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筛选产低温脂肪酶非极端细菌菌株,扩大脂肪酶的应用范围。方法:利用维多利亚蓝B平板显色法和摇瓶发酵法,从土壤中筛选产脂肪酶菌株,通过菌落形态和菌体特征观察初步对菌种进行鉴定,并对该菌株的产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得到一株产低温脂肪酶非极端细菌菌株sybc—li一1,该菌株适宜产酶培养基(%)为淀粉1、牛肉浸膏1、NaNO3 0.08、CaCl2 0.04、MgSO4 0.04、橄榄油2和OP1;初始DH8、30℃、200r/min培养72h,脂肪酶活力可高达到30.2U/mL;所产脂肪酶粗酶最适作用温度20℃,最适pH9.5,0℃时仍能保持70%的酶活性,属于低温酶;该酶与目前报道的低温脂肪酶相比,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粗酶在pH8.5、70℃条件下保温60mla,酶活力损失30%。结论:该菌株为自然环境中筛选的非极端细菌,所产脂肪酶为低温脂肪酶,在开发应用上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儿童乳牙根管感染的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8例3~8岁儿童乳牙的根管感染以无菌技术进行定量取样,按种于12种选择性培养基和2种非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需氧、微需氧和厌氧培养,并对细菌菌落计数。对牙髓拟杆菌和牙龈拟杆菌作半定量免疫荧光染色计数;并对其中9例病牙进行了菌相分析。检出的所有细菌中,厌氧菌占绝对优势;其中检出率较高的菌为:产黑色素拟杆菌属,厌氧革兰氏阳性球菌,微需氧革兰氏阳性球菌等.本试验证明,儿童乳牙根管感染是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其中以产黑色素拟杆菌属等最常见.  相似文献   

3.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菌落总数及测定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当样品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与培养基混合,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菌落总数就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  相似文献   

4.
从12株细菌菌株中筛选到一株产3-脱氧葡糖松还原酶的高产菌Bacillussp.2,并研究了该菌株的产酶条件。在所试验的细菌中,3-脱氧葡糖松氧化酶活性较低甚至检测不出,而还原酶活性普遍较高。该菌株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基组成(%):牛肉膏0.3,牛肉蛋白陈1.0,氯化钠0.5,0.5mmol/L3-脱氧葡糖松。培养基起始pH6.6,30℃振荡培养48h,产酶量最高,酶活力可达36.4u/g。3-脱氧葡糖松对产酶有诱导作用,而甲基乙二醛对产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渤海水母体细菌的微生态分布及弧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稀平板法对我国辽宁渤海海域水母体中细菌的微生态分布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渤海水母体中各部位均有腐生性细菌及弧菌生长,其中腐生性细菌主要存在于水母体现,而弧菌除存在于水母体表外,有的则能在水母体内深层生长,水母体细菌微生态研究结果表明,弧菌的占细菌总数的90%以上,通过改进TCBAS培养基,从水母体中分离得到6株优势类群的细菌,对其菌落特征、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它们都具备弧菌属的共同特点:革兰氏阴性,氧化酶阳性,兼性厌氧,TCBS培养基上能生长,对O/129敏感,初步鉴定为弧菌属,研究还发现,这几株菌都能产蛋白酶,其中JF2、JF4、JF5、JF6产蛋白酶的能力明显较强,它们极有可能是导致水母捕捞后快速解体腐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养殖泥螺样品体内需氧平板菌落数为 7 3× 1 0 5~ 2 8× 1 0 6 个 /g。从泥螺体内共分离获得 2 1 7株细菌 ,88 5 %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优势菌属是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61株、气单胞菌属 (Aeromonas) 58株、弧菌属 (Vibrio) 2 7株和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2 1株。结果表明 ,每批泥螺样品的细菌总数均超出卫生标准 1~ 2个数量级 ,7月和 9月样品的大肠  相似文献   

7.
北京城市空气细菌群落结构与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北京市选择3个典型的功能区,通过定点系统取样,运用BIOLOG鉴定技术,着重研究了北京城市空气细菌的群落结构与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空气中革兰氏阳性菌明显多于革兰氏阴性菌,约占80%~85%,其中阳性球菌占总数的50%~55%。不同功能区共发现47属空气细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1属,革兰氏阴性菌16属。优势菌属依次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它们总和约占50%。在优势菌属中,微球菌属约占总数的20%~30%,是北京市空气中比例最大的菌属,假单胞菌属约占2.5%~5.0%。文教区和交通干线细菌浓度明显高于公园绿地(P<0.01);并且文教区和交通干线空气细菌浓度四季变化特征显著,夏季和秋季较高,春季和冬季较低,公园绿地空气细菌浓度四季没有显著差异;3个功能区13:00时的细菌浓度明显低于9:00时和17:00。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法研究了趋磁细菌WM-1产磁性细胞的培养条件。并利用L16(44)方案,用16个实验完成了4种培养条件、4个水平的优化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的pH值是影响趋磁细菌WM-1产磁性细胞的重要因素,正交实验结果在90%的置信区间可信。在最优的培养条件下,即pH为7.0,氧气的浓度为4%,m酒石酸:m琥珀酸为1:1,NaNO3 100 mg l-1条件下,磁性细胞的浓度提高到6.5×107 cells ml-1,比优化前提高了约8.3%.趋磁细菌WM-1磁滞回线的测量表明,Hc=230 Oe,Ms=0.9 emu/g dry wt.Cells,及Mr/Ms=0.50。  相似文献   

9.
养殖泥螺体内细菌菌群组成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养殖泥螺样品体内需氧平板菌落数为 7 3× 1 0 5~ 2 8× 1 0 6 个 /g。从泥螺体内共分离获得 2 1 7株细菌 ,88 5 %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优势菌属是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61株、气单胞菌属 (Aeromonas) 58株、弧菌属 (Vibrio) 2 7株和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2 1株。结果表明 ,每批泥螺样品的细菌总数均超出卫生标准 1~ 2个数量级 ,7月和 9月样品的大肠菌群数超出了规定的指标 ,应重视泥螺收捕后的消毒处理环节。泥螺体内细菌菌群由 1 0个菌属组成 ,涂泥中占优势的芽孢杆菌属细菌在泥螺体内却是少量的 ,反映泥螺对体内微生物组成与数量有一定调节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夏季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着重研究北京市夏季空气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北京市夏季空气中革兰氏阳性菌明显多于革兰氏阴性菌 ,约占 70 %~ 85 % ,其中阳性球菌占总数的占 35 %~ 4 5 %。 3个功能区 (文教区、交通干线和公园绿地 )共发现 30属空气细菌 ,其中革兰氏阳性菌 2 0属 ,革兰氏阴性菌 10属。优势细菌属为微球菌属 (Micrococcus)、芽孢杆菌属 (Bacillus)、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和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3个功能区共出现 10属空气真菌 ,优势菌属枝孢属 (Cladosporium)、链格孢属 (Alternaria)、无孢菌 (nonsporing)、青霉属 (Penicillium)和曲霉属 (Aspergillus) ,其中枝孢属是绝对优势菌属 ,占总数的4 8.2 %。空气细菌浓度交通干线和文教区明显高于公园绿地 ,而空气真菌浓度公园绿地和文教区明显高于交通干线。空气细菌浓度一日中 13:0 0时较低 ,0 9:0 0时和 17:0 0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较优的产青霉素酰化酶的菌种,我们从9个属的232株纽菌中选出了19株产青霉素酰化酶的大肠杆菌,其中,AS 1.76和E 110为最好。还对大肠杆菌AS 1.76的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的培养基成分是(%):蛋白胨l,苯乙酸0.2,玉米浆0.3,氯化钠0.5;在250毫升的三角瓶中装30毫升培养基时,通气量正合适:培养基的初始pH以7.0为佳;培养时间15小时。在未加玉米浆的培养基中,少量的Fe2+(5馓克/毫升)对酶形成有刺激作用,过量的Fe2+(大于10教克/毫升)是不利的;在培养基中添加0.3%的玉米浆能降低Fe2+对酶形成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红景天根部筛选并鉴定一株产酪醇的细菌,初步研究其产酪醇特性,为寻找红景天替代资源提供新途径。【方法】用NA培养基从大花红景天根部中分离内生细菌,通过薄层层析(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筛选出产量最大的菌株,经菌落形态分析、革兰氏染色分析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其分类学地位。单因素实验确定初始pH、培养温度、发酵时间及接种量对菌株产酪醇活力的影响。【结果】从大花红景天根部分离出14株内生细菌,其中8株能产酪醇,筛选出酪醇产量最大的菌株B3,经菌落形态分析、革兰氏染色分析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研究其发酵条件,其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32 °C,最佳发酵时间为42 h,最佳接种量为15%。在最适发酵条件下,用改良NA培养基发酵,B3菌株酪醇的产量为15.68 mg/L。【结论】B3菌株是一株具有产酪醇能力的细菌,在最适发酵条件下酪醇产量达到15.68 mg/L,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口臭患者龈下菌斑和舌苔上主要相关厌氧菌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口腔门诊中口臭患者29例,鼻闻法来确定产臭部位和非产臭部位;分别采集龈下菌斑和舌苔标本接种在非选择性培养基和核梭杆菌选择性培养基,厌氧培养5d后记录非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总数、产黑色素细菌总数及核梭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的目的菌总数。结果29例患者中,15例患者的口臭主要来源于龈缘菌斑,10例主要来源于舌苔,4例患者的口臭由龈缘菌斑和舌苔共同产生;产臭部位和非产臭部位相比,细菌总数、产黑色素菌和具核梭杆菌数都明显上升(P〈0.01)。结论口源性口臭患者口气变化与产黑色素细菌、核梭杆菌相关。  相似文献   

14.
L-乳酸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通过对L-乳酸细菌(Lactobacillus casei FH-2)菌体生长、产酸速率、耐酸水平、高糖发酵性能的优化,实现了优化该菌生长和条件的目的。并对培养基中不同辅料的添加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共同加入麦根一麸皮浸泡液时,可以提高乳酸的产量,其最佳方案为50℃、4h、1%麸皮浸泡液和2%麦根。乳酸产量为40.5g/L。结论:实验通过优化L-乳酸细菌的发酵条件提高了乳酸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校园空气污染微生物的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沉降平板法 ,选用牛肉膏培养基与察贝克培养基 (czpekmedium) ,分别在夏季与冬季检测了校园不同环境中空气污染细菌与霉菌的含量。结果表明 :校园不同环境的空气污染微生物类群与数量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寝室、学生食堂、校区餐厅以及网吧的空气中污染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其中 ,在冬季的细菌平均含菌量为 91 4 7.6 7个 /m3 空气 ,而以女生寝室的含菌量最高 ,达到 2 1 5 4 6个 /m3 空气 ,超出卫生标准的 3.1倍 ;在夏季时 ,细菌的平均含菌量为 1 0 6 6 1 .75个 /m3 空气 ,而以校园餐厅的含菌量最高 ,达到 4 35 1 1个 /m3 ,超出卫生标准的 6 .9倍。校图书馆、电影院、学生寝室及餐厅中的霉菌含量较多。其中 ,在冬季的霉菌平均含菌量为 5 6 8.4 4个 /m3 空气 ,以女生寝室的含菌量最高 ,84 6个 /m3 ;在夏季的霉菌含菌量为 85 5 .88个 /m3 ,最高时为 1 6 6 5个 /m3 ,这是由于卫生条件差 ,居室狭小 ,人口拥挤 ,空气潮湿 ,通风不良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一组鸡源乳酸菌产乳酸及其耐受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12株(K9、D17、C1、C12、D11、D14、C2、D9、K6、C21、D1和D7)分离自肉鸡肠道的乳酸菌的产乳酸能力及其中3株产酸能力强的菌株的耐受特性。12株乳酸菌产乳酸结果表明:12h内,K6产乳酸速度最快,其次为K9和C1,24h时,D17乳酸浓度最高,48h时C1终乳酸浓度最高。K9、D17和C1的耐受试验结果表明:C1菌株耐酸能力最强,pH2时,C1菌株培养3h后还能检测到活菌,D17和K9菌株培养1h后就已经检测不到活菌。在胆盐浓度0.08%-0.40%范围内,C1、D17和K9均有一定的耐受能力,随着胆盐浓度的升高,C1、D17和K9的存活数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3株菌中D17耐热能力最强,经80%处理后仍有10^4.9/mL存活数,而K9和C1已检测不到活菌;C1对热最敏感,65℃处理后存活数由10^8/mL降为10^3/mL。  相似文献   

17.
对一株产低温碱性脂肪酶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BJ17)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各种碳源及氮源对产酶的影响,应用正交实验优化其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淀粉12g/L,蛋白胨12g/L,酵母膏3g/L,酪蛋白2g/L。最佳培养温度为25℃,发酵时间为16h。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纳米银水凝胶涂膜对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ETT)表面铜绿假单胞菌粘附及细菌生物膜(biofilm,BF)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共设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涂纳米银3.5、7.0、10.5、14.0和17.5μg/cm^2组。参考Brown平板法,制备ETT、表面铜绿假单胞菌BF模型。通过超声振荡-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体外培养6、12、18h时各组ETT表面BF中的活细菌粘附数量。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F中的活死菌分布情况,并测量BF厚度。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最小量涂膜组(3.5μg/cm^2)体外培养6h时,导管表面活细菌的粘附量显著减少(P〈0.05),12h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最大量涂膜组(17.5μg/cm^2)体外培养6h时,ETT表面几乎未见细菌粘附(P〈0.05),18h时BF中的活菌数量及BF厚度均显著减少(P〈0.05)。(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培养6h时,空白对照组ETT表面粘附的死活菌呈不规则散点样分布,未见明显的细菌菌落形成,而各实验组ETT表面仅有细菌零星分布,其数量少于空白组。18h时空白对照组表面可见大量活死菌堆积粘连,有小菌落形成并相互交通成地图状,可见典型BF结构,而此时最大量涂膜组(17.5μg/cm^2)表面仅见数量不等的菌落形成,菌落周围可见数量不等的细菌分布。结论纳米银水凝胶涂膜可有效减少ETT表面铜绿假单胞菌的粘附数量,延缓导管表面细菌BF形成,其作用强弱随培养时间及单位面积中的纳米银剂量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改良的乳酸细菌(MRS)培养基从健康人群的粪便中进行双歧杆菌的分离筛选。结果表明:在添加有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X-Gal)的MRS培养基上双歧杆菌的菌落呈典型的乳白色并带有蓝色,其他菌株的菌落呈白色或深蓝色。实验共分离出10株疑似菌株,经生理生化试验和Biolog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结果发现其中4株为双歧杆菌,这4株菌中有3株为两歧双歧杆菌,1株为长双歧杆菌。和传统MBS培养基相比较,改良MRS培养基能显著提高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20.
油樟内生芽孢细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为了解油樟产芽孢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改良的牛肉膏琼脂培养基分离、去除冗余及芽孢染色,测定所得产芽孢内生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40株产芽孢内生细菌数量占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总数的38.1%,其中根、茎、叶中分别分离得到24株、7株和9株。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35株菌可能分属于Bacillus、Lysinibacillus、Paenibacillus属的16个种,还有5株菌的序列与数据库中典型菌株序列相似性低于97%,代表着潜在新类群的存在。【结论】从油樟3个部位分离出的产芽孢内生细菌存在明显的系统发育多样性,而且3个部位分离出的产芽孢内生细菌区系既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细菌区系相似性,又表现出器官细菌区系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