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螺旋藻的营养方式及光合作用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就螺旋藻的营养方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认为螺旋藻细胞不但能进行光合自养和混合营养生长 ,而且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 ,还能进行异养生长 ;光照强度、光质、温度、金属元素、稀土元素、盐度、藻体细胞浓度、溶氧水平、维生素、激素和磁场等环境因素对螺旋藻细胞的光合性能和细胞产率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螺旋藻的培养及对某些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学者对钝顶螺旋藻(Spiru lina platensis)进行了培养和有关生理生化的研究。发现它在热带高碱性湖泊中具有很高的生长优势。Orio报道这种藻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3.
螺旋藻在体外对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增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用改良的TPY和GAM培养基作为螺旋藻的基质,在试管内证实了螺旋藻对双歧杆菌、乳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钝顶螺旋藻在实验浓度下,对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这一结果也说明了钝顶螺旋藻在调整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内环境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盐泽螺旋藻与其他螺旋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研究了盐泽螺旋藻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并与其他螺旋藻进行了比较。盐泽螺旋藻、极大螺旋藻和钝顶螺旋藻在蛋白质的含量、氨基酸组分以及可见光吸收光谱等方面差别不大。盐泽螺旋藻的生长速度最快(世代时间为8.4h)。极大螺旋藻、钝顶螺旋藻1926和钝顶螺旋藻2340的世代时间分别为11、11.8和14.8h。盐泽螺旋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亦大于极大螺旋藻和钝顶螺旋藻。此外,这种藻对盐分和温度还具有较宽的适应范围,在形态上也和其他3种螺旋藻有较大之差异。    相似文献   

5.
一种生活在污水中的螺旋藻新品系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污水中分离到一种螺旋藻新品系,并筛选到适合的培养基。藻体长1750μm,在适宜的条件下,藻体活跃地摆动和转动。其生活环境水质呈弱酸性和中性,盐度低,温度变化范围5~34℃,氮(N)、磷(P)浓度分别为4.53~4.96mg/L和0.39~0.48mg/L,达到超富营养化水平;培养试验表明,这种螺旋藻只适应在弱光下生长,与一般螺旋藻喜高温、高光、耐碱耐盐的特性显著不同。NH4^ 有利于这种螺旋藻的生长,是一种适合于在污水中生长的螺旋藻,有可能在水质净化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螺旋藻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微藻。针对螺旋藻的高光效性,在不同波长LED灯照射下,研究光照对螺旋藻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螺旋藻的养殖中,经过红光(650-675 nm)、绿光(522-532 nm)和蓝光(465-475 nm)处理后,获得最大螺旋藻的干物质含量分别为1.232 g/L、1.195 g/L、0.742 g/L;红光处理过的螺旋藻生长速度最快,所得的干物质含量比对照样增加了66.04%。  相似文献   

7.
螺旋藻的营养方式及光合作用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螺旋藻的营养方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认为螺旋藻细胞不但能进行光合自养和混合营养生长,而且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还能进行异养生长;光照强度、光质、温度、金属元素、稀土元素、盐度、藻体细胞浓度、溶氧水平、维生素、激素和磁场等环境因素对螺旋藻细胞的光合性能和细胞产率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中不同波段的光合有效辐射对钝顶螺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形态、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将钝顶螺旋藻D-0083藻液转入带塞的石英管中, 石英管水平置于阳光下并在其上覆盖不同的截止型和带通型滤光片, 以使藻丝接受不同波段的太阳辐射; 并检测其生长、形态与光合活动的变化。结果发现: 所有波段 (320500、395700、510700和610700 nm) 光合有效辐射下的藻丝均螺旋变紧且生物量增加。其中以包含少量紫外辐射A (Ultraviolet-A)的蓝光波段 (320500 nm)和红光波段(600700 nm) 对藻丝形态变化、生长及光合速率的诱发效率较高。在320500、395700、510700和 610700 nm波段上的单位能量光照引起钝顶螺旋藻螺距变化的效率分别为0.070、0.015、0.021、0.045 m/(Wm2)。 波段320500 nm虽然会轻微抑制钝顶螺旋藻D-0083的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和藻蓝蛋白的荧光发射, 但是却能够有效诱导其藻丝变紧促进生长。此外, 钝顶螺旋藻D-0083的藻丝变紧程度、比生长速率变化与不同波段太阳辐射下藻丝体的光合性能相一致。该研究表明任何波段的光合有效辐射都能使螺旋藻藻丝螺旋变紧并引发生长和光合作用, 其中以蓝光和红光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高浓度CO_2对极大螺旋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以极大螺旋藻作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高CO2 浓度对极大螺旋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效应 ,结果表明在高光强下 (40 0 μmolm- 2 s- 1 ) ,高浓度CO2 对其生长和光合作用有明显的影响 ,高浓度CO2 培养下 ,螺旋藻的比生长速率是低浓度CO2 培养的 1 2倍 ;而在低光强下 ,高浓度CO2 对其生长和光合作用无明显影响。两种不同CO2 浓度和光强下培养的极大螺旋藻 ,在不同的生长时期 ,分别测定其P -I曲线 ,结果表明低光强下培养的极大螺旋藻 ,在 5d、8d、1 1d ,两者的Ik、α值均无显著差异 ,Pmax在第 5d、1 1d差异不显著 ,但在第 8d有显著差异。而在高光强培养条件下 ,第 8、1 1d通高浓度CO2 培养的极大螺旋藻 ,其Pmax、α值明显大于通低浓度CO2 培养的极大螺旋藻 ,但两者在第 5d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高浓度CO2对极大螺旋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极大螺旋藻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高CO2浓度对极大螺旋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效应,结果表明在高光强下(400μmolm^-2s^-1),高浓度CO2对其生长和光合作用有明显的影响。高浓度CO2培养下,辈放荡中的比生长速率是低浓度CO2培养的1.2倍;而在低光强下,高浓度CO2对其生长和光合作用无明显影响。两种不同CO2浓度和光强下培养的极大螺旋藻,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分别测定其P-I曲线,结果表明,低光强下培养的极大螺旋藻,在5d、8d、11d,两者的Ik、α值均无显著差异,Pmax在第5d、11d差异不显著,但在第8d有显著差异。而在高光强培养条件下,第8、11d通高浓度CO2培养的极大螺旋藻,其Pmax、α值明显大于通低浓度CO2培养的极大螺旋藻,但两者在第5d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螺旋藻藻种的超低温保存法,并探究该方法对不同种类螺旋藻藻种保存的适用性。【方法】采用碘量法筛选出耐低温螺旋藻藻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耐低温螺旋藻超低温保存法进行条件优化,并以优化后的超低温保存法对8株不同种类的螺旋藻进行保藏实验。【结果】FACHB-351为筛选出的耐低温螺旋藻藻株;优化后的超低温保存方案为:以10%蔗糖溶液做冷冻保护剂,将藻丝体密度为1.0×107 CFU/m L的藻悬液于4°C驯化72 h,再将藻液和保护剂分别在0°C预冷30 min后混匀,混匀后于0°C停留3 h,然后投入液氮保存。保藏实验结果表明,保藏6个月时除了耐低温性较差的FACHB-350、FACHB-1070、FACHB-902螺旋藻存活率为0,不能恢复生长繁殖,其它5种耐低温性较好的螺旋藻均能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的生长繁殖,其中FACHB-351的存活率最高,为39.33%。【结论】建立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法可用于耐低温性较好的螺旋藻藻种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2.
富硒螺旋藻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富硒技术对印项螺旋藻培养进行强化,对硒(IV)浓度和亚硫酸盐的影响,以及硒的生物富集及其对藻细胞分子官能团结构的影响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对相关的可能机理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硒对印顶螺旋藻生长具有刺激或抑制的双重作用。在0.02mg/L-411.00mg/L浓度范围内,硒不仅可以加快印顶螺旋藻的生长,而且还可以提高其生物量;同时,钝顶螺旋藻对硒的事集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较为缓慢的生长利于钝顶螺旋藻对硒的富集。研究还证实,NaSO3会减轻高浓度Na2SeO3对印顶螺旋藻生长的毒性,富硒培养不会对藻细胞分子官能团结构产生损害。实验得出钝顶螺旋藻富硒培养较佳的硒处理浓度在10mg/L-40mg/L。  相似文献   

13.
食用蛋白资源——螺旋藻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嘉红 《生物技术》1995,5(4):42-44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将面临着污染日趋严重、粮食资源紧缺等问题。螺旋藻就是一种能防治环境污染、缓解未来人类饥荒的低等植物。本文概述了具有食用蛋白之称的螺旋藻的生长特性、营养价值以及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光照对螺旋藻生长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螺旋藻的高光效性 ,在不同光照强度下 ,研究了光照对螺旋藻的效应 ,探讨了光照度对螺旋藻生长速率、形态、色泽等方面的影响。发现光照强度可以加速螺旋藻的生命进程 ,影响藻丝形态 ,改变藻液颜色。  相似文献   

15.
选用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结合的双酶法对螺旋藻蛋白进行水解。其中,对木瓜蛋白酶水解螺旋藻蛋白的工艺进行优化。以水解度为指标,研究了酶解时间、酶与底物比、pH和酶解温度4种因素对酶解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3因素(加酶量、酶解温度和pH)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螺旋藻蛋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4300 U/g,pH 7.0,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60 min;木瓜蛋白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底比为4.5%,酶解温度60℃,pH 6.5,酶解时间210 min。利用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结合的双酶法制得的多肽水解度可达32.90%,与单酶法相比,水解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螺旋藻藻蓝蛋白的稳定性及抗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螺旋藻藻蓝蛋白提取物在pH4.0~8.5、40℃以下和弱光环境中表现稳定,并通过MTT比色法测定其对肝癌细胞SMMC-7721和喉癌细胞HEp-2的生长抑制作用,研究了其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两种螺旋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硒胁迫和生物有机化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极大螺旋藻(S.maxima)和钝顶螺旋藻(S.platensis)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硒胁迫处理,分别从接种后第1d至第5d开始添加硒,并不断增加硒含量,至第7d使硒的累计添加量为1000mg·L-1,形成5种不同硒胁迫(硒胁迫Ⅰ~Ⅴ),观察各种硒胁迫下螺旋藻的生物量及对无机硒的生物有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硒胁迫Ⅰ~Ⅳ对两种螺旋藻的生长影响不明显,而硒胁迫Ⅴ对螺旋藻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藻体含硒总量和螺旋藻对无机硒的有机化率按硒胁迫Ⅰ~Ⅴ依次增加。首次提出硒胁迫强度概念,并用此较好地解释了有关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中不同波段的光合有效辐射对钝顶螺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形态、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将钝顶螺旋藻D-0083藻液转入带塞的石英管中,石英管水平置于阳光下并在其上覆盖不同的截止型和带通型滤光片,以使藻丝接受不同波段的太阳辐射;并检测其生长、形态与光合活动的变化。结果发现:所有波段(320—500、395—700、510—700和610—700 nm)光合有效辐射下的藻丝均螺旋变紧且生物量增加。其中以包含少量紫外辐射A(Ultraviolet-A)的蓝光波段(320—500 nm)和红光波段(600—700 nm)对藻丝形态变化、生长及光合速率的诱发效率较高。在320—500、395—700、510—700和610—700 nm波段上的单位能量光照引起钝顶螺旋藻螺距变化的效率分别为0.070、0.015、0.021、0.045μm/(W·m~2)。波段320—500 nm虽然会轻微抑制钝顶螺旋藻D-0083的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和藻蓝蛋白的荧光发射,但是却能够有效诱导其藻丝变紧促进生长。此外,钝顶螺旋藻D-0083的藻丝变紧程度、比生长速率变化与不同波段太阳辐射下藻丝体的光合性能相一致。该研究表明任何波段的光合有效辐射都能使螺旋藻藻丝螺旋变紧并引发生长和光合作用,其中以蓝光和红光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螺旋藻、栅列藻和织线藻的水提物对新疆紫草和硬紫草细胞生长和色素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藻的提取物对不同紫草细胞作用呈现差异。在生长阶段,对新疆紫草,上述3种藻的低浓度提取物促进生长但作用不大,高浓度的螺旋藻和栅列藻提取物强烈抑制生长;对硬紫草,各种藻提取液的所有浓度处理均有促生长作用。在色素形成阶段,连续用高浓度织线藻提取物处理可以加速新疆紫草色素形成,同时提高色素含量。低浓度的织线藻提取液处理能提高硬紫草色素含量。栅列藻的水提物对两种紫草的色素形成均起抑制作用。螺旋藻水提物的适当浓度可加速两种紫草的色素形成。B_5培养基中加高浓度织线藻水提物,可抑制新疆紫草生长阶段的色素形成。  相似文献   

20.
藻细胞的聚磷作用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现代蓝藻盐泽螺旋藻(Spirulina subsalsa)在富磷环境中细胞的聚磷作用及其与磷块岩形成的关系。实验证明,在富磷环境中盐泽螺旋藻细胞从环境中吸收磷的速度快,并主要用以合成多聚磷酸盐。模拟成矿试验证明,从藻细胞中提取出来的多聚磷酸盐在Ca2+ -HPO2-4 -HCO-3 -F- -H2O 体系中,在常温常压及偏碱性条件下形成的主要成分为碳氟磷灰石、方解石及非晶质磷酸盐的矿物,为藻类成矿提供了新的极有意义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