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本室已筛选到的一株共表达O型口蹄疫病毒3C基因、P1-2A基因和猪白细胞介素18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3C-P1-2A-IL-18进行免疫原性研究。方法 分别用重组鸡痘病毒rFPV-3C-P1-2A-IL-18、rFPV-P1-2A-3C和对照组282E4株FPV、PBS对小鼠进行免疫接种,并检测各免疫组的T 淋巴细胞亚类数量、CTL杀伤活性及抗体效价。结果 重组鸡痘病毒疫苗组免疫小鼠T 淋巴细胞亚类数量,CTL杀伤活性和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重组鸡痘病毒rFPV-3C-P1-2A-IL-18的小鼠T 淋巴细胞亚类数量和CTL特异性杀伤活性与rFPV-P1-2A-3C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本实验为开发新型FMDV疫苗奠定了实验免疫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我国的HIV-1疫苗候选株,以鸡痘病毒282E4中国疫苗株为载体,构建了共表达中国流行株HIV-1外膜蛋白gp120和IL-18的重组鸡痘病毒,并将该重组鸡痘病毒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小鼠脾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和血清抗体水平。结果显示,HIV_1外膜蛋白gp120和IL-18不但可在重组鸡痘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中表达,而且可在重组鸡痘病毒感染的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脾特异性CTL反应,且IL_18发挥了免疫佐剂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制备安全、有效的HIV-1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将构建的携带FMDV衣壳蛋白P1-2A和蛋白酶3C编码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vUTAL3CP1以及编码FMDVP1-2A基因和猪IL-18基因的重组DNA疫苗pVIRIL18P1,分别以单独和混合的方式给豚鼠进行2次免疫,然后测定FMDV特异性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和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并用250ID50的FMDV进行攻击,观察其保护效果。结果表明这2种基因工程疫苗均能诱导豚鼠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其中以vUTAL3CP1两次免疫组的效果最好,其诱导的抗体水平已接近于常规灭活疫苗,而细胞免疫水平则比后者高得多。攻击保护结果表明该组完全保护率可达3/4,而另外两组也具有一定保护效果。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进行大动物免疫攻毒试验,并最终筛选出最佳疫苗和免疫程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将构建的携带FMDV衣壳蛋白P1-2A和蛋白酶3C编码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vUTAL3CP1以及编码FMDV P1-2A基因和猪IL-18基因的重组DNA疫苗pVIRIL18P1,分别以单独和混合的方式给豚鼠进行2次免疫,然后测定FMDV特异性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和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并用250 ID50的FMDV进行攻击,观察其保护效果.结果表明这2种基因工程疫苗均能诱导豚鼠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其中以vUTAL3CP1两次免疫组的效果最好,其诱导的抗体水平已接近于常规灭活疫苗,而细胞免疫水平则比后者高得多.攻击保护结果表明该组完全保护率可达3/4,而另外两组也具有一定保护效果.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进行大动物免疫攻毒试验,并最终筛选出最佳疫苗和免疫程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将HIV-1 p24基因插入至人工设计的复合多表位基因MEG中, 获得嵌合基因MEGp24; 将MEGp24插入到转移载体pUTA2复合启动子ATI-P7.5×20下游, 构建出鸡痘病毒重组转移质粒; 经转染和BrdU加压筛选, 以基因组PCR和Western blot法筛选出重组病毒; 将重组病毒大量制备并纯化后, 分别于0, 14, 42天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 第3次免疫后一周, 采集小鼠全血与脾脏, 分离血清并无菌制备脾淋巴细胞,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HIV-1抗体、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α和IL-2的含量, 流式细胞仪测定CD4+, CD8+ T淋巴细胞亚类数量, 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脾特异性CTL杀伤活性. 结果表明, 重组病毒刺激小鼠产生HIV-1特异性抗体, 出现T细胞亚类数量增加, 产生针对HIV-1 H-2d限制性CTL表位的特异性靶细胞杀伤作用, 同时免疫小鼠脾细胞在HIV-1抗原肽的刺激下分泌Th1类细胞因子的水平大幅增加. 研究提示多表位嵌合基因重组FPV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可诱导小鼠产生HIV-1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生理盐水、pcDNA3.1(-)空质粒、重组真核质粒pcDNA3.1(-)-C-preS1(简称基因免疫组)、耻垢分枝杆菌和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简称重组耻垢免疫组)注射BALB/c小鼠,各组均免疫2次,每次间隔3周。末次注射后进行连续抗体测定,最后处死小鼠分离脾细胞,进行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实验。重组耻垢免疫组抗体滴度升高幅度前期低于基因免疫组(P<0.05),后者45 d达到峰值1∶5 100。前者抗体滴度第60 d达到峰值1∶6 900,45 d后重组耻垢免疫组抗体滴度高于基因免疫组(P<0.05),且维持时间较基因免疫组更长(P<0.05)。基因免疫组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低于重组耻垢免疫组(P<0.05)。后者诱导的特异性CTL杀伤率最高可达到50.2%,而前者最高为31.6%,二者有显著区别(P<0.05)。  相似文献   

7.
将白细胞介素-2基因和猪细小病毒VP2基因主要抗原区克隆至pCI-neo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了pCIneo-IL2-VP2重组质粒,用脂质体将其转染到PK-15细胞中,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在体外表达情况。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将pCIneo-IL2-VP2重组质粒、对照组pCI-neo和猪细小病毒活疫苗通过肌肉注射进行免疫,检测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和血清抗体滴度。结果显示,pCIneo-IL2-VP2在体外能够诱导PK-15细胞表达VP2蛋白,小鼠注射pCIneo-IL2-VP2质粒1周后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4周时达到峰值,与活疫苗对照组产生的抗体滴度、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强的细胞毒性基本一致。试验表明,构建的pCIneo-IL2-VP2能够有效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构建含中国流行株HIV*1核心蛋白(gag、pol)基因的病毒样颗粒疫苗(VIP疫苗),并评价其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效果.方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gagpol稳定转染HEK293细胞,上清液经蔗糖垫层超速离心纯化后,用收获的VLP疫苗免疫小鼠,通过ELLSA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和IFN-γ,通过乳酸脱氢酶(LDH)实验检测小鼠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结果:VLP疫苗免疫组小鼠血清的抗HIV-1 gp160抗体滴度和IFN-γ均升高(P<0.01).其特异性CTL活性均高于PBS对照组(P<0.01).结论:构建的VLP疫苗免疫小鼠可以诱导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为进一步研制HIV治疗性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猪细小病毒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对小鼠免疫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猪细小病毒VP2基因克隆至pCI-neo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了pCIneo-VP2重组质粒,转染至PK-15细胞中,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在体外表达情况;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将pCIneo-VP2、pCI-neo重组质粒、猪细小病毒活疫苗和对照组通过肌肉注射进行免疫,检测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和血清抗体滴度。结果显示,pCIneo-VP2在体外能够诱导PK-15细胞表达VP2蛋白,小鼠注射pCIneo-VP2质粒 1周后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4周时达到峰值,与活疫苗对照组产生的抗体滴度、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强的细胞毒性基本一致。试验表明,构建的pCIneo-VP2能够有效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研制出高效、新型猪细小病毒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获得能有效预防O型口蹄疫病毒的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在O型口蹄疫病毒P1-2A基因上游引入Kozak序列,下游通过Linker与细胞因子IL-18联结,获得P1-2A基因与猪IL-18基因融合表达基因盒P1-2A-IL-18,将该表达基因盒克隆至鸡痘病毒中间转移载体pUTAL-3C中,构建重组鸡痘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UTAL-3C- P1-2A-IL-18。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pUTAL-3C- P1-2A-IL-18与鸡痘病毒282E4株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通过BrdU三次加压筛选,挑选出单克隆重组病毒株。结果:经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证明所筛选的1株重组鸡痘病毒在CEF中能正确表达P1-2A-IL-18基因盒。结论:成功获得了一株共表达O型口蹄疫病毒P1-2A基因和猪白细胞介素18基因的重组鸡痘毒疫苗候选株rFPV-3C-P1-2A-IL-18。  相似文献   

11.
从实验室冻存的含A型口蹄疫病毒的细胞中提取FMDV总RNA,通过RT-PCR获得cDNA.并根据FMDV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了一对针对VP0基因的引物,通过PCR扩增得到目的基因VP0并亚克隆入pMD18-T载体.将鉴定出的阳性质粒和表达载体pET32a用BamH Ⅰ和HindⅢ双酶切回收后连接获得阳性重组质粒pET32-VP0.用IPTG诱导重组质粒表达目的蛋白VP0并用SDS-PAGE进行检测.表达产物用镍亲和树脂进行了纯化.结果证明,口蹄疫病毒VP0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且表达产物得到了纯化,为实验室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我国鸡群中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感染已相当普遍,但对其造成的实际危害却不太清楚。本研究结果表明,1日龄SPF鸡感染REV会显著抑制对新城疫病毒(NDV)和禽流感病毒(AIV,H5和H9)疫苗的免疫反应。1周龄用相应灭活疫苗免疫后3周、4周和5周,REV感染组对不同病毒疫苗免疫后的HI效价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剂量REV感染组的抑制作用大于低剂量感染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REV感染可造成中枢免疫器官萎缩,REV感染组的胸腺、法氏囊与体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证明了,REV早期感染会干扰鸡群对NDV、AIV的免疫效果,特别是会严重干扰对AIV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3.
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感染SPF鸡对疫苗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我国鸡群中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感染已相当普遍,但对其造成的实际危害却不太清楚.本研究结果表明,1日龄SPF鸡感染REV会显著抑制对新城疫病毒(NDV)和禽流感病毒(AIV,H5和H9)疫苗的免疫反应.1周龄用相应灭活疫苗免疫后3周、4周和5周,REV感染组对不同病毒疫苗免疫后的HI效价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剂量REV感染组的抑制作用大于低剂量感染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REV感染可造成中枢免疫器官萎缩,REV感染组的胸腺、法氏囊与体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证明了,REV早期感染会干扰鸡群对NDV、AIV的免疫效果,特别是会严重干扰对AIV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4.
Nine 3-month-old rabbits were inoculated with bovine immunodeficiency-like virus (BIV) to study the pathogenesis of BIV and alteration of the immune responses in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rabbits. BIV proviral DNA and anti-BIV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from all rabbits inoculated with BIV-infected bovine embryo spleen (BESP) cells. Rabbits inoculated with spleen cells of the BIV-infected rabbit also converted to proviral DNA-positive and BIV-antibody-positive. The blastogenic responses to concanavalin A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repared from BIV-infected rabbit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from uninfected controls at 2 and 4 months post-inoculation (PI). The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ere depressed in two of four BIV-infected rabbits at 1 to 3 months PI. The antibody responses against sheep red blood cells (SRBCs) were significantly depressed in all BIV-infected rabbits at 2 to 4 months PI. BIV was rescued by cocultivation of spleen cells of infected rabbits with BESP cells. Distinct development of lymphoid follicle was observed in lymph nodes and spleens of uninfected rabbits which received BSA and SRBCs. In contrast, moderate lymphoid cell depletion was observed in BIV-infected rabbits which received the same immunogens.  相似文献   

15.
流感病毒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呼吸道感染已是全世界严重的经济和公共卫生问题。在感染早期,流感病毒会导致机体的先天免疫信号被激活,起到防御、清除病毒以及辅助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作用。但在与宿主共进化的过程中,流感病毒形成了多种逃逸策略,主要是通过病毒自身蛋白质阻断宿主天然免疫通路,抑制干扰素和炎性因子的生成。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本文针对流感病毒先天免疫应答和先天免疫逃逸的机制做一扼要综述,这有助于加强流感病毒抗原进化的监测、探索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合理靶标,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HCV/HBV 复合疫苗的可行性,将合成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与HBsAg 基因连接成PCXS基因,与β-半乳糖苷酶(GZ)基因融合后在大肠杆菌及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中获得表达.目的蛋白GZ-PCXS可被抗-HBs 及抗-HCV 抗体所特异识别.GZ-PCXS抗原皮下注射免疫ICR小鼠后,诱发了较高水平的抗-GZ-PCXSIgG反应.构建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61(pWR/PCXS)口服免疫小鼠后,诱发了高水平的CD8+ T细胞增殖反应及抗GZ-PCXSIgG反应.所有免疫小鼠均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该研究揭示,HCV/HBV 复合抗原可诱发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而活菌苗口服可能是理想的免疫途径,为HCV/HBV 双价疫苗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猪口蹄疫病毒VP1结构蛋白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口蹄疫病毒(FMDV)的VP1基因,通过pPROex-HT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获得大小为31ku的融合蛋白,Westernblot检测证实表达的该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建立了猪FMDVVP1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通过对80份田间血清样品的检测表明,该方法与FMDV液相阻断ELISA(国标试剂盒)的总符合率为96.25%,表明建立的VP1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CpG对乙型肝炎基因重组(CHO细胞)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PN)作为佐剂对乙型肝炎基因重组(CHO细胞)疫苗(简称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以乙肝疫苗加Al(OH)3、疫苗加CpG和疫苗加Al(OH)3与CpG3三种配伍方式,通过腹腔、皮下或肌内3种不同途径免疫Balb/c小鼠,观察不同免疫途径和不同配伍的免疫效果.同时又将疫苗与CpG混合后在4℃存放6个月再免疫小鼠,观察CpG的稳定性.结果表明:①3种免疫途径中以肌内注射效果最好,这在使用CpG的实验组尤为明显,在该组肌内免疫的ED50比腹腔的低了10倍,而诱发的抗体滴度提高了3倍;②疫苗与CpG、Al(OH)3联合使用的免疫效果最好,在肌内免疫时联合使用的免疫效果比疫苗+Al(OH)3提高4倍,比疫苗+CpG提高7倍;③疫苗+Al(OH)3免疫时,表现为IgG1抗体亚型占优势,而再加入CpG后则IgG1和IgG2a均升高,以IgG2a最显著;④疫苗与CpG混合后4℃保存半年,不影响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肝炎病毒与EB病毒重叠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肝炎病毒(HV)与EB病毒(EBV)重叠感染的状况和后果,我们用免疫酶法对154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了EBVIgA抗体检测。结果发现,急性肝炎、慢性轻度肝炎、慢性中度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VGA-Ig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4.0%、30.0%、53.3%、63.3%、40.0%和72.7%,与健康人(5.3%)比较,有非常显著升高(P<0.01);原发性肝癌又较急性肝炎和慢性轻度肝炎高,并有非常显著意义差异(P<0.01)。HBV和HAV+HBV感染者比较,前者又较后者低(P<0.01)。重叠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均为“肝炎型”,未见咽炎、腺热、胃肠、肺炎、肾炎、神经等类型。重叠感染者的CD+3及CD+4T细胞下降,CD+8T细胞及IgG,IgM升高,与健康人比较差异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果提示:HV感染,不仅因免疫失调易感EBV,又可因重叠感染而进一步使免疫功能失调;对病毒性肝炎的处理应强调免疫调节治疗。  相似文献   

20.
《Current biology : CB》2020,30(11):2092-2103.e5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225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