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在我国乌鹳(Ciconia nigra Linnaeus)的肠内找到三种棘口类吸虫,为乌鹳异棘口吸虫、新种(Allechinostomum nigriconiatum sp.nov.),中国肿头吸虫、新种(Chaunocephalus sinensis sp.nov.),肿头吸虫(Chaunocephalus ferox Dietz,1909)。对两个新种作了描述。 乌鹳异棘口吸虫、新种与该属的其他各种主要区别在具有卵巢后子宫环盘曲。中国肿头吸虫、新种与肿头吸虫的区别主要在卵黄腺滤泡呈横行排列,分布向后达体后部、角棘较小等特征,并与该属的其他种也作了比较。肿头吸虫属种的发现不但在我国而且在东亚均为首次。 文内对异棘口吸虫属(Allechinostomum Odhner,1910) 与肿头吸虫属(Chaunocephalus Dietz,1909)的分类位置各作了论述,并均列有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棘口科吸虫(Echinostomatidae Dietz,1909)是吸虫纲中种类较多的一个科,近年来不断有新种记载,已知有350多种。我国过去已记载有70多种,并有许多新种发现(顾昌栋等,1958,1963,1974)。在福建过去作者已报告41种,近年来继续采集一些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3.
棘口属吸虫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记述采自寄生在我国陕西省洋县山区的濒危危鸟朱HuanNipponia nippon体内的棘口吸虫一新种,洋县棘口吸虫Echinostoma yangxianensissp.nor。,对新种的形态特征作详细的描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1989年3—9月,用分离白雅安淡水螺体内的棘口吸虫囊蚴按100—150个/只人工感染小白鼠15只,在小白鼠的胃和肠道共检到5种棘口吸虫,现报道于下:(测量单位:mm)1曲领棘缘吸虫Echinoparyphium recurvatum第二中间宿主为赤豆螺Bithynia fuchsiana和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2接睾棘口吸虫Echinostoma paraulum Dietz,1909(宫川棘口吸虫E.miyagawai Ishii,1932)第二中间宿主为尖口圆扁螺Hippeuties cantori。3鼠真缘吸虫Euparyphium murinum第二中间宿主为赤豆螺和中华圆田螺。4移睾棘口吸虫E.cinetorchis第一中间宿主为赤豆螺;第…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整理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吸虫标本的过程中,检得有Petasiger(Petasiger)亚属标本三种,认为均系该属的新种。模式标本与副模标本均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现分别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采自寄生在我国陕西省洋县山区的濒危鸟朱Nipponianipponn(鹳形目Ciconiitormes)体内的棘口吸虫一新种,洋县棘口吸虫Echinostomayangxianensissp.nov.,对新种的形态特征作详细的描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吸虫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遍及全世界。主要寄生于鸟类,其次是哺乳类、爬虫类,少数见于鱼类。目前文献报道本科吸虫能寄生于人体的虫种已有十多种,在我国报道寄生于人体的已有7种(赵慰先等,1983)。其中棘隙属Echinochasmus Dietz 1909在我国曾报道寄生于人体的仅有日本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japonicus及抱茎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perfliatus。本文现报道在广州市郊区发现寄生于人体的棘隙属一新种——九佛棘隙吸虫,新种Echinochasmus jiufo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8.
雅安地区棘口科吸虫及其中间宿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89年3—9月在雅安通过解剖检查13种贝类12628只并将其体内的棘口科吸虫囊蚴人工感染实验动物(家鸭、小白鼠)共检获12种棘口科吸虫,棘口科吸虫尾蚴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的季节性消长亦经观察。并对棘口科吸虫囊蚴与贝类以及贝类与鸟禽类和嚯乳类动物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979—1980年,作者在江西抚州地区剖检家鸭时,于胆囊内获得一批吸虫。经鉴定为: 企鹅次睾吸虫Metorchis pinguinicola Skrjabin,1913 企鹅次睾吸虫隶属于后睾科Opisthorchiidae,为我国新记录。作者此次发现的虫然形态与Skrjabin氏的标本很相似,现描述如下(测量单位为mm);虫体中型,白色,体棘止于睾丸前。虫体大小为4.464—5.709×0.693—0.957mm。口吸盘大小为0.330—0.363×0.297—0.330mm。腹吸盘圆形,位  相似文献   

10.
睾柄科 Orchipedidae Skrjabin,1924吸虫是寄生在鸟类和哺乳类鼻腔、气管中的吸虫,在我国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78年11月2日在天津塘沽猎获2只红嘴鸥Larusridibundus Linnaeus,在其中一只的肺脏支气管内获得吸虫2个,经鉴定为。  相似文献   

11.
1979年,我们在陕西省的陇县调查鸟类寄生虫时,从一只黄斑苇[lxobrychus sinensis sinensis(Gmelin)]的胆囊内检获6条吸虫,经鉴定隶属于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 Poche,1926)、坚体亚科(Pegosominae Mendhein,1940)、坚体属(Pegosomum Ratz,1903)的苇坚体吸虫(Pegosomum ix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收集的寄生虫标本中,曾采到环肠科(Cyclocoelidae)吸虫,经鉴定,其中双囊环肠吸虫Cyclocoelum(Pseudhyptiasmus)bivesiculatum Prudhoe,1944为我国的新纪录。 宿主:红尾斑鸫Turdus naumarmi eunomus Temminck,1820;寄生部位:腹腔;采集日期:1964年5月11日;采集地点:山西太原。 共采到103只,经10个标本的测量,其一般量度均较Prudhoe记载为小(可能与标本固定有关)。  相似文献   

13.
前殖吸虫属(Prosthogonimus)及棘口吸虫低颈属(Hypoderaum)吸虫是寄生于家禽的常见寄生虫,成虫分别寄生于成禽的输卵管和肠道。常引起家禽软壳蛋、无壳蛋或产蛋停滞。家禽前殖吸虫病和棘口吸虫病呈地方性流行,对农村家禽饲养业有较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根据邬捷等(1980)资料,我国的巨盘吸虫共有三种。其中除个别发现于陕西外,大部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即1.扩展巨盘吸虫(广东、陕西);2.泰国巨盘吸虫(广东、云南);3.台湾巨盘吸虫(台湾、福建、浙江)。该资料进一步证实,云南水牛、黄牛的胆管内有扩展巨盘吸虫Gigantocotyle explanatun和泰国巨盘吸虫G.siamense混合感染。感染率水牛为41.4%,黄牛为40%。 近年来,云南金平县以及玉溪县个别公社的水牛发现一种慢性疾病。该病多发生于夏、秋季。其主要症状为腹泻,病牛逐渐消瘦,衰弱,高度贫血。病至后期,部份病牛常卧地不起,终因衰竭而死亡。死后尸检,常于肝脏、胆管内发现成千上万的同盘类吸虫,有的进入十二指肠内。1976年9月作者将金平县所采得的虫体标本进行鉴定,认  相似文献   

15.
杭州棘隙吸虫,新种Echinochasmas hangzhouensis sp. nov., 虫体较小,前狭后宽1.406—1.605×0.227—0.341,头领发达,头棘22—24枚,角棘4枚,体表披棘,口吸盘端位,近圆形。腹吸盘大,为口吸盘的二倍左右。具前咽,食道长。二睾稍有重叠,位于中横线之下,阴茎囊大,卵圆形,内含贮精囊,卵巢小,近圆形,位于腹吸盘与前睾之间,具受精囊,梅氏腺。卵黄腺位于身体的两侧,在腹吸盘与前睾前及后睾后卵黄腺在中央相汇合。子宫短,虫卵数少。  相似文献   

16.
草鱼生长与台湾棘带吸虫囊蚴内种群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曾伯平  廖翔华 《动物学报》1998,44(2):144-149
通过对草鱼鳃上台湾棘带吸虫囊蚴内种群的研究发现,随着草鱼的生长。其感染率,下蚴的平均密度都下降,其感染强度也呈下降的的趋势;草鱼鳃上囊蚴的频率分布,表明有大量的囊蚴寄生于少数草鱼鳃上,多数草鱼感染少量的囊蚴;囊蚴在草鱼不同组鳃片上的分布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复口吸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军 《生态科学》2005,24(2):168-172
复口吸虫是淡水鱼类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在欧洲、亚洲和北美等地区均有复口吸虫的分布。复口吸虫的生活史是一个复杂过程,分别经过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后囊蚴和成虫阶段,其中间寄主分别为第一中间寄主螺、第二中间寄主鱼和终末寄主鸟。在自然水体里,特别是在人工养殖水体中,复口吸虫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能使第二中间寄主鱼产生一系列的病症,严重的能引起寄主鱼的大量死亡。科学家对其的研究比较深入和广泛,而本文仅对复口吸虫的分类学、生活史、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从湖南两地的家鸭水肠中采集到2新种细小吸虫、经鉴定为:湘中棘缘吸虫,新种Echinoparyphium xiangzhongense sp.nov.,前宽后狭尖,头棘41-42,角刺4枚,子宫中卵1-3枚。隆回棘缘吸虫,新种Echinoparyphium longhuiense sp.nov.,舌形,头棘39枚,子宫中卵1-12枚。新种与近似种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建立新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80年3—4月在福建省龙溪地区东山县解剖了两头中华白海豚(Soua chinensis Osbeek,1765),在其肝脏及胆管中检获了一批吸虫。经鉴定是海豚弓曲吸虫 Campula palliata Looss,1885 隶属于Campulidae 科,为我国新纪录,中华白海豚为本虫新宿主。本种系Looss氏1885年首次在  相似文献   

20.
台湾棘带吸虫的终末宿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为终末宿主。台湾棘带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软体动物,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类,过去一直认为台湾棘带吸虫的终末宿主是鸟类和哺乳类。作者在台湾棘带吸虫种群生态学的研究中发现两栖类的泽蛙Rana limnocharis,爬行类的中国水蛇Enhydris chinensis也是台湾棘带吸虫的终末宿主,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从中国水蛇的食性以及与鱼类相似的栖息环境来看,中国水蛇可能是台湾棘带吸虫的最适终末宿主,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