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然之友,全称为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会址设在北京,是中国民间环境保护团体。作为中国文化书院的分支机构,自然之友遵守中国政府的各项法律、政策及中国文  相似文献   

2.
羊玲 《四川动物》2007,26(4):876-877
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和社区共管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工作职责,也是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雪宝顶保护区周边社区主要的少数民族——藏族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民族文化中,选择其中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关系的狩猎、采集、放牧、采矿、转山(朝圣)、用火等活动,探讨了保护区周边藏族文化与自然保护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建设和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发展周边社区经济是保护自然资源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以下简称“唐家河”)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系的末端 ,为广元市海拔分布区的最高点 ,是青川县最西北角森林保护最完整的自然保护区。她保存了种类繁多而比较古老的动植物类群 ,是我国大熊猫避难所之一的自然保护区。然而 ,由于唐家河周边社区经济、文化十分落后 ,过度的利用已使自然资源面临衰竭 ,生物多样性也潜在着遭受破坏的威胁 ,尤其是周边有大熊猫分布的环境日趋恶化 ,大熊猫已面临着生存威胁。因此 ,如何改善周边社区经济环境 ,提高周边社区经济发展 ,不仅是唐家河面对思考的课题 ,也是当地政府和周边社区…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地社区生计转型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思源  王博杰  王国萍  魏钰 《生态学报》2021,41(23):9207-9215
良好的社区与自然保护地关系首先建立在社区生计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上。为促进社区认同、接受乃至参与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逐渐重视社区利益,推动其生计转型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社区居民从事产业活动、进行生产经营、参与产业分工,是维持和改善生计的重要方式之一。研究采用质性内容分析方法,从不同研究视角、地理空间和政策背景的案例研究中提取自然保护地社区生计转型及其产业发展路径的内在逻辑,形成内容、激励机制、政策保障、结果、成败分析、发展对策六个核心范畴,以动因与形式、结果与原因来归纳总结前5个范畴的核心事实,根据发展对策提出自然保护地社区生计转型和产业发展原则,并结合国家公园特征和管理目标提出建议。研究表明,在社区层面协同保护与发展本质上来说是降低农户面临的自然、政策和市场风险的过程,生计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双重目标可以通过产业生态化,产业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来实现。以产业发展带动生计转型具有经济、社会、文化多重效益,但其实现需要尊重本土文化,保障社区基本权利,多方参与协作,匹配和提升居民差异化能力。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社区生计发展特别需要依托本地资源,对标市场需求,推进产业生态化,拓展传统产业功能,从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协同中寻求生态和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相似文献   

5.
由于妇女“主内”的社会性别分工,形成了少数民族妇女与山林、土地等自然资源密切而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扎根理论的社区参与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思源  魏钰  苏杨  闵庆文 《生态学报》2021,41(8):3021-3032
大量研究表明自然保护地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地的态度是影响社区参与保护,实现保护地管理目标的主要因素,由此建立了"认知-态度-参与"的行为逻辑。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希望进一步推进社区与保护地的关系,全面提升自然保护管理效率,也建立在对这一行为逻辑的认同之上。为验证社区认知与行为的关系,并为促进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支持,研究试图分析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社区居民的国家公园的"认知-态度-参与"的行为逻辑以揭示社区参与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深层机制。与一般研究不同在于,本研究是针对正在建设中的国家公园,使得本地利益相关方的态度有机会影响国家公园建设进程。为获得社区"认知-态度-参与"核心观念,探索社区参与的过程和方式,提出促进社区参与的方法,研究采用扎根理论这一质性研究方法,基于对本地利益相关者采用半结构化开放问题的深度访谈,归纳出概念与范畴,形成社区参与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理论。研究首先形成45个概念与13个范畴,通过范式模型研究发现,稳定资源使用权利、引导社区参与决策、保障社区发展权利、创新社区产业模式、提高个体适应能力、降低政策风险影响等六个主范畴能够解释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的认知-态度-参与这一行为逻辑。通过归纳主范畴,研究进一步提炼出社区参与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理论核心在于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的自主性、创新性与适应性,其内在机制在于社区参与是一个自主性提高的动态过程,需要通过保障社区生计资源禀赋来实现长期的价值转化,最终使其成为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治理的组成部分。在理论阐释基础上,研究提出从改善社区认知、提升社区参与角度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的路径。研究也指出,所提出的社区参与机制理论能够提炼量化指标评价社区参与,追踪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程。  相似文献   

7.
国际能源组织称:去年全球能源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上升了创纪录的5%,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是世界末日。利用多重效益的理念进行森林恢复,是缓解气候变化危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全球各地开展了一系列评估保护区管理成效的研究工作。2005年, 国家林业局对全国634个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发放了调查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535份。本文针对其中的社区参与、社区共管和与社区的协调发展3个指标分析了国内的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效果, 并对社区管理效果的得分情况、区域特征、级别特征和影响管理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社区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3个指标中, 与社区的协调发展得分最高, 为1.85分, 社区参与和社区共管分别为1.15分和1.03分; 各个区域在社区管理效果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 华中地区的社区管理效果平均分最高, 为4.26分, 华南地区最低, 为3.73分;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社区管理效果整体上比省级好, 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 监测与评价、人事管理、职工培训、管理计划和保护区巡护这5个指标与社区管理效果的相关程度较大。为了提高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效果, 我们建议着重从有效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建立社区共管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国家和各省统筹拨付保护区经费以及完善职工管理制度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态区划方案   总被引:308,自引:28,他引:308  
生态区划是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合理管理及持续利用的基础,它可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政策的制订提供科技依据。在综合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区划的原则和依据,建立了各级生态区单元划分的指标体系和命系统,最后对我国生态环境进行了区域划分。将我国划分为3个生态大区、13个生态地区和57个生态区。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参与式评估和KAP研究等方法,对马边县境内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社会经济及居民生态保护意识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社区经济落后、人口增长、教育水平偏低的现状构成对保护区影响的主要因素,另外当地的传统观念及生活习惯也对保护区动植物存在一定影响。通过分析,结合当地情况,为社区及保护区将来的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93年发起人组织玲珑园会议1993年,自然之友发起人梁从诫、杨东平、王力雄和梁晓燕开始议论并探讨在中国建立民间绿色组织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993年6  相似文献   

12.
十二年前,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世界各国领导人就消除贫穷、饥饿、疾病、文盲、环境恶化和对妇女的歧视,商定了一套有时限的目标和指标.并明确到2015年,实现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一半(以1990年的水平为标准),普及义务教育。扭转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退化的趋势的具体目标。十二年过去了,贫穷、饥饿、疾病、文盲、环境恶化等问题仍然一直困扰着全球的发展,当初确定的具体阶段目标基本上无望实现。  相似文献   

13.
社区门诊就诊人群中急症患者并不少见,社区急救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延伸.了解社区急救病例的特点,对提高社区院前急救水平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将我院社区门诊中院前急救病例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中国自然保护地社区保护冲突的类型和分布热点,并研究冲突分布与保护地自然、经济条件的相关性。采用基于已有文献的文本分析、绘图分析、核密度分析、叠加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自然保护地社区保护冲突可分为9类,其中限制访问冲突、农业和土地利用冲突、公园利益和税收分配、人类与野生生物冲突等4类较普遍;社区保护冲突的分布热点与森林资源分布有较强相关性,与社区经济收入状况相关性较弱;不同冲突类型的热点分布具有差异。研究结论包括:中国自然保护地社区保护冲突目前主要停留在物质层面,社区对于精神层面的损失尚不敏感,社区的直接资源利用受限是引发冲突的最常见原因。森林生态系统类保护地的社区保护冲突受到最多关注,且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社区中广泛存在;不同类型冲突的热点分布存在差异,受社区资源依赖程度、旅游发展等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社区养老发展成为中国城市的主要养老模式,单位社区老龄化问题较其他新兴社区更为典型,是社区养老建设的重要阵地。因其制度转型导致原有功能和结构破碎,使得该类社区普遍存在适老性缺失问题,突显出单位社区适老性景观更新研究的迫切性。以重庆土湾重棉厂社区为例,通过社会调查量表和半开放式访谈等方式,调查老年人日常行为路径、社会网络特征和文化记忆感知,发现了社区服务体系分离、社会网络分化和集体记忆缺失三大既存问题,由此构建出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增加多元交往空间、延续单位集体记忆的适老性景观干预途径,从而为单位社区适老性景观建设提供理论探寻和实践样本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以人为本加强油田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对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自然森林作为城市植被恢复的重要模式,已在我国多地开展了实践,并衍生了新的造林模式。为评估不同近自然森林建设模式的群落恢复进程,本研究以上海城市裸地上重建的近自然森林为对象,通过长期监测两处分别应用原"宫胁法"与新"异龄复层落叶—常绿混交林"种植模式的近自然森林重建过程,从物种组成、垂直结构、生活型组成和目标恢复物种4个方面解析恢复动态。结果表明:两种造林模式恢复的近自然森林,随恢复进程其物种组成逐渐趋同,在十多年内已形成了落叶—常绿垂直混交结构;"异龄复层落叶—常绿混交林"造林模式可更好地促进常绿阔叶树种的恢复,尤其是常绿建群种红楠与小叶青冈。本研究证实了近自然森林恢复技术可以缩短亚热森林群落向演替后期发展的时间,以及新造林模式的有效性,为近自然森林技术的应用与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社区卫生服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也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社区护理的发展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处于发展阶段,很多地方都还不太完善,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提高,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社区护理已成为21世纪护理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热点[1], 人们逐渐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希望能就近看病,及时方便得到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等疾病的预防与保健服务.现就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发展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书润是在我们“绿家园志愿者”一月一次的记者沙龙上说的感谢沙尘暴,同时被他感谢的还有污染。当时,是我不知趣地向大家解释,刘先生说的感谢是带引号的。其实人家刘先生并不需要我的解释。 生态学与人情味 和刘书润相识是在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2000年12月在深圳召开的一次会上。那天,当我知道坐的一车人不是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者,就是植物学家、生态学家时,就把自己在制作广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