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萝摩科(Asclepiadaceae)系热带植物区系的主要科,该科植物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在常用中药和民族民间用药中应用广泛.无论是在植物学还是中药学领域,萝蘼科植物都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类群.长期以来,萝蘼科和夹竹桃科(Apocynaceae)以及科下多个亚科和属之间分类界定存在争议.对萝摩科的分类历史,及其在...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小型水生植物类群排水草科(Hydate Uaceae)一直被认为是单子叶植物。最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该科应隶属于基部被子植物(Basal Angiosperm),和睡莲类植物为姐妹群。分类学家对该类群进行了系统修订,合并了该科的2个属,现有1属12种植物。对该科的深入研究正引起生物学家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3.
金鱼藻科系统位置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索志立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5):1058-1063
金鱼藻科(ceratophyllaceae)含1属7种,广布全世界。形态学研究显示,金鱼藻科具有许多难以解释的性状,与其它类群无法比较;最新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显示,金鱼藻科是现存被子植物的基部类群之一;有关金鱼藻科的系统位置存在争议,被子植物(有花植物)的起源与辐射一直是植物系统学家关注的热点。本文对该科系统位置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对中国锦葵科15属22种、2变种、2变型及外类群椴树科华椴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与比较分析,其中7属9种、2变种、2变型植物的花粉为首次光学显微镜观察报道,8属10种、1变种、2变型植物的花粉为首次扫描电镜观察报道,为该科植物的科下分类阶元(族、亚族、属)的划分及其演化关系的探讨提供花粉形态学依据。结果显示:(1)中国锦葵科15属植物的花粉粒均较大,圆球形,直径约54.4~211.5 μm,表面具刺状纹饰,具散孔或孔沟;其演化趋势为从中等大小、3孔沟、具基部膨大的短尖刺的花粉向体积增大、多散孔、具基部平的长刺(有时具二型刺)的花粉演化。(2)锦葵科花粉的形态特征在科、族、亚族和属的划分上有较大的分类学意义,从花粉形态特征角度支持将锦葵科植物划分为4个族。翅果麻属和木槿族成员曾被放入木棉科中,但本研究表明翅果麻属和木槿族的花粉形态符合锦葵科的特征而与木棉科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认为宜将这2类群归于锦葵科,并将翅果麻属放到木槿族中。(3)花粉学证据支持棉族和锦葵族具较紧密的亲缘关系,锦葵族中的苘麻亚族可能是该科最原始的类群,梵天花族可能比木槿族更进化。  相似文献   

5.
卷柏科仅含一属,全球分布,具有宽幅生态适应性,属于维管植物基部类群石松类植物,现生约700种。卷柏科起源于泥盆纪,化石记录遍布自石炭纪至今的各地质时期。目前,现代卷柏属亚属的分类方案基本稳定,但对于化石卷柏的亚属分类、以及地质历史时期的时空分布问题还缺乏相关研究。本文全面总结了卷柏科化石记录的时代和地理分布,并结合分子系统学探讨其地理分布格局的演化,为该科植物的分类与进化研究提供参考。根据现有研究基础,结合最新的卷柏科系统分类研究成果和化石记录,本文对该类群化石的系统分类进行归纳和厘定,并对化石类群的卷柏亚属Selaginella、Hexaphyllum亚属及rhizophoric clade物种的分化和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卷柏科起源于古生代的欧美植物区,不晚于二叠纪,其后伴随着泛大陆解体扩散至华夏植物区及冈瓦纳植物区。化石亚属Hexaphyllum是rhizophoric clade的基部类群,在石炭纪末灭绝。化石证据表明,从古生代末期起,rhizophoric clade已成为卷柏科的优势类群,并在中生代形成了全球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盲蝽科昆虫的食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盲蝽科是半翅目最大的科 ,该科昆虫既有植食性和肉食性类群 ,又有杂食性类群 ,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作者综述了盲蝽科昆虫各食性类群中重要种类的寄主范围 ,指出在杂食性盲蝽中作为害虫的天敌作用远远大于对植物的危害 ,同时探讨了盲蝽科昆虫与植物的关系类型及食性的进化。  相似文献   

7.
莫亚鹰  郭水良  曹同 《植物研究》2006,26(4):392-396
木灵藓科(Orthotrichaceae)是世界性藓类植物大科,本文综述了该科植物在中国早期和现代的分类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木灵藓科植物研究意义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小球藻科物种生境范围广,分布于全球各种淡水、海水及陆生环境中,是多种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以其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成为研究热点。由于个体微小及较强的形态可塑性,小球藻科物种能供分辨的形态特征有限,其经典分类学研究和物种鉴定存在诸多困难。随着基于DNA序列的研究方法在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小球藻科历经多次修订,物种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小球藻科包含约48个属258个种。该科分类仍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有些属、种的分类地位存疑、分类单元的多系起源问题、一些新支系有待进行物种归类。本文系统总结了小球藻科分类学研究历史和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存疑类群进行阐述,探讨了基因组学数据测序情况及其在分类学上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小球藻科的系统分类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詹玲  于晶  郭水良 《植物学报》2017,52(2):241-253
木灵藓科(Orthotrichaceae)是藓类植物中的第3大科。该科不仅种类多, 生态类型特殊, 而且是世界公认的多样化程度高、分类难度大、系统关系复杂的类群。当代木灵藓科植物分类系统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该科的地区志编写和专属分类修订。目前, 除了热带美洲、热带非洲的变齿藓属(Zygodon)和火藓属(Schlotheimia)部分类群外, 木灵藓科主要类群的分类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 但是有关亚科和属的划分和地位以及各属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仍存在众多争议。木灵藓科分支系统学研究也不够系统全面, 有的仅应用了单个基因片段, 或者只涉及少数类群。因此, 需要基于更多的分子和形态学性状, 进一步开展世界木灵藓科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 建立一个更趋自然的木灵藓科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0.
腺齿木科系统位置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索志立 《植物研究》2005,25(1):26-29
腺齿木科(Trimeniaceae)含2属5种。形态学研究显示腺齿木科具有许多原始性状。最新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显示,腺齿木科是现存被子植物的重要基部类群之一。但有关腺齿木科的系统位置存在争议。被子植物(有花植物)的起源与辐射一直是植物系统学家关注的热点。对该科系统位置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