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丽江云杉林林窗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刘庆  吴彦  吴宁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6):845-848
研究了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云杉坪典型丽江云杉林林窗干扰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滇西北亚高山丽江云杉林林窗占林分面积比例冠层林窗和扩展林窗分别为28.8%和42.5%,干扰频率以林窗密度计算,林窗出现的平均密度为35个·hm^-2左右.林窗大小分布为面积大于100m^2的大林窗约占25%,面积为50~100m^2的中等林窗占41%,面积小于50m。的小林窗占34%.形成林窗最重要的方式是干基和干中折断,其次是枯立滇西北亚高山丽江云杉林林窗形成木80%以上是丽江云杉,通常直径为40~50cm、高度为15~25m.每个林窗形成木数量多为1~2株,约占68.8%,5株以上很少,最多为6株.随着林窗面积由大变小,林窗中更新苗木的密度逐渐变大,小林窗中更新木密度约为大林窗的5倍.  相似文献   

2.
通过云南丽江老君山18个样点山地林下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及其与植物群落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发现:(1)花粉组合中木本植物花粉占83.3%,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花粉比值(AP/NAP)约为5,以常绿栎类、桦属(Betula)和冷杉属(Abies)为主;(2)针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花粉组合与植物群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花粉组合基本能够反映母体植被特征,针叶林花粉组合未能反映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3)主要花粉类型中冷杉属、柳属(Salix)和杜鹃花科(Ericaceae)花粉具低代表性;常绿栎类、松属(Pinus)和桦属花粉具超代表性,其花粉产量和散布范围为松属常绿栎类桦属;(4)通过花粉相对含量,DCA分析能较好地区分不同植物群落。该研究成果可为西南地区古植被和古环境重建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玉龙山的自然环境对地衣植物生长的影响;列举了15种玉龙山常见地衣并分别讨论了各种的分布、生境、已知化学物质及其利用。其中还推出了三种在国内化学及应用方面研究较少,而在该山分布量较大的地衣种。  相似文献   

4.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城市植被制图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上海城市植被为研究对象,探索城市植被的分类理论和方法,提出一套适用于城市植被分类与制图的方法。根据城市植被信息获取的方式以及生态-外貌分类原则,建立了基于植物生活型的、可用图形表示的城市植被分类体系,分天然与半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个大类,共有9个植被型和34个植被亚型。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研究区的城市植被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植被类型的特征以及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以期掌握城市植被类型的数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同时按不同分类级别用计算机进行城市植被制图。城市植被  相似文献   

5.
首次系统描述云南丽江鸣音下胖罗、当子落两地奥陶纪鹦鹉螺10属19种,Meitanoceras subglobo-sum disoides,Changyangoceras gaojiabianense,Michelinoceras elongatum,M.paraelongatum,M.parasquamatulum,Michelinocera variabilum,M.xuanxianense?,M.aff.M.xuanxianense,M.zangbeiense,Eosomichelinoceras guizhouense,Archigeisonoceras elegatum,A.sp.1,A.sp.2,Stereoplasmocerina sp.1,S.?sp.2,Cameroceras cf.C.compressum,Dideroceras sp.,Discoceras cf.rarospira,Trocholites aff.T.lativentrosus。依据鹦鹉螺组合特征,认为含鹦鹉螺地层时代为Darriwilian中期及Caradoc中期。  相似文献   

6.
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西北部,西北临金沙江大峡谷──虎跳峡,东麓是海拔3000米左右的甘海子高位山间盆地,南面是丽江盆地。雪山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13公里,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耸立在群峰之上。高峰区白雪皑皑,有19条冰川环绕其间,总面积11.61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7.
运用空间代替时间,野外调查和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自小冰期最盛时以来的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裸地的植被演替各个阶段的植物群落组成及其数量特征,演替过程中植被类型的变化及其解释,小冰期冰碛垄年龄的估测这3个主要内容.累计调查的55个样方中共出现91种植物,已鉴定出63个种,分属于28个科,46个属,双子叶植物居多,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3种生活型的植物.通过统计分析各个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揭示出各个阶段植物群落的组成及其替代规律,即:在白水1号冰川末端近250a的退缩迹地上经历了裸地-草本-灌木-乔木的发展阶段.从生态位理论方面来看,这是由于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及适应性都是不同的,所以构成了不同演替阶段的各自迥异的植物群落,优势种往往是那些生态位比较宽、适应性较强,能在多个演替阶段出现的物种.演替就是朝着生态位不断分化,能够最大限度利用资源的方向发展,其中物种的替代过程实质上就是在生态位不断的分化与接近,激烈的种内与种间竞争的过程中进行着的.基于此通过综合分析海螺沟与玉龙雪山的地理区位特征,气候状况,植被演替过程以及玉龙雪山地区相关的树轮方面的资料,来尝试着估测白水1号冰川小冰期终碛垄的年龄大约在170-250a之间.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滇西北高原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关系随海拔的变化规律, 分别在玉龙雪山低、中、高海拔采集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年轮样本, 建立了不同海拔丽江云杉树轮宽度残差年表, 将年轮指数与气候因子进行响应分析、冗余分析以及滑动响应分析。结果表明: 玉龙雪山丽江云杉径向生长受气温和降水共同影响, 但不同海拔径向生长响应模式存在差异。其中当年1-3月降水与不同海拔丽江云杉径向生长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当年生长季后期降水与中、低海拔树木生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与高海拔树木生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中、低海拔树木生长还受当年春季干旱胁迫; 而当年7月气温升高促进高海拔丽江云杉生长。冗余分析与响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说明冗余分析能够有效量化树轮宽度指数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滑动响应分析显示气温和降水在小时间尺度上的变化也会影响树木生长。结合不同海拔丽江云杉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模式及未来气候预测, 玉龙雪山高海拔丽江云杉生长将得到加强, 而中、低海拔丽江云杉生长则表现出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云南丽江YiYi果内宏量营养成份,常量及微量营养元素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YiYi果中粗蛋白含量下,磷,钾,脯氨酸,天冬氨酸的含量比一般水果中的含量要高。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YiYi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植被调查与制图一直是青藏高原植被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历史上,我国多次开展青藏高原植被考察活动,在植被制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研究首先基于文献研读对青藏高原植被考察及其成果进行回顾,并对制图范围包括青藏高原的、使用比较广泛的植被图进行对比和分析;然后,基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获取的植被调查样点数据,与多幅植被图在数据一致性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植被调查的历史久远,但系统、科学的青藏高原植被调查开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期间获取了大量植被调查数据,出版了大量的专著和图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4,000,000)》《中国草地资源图集(1:1,000,00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是包含整个青藏高原、应用最为广泛的3幅植被图,《青藏高原现状植被图》是基于现阶段植被调查数据制作的青藏高原植被图。但是这4幅图在植被分类体系上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图件之间的可比性。(2)对比发现, 4幅植被图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面积较大的植被型组,如森林和草本植被,在植被图之间的一致性较高;但面积相对较小的植被型组,...  相似文献   

11.
分别测量于2018年6—8月采自云南丽江玉龙雪山的32只(17♂,15♀)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shanjing成体的全长、头体长、头长等13项形态特征指标,并检验该物种的两性异形。结果表明:雌性平均全长为160.72 mm±3.02 mm(n=15),雄性平均全长为138.58 mm±2.57 mm(n=17),雌性与雄性平均全长比为1.160,两性异形指数为0.138,属雌性大于雄性的两栖类;全长在两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了雌性的头宽、尾宽、尾高和腋至胯距外,其他形态特征与全长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以全长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红瘰疣螈的头体长、头长、吻长、尾长和前肢长在两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雌性的尾长和前肢长随全长的生长速率大于雄性,而头体长、头长和吻长随全长的生长速率小于雄性。生育力选择假说能解释红瘰疣螈玉龙雪山种群的两性异形现象。  相似文献   

12.
永德大雪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永德大雪山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上最具特征性的植被类型,也是该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最有保护价值的植被类型。从该类型植被中219种常见和优势植物的种类结构分析看,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及中国特有成分能够贯穿于乔木Ⅰ、Ⅱ、Ⅲ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植物各层次之中;其区系成分以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特有成分占优势,同时热带亚洲成分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说明其区系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而中国特有种的进一步分析亦表明其区系的过渡性质。这表明永德大雪山处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区系和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分界面上,其植物区系的过渡特征非常明显。通过永德大雪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与邻近地区同类型植被的优势种和主要伴生种的比较,我们初步认为该地此类森林植被环境更“温湿”。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封顶埋管法,我们于11月对21至次年4月15日,分3个培养期共165天(包括干季初期、中期和末期),对哀牢山原生本果柯林(Lithocarpus xylocarpus forest)、栎类次生林(sccondary oak forest)和人工茶叶地(tea planation)三种群落类型的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培养期中,不同群落下土壤的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都具有明显差异;而且它们均具有明显的干季动态,但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净氨化速率远高于净硝化速率,后者约为前者的0.5%~10%。结果表明,培养期、群落类型和样方诸因子对净氮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的影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人为干扰能导致氮素矿化和硝化速率等生态系统过程的变化,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此提供了证据支持。与木果柯原始林相比,茶地和次生林的氮素转化过程更多地受物理因素的控制(如温度和水分)。这意味着哀牢山地区的木果柯原始林的保护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云南独龙江流域植被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独龙江流域仅指贡山县一个行政乡的范围,独江龙(史称俅江)南北贯穿其间,  相似文献   

16.
湖南岳麓山植被演替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调查岳麓山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通过TWINSPAN、DCA、生态住分析、种群结构分析,并结合历史文献,研究了岳麓山植被的现状与演替.结果表明,经过30年城市公园管理,岳麓山次生植被正在向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恢复.其主要演替途径为:灌丛或人工林→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近顶级或顶级群落以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栲(Castanopsis fargesii)、石栎(Lithocarpus gluer)等为优势种.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种群严重衰退,著名景观植物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的种群虽表现出一定程度衰退,但仍将作为一种优势种存在较长时期.研究结果建议种植青冈、栲、石栎、木荷(Schima superba)等作为岳麓山林分改造的目标种.  相似文献   

17.
论滇南西双版纳的森林植被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华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4):377-387
本文基于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对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的分类、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归纳,并讨论了它们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以群落的生态外貌与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特征相结合作为植被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可以将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植被分类为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四个主要的植被型,包括有至少二十个群系。热带雨林包括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低山)雨林二个植被亚型。热带季节雨林具有与赤道低地热带雨林几乎一样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特征,是亚洲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但由于发生在季风热带北缘纬度和海拔的极限条件下,受到季节性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影响,在其林冠层中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存在,大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较逊色而藤本植物和在叶级谱上的小叶型植物更丰富,这些特征又有别于赤道低地的热带雨林。热带山地雨林是热带雨林的山地亚型,是该地区热带山地较湿润生境的一种森林类型,它在植物区系组成和生态外貌特征上类似于热带亚洲的低山雨林,隶属于广义热带雨林植被型下的低山雨林亚型。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分布在石灰岩山坡中、上部,在群落外貌上类似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但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与后者不同,它是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是分布在该地区开阔河谷盆地及河岸受季风影响强烈的生境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植被类型。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是西双版纳的主要山地植被类型,它分布在热带季节雨林带之上偏干的山地生境。它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不同于该地区的热带季节雨林,在生态外貌特征上亦不同于热带山地雨林,是发育在受地区性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热带山地的一种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8.
Construction of potential natural vegetation (PNV) poses particular challenges in landscapes heavily altered by human activity and must be based on transparent, repeatable methods. We integrated the concept of ancient forest (AF) and ancient forest species (AFS) into a four-step procedure of PNV mapping: 1) classification of forest vegetation relevés; 2) selection of those vegetation types that can serve as PNV units, based on AF and AFS; 3) merging of selected vegetation types into five PNV units that can be predicted from a digital morphogenetic soil map; 4) mapping of three additional PNV units based on additional environmental data. The second step, concerning the selection of reference forest vegetation,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for PNV construction in Flanders (northern Belgium), where forest cover has been subject to temporal disruption and spatial fragmentation. Among the variety of extant forest recovery states, we chose as PNV units those vegetation types for which a high proportion of relevés had been located in AF and that contained many AFS. As the frequency of AFS depends on site conditions, we only compared and selected vegetation types that are found on similar sites according to average Ellenberg indicator values. While succession is irrelevant for the definition of PNV, colonization rates of AF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time required for PNV to be restored in a site.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生态学和遗传学的综合研究,鸡足山地区的8个多星韭种群可划分为6个生态型:1个柳叶韭生态型,1个岩生二倍体生态型和4个四体倍生态型即林生四倍体生态型,岩生四倍体生态型,草生白花四倍体生态型和草生紫花四倍体生态型。  相似文献   

20.
滇西北指云南西北部,其北面和东面分别与青藏高原和川西南相连.狭义的的划分仅指丽江-维西一线以北,横断山脉的中北段,包括中甸北部和德钦,平均海拔4 000m左右,属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分,位于我国大地势结构的第一级阶梯.这一区域中,南北向的高山峡谷相间排列,而且排列最为紧密(怒江至金沙江最短间距仅为60km)、地势起伏最大(地面切割深度超过2000m),形成举世瞩目的“三江地区”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三江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成为世人研究和探寻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