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阐明了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及其功能,还介绍了近年来提出的对脑神经胶质细胞作用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重新认识神经胶质细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神经生物学研究领域,胶质细胞过去被认为仅仅是为神经元提供支持而受到冷落。近年来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胶质细胞在整个神经系统中发挥着远比以往所知的更为活跃、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新近纯化的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生物功能及其在鼠胚胎的分布,着重介绍了该因子对损伤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运动神经元促进存活,修复损伤及再生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神经病理痛是由于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所引起的疼痛。胶质细胞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以及外周神经系统的施旺细胞和卫星胶质细胞。胶质细胞在神经受损后被激活,发生形态变化并上调特定蛋白表达,通过与神经元的相互作用,在神经病理痛的初始和维持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痛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在中枢神经系统 ,成年后新神经元发生主要见于两个脑区 ,即室管下区 (subventricularzone)与海马的颗粒下区 (subgranularzone)。正常情况下 ,除上述脑区外的其它脑区能够产生神经胶质细胞 ,但是不能产生神经元。为了研究神经元和 /或神经胶质细胞对来源于成年的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Song等分离了成年大鼠海马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将其分别或联合与来自成年的、依赖FGF 2的神经干细胞共培养 ,意外地发现神经元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 ,而星形胶质细胞则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  相似文献   

6.
胶质细胞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退行性性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胶质细胞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多巴胺神经元及运动神经元的营养因子,对由于损伤引起的多巴胺神经元及运动神经元的变性有保护及修复作用,因而可能用于临床治疗PD和ALS这类神经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胶质细胞有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部分胶质细胞在体内外都表现出神经千细胞/祖细胞的特性,在适当条件下能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或少突胶质细胞。不仅存在于非哺乳类脊椎动物整个生命周期的放射胶质显示出这一特性,存在于成年哺乳动物脑室下区和颗粒下层的星形胶质细胞也是如此。在体外培养中,部分胶质细胞具有形成多潜能神经球的能力。在体内,胶质细胞充当前驱细胞时的命运受到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因子、血脉系统、胞外基质以及基膜等所构建的微环境的影响。胶质细胞的这些特性将对神经修复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昆虫单眼的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霞  彩万志 《昆虫知识》2007,44(4):603-607
大多数昆虫的视觉器官除了复眼外还有一些简单的小眼,称为单眼。昆虫成虫和半变态类若虫的单眼称为背单眼,位于头顶两复眼之间。背单眼在数目和结构上都有较大变化,但基本结构包括角膜晶体、一层角膜生成细胞(覆盖在角膜晶体上)、视网膜(由大约1000个感光细胞构成,视类群而不同)。背单眼对弱光比较敏感,但在图像感知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它是一种“激发器官”,可以增加复眼的感知能力。全变态昆虫的幼虫既没有复眼也没有背单眼,但在其头部两侧有些类似复眼小眼的侧单眼。侧单眼的结构也与小眼相似,包括角膜,晶体和由一些视网膜细胞组成的视杆。侧单眼是完全变态类昆虫幼虫仅有的感光器官,与复眼一样,它们可以感知颜色、形状、距离等等。  相似文献   

9.
10.
胶质细胞,细胞因子与神经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质细胞、细胞因子与神经毒作用胡树仙赵忠君(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神经免疫药理实验室)目录一、小胶质细胞与神经毒作用(一)奎宁酸(二)反应性含氧介导物(三)反应性含氮介导物(四)谷氨酸盐二、与神经毒性有关的细胞因子(一)白细胞介素1β(二)白细胞介素...  相似文献   

11.
抑太保对亚洲玉米螟表皮酚氧化酶及几丁质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吴刚  尚稚珍 《昆虫学报》1992,35(3):306-311
采用饲喂法,抑太保(Atabron,IKI-7899)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的LC50约是灭幼脲Ⅰ号的1/10.体内和体外实验表明,抑太保及灭幼脲Ⅰ号均能导致幼虫表皮酚氧化酶及几丁质酶活力显著增高.与对照相比,饲喂抑太保及灭幼脲Ⅰ号,五龄幼虫表皮酚氧化酶活力分别增长276.00%和28.00%、几丁质酶活力分别增长42.25%和13.62%;腹腔注射抑太保及灭幼脲Ⅰ号,五龄幼虫表皮酚氧化酶活力分别增长74.86%和37.98%、几丁质酶活力分别增长68.18%和28.86%.我们认为,酚氧化酶及几丁质酶活力的增高应是抑太保及灭幼脲Ⅰ号导致玉米螟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亚洲玉米螟血淋巴的凝集素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振衡  孙勇 《昆虫学报》1993,36(1):14-20
  相似文献   

13.
SYNTHESIS OF NUCLEAR RNA IN NERVE AND GLIAL CELLS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Tritium-labelled RNA precursors were injected at 30 min intervals into the fourth ventricle of rats or rabbits. After 4 h the nuclei from neurones, astrocytes, and other glial cells were isolated and RNA extracted. Investigations were perform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optimum conditions for RNA extraction from this particular material. The sedimentation patterns obtained in sucrose gradient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nuclear RNA from other mammalian tissues and showed the presence of RNA species with high specific activities in the region of the gradient between 10S and 16S and above 28S. All three types of nuclei contained a 45S and a 38S RNA. Moreover, a 32S component could be identified in astrocytic nuclei, a 35S fraction in neuronal nuclei, and both a 32S and 35S RNA in nuclei from glial cells. The nuclei from the various cell types also differ with respect to the rate of incorporation of the label into the nuclear RNA, being four times higher in astrocytic and neuronal nuclei than in those derived from the other glial cells.  相似文献   

14.
15.
16.
刀豆氨酸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浓度刀豆氨酸注射和饲喂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5龄幼虫,影响其以后各虫态的生长发育,有引起畸蛹和畸蛾的明显作用,发育成的雌蛾性腺发育受到抑制,卵管变短,卵细胞数减少。不同交配实验表明对发育成的雄蛾影响更为严重,能使其不育。供试幼虫48小时后取血样,表明血淋巴蛋白质区带与对照组不同,认为刀豆氨酸对亚洲玉米螟的上述作用可能与刀豆氨酸取代精氨酸参入蛋白质的结果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19.
光周期和温度对亚洲玉米螟滞育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短光照是引起玉米螟滞育的信息,处在北纬35°—36°,东经112°—113°的山西沁水玉米螟种群,在太原控制温度25℃,人工饲料饲养下测定,其临界界光周期为14小时30分钟。当光照少于此临界期,诱发滞育;而多于此临界期,则回避滞育。对于玉米螟幼虫任一单独龄期给予短光照处理,不能或几乎不能引起滞育;而相邻虫龄连续接受短光照处理,则可导致滞育。连续接受短光照处理的时间愈长,滞育率也愈高。幼虫对光照刺激反应的敏感期为自孵化后至5龄末进入滞育前的整个阶段,而非仅为3—4龄。高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短光照诱发滞育的作用;低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长光照回避滞育的作用。以长光照累代处理人工饲料饲养的亚洲玉米螟至三,四十代以上、如经短光照处理则照常发生滞育,其滞育特性仍未改变。  相似文献   

20.
亚洲玉米螟血淋巴中酚氧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程振衡  梁子才 《昆虫学报》1990,33(4):424-429
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简称PO)大量存在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的血浆中,血细胞中甚少.该酶的活力与幼虫的发育期相关,在蜕皮和化蛹前后活力达高峰.PO可以粘附在酵母菌细胞表面,但未发现具有调理作用.以Sephadex G-200层析,对PO进行了部分纯化,比活力可提高56倍.试虫感染酵母菌后,活体内血浆PO活力即刻下降;体外证明,感染血浆可抑制正常血浆PO活力,以胰蛋白酶和昆布多糖测试以及行耐温实验,表明该抑制物为蛋白质性质.对PO的防卫作用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