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探险是人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活动。尤其是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大都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参加由商业户外领队策划组织的付费探险活动。除了释放压力、强身健体,其主要目的还在于体验在朝九晚五的都市生活中所缺少的那种新奇。洞穴探险就是众多商业探险活动中的一种,也是近十几年来在国内越来越流行的一种商业户外活动。所谓洞穴探险是指利用SRT(单绳技术Single Rope Technology的缩写)装备和绳  相似文献   

2.
<正>上集回顾:在上一集的火山探险中,古古卡老师3人接受了熊熊"火焰山"的考验,在古熔岩管的地下洞穴里,他们发现了一片美丽的彩色羽毛,当古古卡老师伸手触摸羽毛时……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红玫瑰洞穴探险俱乐部(Hong Meigui Cave Exploration Society)成员在重庆市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考察洞穴期间,拍摄到了一些蝙蝠照片.其中一种鼻叶特征明显,顶叶中部具2条纵沟将顶叶分为3叶;中鼻叶较小,棒状,中部微具3条凸纵棱;马蹄叶外侧有2片附小叶.  相似文献   

4.
贵州荔波洞穴匙指虾三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中国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洞穴匙指虾3新种,即洞穴米虾Caridina caverna sp.nov.,锐刺米虾Caridina acuta sp.nov.和短指新米虾Neocaridina brevidactyl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水产大学.  相似文献   

5.
广西匙指虾科新种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广西的匙指虾,共2属12种,其中有4个为新种,它们是盲米虾属的刘氏盲米虾,米虾属的洞穴米虾、广西米虾和鎚肢米虾。除最后一种外,其余部生活于岩洞的地下水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采自广西桂林洞穴中的盲米虾属一新种,半盲米虾Typhlocaridinasemityphlatasp.nov.,新种眼角膜色素未完全退化,额剑上下缘均具齿。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采自广西桂林洞穴中的盲米虾属一新种,半盲米虾Typhlocaridinasemityphlatasp.nov.,新种眼角膜色素未完全退化,额剑上下缘均具齿。  相似文献   

8.
秦岭野生大熊猫繁殖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1990年,调查研究了秦岭野生大熊猫的发情期与发情交配行为,产仔期和产仔育幼洞穴的选择。发现发情期一年中有两个时期,好1-4分和6-9月份,产仔育幼洞穴为海拔1800米左右的阳坡天然石洞。  相似文献   

9.
消息     
1993年6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察队在湖北科归县两河口镇二甲村孙家岩屋发现一处旧石器洞穴遗址。洞穴海拔约820米,发育于高出谷底约60米的奥陶系石灰岩中。洞口高约3.5米,在里洞顶逐渐降低。遗址面积约4x60m,文化层至少厚1.5m,无人工扰动痕迹。石制品含量丰富,在不到1米3的文化层中挖出16件。石制品岩性多为石英砂岩,加工技术简单,具有我国华南中、晚更新世的旧石器文化特征。文化层中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系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常见属种。包括犀牛、摸、大熊猫巴氏亚种、猫类、东方剑齿象、鹿类、牛、青羊等至…  相似文献   

10.
<正> 北京昌平县龙骨洞 1976年冬,我们在北京郊区的昌平县作了一次洞穴调查,并对该县水泥厂采石场龙骨洞进行了发掘。 1.洞穴与堆积龙骨洞位于昌平县北约2.5公里。洞口及洞的两壁已被开采,从保存的部分洞穴形态看,属落水洞管道型(图1),管道深(从顶到底)约40米,均由黄棕色角砾及砂质粘土填充,在新开的剖面  相似文献   

11.
广西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中的淡水瓣鳃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甑皮岩洞穴遗址位于广西省桂林市南郊独山的西南麓。笔者受桂林市文化局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委托,于1978年4月和9月对甑皮岩洞穴遗址进行观察,并采集化石。该洞高约8米,宽约13米。洞顶岩层向东北倾斜,在棕黄、黄褐及浅灰色砂质泥岩中含瓣鳃类、腹足类、脊椎动物和人类骨骼。瓣鳃类化石相当多。现仅根据试掘中所采部分标本的形态特征和系统分类作一简单介绍,以供有关方面参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关于银环蛇(金钱白花蛇)是一种很好的药用动物。我们在研究银环蛇的生态时,有机会向较多的蛇农学习,通过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初步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寻找蛇洞蛇卵 银环蛇的洞穴大都在近水的小草丛、矮山坡、路旁、田埂或坟堆附近,洞口大多朝向东南或西南,洞口光滑,在洞穴附近约八米的范围内,常  相似文献   

13.
广东封开、怀集岩溶洞穴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广东西北部地区石灰岩分布面积甚广,岩溶洞穴发育较为普遍。1978年,广东省博物馆与肇庆地区文化局、封开、怀集、德庆县文化馆及部分公社干部、社员组成了一支洞穴考察队,对封开、怀集两县的石灰岩地区的洞穴进行了一次普查,共考察洞穴近200处,对洞穴发育形态、堆积物特点做了一些观察。同时,获得了一批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以及古人类化石、遗物等。现将情况简述如下。一、概况封开、怀集两县位于粤西北,石灰岩出露主要集中在北纬23°29′—59′、东经111°47′—59′的一条从北东至南西走向的S形带状狭谷之中,长约43公里,最宽处约10公里,最窄处仅1.5公里。石灰岩谷地由许多溶蚀洼地组成,大部分为峰丛和峰林,孤峰较少。洞穴主要出露、分布于孤峰和峰丛山麓,相对高程越高,洞穴越趋少,按其分布高程,大致可分四个带:(均指相对高程)(一)10米以下,计有洞  相似文献   

14.
滇黔桂石油指挥部地质研究所李长青于1979年6月1日在广西省百色地区隆林县进行地质调查时,在该县德峨公社附近洞穴中发现人类头骨化石及其他文化遗物。 隆林县地处桂西北山区,向以广西屋脊见称,海拔较高。德峨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分布较广,岩溶发育。产化石的洞穴是沿白云岩层面形成的。洞口海拔为1575米,开口向西南方向。洞口高出当地地面约20米。洞口高约20米、宽在15—20米间、深约50米,并有一出口。洞腔宽阔,顶底较平坦。洞内堆积物已被挖洞肥,只残存少许。堆积物明显分为早晚不同时代的两类:第一类为松散的灰黑色堆积物,可见5—10厘米厚的灰烬两层;从堆积物中找到用辉绿岩磨制的残石器、骨椎、陶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的记忆中,招潮蟹很少出现在餐桌上,因为它们一般都喜欢住在较硬的泥土里,洞穴深半米到一米,一有风吹草动,就机敏地躲进洞穴里,实在不好抓,所以很多地方称之为"鬼脚"。它们总是举着一只跟自己身体一样大的螯,远远望去,像举着一面面的小红旗,我们当地又称它为"红旗蟹"。阔别多年,我又回到了美丽的家乡小岛。小岛正在开发,一些滩涂已被填埋,还好,在一个公园外面还有一角滩涂,这让我喜出望外。阳光下,久违的一面面"小红旗"高高举起,那感觉是  相似文献   

16.
杨正纯 《人类学学报》1990,9(3):282-282
1989年3月,笔者在昆明市近郊官渡区大板桥鸡街子山南坡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文化遗址。遗址埋于一个被堆积填满,洞顶塌陷遭到剥蚀的洞穴内,海拔1963米,高出当地河水面约8米。经试掘,地层层序清楚,文化层厚达2米以上,其中含有人类化石。脊椎动物化石、石制品和用火遗迹:烧骨、灰烬、炭屑、烧过的树籽等。初步工作表明,它是一处有丰富的文化遗存的石器制造场。  相似文献   

17.
广西来宾麒麟山人类头骨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野外調查队于1956年1月14日在广西来宾县桥巩圩麒麟山的一个洞穴里发現了1具殘破的人类头骨,1件粗制的石器和2件人工打制的石片。麒麟山位于桥巩圩之北1.5公里,合隆村之南0.5公里;該山东西长約150米,南北寬約110米,高45米。  相似文献   

18.
登山探险游     
《人与生物圈》1998,(4):31-31
中国众多名山大川,有着生态环境良好、地势险峻的深山峡谷。作为探险旅游资源来说,它们是众多海内外探险旅游者梦寐以求的绝好去处。我们在这里尝试性地向旅游者介绍新疆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等一批登山探险旅游景点,供登山探险旅游者选择。我们相信,这些登山探险景点一定能给登山探险旅游者带来新的刺激。  相似文献   

19.
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是一种小型的植食性恐龙,因生有一张酷似鹦鹉的嘴而得名。成年的鹦鹉嘴龙最长可达1.5米,一般体长在1米左右。这种恐龙主要分布在早白垩世的东北亚地区,与热河生物群的分布范围大致相当,另外在泰国也有发现。最早发掘到的鹦鹉嘴龙是1922年在蒙古南部戈壁沙漠 Artsa Bogdo 山脉北方约50公里的 Oshih 盆地,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第三次亚洲考察探险时发现  相似文献   

20.
秦岭发现猪尾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猪尾鼠为体型较小的一种林柄鼠类,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为典型的东洋界种类。1981年6月笔者在秦岭南坡、柞水县老林海拔1300米河边石质洞穴边获一标本,经鉴定为猪尾鼠,为秦岭兽类新纪录。鉴于该种产于秦岭腹地在地理分布上的意义,作以下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