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血必净注射液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方法制备大鼠离体心脏缺氧/复氧模型。1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缺氧/复氧组(H/R组),低、中、高剂量血必净组(XBJL、XBJM、XBJH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四组按复氧不同时相(复氧0.5 h、1 h、2 h)又分别分为3个亚组(n=10)。对照组在平衡灌注20 min时纪录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发展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LVP)、心率(HR)的值, ELISA检测心肌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其余各组平衡灌注20 min后,灌注ThomasⅡ停搏液使心脏完全停搏30 min之后复灌K-H液使其心脏复跳,连续记录LVDP、±dp/dtmax、LVP、HR在复氧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ELISA检测各组复氧不同时间点心肌中CK-MB的浓度,光镜下观察各组复氧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与sham组相比,其余各组LVDP、±dp/dtmax、LVP值均降低(P<0.05),心肌中CK-MB浓度上升(P<0.05),心肌组织结构发生异常改变,随着复氧时间延长,以上指标异常变化逐渐加剧;在复氧0.5 h、1 h、2 h,各剂量血必净组LVDP、±dp/dtmax、LVP的值均高于H/R组对应时间点的值(P<0.05),心肌中CK-MB浓度均低于H/R组,心肌组织结构异常变化减轻,以中剂量改善效果最佳(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的功能及形态学结构,以中剂量血必净(4 ml/100 m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血必净)治疗甲型H1 N1流感重症肺炎小鼠的疗效,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血必净组,正常组小鼠予20μL PBS滴鼻,模型组小鼠2×105 TCID50/20μL甲型H1 N1流感病毒液滴鼻感染,建立流感重症肺炎小鼠模型。血必净组小鼠2×105 TCID50/20μL甲型H1 N1流感病毒液滴鼻感染,并于感染前24 h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给药5 d。通过观察、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小鼠的存活率、体重、肺病毒载量、肺湿干比、肺组织病理、肺灌洗液细胞因子等结果,评价血必净干预小鼠流感重症肺炎的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模型组小鼠存活率为30%,体重下降明显,肺湿干比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提示严重肺水肿;肺组织病理显示,双肺弥漫性炎性反应细胞浸润,肺泡上皮细胞脱落、坏死,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伴有水肿、瘀血、出血,提示流感重症肺炎模型成立。血必净组小鼠存活率为60%,较模型组为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下降较模型组轻,肺湿干比较模型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示炎症细胞浸润,肺脏水肿,淤血、出血等严重程度均较模型组轻,提示血必净可减轻甲型流感重症肺炎小鼠的肺损伤。模型组与血必净组肺病毒载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必净并无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血必净组可于感染后1 d、3 d降低TNF-α水平(P<0.05),于感染后3 d降低IL-6水平(P<0.05)。结论:血必净对流感重症肺炎小鼠有减轻肺损伤及死亡保护趋势,但作用不显著,这可能与血必净并无直接抗病毒,但能调节感染早期TNF-α、IL-6等细胞因子水平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的效果及对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的
影响。方法:将2012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我院收治124 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 例。对照组给予
常规抗感染、对症支持、脏器保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7 天记
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脓毒症休克率、死亡率、好转率、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 吸入氧浓度
(FiO2))、血清IL-6、TNF-alpha水平以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结果:经7 天治疗后,两组MODS 发生率、IL-6、
TNF-alpha水平以及APACHE Ⅱ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aO2 /FiO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治疗组脓毒症休克率较
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MODS 发生率、脓毒症休克率、死亡率、IL-6、TNF-琢水平以及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
照组,好转率以及PaO2 /Fi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能维护多
器官功能、降低MODS及脓毒症休克发生率,提高动脉血气氧合指数等疗效。 相似文献
4.
虎杖甙对家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组织TLR4和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家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Toll样受体4(TLR4)信号转导通路变化及虎杖甙(PD)对其影响。方法:复制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健康日本大耳白免30只,随机分为对照(C)组、缺血/再灌注(I/R)组、PD组。鲎试剂试管法检测血浆内毒素(ET);RT-PCR法检测肺组织TLR4、核因子-KBp65(NF-KBp65)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I/R组、PD组与C组相比血浆ET无显著差异(均P〉0.05)。I/R组肺组织TLR4、NF-KBp65及ICAM—1mRNA表达较C组显著升高(均P〈0.01);PD组上述改变较I/R组明显下降,但仍高于C组(均P〈0.01);光镜见PD组肺组织结构损伤明显轻于I/R组。结论:PD治疗可以下调肺组织TLR4、NF-kBp65表达,进而抑制ICAM-1等炎症介质的转录和分泌,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比阿培南对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的103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比阿培南0.3 g ,每 8 h给药1次;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血必净50 mL,每天两次。检测两组的炎症因子:白介素-1(Interleukin-1, 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IL-6水平,应激激素:皮质醇(Cortisol, Cor)、人血管紧张素Ⅰ(Human angiotensin I, AngⅠ)、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E)和人血管紧张素Ⅱ(Human angiotensinⅡ, AngⅡ)水平,肺功能:第一秒最大呼气量(Maximum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FEV1)、FEV1%pred、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1、TNF-α、IL-6、Cor、AngⅠ、NE和AngⅡ水平水平均明显降低,FEV1、FEV1%pred和FEV1/FVC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比阿培南对重症肺炎有显著的疗效,不但能明显改善肺功能,还能有效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必净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清内毒素(ETX)及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 大
鼠60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A)组、梗阻性黄疸(B)组、血必净干预(C)组,每组20 只。A组不结扎胆总管,B、C两组结扎胆总管。术后
七天,C 组每日皮下注射血必净4 mL/Kg,A 组、B 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持续用药一周。实验两周后,检测和比较各组大鼠血清
ETX、TNF-alpha、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结果:术后两周,A组血清TBIL、DBIL 水平显著低于B、C两组;B组血
清TBIL、DBIL 水平显著高于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ETX和TNF-alpha水平显著高于A、C 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能通过降低血清ETX和TNF-alpha含量改善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血必净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体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血必净治疗COPD的机制。方法: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PD模型组(简称模型组)、血必净干预组(简称干预组),每组12只。采用香烟烟雾暴露加气管内滴注脂多糖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造模时间共30天,其中干预组在后15天给予血必净4ml/Kg体重尾静脉注射。分别测定各组肺功能,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浓度。结果:模型组大鼠FEV0.3/FVC[(57.8±5.6)%]和动态肺顺应性(Cydn)[(0.098+0.006)cmH20·mL^-1·s^-1,lcmH20=0.098k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1.4±3.1)%和(0.195±0.012)cmH20·mL^-1·S^-1],而干预组大鼠[(67.2±3.2)%和(0.142±0.024)cmH20·mL‘S‘。]则较模型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940、-15.165、-5.552、-6.927,均P〈0.01);模型组大鼠平均气道阻力(RI)[(0.802±0.070)mL/cmH20]明显高于对照组[(0.224±0.069)mL/cmH20],而干预组[(0.475±0.050)mL/cmH20]则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389、-12.658,均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IL-8浓度[(27.8±7.4)pg/mL和(340.0±79.6)pg/mL、(209.9±82.1)pg/mL和(337.3±96.4)pg/mL、(37.7±11.4)pg/mL和(69.6±18.9)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466、-19.648、-11.749、-16.364、12.550、14.834,均P〈0.01),而干预组大鼠[(9.6±5.6)pg/mL和(45.6±22.9)pg/mL、(36.3±17.9)pg/mL和(42.9±20.5)pg/mL、(10.3±5.6)pg/mL和(15.7±8.0)pg/mN.~4较模型组有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367、-17.390、-10.106、-14.631、10.475、12.772,均P〈0.01)。结论:COPD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8的浓度均显著增高,血必净干预能显著下调上述关键致炎因子的表达,并与其临床症状、肺功能、病理学改变相印证。因此,我们推测:血必净可能通过下调COPD炎症时TNF-α、IL-6、IL-8等关键致炎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抑制气道炎症的级联效应来发挥其强大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必净注射液对AOPP患者血清TNF-a、IL-10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AOPP患者血清TNF-a、IL-10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例AOP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0例)给于洗胃、胆碱酯酶复能剂、阿托品、长托宁及对症支持治疗,血越净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空白对照组为医院健康体检者(20例).观察AOPP两组1、3、5、7天血清TNF-a、IL-10的变化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第一天治疗前机体炎性因子TNF-a、IL-10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天后血必净治疗组机体炎性因子TNF-a、IL-10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明显减低AOPP惠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改善其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血必净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 大鼠体内炎症因子的影响, 探讨血必净治疗 COPD 的机制。方法:
36 只 Wistar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OPD 型组 ( 简称型组 ) 、 血必净干预组 (简称干预组), 每组 12 只。 采用香烟烟雾暴露
加气管内滴注脂多糖法建立 COPD 大鼠型。 造模时间共 30 天, 其中干预组在后 15 天给予血必净 4 ml/Kg 体重尾静脉注射。 分
别测定各组肺功能, 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 ( TNF-α ) 、 白介素 -6 (IL-6 ) 、 白介素 -8 ( IL-8 ) 浓度。结
果: 模型组大鼠 FEV0.3/FVC [(57.8 ± 5.6) %]和动态肺顺应性 (Cydn ) [(0.098± 0.006) cmH2 O · mL
-1
· s
-1
, 1cmH2O=0.098 kPa]均明显
低于对照组[(81.4± 3.1)%和(0.195± 0.012) cmH2 O · mL
-1
· s
-1
],而干预组大鼠[(67.2 ± 3.2)%和(0.142± 0.024) cmH2O · mL
-1
· s
-1
]则较
模型组有显著提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 -13.940、 -15.165、 -5.552、 -6.927, 均 P< 0.01 ) ; 型组大鼠平均气道阻力
(RI ) [(0.802± 0.070) mL/cmH2
O]明显高于对照组[(0.224± 0.069) mL/cmH2
O],而干预组[(0.475± 0.050) mL/cmH2
O]则较型组有
明显下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 -22.389、 -12.658, 均 P< 0.01 ) ; 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 TNF-α、 IL-6、 IL-8
浓度[(27.8± 7. 4) pg/mL和(340.0± 79. 6) pg/mL、 (209.9± 82.1) pg/mL和(337.3± 96. 4) pg/mL、 (37.7± 11.4) pg/mL和(69.6± 18. 9) pg/mL]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 -12.466、 -19.648、 -11.749、 -16.364、 12.550、 14.834, 均 P< 0.01 ) ,而干预组
大鼠[(9.6± 5.6) pg/mL和(45.6± 22.9) pg/mL、 (36.3± 17.9) pg/mL和(42.9± 20.5) pg/mL、 (10.3± 5.6) pg/mL和(15.7± 8.0) pg/mL]则较
型组有显著降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 -9.367、 -17.390、 -10.106、 -14.631、 10.475、 12.772, 均 P< 0.01 )。 结论: COPD
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 TNF-琢、 IL-6、 IL-8 的浓度均显著增高, 血必净干预能显著下调上述关键致炎因子的表达, 并与
其临床症状、 肺功能、 病理学改变相印证。因此, 我们推测: 血必净可能通过下调 COPD 炎症时 TNF-α、 IL-6、 IL-8 等关键致炎因子
的表达, 进一步抑制气道炎症的级联效应来发挥其强大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肾功能、炎性因子和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 样受体4(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于2019年4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SAP患者108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血必净注射液)。对比两组肾功能、炎性因子和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两组治疗7 d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BUN、Sc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下降(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IL-6、TNF-α、IL-1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7 d后TLR4、NF-κB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TLR4、NF-κB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有效控制重症SAP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肾功能损伤,可能与调节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七味白术散可用于治疗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尤其近些年来在改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方面得到广泛使用。【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对糖尿病大鼠肠道屏障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七味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空白组大鼠给予正常饮食,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七味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造模成功后分别用二甲双胍和七味白术散灌胃处理,空白组和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观察治疗前后大鼠的一般生存状况;药物干预4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另选取100例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时观察各组TNF-α及IL-6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研究组各时间点TNF-α及IL-6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且研究组的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跟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HMGB1)/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炎症通路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大鼠分为三组:同源正常血压大鼠(Wistar-Kyoto rats,WKY),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lly hypertensive rat, SHR),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运动组(SHR+exercise,SHR+EX)。运动为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自制跑台,倾斜角设置为10度,运动强度逐步增强,持续12周。尾动脉检测血压,收集左心室,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纤维化水平,RT-PCR法检测心肌中纤维化相关基因的m RNA水平,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 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的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和TLR4的蛋白表达。结果:有氧运动可以明显降低SHR大鼠心肌中HMGB1(P0.05)和TLR4(P0.05)的蛋白表达以及炎症因子IL-6(P0.05)和TNF-α(P0.05)的蛋白水平。经过的有氧运动之后,SHR大鼠的体重(P0.05)、收缩压(P0.05)、舒张压明显降低(P0.05);心肌纤维化水平和心肌中I型胶原(P0.05)、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P0.05)、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P0.05)的m RNA水平出现显著下降。结论:有氧运动可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中HMGB1/TLR4炎症通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oll 样受体4 单克隆抗体(TLR4mA)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肠TLR4、TNF-alpha、IL-1beta表达的影响及其对
UC 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LR4mAb 干预组。模型组及TLR4mAb 干预组采用三硝
基苯磺酸(TNBs)法造模,TLR4mAb 干预组给予TLR4mAb10 ug 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以生理盐水代替TLR4mAb 腹
腔注射,剂量及频次相同,第8 天处死全部大鼠。分别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及组织病理学(HPS)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
测结肠组织TLR4 的原位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白细胞介素-1beta(IL-1beta)的浓
度。结果:模型组DAI及HPS 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LR4mAb 干预组较模型组有所缓解(P<0.05)。TLR4、TNF-
alpha、IL-1beta在模型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LR4mAb 干预组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异常免疫反应有关。TLR4mAb 可影响肠黏膜TLR4 及下游炎症因子
TNF-alpha、IL-1beta的表达,减轻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肠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必净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10 mg/kg)组与血必净低、中、高剂量(5、10、15 ml/kg)组,每组10只。通过腹腔注射5 mg/kg内毒素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模型成功4 h后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正常对照组和ALI模型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7 d后采集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取肺组织,检测肺系数(LI)、左肺湿/干质量比(W/D)、肺含水率[(W-D)/W],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I、W/D、(W-D)/W,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以及血清MDA含量升高,PaO2,IL-10蛋白表达和血清SOD活性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低、中、高剂量组大鼠LI、W/D及(W-D)/W,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以及血清MDA含量降低,PaO2,IL-10蛋白表达和血清SOD活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血必净高剂量组效果较好,与中、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5)。结论:血必净能减轻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其药理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和血清MDA水平和上调IL-10蛋白表达和血清SOD活性有关,且以高剂量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培养上清(supernatant recovered from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culture MRS broth,LBG-S)对慢性酒精摄入大鼠小肠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TANK结合激酶-1(TANK binding kinase-1,TBK1)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雄性健康Wistar大鼠30只(2月龄,体重250~300 g)分为三组:2月龄对照组(即基线对照组),顺应1周后即处死;9月龄对照组,自由取食标准鼠粮及饮用双蒸水7月;慢性酒精组,9月龄,饮用含25%乙醇的双蒸水连续6月。处死大鼠后,分离培养并计数各组大鼠小肠黏膜中的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分离并培养各组大鼠的小肠上皮细胞,在有或无LBG-S(10μg/m L)预处理的情况下,给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10 EU/m L)刺激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小肠分离上皮细胞中的TLR4及TBK1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分离小肠上皮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结果:慢性饮酒后,大鼠肠腔内乳酸杆菌数量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数量无明显增加。LPS能明显升高各组分离大鼠小肠上皮细胞TLR4、TBK1以及生成TNF-α和IFN-γ的水平(P0.05),且慢性酒精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2月龄及9月龄对照组(P0.05)。LBG-S的预处理能明显抑制LPS对各组分离大鼠小肠上皮细胞TLR4、TBK1以及生成TNF-α和IFN-γ水平的上调作用(P0.05)。结论:慢性酒精摄入导致大鼠小肠上皮TLR4-TBK1通路对LPS的高敏感性,LBG-S能明显抑制这一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乳源性复合益生菌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高脂饮食和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利拉鲁肽组、复合益生菌低剂量组和复合益生菌高剂量组,正常SD大鼠为对照组,每组8只。血糖仪检测不同时段血糖值,ELISA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生化仪检测大鼠尿素氮(BUN)、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24h Alb)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qPCR法检测肾组织TLR2、TLR4的mRNA的表达以及Western blot检测TLR2、NFκBpp65蛋白表达量。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组大鼠HbA1c、BUN、Scr及24h Alb水平明显下降,并且复合益生菌能够明显改善肾脏的组织形态,显著降低TLR2、TLR4的mRNA的表达和TLR2、NFκBpp65蛋白表达量。 结论 复合益生菌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损害,其机制与部分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TLR2、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相关肺损伤(PALI)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PALI组、HO-1促进剂组、HO-1抑制剂组,每组8只。PALI组经胆胰管注入牛磺胆酸钠制备急性重症胰腺炎(ANP)动物模型。Sham组胆胰管内不注入牛磺胆酸钠,其余操作同PALI组。HO-1促进剂组于造模后30 min经腹腔注射牛血晶素75μg/kg;HO-1抑制剂组于造模后30 min经腹腔注射锌-原卟啉20μmol/kg。PALI组和Sham组均于造模后30 min经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术后24 h,进行肺损伤学评分,统计肺湿/干重比值。检测大鼠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TNF-α、IL-6、NGAL水平。检测大鼠术后24 h肺组织中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PALI组肺损伤学评分、肺湿/干重比值、淀粉酶、TNF-α、IL-6、NGAL、TLR4、NF-κB p65明显高于Sham组;HO-1促进剂组肺损伤学评分、肺湿/干重比值、淀粉酶、TNF-α、IL-6、NGAL、TLR4、NF-κB p65明显低于PALI组;HO-1抑制剂组肺损伤学评分、肺湿/干重比值、淀粉酶、TNF-α、IL-6、NGAL、TLR4、NF-κBp65明显高于PAL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O-1能够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下调TNF-α、IL-6、NGAL等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发挥减轻急性重症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胸腺肽α1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2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血必净注射液治疗,n=75)和B组(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胸腺肽α1治疗,n=75),两组均治疗10 d。对比两组疗效、常规疗效指标、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B组治疗10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70/75),高于A组的81.33%(61/75)(P<0.05)。B组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短于A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低于A组(P<0.05)。治疗10 d后,B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高于A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A组(P<0.05)。治疗10 d后,B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A组(P<0.05)。治疗10 d后,B组CD3+、CD4+、CD4+/CD8+高于A组,CD8+低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胸腺肽α1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能改善患者血气状况,提高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粪菌移植(FMT)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小鼠饮用2.0%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构建小鼠UC模型;50只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留取10只取粪便(这10只不参与后续的实验),其余40只称重、编号,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DSS模型对照组(Model组)、美沙拉嗪组(Model+5ASA组)和粪菌液组(Model+FMT组),每组10只,Con组和Model组均给予0.9% NaCl溶液灌肠,给药组分别给予美沙拉嗪、粪便滤液灌肠;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各组结肠组织病理情况,用透射电镜检测各组小鼠的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结构的变化情况,ELISA检测各组血清内毒素、炎症因子TNFα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及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ZO1蛋白表达。 结果 与Model组相比,粪菌移植明显改善小鼠的DAI指数和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肠上皮细胞间隙增宽程度减轻,腺上皮细胞间连接较紧密,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完整,排列整齐,内毒素、TNFα的含量明显下降,TLR4及NFκB在结肠组织的表达明显下降,ZO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促进结肠黏膜屏障的修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54 3,P结论 FMT可减少内毒素及炎症因子的产生,改善结肠炎症,TLR4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FMT修复结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