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通过对以灭活的双歧杆菌及培养液用于抗徨素脱污染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调整试验,结果表明了灭活的双歧杆菌及其代谢产物对小鼠肠道正常菌群的有调节作用,使其恢复了正常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定量检测40只小鼠新鲜大便中的优势菌群。依次为类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作者用抗生素抑制小鼠肠道正常菌群,再以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这些小鼠,加重了肠道菌群失调,小鼠失去定值抗力。然后将鼠粪制剂,丽珠肠乐进行分组调整,并以抗生素 伤寒沙门氏菌不治疗作阴性对照组;肉汤+鼠伤寒沙门氏菌不治疗作对照组,连续观察一周。  相似文献   

3.
双歧杆菌预防化疗后肠道菌群失调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双歧杆菌对乳腺癌患者由于化疗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作用。2010年在我科住院的98例乳腺癌患者,在第一周期化疗后有48例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为48.9%;在3周后的第二周期化疗前1d予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一次4片,一日2次),直至化疗后2周,肠道菌群失调例数减少到32例,发生率为32.7%。在前后两周期化疗期间监测血常规,粪便菌群失调检查。治疗周期出现菌群失调比例32.7%明显低于对照周期48.9%(P〈0.05),双歧杆菌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导致胃肠菌群失调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双歧杆菌DM9227菌株及乳杆菌DM8121菌株对大鼠肠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将含有红霉素及链霉素的抗生素溶液给20只大鼠灌胃,灌胃量为每种抗生素200mg/kg/日,连续3天。然后将动物分为双歧杆菌及乳杆菌菌液灌胃组及PBS灌胃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长双歧杆菌对抗生素诱导大鼠腹泻及肠道菌群失调的调节作用。方法按体表面积予头孢曲松钠钠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腹泻及肠道菌群失调,然后灌胃不同剂量的长双歧杆菌菌粉,观察治疗后大鼠肠道菌群数量、B/E值和血清内毒素的变化。结果予头孢曲松钠钠处理后,大鼠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肠球菌异常增殖,B/E值明显下降,血清内毒素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倍剂量治疗组肠道内细菌数量恢复程度及B/E值改善程度显著优于低倍剂量组。长双歧杆菌各治疗组的血清内毒素含量无明显改善,与自然恢复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头孢曲松钠可诱导大鼠肠道菌群失调。高倍剂量长双歧杆菌对头孢曲松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效果更佳,短期应用不能明显改善头孢曲松钠诱发的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6.
双歧杆菌对菌群失调大鼠血清NO及NO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对抗生素诱导的菌群失调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itricoxlcle,NO)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影响。方法肠道盐酸林可霉素脱污染制备肠道菌群失调大鼠。造模成功后用双歧杆菌活菌灌胃治疗,14 d后血清学检测细胞因子NO、NOS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NO含量明显增多(P<0.05);NOS含量降低(P<0.05)。结论双歧杆菌活菌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NO、NOS含量而调整菌群失调大鼠肠道内有益菌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盐酸林克霉素诱发小鼠相关性腹泻模型,观察螺旋藻、婴儿型双歧杆菌及其混合物爱灵生乐(2036)螺旋藻双歧胶囊(胶囊内容物,含婴儿型双歧杆菌、螺旋藻,下同)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经口投予盐酸林克霉素0.15 g/(d.鼠),连续3 d,然后经口分别给予螺旋藻、双歧杆菌及爱灵生乐(2036)螺旋藻双歧胶囊1.66 g/(kg.b.w),连续5 d。结果经口投予螺旋藻、婴儿型双歧杆菌及爱灵生乐(2036)螺旋藻双歧胶囊1.66 g/(kg.b.w),连续5 d,能有效改善盐酸林克霉素诱发的小鼠相关性腹泻症状,特别是给予爱灵生乐(2036)螺旋藻双歧胶囊组,可有效治疗盐酸林克霉素诱发小鼠相关性腹泻。结论螺旋藻与双歧杆菌复合制剂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明确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双歧杆菌及其WPG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调节和抑瘤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通过观察双歧杆菌及其细胞壁肽多糖(Cell Wall Preparation,whole peptidoglycon,WPG)对S180荷瘤小鼠抑瘤作用及在体内外对IL-6和TNF-α生态的影响,探讨双歧杆菌及其WOG的免疫调节和抑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经驯化而具有一定耐氧能力的两歧双歧杆菌C149株及其WPG腹腔免疫S180荷瘤小鼠,应用放射免疫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的IL-6和TNF-α的含量,同时在体外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6和TNF-α的影响。结果 双歧杆菌及其WPG在体内外对IL-6和TNF-α的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S180荷瘤小鼠均有明显抑瘤作用。结论 双歧杆菌及其WPG可能通过刺激小鼠的巨噬细胞产生一些免疫活性因子而间接发挥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对双歧杆菌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观察了双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及其L型形成和抗生素对动物体内双歧杆菌的影响,发现双歧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或易形成L型。动物口服双歧杆菌同时给抗生素,6天后其粪便中仍有大量双歧杆菌或双歧杆菌L型存在,表明双歧杆菌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抗生素的作用,在机体肠道内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效果。方法132例住院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抗感染治疗,预防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结果对照组72例发生腹泻27例(37.5%),预防组60例,发生腹泻10例(16.7%)(χ^2=7.58,P〈0.01);发生腹泻次数:对照组为(6.42±2.66)次/d,预防组为(3.92±1.03)次/d(t=3.29,P〈0.01);腹泻平均持续时间:对照组为(4.97±1.20)d,预防组为(3.90±1.02)d(t=5.60,P〈0.01),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制剂可以减少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双歧杆菌对抗菌素的敏感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凌代文  周岩   《微生物学通报》1996,23(1):27-33
对双歧杆菌属的50个菌株采用培养液稀释法进行了10种抗菌素敏感性试验。实验菌株分离自婴儿、成人和各种动物的肠道粪便,厌氧消化器中的污水发酵液等不同来源,以及收集到的国外已定名的菌种共代表至少13个种。经试验,所有的菌株都抗多粘菌素(MIC=100~3200U/ml)、链霉素(MIC=80~1280U/ml)、新霉素(MIC=40~320U/ml)。大多数菌株抗40~640U/ml的卡那霉素,较抗庆大霉素。所有的菌株都对红霉素(MIC=0.2~0.8U/ml)、万古霉素(MIC=0.2~6.4U/ml)和氯  相似文献   

12.
灭活的双歧杆菌对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灭活的双歧杆菌对小鼠血清中I-—1β、IL-6和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免疫低下动物模型,分别以新鲜BS肉汤培养基、耗尽培养上清(SCS)以及灭活的和活的双歧杆菌菌液进行灌胃。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和IFN-γ的含量。结果:灭活的双歧杆菌与双歧杆菌活菌均可提高免疫低下小鼠血清中IL-1β、IL-6和IFN-γ的含量,二者的作用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SCS也具有一定的免疫促进作用,但与双歧杆菌活菌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灭活的双歧杆菌具有与双歧杆菌活菌相同或相近的免疫学活性,两者均可提高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双歧杆菌质粒的检测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文应用LeBLanc法提取6种20株双歧杆菌菌株的质粒,发现共有4个种的6株菌株存在着1~3个质粒,多数质粒的分子量小于6.0kb。存在质粒的双歧杆菌包括分离自人的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两歧双岐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用固体培养基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双歧杆菌对15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测试的20株双歧杆菌菌株对所检测的1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无规律可循,而且质粒消除实验表明质粒的存在与所检测的抗生素抗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双歧杆菌对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双歧杆菌是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厌氧菌,是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之一。我们研究了注射双歧杆菌对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注射婴儿双歧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酸性磷酸酶含量增加、吞噬试验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明显提高,表明双歧杆菌能增加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功能,以婴儿双歧杆菌为启动剂可从DBA/2小鼠体内诱生肿瘤坏死因子,提示双歧杆菌可调节单核吞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因此双歧杆菌能激活单核吞噬细胞,促进机体的免疫学反应。推测定居于肠道的双歧杆菌可能是通过移位到体内器官、释放免疫活性成分被肠道中Peryer氏淋巴结群内的巨噬细胞吞噬,从而作用于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这一推测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灭活的青春双歧杆菌对人大肠癌细胞的粘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灭活的青春双歧杆菌DM850 4与人大肠癌CCL 2 2 9细胞之间的粘附现象及粘附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灭活的双歧杆菌具有与活菌相同的粘附定植能力 ,两者粘附于体外培养的肠上皮细胞均依赖于耗尽培养上清 (SCS)的存在。青春双歧杆菌粘附素有可能是存在于细胞壁中及分泌至SCS中的脂磷壁酸 (LTA)。LTA与细菌细胞壁耐热蛋白相互粘连 ,并且伸出胞壁之外。此外 ,肠上皮细胞表面的粘附素受体可能为糖类或糖蛋白。  相似文献   

16.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收集 10 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 ,并分别给以常规补液、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发生腹泻 ,肠内营养组无术后肠道菌群失调(P<0 .0 5 ) ,常规补液组及肠外营养组肠道菌群失调症患者 14例 ,给以双歧杆菌制剂等治疗菌群失调 ,症状得以改善。结论 :肠内营养有防治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 ,双歧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可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7.
灭活的双歧杆菌对EPEC的黏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灭活的青春双歧杆菌DMS8504对肠致病灶大肠埃希菌(EPEC)黏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与活菌比较,观察灭活的双歧杆菌粘附于人大肠癌CCL-229细胞后对EPEC的黏附抑制作用。结果:用SCS或pH5.0新鲜BS肉汤悬浮的双歧杆菌能够安全抑制EPEC的黏附,而仅用SCS或pH5.0新鲜BS肉汤均不能抑制其黏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小鼠为模型,研究双歧杆菌在体内对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STM) 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 分别用大剂量悉复欢、B.bifidum 、生理盐水(NS) 给三组小鼠灌胃,再用STM 攻击,观察小鼠经上述不同处理前后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和STM 攻击后粪便STM 培养阳性率,阳性标本STM 分离值及小鼠STM 感染率;同时用双歧杆菌、悉复欢、双歧杆菌加悉复欢分别治疗STM 感染的小鼠,观察并比较疗效。结果 1. 大剂量悉复欢使用可使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明显降低,而双歧杆菌灌胃则肠道双歧杆菌明显增多。双歧杆菌灌胃的小鼠粪便STM培养阳性率、阳性粪便STM 值明显低于用大剂量悉复欢和NS 的小鼠,小鼠STM 感染发病率也明显较低。2. 对于STM 感染鼠,双歧杆菌与悉复欢联合治疗效果最好。结论 1. 双歧杆菌在体内对STM 有拮抗作用;能预防和减少STM 感染发生;2. 在STM 感染时,先用悉复欢,再用双歧杆菌可以达到预期疗效,双歧杆菌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RAPD在双歧杆菌菌种鉴定及分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技术RAPD即AP-PCR对20株4种不不双歧杆菌进行了基因指纹图谱的构建,其结果不同双歧杆菌种间存在同源性和多态性。本研究结果表明RAPD技术可用于双歧杆菌菌种鉴定及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