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尤  张爱丽 《遗传》1981,3(6):17-18
水貂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有关水貂的 染色体研究国外Shackelford[5]和L. Wipf等人 曾有报道,但都是采用辜丸压片或利用肝、’肾、 肺、脾、骨髓等经过组织培养进行观察的。在国 内还未见有报道。我们应用人类外周血培养技 术对水貂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介绍如 下。  相似文献   

2.
水貂(Mustela vison)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到目前为止,对于水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生殖和生活习性方面,而对水貂血液的研究却很少。国外有人研究水貂的血红蛋白组成(Labbe等,1979)、水貂的血浆电泳(Tandon,1980)和水貂血浆中脂蛋白和胆固醇的含量(Nikjtin,1983)等。但是,对于水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研究至今未有报道。 本项研究采用了饱和氯化钠溶液法,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哈尔滨市城高子良种  相似文献   

3.
佴文惠  陈玉泽 《兽类学报》1998,18(3):192-195
采用复制带、C带和硝酸银染色等分带技术研究了水貂的核型和带型。结果表明,2n=30,枝型为10(M)+16(SM)+2(A),XX(M)。C-带显示该水貂的一些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比较丰富,从着丝粒区域延伸到两臂上,No.5染色体着丝粒结构异染色质有些弱化;X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较常染色体的丰富。Ag-NORs有3个,分布在No.8染色体的次缢痕区域和一条No.2染色体长臂接近着丝粒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关于水貂血液指标及器官系数的研究,国外已有报道。(1952)记述了成年水貂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及白细胞分类;和(1967)研究了雌性水貂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心脏、肝脏及肺脏相对重量的年龄变化;和(1973)对5种彩色水貂的血红蛋白含量作过测定。国内尚未见有水貂这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201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吉林省某一水貂、狐狸、貉共同养殖区,通过对流免疫电泳实验和PCR方法在9只乌苏里貉体内检测到水貂阿留申病毒,这是国内该病毒感染貉的首次报道。目前科研人员已获得了病毒的结构基因序列,相关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6.
获得水貂IGF-Ⅰ基因的cDNA序列,实现IGF-Ⅰ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利用RT-PCR技术从水貂肝脏组织扩增出水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编码区序列。此序列编码153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质。同源性分析表明IGF-Ⅰ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金丝猴、小熊猫、大熊猫、东北虎、马等哺乳动物的序列高度同源(>90%)。对位比较发现水貂的信号肽序列具有氨基酸特异性,这些氨基酸是否影响水貂IGF-Ⅰ分子的构型、进而影响功能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将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GEX-6P-1-IGF-Ⅰ转入大肠杆菌BL21进行原核表达,得到高效融合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4 KD。Western-blotting杂交证实了表达蛋白的抗原活性。本研究成功克隆、表达了水貂IGF-Ⅰ基因,分析和预测了其结构和功能,为进一步的生物活性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草鱼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鱼的染色体组型,对于鱼的分类、进化、遗传、杂交育种等都有重要意义。它也是细胞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基础工作之一。鱼类的染色体一般较小且数目较多,进行组型分析有一定难度。近些年来,随着染色体制片技术的不断改进,鱼类染色体研究的报道也在迅速增加。从1960年以后,特別是进入70年代以来进展较快(Ojima等,1976;等,1973;Denton,1973等)。我们于1976年对草鱼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1978年  相似文献   

8.
目前,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我国各地暴发和流行,但其主要来源尚不清楚。曾有报道称该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如蝙蝠。而有关SARS-CoV-2在我国北方地区人工养殖的水貂、狐狸和貉等毛皮动物中的溯源性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收集2016~2019年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和山东5个省份14个地区的不明原因死亡的水貂、狐狸和貉的625份组织样品,以及2019年8~12月在吉林省采集的水貂、狐和貉的150份粪便样品,通过WHO推荐的Real-time RT-PCR检测方法对上述组织及粪便样品中SARS-CoV-2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上述775份样品中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9.
达乌尔黄鼠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是分布于我国北方、蒙古和苏联等区域的一种中型啮齿动物。其染色体组型在国内文献中尚未见有报道,在国外文献中亦未见有详细报道。为此我们采用骨髓细胞染色体直接制片方法,并参考达乌尔黄鼠染色体的C分带和G分带(将另文报道,对其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用染色体 Giemsa 分带技术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研究,只在玉米、银莲花、黑麦、洋葱、紫万年青、小黑麦等少数几种植物中有过一些报道。关于芍药的 Giemsa显带,除 Friebe 有过一个简略的报道外,李懋学等曾对芍药品种间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 Giemsa 分带研究。但对芍药花粉母细胞的 Giemsa 分带还未有过研究。本文报道对芍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的 Giemsa 显带。  相似文献   

11.
一、革螨的染色体 革螨的细胞遗传学研究主要对象是染色体。六十年代以前,革螨的染色体资料非常罕见,随Oliver、Wysoki等相继报道后,至今已记载9科61种革螨的染色体(表1),其中植绥螨科的染色体研究较多(表2)。  相似文献   

12.
最常见的人类X染色体的结构异常是长臂等臂X染色体,以及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关于idic(X)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病例较为罕见。国外Chapella等曾有研究,国内周氏等首次报道了有关idic(X)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病例。  相似文献   

13.
栽培大麦和野生大麦染色体N-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植物染色体Giemsa N-带的研究已有报道。Matsui、Funaki等指出,在许多情况下,N-带显示染色体上某一特殊部位,他们用N-带技术确定染色体上核仁组织区(NOR)的位置。Islam曾利用N-带技术鉴别小麦、大麦杂种附加系中的大麦染色体,Gerlach曾利用N-带技术研究小麦的起源问题,他们的结果指出,在小麦的A、B、D三组染色体中只有全部B组和A组两个染色体(4A、7A)显带,而与供试野生种(Triticum speltoides)染色体显带有相似之处,从而作者认为小麦B组染色体来源于T.speltoides。Islam和Gerlach的结果表明,N-带技术对大麦和小麦染色体上的NOR并不显色。 我们进行栽培大麦和野生大麦染色体N-带研究的目的,在于从细胞学方面分析鉴定它门之间的亲缘关系。本报道是我们在这方面获得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4.
北方几种小浆果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悬钩子属、醋栗属、越桔属、沙棘属、接骨木属和五味子属等6属12种小浆果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其中绿叶悬钩子、牛迭肚和刺果茶Biao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截止目前,关于小浆果植物的核型资料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15.
银鲫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黑龙江水系的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属天然三倍体鱼类,是实行天然雌核发育的两性种群4,7。关于它的染色体数目和组型国内外报道为3n=1564。但是我们在银鲫天然雌核发育机制研究中,有时涉及染色体数目鉴定,常见染色体数目超过156。鉴于昝瑞光报道滇池高背型鲫染色体数目为3n=162,有10个超数染色体5,为此我们对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的雌、雄银鲫进行了染色体组型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进行毛冠鹿的染色体研究时,观察到不仅该动物染色体核型特殊,而且结构异染色质丰富,尤其是23号、24号、25号染色体几乎占长臂的3/4甚至全部(张钖然等,1983),这在其他哺乳动物的染色体中尚少见,建立该动物之细胞株,对进一步探讨鹿科动物的染色体进化,对研究结构异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材料。 本文报道了毛冠鹿细胞株的建立,命名为KIZ—81A,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7.
软体动物的染色体和系统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软体动物的染色体,很早以前就在进行研究,但直到1930年报道仍然较少,由于固定方法不完备等,几乎没有可信赖的结果。又因软体动物的染色体比植物和昆虫的要小,所以直到压碎法普及的60年代仅报道了约有150  相似文献   

18.
虎斑游蛇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各种蛇的染色体数目、组型、带型及 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探讨蛇的分类及其演 化均有一定意义。关于蛇类染色体的研究自 Thatcher (1922)首先报道后,相继Nakamura (1927、1928、1929, 1935), Bhatnager(1960), Manroe(1962), Bergak(1963、1964、1965、1966, 1968, 1969), Itoh(1970), Bickham(1976)等对 游蛇科(Colubridae)、眼镜蛇科(Elapidae)、海 蛇科(Hydro户hdae),蜂科(Vipiridae)等科的部 分蛇类的染色都有所报道。但国内只近年有所 报道,研究不多[1,2,37。关于虎斑游蛇(Natrix tigrina lateralis (Berthold) ]染色体的研究未见 报道。为此我们对虎斑游蛇的染色体组型作了 研究和分析,现将研究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甲醇与冰醋酸(3:1)固定液固定30分钟。重复 固定3次,最后用空气干燥法制片。1:10的 Giemsa液(pH7.2 )染色30分钟。 染色体标本制成后,在油镜下计数100个 以上完整的、分散良好清晰的中期分裂相检查 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再选取20个优良的中期 分裂相照相放大。参照Denve:体制测量方法, 进行染色体配对和组型分析。  相似文献   

19.
鱖鱼(Siniperca chuatsi)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鳜鱼又名季花鱼,具有肉嫩、味美、富含蛋白质、刺少等优点,我国人民将它列为上品,日本誉之为中华的名鲜。 在国外曾报道过(鱼旨)科鱼类和鲈形目中其他鱼类的染色体组型,而鳜鱼的染色体组型迄今未见报道。本文以淋巴细胞培养的方法,进行了鳜鱼(Siniperca chuatsi)的染色体组型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国特有单种属-马蹄香属进行了细胞学研究,首次报道马蹄香花粉母细胞的单倍体染色体数目n=13,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26,x=13,核型公式为2n=12m+4sm+10st,染色体的范围2.51-6.80μm,为中型染色体,2B核型。这与前人报道的2n=24,2A核型和2n=4x=52,染色体长度不超过1μm、是多倍体等结果均不相同。马蹄香是马兜铃科中最原始的属,核型资料表达它与细辛属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