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施肥水平对龙眼秋梢结果母枝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1983—1986年,作者开展了不同施肥水平对龙眼秋梢结果母枝及产量效应的研完。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施肥量可促进龙眼秋梢结果母枝的生长发育,且明显提高产量。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品种对施肥的反应存在差异,水涨品种对肥料的效应较为明显,而赤壳品种则不明显。作者推荐,红壤丘陵地的水涨龙眼适宜的年株施肥量为:N1.24公斤,P_2O_50.63公斤,K_2O1.15公斤。上列施肥水平可供生产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3.
植物外来种的生态风险评估和管理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生物入侵是指物种借助于自身力量或外界力量 ,传入到其进化史上未曾分布过的地域 ,并能繁衍后代的过程。植物外来种的入侵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如野生动物、风、水和人类的活动等传播 ,尤其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使生物入侵的范围、频率和强度超过自然入侵。目前已有部分外来的植物被人们确定为生物污染剂。生物污染剂不同于化学污染剂 ,后者可以随时间而减弱或分解掉 ,而前者则有持久性、倍增性和传播性。有些入侵性的外来植物可以对自然资源造成不可挽救的破坏 ,使经过几千年协同进化的植物、动物、土壤和水分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当本地植物被外来…  相似文献   

4.
以花后82~87 d的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Shixia’)未成熟果实在4℃贮藏24 h,研究种子与种胚的萌发与成苗情况。结果表明:河沙直播未成熟胚的最终成苗率达到80%,远高于离体培养未成熟种子的最终成苗率(12.63%~44.03%);虽然4℃的低温贮藏略为推迟了河沙直播未成熟胚的萌发时间,但对最终成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大,这对龙眼杂交育种中未成熟种子种胚的挽救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华南地区龙眼寒害灾损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华南地区64个基本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公认的龙眼寒害灾害指标,结合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研究的方法与模拟技术,并考虑龙眼寒害灾损减产风险在不同生育期(花芽生理期、花芽形态分化期、休眠期)之间的差别,对1961—2012年华南地区龙眼不同发育时段的寒害灾损最大风险进行定量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 在花芽生理期,各地区龙眼受灾最严重的是轻度寒害,其次为重度寒害,最后为中度寒害;不同寒害致灾等级对各地龙眼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同,在轻度寒害威胁下,龙眼受灾轻重次序为福建、广东和海南、广西,中度寒害威胁下,龙眼受灾轻重次序为海南、广东和广西、福建,重度寒害威胁下,龙眼受灾轻重次序为海南、广东和广西、福建.在花芽形态分化期,各地区龙眼受灾最严重的是轻度寒害,其次为重度寒害,最后为中度寒害;该时段内不同寒害致灾等级对各地龙眼造成的危害程度相似,龙眼受灾轻重次序均为海南、广东和广西、福建.在休眠期,各地区龙眼寒害受灾最严重的是轻度寒害,其次为重度寒害,最后为中度寒害;该时段内不同寒害致灾等级对各地龙眼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完全相同,轻度和重度寒害威胁下,各地龙眼受灾轻重次序为海南、广东和广西、福建,中度寒害威胁下,海南和广西龙眼受灾最轻,其次为广东,福建受灾最严重.同一寒害致灾等级下,不同发育时段龙眼寒害灾损减产最大风险指数差异显著:轻度寒害威胁下,各地区龙眼在花芽生理期受到危害最重,其次为花芽形态分化期,休眠期危害最轻;中度和重度寒害威胁下,各地区龙眼在花芽生理期受到危害最重,其次为休眠期,花芽形态分化期危害最轻.  相似文献   

6.
丘华兴   《广西植物》1995,15(2):110-111
山龙眼属植物在我国南部的常绿林中为较常见的树种。作者在编写《FloraofChina》的山龙眼科植物时,发现华南地区的山龙眼属植物中有2个新种;它们是生长于广东阳春县西南部的阳春山龙眼和生长于广西十万大山的东兴山龙眼;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漳州地区龙眼始花期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漳州市热带作物气象试验站1997~2013年龙眼花期物候观测资料,结合对应的气候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开花前期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因子与始花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前期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越冬期的积温与开花时间相关性较好,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利用SPSS软件,建立了龙眼始花期预测模型,平均误差为2.2天,其中小等于3天的误差占总样本数的75%,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预报准确率满足业务要求,可提供较为准确的始花期预报,为果农合理安排生产及对农业部门提前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龙眼园的郁闭问题,提高龙眼的产量和品质,该文以桂香龙眼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扁开心形、开心形、自然圆头形三种不同树体结构对树体光照强度、叶片、根系、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扁开心形显著改善了树冠和果园通风透光环境,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增大了叶面积,提高了PSⅡ系统活性和开放程度,调节了光合机构的自我保护机制,改善了荧光参数,从而提高了果实品质;扁开心形、开心形、对照的单株产量分别是19.90、17.00、15.60 kg,单果重分别是10.24、10.07、7.64 g;扁开心形和开心形可食率比对照分别提高了4.20%、4.4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了12.16%、12.55%;扁开心形比开心形以及对照的表层根有所上浮,促进了果树的生殖生长,显著扩大了根系的分布深度,扩大了根系对营养物质以及水分的吸收。扁开心形是一种高光效的树形,应在生产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酸雨对龙眼果树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和室内模拟试验,研究酸雨对龙眼果树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使龙眼树叶、梢、芽的营养元素K、Mg、P、Fe、Zn、Mn渗出;叶绿素降低;酸雨中的H+、Cl-被吸收;细胞受损害,随着酸雨PH值下降,伤害程度加大,PH<3伤害是不可逆转的;Ca2+似有在逆境中迅速运输以起保护作用的倾向;每升含KH2PO4 1.0mg、Ca(NO3)2 3.3mg,FeSO442μg,H3BO329μg的混合液在酸雨之前或后喷淋果树,能降低伤害,浓度上限可至50倍。花、蕾、幼果受酸雨的伤害,程度是花>蕾>幼果,喷淋每升含Ca(NO3)23.3mg,KNO32.7mg,FeSO442μg的混合溶液可起保幼果作用。土壤肥沃、田间管理好、营养充分,能有效拮抗酸雨的侵害。  相似文献   

10.
吴颖瑞  赵友兴  周俊 《广西植物》2010,30(6):884-886
从山龙眼属植物潞西山龙眼的叶子中分离了6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为熊果苷(1)、ro-bustaside B(2)、robustaside D(3)、β-谷甾醇(4)、helicide(5)和(E)-(4-羟基苯基)-丙烯酸甲酯(6)。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陈香 《生态学杂志》2007,26(6):961-966
应用GIS技术,采用灾害风险指数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对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及区划.结果表明:致灾因子危险性最大值分布在福建省东部沿海,承灾体的脆弱性最高值分布在东部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和宁德沿海以及西部的三明、龙岩、南平等地级市辖区,防灾减灾能力的分布比较分散,最高值主要分布在闽南的漳州、厦门、同安,闽中的泉州沿海以及莆田与福州沿海地区,另外还零散分布在福建西部的龙岩、三明、南平等地级市;综合考虑各因子指数的台风灾害风险度最高值(即风险度>0.126)集中分布在福建省东部沿海的漳州、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和宁德沿海地区.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可为福建省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农业气象灾害灾情等级划分与年景评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利用福建省1980—2004年农业成灾面积资料,计算主要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风雹和低温冻害)的成灾率及其变异值,在此基础上将4类气象灾害分为5个等级,并给予相应的分值,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4类气象灾害与总灾害的关联度,得到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权重为旱灾>冻害>风、雹灾>水灾,建立农业气象灾情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25a的农业年景进行分级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农业气象灾害中灾及以下灾情的出现频率占到了总数的88%,灾情最重的年份为1999年,灾情最轻的年份为1984年;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随年代增大,而且波动加剧。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量的海南省香蕉寒害风险分析与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海南省1990-2010年的香蕉产量数据,采用线性滑动平均、回归分析、信息扩散等方法,建立了香蕉理论收获面积模型,实现了寒害与其他气象灾害减产率的分离,构建了香蕉产量寒害危险性评价模型,结合地区间种植规模的差异,开展了海南省香蕉产量寒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海南省香蕉产量寒害危险性较高的区域主要存在于北部、中部和西部,其中儋州的危险等级为全岛最高,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危险性较低;种植规模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沿海市县;风险以低级别为主,五指山的风险最高,澄迈、海口和昌江略低,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三亚的风险最低,基本不受寒害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国南方地区12个省(市)2004—2012年的洪涝灾情资料,在综合表征洪涝灾情特点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可比性的受灾面积比重、受灾人口比重和直接经济损失比重等相对灾情指标,剔除耕地复种、人口变化、物价上涨和地域尺度限制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灰色关联法、正态信息扩散法,构建洪涝灾害综合相对灾情指数及其风险估算模型,对南方地区洪涝灾害的综合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相对灾情指数能较好反映不同省份每年受灾的差异情况,各省(市)的综合相对灾情指数与实际灾情的相关系数均达0.7以上(P0.05);洪涝灾害主要为中灾和小灾,江西、湖北、四川、重庆发生大灾的可能性较大,福建、湖南、广西和安徽次之,广东、云南、江苏和浙江可能性较小;在排除热带气旋带来的洪涝灾害影响下,洪涝灾害综合相对灾情风险分布特征为内陆地区高于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中湖北的风险最高,沿海地区中江苏最低。本研究结果解决了区域间综合相对灾情等级的风险量化及可比性问题,可为区域防洪救灾对策措施以及洪涝灾害保险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减产概率的辽宁水稻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语轩  房世波  梁瀚月  周莉  周广胜 《生态学报》2017,37(23):8077-8088
关于灾害风险评价的危险性研究多考虑某一种或者多种灾害的出现概率,由于多数灾害指标难以与作物产量直接相关,常常出现有灾无害现象,难以正确评价灾害风险;依据产量变异的风险研究多从产量变异出发,但对不同减产程度的风险评价研究较少。以辽宁水稻减产风险为例,分析了辽宁省水稻歉年减产率、灾年减产率变异系数及5%和10%两种减产率等级风险概率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K-平均聚类算法将辽宁省水稻产量灾害风险划分为高、较高、中、低4类风险区。结果显示:水稻单产歉年减产率的分布总体呈中部、东部低,向东北西南增高的趋势。水稻单产的灾年减产率变异系数具有西北-东南方向条带状分布特点,中部、东部最小,整体上呈向西南、东北方向递增的趋势。减产率大于5%和10%的风险概率的低值区主要分布于辽宁中部,中值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北部、东南,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东北、西部、南部,整体呈中间低,四周高的特点。辽宁省水稻产量灾害的不同等级风险区域呈整体上分散,小面积连片的特点。辽宁西部、东北部为高风险区,中南部地区为较高风险区,而辽宁中部、东南部为中、低风险区。探讨了各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与水稻减产的关系,给出了针对不同区域水稻产量灾损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统计分析表明,对福建长泰椪柑产量丰欠有显著影响的气象因子主要有3月雨量和气温,1~2月雨量,9月1日~11月15日雨量。3月上旬~10月下旬,是椪柑产量形成关键期。采用回归积分分析,求出各时段的生长函数,定量描述气温、雨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对椪柑产量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河南省30个站点1981—2014年冬小麦观测资料、历史气象资料和土壤资料为依据,将河南冬小麦主产区划分为5个区域,基于WOFOST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分析了水分胁迫条件下河南省冬小麦减产风险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981—2014年,各区域冬小麦减产率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 a增加2.8%~5.0%.冬小麦减产率由北向南呈降低趋势,减产率超过20%的事件在豫南地区约10年一遇,豫北的新乡、封丘和濮阳一带约2年一遇;减产率超过50%的事件,在新乡、郑州地区约3年一遇,豫南少遇.豫北及豫中偏北的大部分地区为冬小麦减产风险高值区,豫西卢氏、豫西南南阳、豫南信阳和驻马店南部地区为冬小麦减产风险低值区,其他地区为风险中值区.  相似文献   

18.
许嘉慧  孙德亮  张虹  文海家  吴健平  黄艳 《生态学报》2023,43(11):4594-4603
进行生态风险多尺度综合评价,对环境管理及风险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三峡库区滑坡重点监测县域为例,基于“危险性-脆弱性-潜在损失”三维模型,以随机森林模型评估滑坡危险性,采用景观格局指数表征生态脆弱性,利用生境质量核算潜在生态损失,进行格网、行政、子流域多尺度下的滑坡灾害生态风险评价,提出适合各尺度的风险管理措施,在此基础上选择最适宜尺度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生态风险等级较高区域集中于长江两岸沿线,三峡库区建设对研究区滑坡生态风险产生较大影响;两两尺度风险分布结果具有一定相似性,而三种尺度共同作用结果又存在一定差异;子流域尺度在保证生态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评价结果好于其他两种尺度,更适合三峡库区县域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区东部风险防范类型相对单一,而西部风险防范类型较多,需做到精细化管理。研究增加了多尺度综合评价实例,对今后开展整个三峡库区滑坡生态风险研究奠定一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风险源胁迫的西南地区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慧芳  饶恩明  肖燚  严岩  卢慧婷  朱捷缘 《生态学报》2018,38(24):8992-9000
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复杂、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系统面临着多种风险胁迫,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对区域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将生态风险分为自然灾害风险与人类活动风险,从风险源危险性、生态系统潜在损失度、生态系统易损性3个方面构建单一风险评价模型,将单一风险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到西南地区综合生态风险结果。研究表明,西南高生态风险区面积为17.02万km2,占研究区总面积7.4%,主要分布在念青唐古拉山、邛崃山、哀牢山、无量山、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大渡河流域等地,以及成都、重庆、贵阳等人地作用强烈的大城市周边。这些地区环境复杂,灾害易发,应加强防控与监测,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推进生态保护工程,降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0.
德清县生态农业建设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杰  胡秉民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8):1317-1321
应用综合指数法对德清县1990~1998年的生态农业建设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德清县生态农业系统的综合效益及资源利用、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效益都呈上升趋势,其中1998年的综合效益指数比1990年提高了1.36倍.各效益指数在上升过程中出现波动,说明德清县生态农业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污染、系统稳定性等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