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正丁醇:水:甲醇(4:2:1)作洗脱剂,通过硅胶H60型柱反复柱层析,将3种有致病活性的物质充分纯化,在-40℃下冷冻干燥后,它们为褐色深浅不一的蓬松状物质,且极易吸潮。活性组分Ⅰ(Rf0.83)、活性组分Ⅱ(Rf0.79)和活性组分Ⅲ(Rf0.80)对马尾松切根幼苗和湿地松切根幼苗针叶都有致萎作用,通过质谱(MS)、核磁共振谱(^1HNMR、)和红外光谱(IR)等分析手段确定出所分离的活性组分Ⅰ的化学组成为C5H11O5N(M=165)。  相似文献   

2.
从浙江省采集的42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出50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鉴定为26属39种。其中拟苍白弯孢Curvulariasubpallescens为新种。侧多隔孢属Pleurophragmium,疣瓶孢属Eladia,拟葡萄孢属Pseudobotrytis和棘瓶孢属Echinobotryum为中国新记录属。鞘孢霉ChalarastateofCeratocystisadiposa,紫棕毛束霉Doratomycespurpureofuscus,黑棘瓶孢Echinobotryumatrum,小囊疣瓶孢Eladiasaccula,隘缩小内多隔孢Endophragmiellaconstricta,青霉状粘束孢Graphiumpenicillioides,黑侧多隔孢Pleurophragmiumactum,土栖拟葡萄孢Pseudobotrytisterrestris,腐植齿梗孢Scolecobasidiumhumicola和虎尾兰葡萄穗霉Stachybotryssansevierae为中国新记录种。其余28种为国内已报道种。  相似文献   

3.
灰树花多糖PGF-2的理化性质及化学结构的初步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仪器分析技术对灰树花多糖级分PGF-2的理化性质和化学结构进行了研究。灰树花粗多糖PGF经DEAE—Sephadex A-25柱层析分离得到一种多糖级分为糖蛋白质缀合物PGF-2,其多糖含量95.4%,纸层析及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证实PGF-2为均一多糖;凝胶渗透色谱测定其数均分子量Mn为118 803 Dal,重均分子量Mw为119 612 Dal;经气相色谱分析PGF-2的糖基由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摩尔比为1:2.35:1.22;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PGF-2的蛋白质由16种氨基酸组成。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证实PGF-2主要存在α型糖苷键。由β-消除反应推断PGF-2中多糖与氨基酸的连接方式以-O-Ser连接。  相似文献   

4.
寄生隐丛赤壳菌致病毒素Cp-I的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隐丛赤壳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菌株经液体培养,石油醚萃取其发酵液获得对板栗带叶嫩枝具有致萎活性的粗提物,以氯仿:石油醚:甲醇(6:2:2)作洗脱剂,粗提物经硅胶色谱分离,共得到3组纯组份,其中第1组份(Cp-I)对板栗幼苗致萎活性较高。质谱、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测定表明Cp-I分子量为278,化学式为C16H22O4。  相似文献   

5.
韩珊  朱天辉 《菌物学报》2009,28(4):535-540
寄生隐丛赤壳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菌株经液体培养,石油醚萃取其发酵液获得对板栗带叶嫩枝具有致萎活性的粗提物,以氯仿:石油醚:甲醇(6:2:2)作洗脱剂,粗提物经硅胶色谱分离,共得到3组纯组份,其中第1组份(Cp-I)对板栗幼苗致萎活性较高.质谱、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测定表明Cp-I分子量为278,化学式为C<,16>H<,22>O<,4>.  相似文献   

6.
灵香草净油化学成分分析及杀虫活性组分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灵香草净油成分进行GC-MS-DS分析,共分离得到104个色谱峰,鉴定出66个化学成分,其中6个化学成分为首次报道,净油主要成分为脂肪酸。分别用灵香草原材料粉末及乙酸乙酯、95%乙醇等不同溶剂的提取液,对跳蚤进行了味杀、触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其活性组分在乙酸乙酯提取液中。把该提取液稀释到5%时,对动物体表的跳蚤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运用FTIR技术,对栽培和野生黄花蒿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红外光谱特征进行指认,并比较分析两者不同部位青蒿素含量差异.结果显示:酰胺、芳香类物质均以栽培黄花蒿茎和叶片中多;可溶性多糖和糖苷类物质,栽培与野生黄花蒿茎中含量相近,但是,叶片中含量以栽培黄花蒿高;纤维素类物质,栽培茎少于野生茎,而两种黄花蒿叶片的纤维素含量相近.与青蒿素标准品比较,栽培和野生黄花蒿不同部位青蒿素含量有一定差异,其中栽培叶最高,其次是野生叶,栽培茎的含量最低.所以,运用FTIR技术可以快速判断栽培和野生型黄花蒿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本研究对黄花蒿的引种驯化和良种选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DPPH抑制率为指标,研究石榴皮中抗氧化活性成分。采用超声波法进行提取,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pH3、料液比(m/v)1∶15、提取3次,每次40 min。石榴皮粗提物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对石榴皮抗氧化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石榴皮粗提物中,正丁醇部位对DPPH的抑制率最高,达62.68%,液-质联用鉴定出安石榴苷的两种异构体为石榴皮中最主要的抗氧化成分。  相似文献   

9.
芽孢杆菌属以多产抗菌素闻名。通过筛选几十株不同来源的芽孢杆菌, 获得1株具有强抑真菌活性的芽孢杆菌。经过16S rDNA检测与Biolog分析, 确定此株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本实验对摇瓶发酵的条件进行了优化, 经过对发酵上清液硫酸铵盐析、透析、真空冷冻干燥获得粗提蛋白。并对粗蛋白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抗蛋白酶水解能力、离子稳定性以及抑真菌谱进行了研究, 最后使用扫描电镜对抑真菌机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brassicae)在PD液体培养基中黑暗培养20d,过滤获得培养滤液,经乙酸乙酯萃取、45℃减压浓缩得AB-粗毒素。AB-粗毒素经HPLC分析,在λ=206nm波长下具有Ⅰ、Ⅱ、Ⅲ和Ⅳ4个明显的吸收峰。组分Ⅲ的红外吸收光谱、FAB/MASS和1H-NMR与已报道的腐败菌素B基本一致,由此确定组分Ⅲ为腐败菌素B。试验发现,芸薹链格孢的培养滤液、AB-粗毒素和毒素组分Ⅲ均能造成白菜叶片黄化、萎蔫和坏死。  相似文献   

11.
黑曲霉纤维素酶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定的黑曲霉纤维素酶各组分均为糖蛋白,但含糖量和组成各不相同,含糖量分别为:β-葡萄糖苷酶11.3%,内切β-葡聚糖酶11.8%,β-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CBH—17.2%、CBH-Ⅱ5.8%。各酶组分的氨基酸组成有一定的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即都含有较多的酸性氨基酸(Asp、Glu),碱性氨基酸(His、Arg)含量较低。分析酶组分间的相似性时发现,β-葡聚精纤维二糖水解酶的CBH-Ⅰ组分与内切β-葡聚糖酶在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上较为相似,而同属于β-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的两个组分CBHⅠ和CBH—Ⅱ在氨基酸的含量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于涛  王洋 《植物研究》1999,19(2):179-182
利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喜树种子挥发油,得率0.35%。并进行GC/MS/DS研究研究,鉴定出占挥发油总组成83.74%和55种成分的化学结构,其主要成分为:反-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顺-芳樟醇氧化物、大牦牛儿烯、等。  相似文献   

14.
胶粘香茶菜素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从胶粘香茶菜叶的乙醚提取物中分得两个二萜化合物‘经各项光谱数据和化学反应确定,其中一个为四环二萜化合物,对映-贝壳杉烷-16β,17-二醇(ent-kauran-16β,17-diol)(1);另一个为三环二萜对映-异海松烷型(ent-isopimarane type)新化合物,命名为胶粘香茶菜素(glutinosin)(2)。对映-异海松烷型二萜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对于从化学上阐明香茶菜属植物中大量存在的对映-贝壳杉烯型四环二萜化合物的生源关系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采自云南大理苍山的苍山香茶菜[Rabdosia bulleyana(Diels)Hara]叶的乙醚抽提物中,分到一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化合物,命名为苍山香茶菜素(bulleya-nin)。根据光谱和化学证据,其化学结构被阐明为对映-12β-羟基-1α,3α,7β,14α-四乙酰氧基-16-贝壳杉烯-15-酮(Ⅰ)(ent-12β-hydroxy-1α,3α,7β,14α-tetraacetoxy-16-Kauren-15-oneⅠ)。收率为生药的0.4%,它对小鼠艾氏腹水癌ECA,小鼠肉瘤S-180,小鼠肝癌腹水均显示较强抑制。 苍山香茶菜素及其衍生物的~1H NMR数据,苍山素和脱氢苍山素的~(13)C NMR 数据已指定。~(13)C NMR的指定是结合应用质子噪声去偶,偏共振去偶和相关化合物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