],广西丽盲蝽L .(L .) guangxiensissp .nov .(正模 :广西龙胜 ) ,东亚丽盲蝽L .(L .)idoneus(Linnavuori,196 3) (中国新纪录种 ) ,完脊丽盲蝽L .(L .)integricarinatussp .nov .(甘肃榆中麻家寺 ) ,林氏丽盲蝽L .(L .)linnavuoriisp .nov .(云南哀牢山簸箕坝 ) ,长翅丽盲蝽L .(L .)longipennis (Reuter ,190 6 ) ,斑盾丽盲蝽L .(L .)maculis cutellatussp .nov .(四川理县刷经寺 ) ,原丽盲蝽L .(L .) pabulinus (Linnaeus ,176 1) ,红盾丽盲蝽L .(L .)rufiscutellatussp .nov .(甘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我国树丽盲蝽属种类共17种。提出3个新组合:Ardasypterus ,comb .nov.Ar.pronotalis ,comb.nov.;并记述了9个新种,衰劳树丽盲蝽Ar.ailaoensis喜马树丽盲蝽Ar.himalayicus,狭长树丽盲蝽Ar.longulus,任氏树丽盲蝽Ar.renae,黑褐树丽盲蝽Ar.picinus,环胫树丽盲蝽Ar.tibialis,五指山树丽盲蝽A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议将蕨盲蝽属Bryocoris Fallen分为两个亚属:蕨盲蝽亚属subg.Bryocoris Fallen和锥喙蕨盲昃亚属subg、Cobalorrhynchus Reuter(stat.nov.)。文中记载此属的中国种类共13种,包括8个新种:卜氏蕨盲蝽B.bui sp.nov.(正模♂,云南绿春),凹北蕨盲蝽B.concavus sp.nov.(正模♂,云南云龙),李氏蕨盲蝽B.li  相似文献   

9.
记述盲蝽科Miridae1中国新记录属:薇盲蝽属Monalocoris Dahlbohm,1851及1新记录种,薇盲蝽Monalocoris filicis (Linneaus,1758)。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议将蕨盲蝽属BryocorisFall啨n分为两个亚属 :蕨盲蝽亚属subg BryocorisFall啨n和锥喙蕨盲蝽亚属subg CobalorrhynchusReuter (stat nov )。文中记载此属的中国种类共 13种 ,包括 8个新种 :卜氏蕨盲蝽B buisp nov (正模♂ ,云南绿春 ) ,凹背蕨盲蝽B concavussp nov (正模♂ ,云南云龙 ) ,李氏蕨盲蝽B liisp nov (正模♂ ,西藏亚东 ) ,奇突蕨盲蝽B insuetussp nov (正模♂ ,云南屏边 ) ,叶突蕨盲蝽B loba tussp nov (正模♂ ,云南屏边大围山 ) ,四川蕨盲蝽B sichuanensissp nov (正模♂ ,四川峨眉山九老洞 ) ,带蕨盲蝽B vittatussp nov (正模♂ ,云南屏边大围山 ) ,熊氏蕨盲蝽B xiongisp nov (正模♂ ,云南屏边大围山 )。此外 ,尚有以下新意见 :B convexicollisHsiao 194 1,sp dist (取消与biquadranguliferReuter 190 6的异名关系 ,恢复为独立种 ) ;HekistaalbicollisCarvalho 1981,syn nov (降为B gracilisLinnavuori 1961的次异名 ) ;Sineviapallidipes(ZhengetLiu ,1992 ) ,comb nov [将原置于Bryocoris属中的 pallidipesZhengetLiu移入宽垫盲蝽族 (Eccritotarsini)的息奈盲蝽属 (SineviaKerzhner)中 ]。文中附有此属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除注明者外 ,均保存于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随着转基因棉种植年限的延长,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成为棉田主要害虫,建立准确的预测预报模型,可为绿盲蝽的防控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基点16年(1993—2008年)绿盲蝽各代成若虫的发生高峰期与发生量以及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雨日、光照时数等各项因子数据,利用DPSv8.05专业版数据处理系统,采用多因子逐步回归方法,从各代发生量、平均温度、雨量、湿度、光照时长等因子中筛选出4~5个相关显著的预测因子进一步用二次多项回归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初步建立了绿盲蝽各代发生期、发生量预测模型,进行了回代检验,并进一步利用6年(2009—2014年)的绿盲蝽实际发生数据对预测模型的应用效果就行了外延检测,总体测报准确率平均达到85%以上。【结论】建立的绿盲蝽中期测报模型准确率较高,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可以在绿盲蝽的预测预报工作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全面了解河南省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可为该虫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瓶膜法于2010—2013年系统监测了河南新乡、周口、南阳地区绿盲蝽田间种群对毒死蜱、马拉硫磷、辛硫磷和乙酰甲胺磷4种常用有机磷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相对于室内敏感种群,2010—2013年河南省各地绿盲蝽种群对不同有机磷杀虫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变化,但相对毒力比值均小于5倍。其中对毒死蜱、马拉硫磷、辛硫磷和乙酰甲胺磷的敏感性均未降低,且3个种群对马拉硫磷表现为敏感性增强。【结论】毒死蜱、马拉硫磷、辛硫磷和乙酰甲胺磷仍是河南省防治绿盲蝽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腹神经节的组成结构。【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利用突触蛋白抗体对绿盲蝽成虫的腹神经节进行免疫标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扫描照相获得原始数据,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标记,构建三维结构模型。【结果】绿盲蝽成虫腹神经节位于腹神经索的末端,与其前方的后胸神经节和中胸神经节紧密融合,形成后部神经节。与脑和胸神经节类似,腹神经节由周围的细胞体和内部的神经髓构成。腹神经节的神经纤维束主要包括位于腹侧的两条纵向神经连索和向两侧发出的9束神经纤维。9束神经纤维连接着9个神经原节,即富含突触联系的神经髓。这些神经原节紧密融合,无明显的边界,最后两节形成膨大的末端腹神经节。两侧的神经原节由横向的神经连锁连接起来。腹神经节外周的细胞体数量较多,排列紧密,大小一致,仅在前端背侧中间和后端腹侧中间位置分别有2个和5个体积较大的细胞体。【结论】本研究结果明确了绿盲蝽腹神经节的结构,为进一步研究昆虫的行为调控及神经系统发育和演化奠定一定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述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辨识各组成部分的神经节解剖结构及其形态,计算中枢神经系统各神经节结构体积大小、解析其空间分布关系以及连接模式。【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使用突触蛋白抗体对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髓进行染色标记,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获取中枢神经系统各结构数码图像,使用三维图像分析软件对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分析,并构建三维模型。【结果】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从前往后分别由脑神经节、咽下神经节、前胸神经节和后部神经节组成。脑、咽下神经节和前胸神经节3个神经节融合在一块,形成脑-咽下神经节-前胸神经节复合体,并通过长的神经连索与后部神经节相连,从外观上看似由2个大的神经节构成,这种神经节愈合形式尚未在昆虫中发现过。前胸神经节与后部神经节分离,二者由长的神经连索连接起来。除前胸神经节由单独的神经原节构成外,其他3个神经节又由多个神经原节融合而成。脑包括前脑、中脑和后脑3部分。咽下神经节包括上颚神经节、下颚神经节和下唇神经节。后部神经节包括中胸、后胸和腹部神经节3部分。【结论】明确了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节构成,发现了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各神经节的高度融合特性。该项研究结果为研究绿盲蝽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重塑和系统演化奠定了形态学基础,为研究中枢神经元形态、分布以及其对昆虫生理和行为的功能调控机制提供了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15.
随着PCR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量DNA序列的累积,昆虫分子系统学近年来快速发展。线粒体DNA(mtDNA)序列相对于核内DNA序列进化速率较快,常被用于昆虫的系统发育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利用各种线粒体DNA序列来研究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系统发育的研究概况。总结发现,COⅠ、COⅡ、12S rDNA、16S rDNA、Cytb、ND1、ND2和ND5等线粒体区段被用于半翅目异翅亚目系统发育的研究,其中以COI、COⅡ、16S rDNA和Cytb应用最广泛,但目前尚缺乏不同分子标记间的联合分析。进一步的研究最好在选定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的分类阶元(如科间、亚科间、科内属间、种间或种内)后,集中测定线粒体某几个区段的DNA序列,然后进行单一分析和联合分析,并与传统形态学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可望全面分析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绿盲蝽对不同生长期棉花的刺吸危害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近年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对棉花的危害成为农业中热议的话题和重点研究的课题。为更加深入了解此种害虫对棉花各组织的危害特性及量化危害,为早期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我们研究了绿盲蝽对棉花不同生长阶段(各组织)早期危害表征与后期成铃情况的关系。【方法】通过大田接虫法研究了绿盲蝽对苗期、蕾期、花期和铃期棉花植株的危害特性。【结果】绿盲蝽危害24 h会造成棉花子叶期和2叶期产生无头苗,2叶期后受绿盲蝽危害不会形成无头苗。建立了无头苗率和生长点被害级别的关系模型y=0.1906x-0.0439 (1≤x≤5)和棉花苗期(不同叶期)被害10 d后的叶片被害指数与刺吸点数和生长点被害级别回归模型:4叶期:y=0.532+0.202x1+0.005x2; 6叶期:y=-0.063+0.339x1+0.002x2; 8叶期:y=-0.150+0.087x1+0.001x2 (0≤x1≤5, 1≤x2≤5)。绿盲蝽对蕾和花的刺吸危害没有对后期棉铃的脱落率和大小产生显著影响。10 mm和15 mm直径棉铃被害后的校正脱落率分别为55.00%和26.60%,而直径大于15 mm的棉铃校正脱落率均为0;绿盲蝽的刺吸危害对棉铃的成铃大小无显著影响;建立了幼铃(10 mm、10~15 mm直径棉铃)刺吸点数和脱落率的回归模型[10 mm: y=0.1857x-0.081; 10~15 mm: y=0.0522x-0.0068(1≤x≤5)]。【结论】结果表明,幼苗阶段,棉花的子叶期和2叶期是受绿盲蝽危害的敏感时期;成株阶段,棉花嫩铃期是受绿盲蝽危害的敏感时期;建立的绿盲蝽刺吸危害的回归模型可用于绿盲蝽危害损失短期预测。因此,应在棉花受害敏感时期对绿盲蝽重点防治,提高防治效率。  相似文献   

17.
绿盲蝽酯酶基因AlucEST1的克隆及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体内的气味降解酶(odorant degrading enzymes, ODEs)能够降解气味分子, 使嗅觉受体免受持续的刺激。酯酶作为气味降解酶类的一种, 在昆虫嗅觉行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一个新的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酯酶基因AlucEST1 (GenBank登录号: JQ715614)。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该基因全长1 810 bp, 开放阅读框为1 713 bp, 编码571个氨基酸。N-末端疏水区包含由起始位置开始的一段17个氨基酸的信号肽。通过半定量RT-PCR和Real-time qPCR 技术解析该酯酶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谱。结果发现, 该酯酶基因在绿盲蝽的触角、 头、 胸、 腹、 足、 翅等部位中均有表达。其中, AlucEST1在胸、腹部中表达量最高, 在触角中也大量表达。据此推测该基因在气味分子的降解中起重要作用, 同时也参与绿盲蝽体内的多种代谢调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为害对枣树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一年生冬枣Zizyphus jujuba cv.Dongzao和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树叶片为试材,测定了绿盲蝽为害1,3,5和7 d时枣树叶片光合速率、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绿盲蝽为害3,5和7 d时冬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sis rate,Pn)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5.83%,55.42%和59.61%;而酸枣叶片净光合速率仅在5和7 d时较对照分别降低了26.66%和27.34%。冬枣叶片的气孔导度被绿盲蝽为害3,5和7 d时较对照明显降低。冬枣叶片光合速率的下降与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和总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呈显著正相关,而酸枣叶片光合速率的下降仅与叶绿素含量显著正相关。绿盲蝽为害后冬枣和酸枣叶片的快速荧光诱导曲线受到显著影响。冬枣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maximum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Fv/Fm)在绿盲蝽为害不同时间时相对于对照明显降低,而酸枣叶片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绿盲蝽为害不同时间对冬枣和酸枣叶片的光系统Ⅱ放氧复合体(oxygen-evolving complex,OEC)以及光反应活性中心均造成了伤害,但酸枣受到的伤害程度明显低于冬枣。绿盲蝽为害5和7 d后冬枣叶片的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活性降低,而酸枣叶片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活性没有受到显著影响。绿盲蝽为害导致冬枣和酸枣叶片的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较对照明显降低,酸枣叶片中的降低幅度低于冬枣。【结论】绿盲蝽为害造成枣树叶片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不同品种存在明显差异,冬枣叶片Pn降低程度明显高于酸枣。绿盲蝽为害后枣树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与叶绿素含量降低呈显著正相关。绿盲蝽为害影响了枣树叶片PSⅡ的结构和功能,导致供体侧的OEC受到伤害,光合作用PSⅡ反应中心失活,PSⅡ反应中心关闭程度增加,电子传递活性受到了抑制,其中酸枣叶片PSⅡ受到的影响明显低于冬枣叶片。  相似文献   

19.
温度和光周期对绿盲蝽滞育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阐明环境因子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卵滞育诱导作用,测定了3个温度和6个光周期组合处理对绿肓蝽的滞育诱导和绿盲蝽光周期感应的敏感虫态,系统调查了绿肓蝽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组合下所产卵的孵化率.结果表明:绿盲蝽的敏感虫态为1龄若虫;在17℃,20℃和23℃3个不同温度下,光照时间小...  相似文献   

20.
绿盲蝽越冬卵的耐寒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棉花的大面积推广,绿盲蝽成为了我国棉花和果树生产的重要害虫。为了阐明绿盲蝽越冬生态适应性,研究了绿盲蝽卵在越冬过程中的耐寒力变化,测定了卵内生化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绿盲蝽越冬卵低温存活力呈现出明显的月份变化,在-10℃、-20℃处理下,绿盲蝽的越冬卵的半致死时间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1月>2月>12月>3月>4月,在-30℃处理下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1月>12月>3月>2月>4月。在极端低温(-20℃)下1、2、3、4和5 d后,4月份保护卵死亡率明显低于相同处理下的4月份裸露卵的死亡率,枣枝中的越冬卵死亡率分别为4.32%、5.36%、5.42%、6.79%和7.63%,剥离出来的越冬卵死亡率分别为46.06%、51.84%、54.59%、63.07%和74.41%。人工滞育卵的耐寒性强于正常发育卵的耐寒性,弱于自然越冬过程中滞育卵的耐寒性。冷驯化可以显著提高绿盲蝽越冬卵的低温存活力,在0℃冷驯化20 min后,越冬卵的低温(-20℃、100 h)死亡率显著降低,冷驯化40 min后,低温死亡率趋于平稳,均在37%左右。越冬卵体内物质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越冬卵越冬期的含水量显著高于越冬后,其中1月份最高(43.98%),4月份达到最低(38.79%)。越冬卵体内总脂肪含量在整个越冬过程中逐渐降低,从12月份的38.24%,降低到4月份的27.08%。蛋白质和糖的含量均是先降低后升高,其中蛋白质从12月份的78.77μg/mg,降低到1月份的59.80μg/mg,然后又逐渐升高至4月份的73.62μg/mg,体内总糖含量由12月份的39.60μg/mg降低至1月份的21.17μg/mg,然后又逐渐升高至4月份的35.10μg/mg。绿盲蝽越冬卵的耐寒力随着月份的变化而变化,在整个越冬期间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能够抵御冬季低温,而其越冬场所的保护作用增加了其对于冬季严寒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