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 2 3只隔离灌流颈动脉窦区的麻醉大鼠 ,观察了链霉素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结果如下 :(1)以链霉素 (10 0 μmol/L)隔离灌流大鼠左侧颈动脉窦区时 ,压力感受器反射机能曲线向左下方移位 ,曲线最大斜率 (PS)由 0 40± 0 0 1kPa降至 0 33± 0 0 1kPa (P <0 0 0 1) ,血压反射性下降 (reflexdecrease ,RD)幅度由 6 2 2±0 13kPa降至 5 0 2± 0 11kPa (P <0 0 0 1) ,阈压 (TP)、平衡压 (EP)和饱和压 (SP)则分别从 8 2 7± 0 2 5 ,12 71± 0 2 1和 2 4 41± 0 14kPa增至 10 33± 0 32 (P <0 0 1) ,13 33± 0 30 (P <0 0 1)和 2 6 11± 0 2 8kPa (P <0 0 1)。其中RD ,PS和TP的变化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2 )应用腺苷隔离灌流大鼠颈动脉窦区 ,引起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易化 ;在用链霉素预处理后 ,此易化效应不仅完全被阻断 ,且可使反射效应小于应用腺苷前的对照值。以上结果表明 ,链霉素对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腺苷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易化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27只隔离灌流颈动脉窦区的麻醉大鼠,观察了腺苷(adenosine,Ado)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所得结果如下:(1)以 Ado(125μmol/L)隔离灌流大鼠左侧颈动脉窦区时,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向左下方移位,曲线最大斜率(PS)由0.37±0.02增至0 55±0.02kPa/KPa(P<0.001),反射性血压下降幅度(RD)由5.53±0.12增至7.76±0.36KPa;阈压(TP)、平衡压(EP)和饱和压(SP)则分别从8.60±0.27,12.53±0.30和23.69±0.15下降至5.63± 0.11kPa,10.89±0.29KPa和20.18±0.55KPa(P<0.01-0.001 )。其中RD,PS和TP的变化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2)用腺苷选择性 A1受体拮抗剂(8-cyclopentyl-l,3-dipropylianthene,0.134mmol/L)预处理后,Ado的上述反射效应即被阻断。(3)先给予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10μmol/L)亦可取消腺苷对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 Ado对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活动有易化作用,这一作用似与腺苷A1受体介导的KATP通道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缓激肽抑制麻醉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36只隔离灌流左侧颈动脉窦区的麻醉大鼠上观察了缓激肽(bradykinin,BK)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结果如下:(1)以BK (1.0μmol/L)隔离灌流大鼠颈动脉窦区时,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向右上方移位,曲线的最大斜率(peak slope,PS)由0.44±0.14降至0.31±0.01(P<0.01),反射性血压下降幅度(reflex decrease,RD)由6.85±0.18 kPa降至4.46±0.16 kPa (P<0.01),阈压(TP)由7.76±0.20增至10.04±0.09kPa (P<0.05),其中RD,PS和TP的变化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2)用环氧酶抑制剂消炎痛(indomethacin,10 μmol/L)预处理后,对BK (1.0μmol/L)抑制压力感受器的作用无影响; (3)预先灌流NO合酶阻断剂(L-NAME,100μmol/L),则可完全消除BK (1.0μmol/L)对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抑制效应; (4)预先给予转换酶抑制剂(captopril,20μmol/L),可加强BK对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BK对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有抑制作用,此作用系BK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生成NO所致. 相似文献
4.
17β-雌二醇抑制雄性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隔离灌流麻醉雄性大鼠颈动脉窦技术 ,观察了 17β 雌二醇 (E2 )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结果如下 :(1)以E2 (10 μmol/L)隔离灌流颈动脉窦区时 ,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向右上方移位 ,曲线最大斜率(peakslope,PS)由 0 49± 0 0 3降至 0 2 5± 0 0 1(P <0 0 1) ,反射性血压下降幅度 (reflexdecrease,RD)由 7 37± 0 42kPa降至 3 49± 0 2 0kPa (P <0 0 0 1) ,阈压 (thresholdpressure ,TP)和饱和压 (saturationpressure ,SP)分别由 9 5 2±0 6 8kPa和 2 4 5 3± 0 48kPa增至 13 3± 0 11kPa (P <0 0 0 1)和 2 7 5 2± 0 2 0kPa (P <0 0 1) ,其中PS、RD、TP和SP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2 )用雌激素受体阻断剂tamoxifen (1、5、10、30 μmol/L)预处理后 ,不能阻断E2 对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抑制作用 ;(3)预先灌流NO合酶阻断剂 (L NAME ,10 0 μmol/L) ,可完全消除E2 (10 μmol/L)对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抑制效应。以上结果表明 ,17β 雌二醇可通过非基因组机制抑制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 ,其效应系E2 引起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所致。 相似文献
5.
内皮素对麻醉大鼠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7只隔离灌流颈动脉窦区的麻醉大鼠,观察了内皮素(ET-1)对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的调制作用。结果如下:(1)在颈动脉窦区灌流1nmol/L的ET-1时,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向左下方移位,曲线的最大斜率(PS)由0.40±0.02增至0.51±0.02kPa/kPa(P<0.01),压力感受器反射性血压下降幅度(RD)由5.66±0.23增至6.76±0.22kPa(P<0.01)。由此提示,这一剂量的FT-1对压力感受器反射有易化作用。(2)用10nmol/L的ET-1灌流时,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则向右上方移位,PS降至0.28±0.01kPa/kPa(P<0.01),RD降至4.16±0.19kPa(P<0.01);100nmol/L的ET-1可使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向右上方移位更为明显,PS降至0.19±0.03kPa(P<0.001),RD进一步降至3.33±0.38kPa(P<0.001)。这些结果表明,上述两种剂量的ET-1对压力感受器反射有抑制作用。(3)ETA受体选择性阻断剂BQ123(0.15μmol/L)可以阻断ET-1(10nmol/L)对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抑制效应。(4)预先灌流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10μmol/L),也可阻断ET-1的效应。综上所述,ET-1对压力感受器反射有双重效应,低剂量时有易化作用,而较高剂量时则有抑制作用,后一作用由ET-1型受体介导并有KATP通道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吗啡抑制大鼠离体空肠电与收缩活动的对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了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抗吗啡对大鼠离体空肠电与收缩活动的作用。结果表明,吗啡能抑制ACh对空肠峰波发放和收缩的加强作用;CCK-8可对抗吗啡的作用;在此基础上,CCK-A受体拮抗剂devazepide(10nmol/L)能完全翻转CCK-8的抗吗啡作用,但是CCK-B受体拮抗剂L-365,260在10nmol/L时可部分翻转、在30nmol/L时能完全翻转CCK-8的作用。上述 相似文献
7.
Ca^2+参链霉素对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影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3只隔离灌流颈动脉窦区的麻醉大鼠上,观察了链霉素(streptomycin,SM)对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影响的离子机制。结果:(1)用SM(200μmol/L)隔离灌流大鼠颈动脉窦区时,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向右上方移位,曲线最大斜率及反射性血压下降幅度均减小(P〈0.01),提示SM对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抑制作用;(2)预先灌流高Ca^2+溶液(4mmol/L)后,可部分消除SM(200μmol/L)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正常及吗啡成瘾大鼠尾核中痛兴奋神经元(PEN)电活动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中枢CCK-8和尾核在吗啡成瘾大鼠痛觉调制中的作用.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35只(又分为生理盐水组巧只和CCK-8组20只)及吗啡成瘾组35只、(又分为生理盐水组15只和CCK-8组20只).大鼠背部皮下注射递增剂量吗啡,依次为5、10、20、40、50、60mg/kg,3次/d(8:00,12:00,16:00),连续给药6d,建立吗啡成瘾大鼠的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时间、剂量均与吗啡成瘾组相同.第7天8:00观察大鼠的自然戒断症状30min后开始实验.实验以电脉冲刺激大鼠的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痛刺激,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尾核中PEN的放电,观察尾核内注入CCK-8对PEN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①CCK-8可提高正常大鼠尾核中PEN的兴奋性,即25个PEN平均秒净增值由注射CCK-8前(100%)增加到(224.34±10.81)5,潜伏期缩短到(54.69±5.62)%.②CCK-8使吗啡成瘾大鼠尾核中PEN的兴奋性也增高,22个PEN的平均秒净增值比注药前(100%)提高了(118.93±8.50)%,潜伏期缩短了(33.96±7.23)%.结论:CCK-8可使吗啡成瘾与正常大鼠尾核中PEN对电刺激的兴奋性增强,均呈易化疼痛作用,证明中枢CCK-8系统和尾核在吗啡成瘾过程和疼痛的调节中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Ca2+在链霉素对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影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3只隔离灌流颈动脉窦区的麻醉大鼠上, 观察了链霉素(streptomycin, SM)对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影响的离子机制.结果: (1) 用SM (200 μmol/L)隔离灌流大鼠颈动脉窦区时, 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向右上方移位, 曲线最大斜率及反射性血压下降幅度均减小(P<0.01), 提示SM对压力感受器反射有抑制作用; (2)预先灌流高Ca2+溶液(4 mmol/L)后, 可部分消除SM (200 μmol/L)对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抑制作用(P<0.01), 使其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向左下方移位, 曲线的最大斜率由0.27±0.04增至0.37±0.02 (P<0.01), 反射性血压下降幅度由4.32±0.14 kPa增至6.18±0.17 kPa (P<0.01), 而阈压和饱和压则分别从10.29±0.29和27.26±0.42 kPa降至9.98±0.33 和25.22±0.38 kPa (P<0.05); (3) 用Ca2+通道激动剂Bay K 8644 (500 nmol/L)预处理, 可完全消除SM (200 μmol/L)对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抑制效应; (4)预先给予Ca2+激活性K+通道阻断剂(charybdotoxin, ChTX, 100 nmol/L), 对压力感受器反射无明显影响, 加入SM后仍呈现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 SM可能是通过抑制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中机械敏感性通道的Ca2+内流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隔离灌流麻醉雄性大鼠颈动脉窦技术,观察了植物雌激素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ST)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其结果如下:(1)以GST(50μmol/L)隔离灌流颈动脉窦区时,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向右上方移位,曲线最大斜率(peak slope,PS)由0.36±0.01降至0.23±0.01(P<0.001);反射性血压下降幅度(reflex decrease,RD)由39.75±1.58降至27.00±0.60 mmHg(P<0.001),阈压(TP)和饱和压(SP)分别从65.63±2.10和192.23±3.90升至82.05±1.95mmHg(P<0.001)和215.76±3.75mmHg(P<0.001)。其中RD、PS和TP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2)用Ca2+通道激动剂Bay K 8644(500 nmol/L)预处理后,能取消GST(50 μmol/L)对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抑制作用;(3)预先灌流NO合酶阻断剂(L-NAME,100μmol/L),不能阻断GST(50μmol/L)对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抑制效应。以上结果提示,GST可能通过阻断Ca2+通道途径而抑制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并非由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所致。 相似文献
12.
在 30只隔离灌流颈动脉窦区的麻醉大鼠 ,观察了KATP通道开放剂 (cromakalim ,Cro)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结果如下 :( 1)以Cro ( 10 μmol/L)隔离灌流大鼠左侧颈动脉窦区时 ,压力感受器机能曲线向左下方移位 ,曲线最大斜率 (PS)由 0 36± 0 0 1增至 0 48± 0 0 1kPa/kPa (P <0 0 0 1) ,反射性血压下降幅度 (RD)由 5 78± 0 14增至 7 87± 0 12kPa (P <0 0 0 1) ;阈压 (TP)、平衡压 (EP)和饱和压 (SP)则分别从 8 34± 0 35 ,12 71± 0 2 5和 2 4 89±0 2 5下降至 6 41± 0 0 9kPa,11 78± 0 2 4kPa ,2 2 5 6± 0 16kPa (P <0 0 1~ 0 0 0 1)。其中RD ,PS和TP的变化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 2 )用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 (glibenclamide,10 μmol/L)预处理后 ,Cro的上述反射效应即被阻断。( 3)先给予腺苷 (adenosine,12 5 μmol/L)则可以加强Cro对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 ,KATP通道开放剂Cro对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有易化作用 ,此作用是由KATP通道开放剂引起窦壁扩张而牵张压力感受器所致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在30只麻醉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隔离灌流颈动脉窦区观察了银杏苦内酯B(ginkgolide B)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影响.结果显示:(1)银杏苦内酯B(0.1,1,10 pmol/L)隔离灌流序侧颈动脉窦区,使压力感受性机能曲线向右上方移位,曲线最大斜率(peak slop,PS)减小,血压反射性下降(reflex decrease,RD)幅度减小(P<0.01),阂压(threshold pressure,TP)、平衡压(equilibrium pressure,EP)和饱和压(saturation pressure,SP)均升高(P<0.05,P<0.01).其中PS、RD、TP、EP和sP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2)预先应用钙通道开放剂Bay K8644(500 nmol/L),可以完伞取消银杏苦内酯B的抑制作用.(3)预先应用钾通道阻断剂四乙铵(tetraethylammonium,TEA,1 mmol/L),银杏苦内酯B的上述作用也被完全取消.结果表明,银杏苦内酯B对大鼠颈动脉实压力感受性反射有抑制作用,此作用与银杏苦内酯B减少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神经末梢钙离子内流和增加钾离子外流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30只隔离灌流颈动脉窦区的麻醉大鼠,观察了辣椒素(capsaicin,CAP)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影响.结果显示(1)以CAP(1
μmol/L)隔离灌流大鼠左侧颈动脉窦区时,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机能曲线向左下方移位,曲线最大斜率(peak
slope,PS)由0.34±0.01增至0.42±0.01(P<0.01),反射性血压下降幅度(reflex
decrease,RD)由36.51±1.26增至45,01±0.71 mmHg(P<0.01).阈压、平衡压和饱和压分别从70.43±2.09、95.5±1.71和177.60±1.37
mmHg下降至52.86±2.80、87.00±1.58、163.55±2.12 mmHg(P<0.01).其中PS和RD的变化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2)用香草酸受体亚型(vanilloid
receptor subtypel,VRl)阻断剂钌红(ruthenium red,100 μmo1/L)预处理后,CAP的上述反射效应即被阻断.(3)先给予KAr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20
μmo1/L)也取消了CAP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影响.结果表明,CAP对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有易化作用,此作用似与VR1介导的KATP通道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根据抗原抗体间具有高度特异性的中和作用的原理,将微量 CCK-8抗血清注射入制备有埋藏套管的慢性实验兔的侧脑室内,观察在中和脑内外源性或内源性的 CCK-8后,血浆 FFA 浓度的变化,结果如下:1.侧脑室内注射正常兔血清,对血浆 FFA 浓度无明显影响;在注射 CCK-8同时注射兔正常血清,也不影响 CCK-8降低血浆 FFA 浓度的作用。2.侧脑室内注射 CCK-8抗血清能有效地阻断外源性脑室注射 CCK-8降低血浆 FFA 的作用,此阻断作用随 CCK-8抗血清剂量的增加而增强。3.侧脑室内单独注射 CCK-8抗血清,血浆 FFA 浓度明显升高,这一作用可能是由于中和了脑内内源性 CCK-8的作用所致。以上结果表明,CCK-8脑室注射引起的血浆 FFA 降低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而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脑内释放的内源性 CCK-8可能参与血浆 FFA 代谢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蓝斑(LC)的H1和H2受体在足底电击应激对颈动脉窦反射(CBR)重调定中的作用。方法:足底电击应激1周的SD大鼠,麻醉后孤离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ISP-增益(Gain)关系曲线及反射特征参数,观察Lc微量注射选择性H1或H2,受体拮抗剂氯苯吡胺(CHL)或西咪替丁(CIM)对应激状态下CBR的影响。结果:应激导致ISP-MAP关系曲线显著全面上移(P〈0.05),ISP-Gain关系曲线中部明显下移(P〈0.05),反射参数中闪压、饱和压、调定点和最大增益时的ISP值增大(P〈0.05),而MAP反射变动范围及反射最大增益减小(P〈0.05);LC内注射CHL(0.5μg/μl)或CIM(1.5μg/μl)20min内均可明显减弱应激对CBR的上述改变(P〈0.05),CIM的减弱效应不如CHL的显著(P〈0.05);LC注射上述相同剂量的CHL或CIM对非应激大鼠的CBR无明显影响(P〉0.05);LC内注射CHL或CIM均不能使应激的CBR水平完全恢复到相应的非应激对照水平。结论:应激引起CBR重调定,反射敏感性下降;部分机制可能是激活中枢纽胺能系统,LC的H1和H2受体尤为H1受体在应激对CBR的重调定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下丘脑-LC的组胺能通路可能是应激所致CBR重调定的下行通路之一;除此之外,应激作用中尚有其他因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