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筛选得到了一株假单胞菌D-1,其发酵液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浓度为10%的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为45mN/m左右,则将其发酵液作为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经实验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最适配方。在室内条件下,D-1的发酵液不仅能提高实验岩芯内原油的采收率10%左右,而且对原油2的防蜡率可以达到60%左右,因此,D-1在油田应用中会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筛选到一株可以在厌氧条件下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芽孢杆菌L - 2 3。对其中试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 ,确定了L - 2 3的最适发酵条件 ,用补料的方法控制葡萄糖浓度在 0 .6% ,在 16h内 ,发酵液的菌体浓度可以达到 5 .2× 10 9cell mL。把 5 %的L - 2 3发酵液加入到原油中 ,在 4 5℃条件下培养 2 4h ,能够使原油粘度降低 2 8%。在室内条件下 ,L - 2 3可以使原油的采收率提高 11%以上。实验证明 ,用L - 2 3进行微生物采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假单胞菌L-11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定了假单胞菌L-11用葡萄糖为底物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在1L的发酵罐中,L-11的发酵液(10%)与原油的界面张力可以达到5.3×10-3mN/m。该产品可以用于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实验研究。对其放大工艺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确定了假单胞菌L-11用葡萄糖为底物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在1L的发酵罐中,L-11的发酵液(10%)与原油的界面张力可以达到5.3×10-3mN/m。该产品可以用于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实验研究。对其放大工艺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芽孢杆菌DY-32对原油的降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得到了一株能利用原油为碳源生长的菌株DY-32,实验中发现此菌对不同的原油都有降粘效果。环境因素如培养时间、接种量及培养温度对降粘率影响很大,确定其最适降粘温度为55℃,而培养基的pH值和NaCl浓度对降粘率的影响不显著,但辅助营养物质的加入能够提高DY-32的降粘率。气相色谱的结果表明原油经DY-32作用后,其中的一些组分被降解,因此,此菌能降粘的主要机理是通过其在原油培养基中生长利用了原油中的组分达到了降粘目的。实验证明此菌在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及烃类物质的生物修复中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筛选出可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降解菌株。采用富集培养和稀释平板法,从陕北某采油厂附近长期受原油污染的水域和油污泥中筛选获得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降油菌株,并对其生长条件、排油圈能力、代谢产物表面活性物质、表面张力与乳化性及原油降解实验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含油废水和油污泥中筛选出10株细菌,从中选择了6株优势菌作为供试菌株进行后续研究,6株供试菌株均可使原油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菌株B与原油作用后,使原油黏度降低了49.02%,菌株A-08、菌株5-13、菌株1-2及菌株A和菌株A-08复合菌群可使原油乳化为细小的圆型颗粒,与原油作用后,降解率达到43.25%-60.00%。  相似文献   

7.
王大威  张健  马挺  吕鑫  何春百 《生态科学》2016,35(1):124-129
针对渤海油田原油粘度大、含水上升快、常规措施作用不明显的特点, 采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开展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 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技术及原油粘度测定分析研究均质、非均质岩心驱替前后稠油采收率变化、微生物群落丰度结构变化、原油理化性质变化, 尝试分析微生物提高稠油采收率机理。物模结果表明: 微生物采油体系能够有效提高稠油采收率, 在均质岩心和非均质岩心驱替中, 微生物体系可分别提高采收率14.4%、29.4%; DGGE 结果显示: 微生物体系出口端丰度明显高于注入端;原油粘度测定显示: 出口端原油粘度明显下降。三者结合说明微生物体系能够利用稠油作为碳源, 在地层环境中生长,菌种在地层中有较强的适应性, 同时能够降低稠油粘度, 提高其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酰胺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提高谷氨酰胺的提取收率,采用单根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方法来分离提取谷氨酰胺,得到了符合质量要求的谷氨酰胺结晶纯品,采用该法可大量减少酸碱用量并使发酵液中氨酰胺的总提取收率达到57.7%-61.7%。  相似文献   

9.
用于原油开采的假单胞菌G31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菌株G31是从胜利油田污水中分离到的1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该菌株在石油液体培养基中能够生长发酵,产生有机酸和表面海活性物质,可以应用于微生物三次采油。菌株G31可以降解和乳化石油、降低石油的粘度,其产物可以降低油水的界面张力,增加石油的流动性。室内岩心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菌株G31发酵液进行驱油可使原油采收率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超低渗油藏微生物吞吐技术的矿场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渭北低渗油藏内源微生物的研究,考察分离纯化的内源解烃菌产生表面活性剂和降解原油的能力、岩心驱替增油效率,同时验证其在超低渗油田单井吞吐矿场实验的应用效果,探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超低渗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工艺和可行性。【方法】采集超低渗油藏的油水样,应用油平板进行产表面活性剂解烃菌的分离,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种属鉴定,评价其油藏环境适应性,利用内源-外源功能微生物复配体系进行原油降解,在填砂管和岩心物模上进行驱油实验,将优化好的微生物复配体系应用于现场实施单井吞吐工艺的实验。【结果】从渭北某区块超低渗油藏的原油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命名为WB-001。该菌株可使发酵液的表面张力降至29.04 m N/m,使渭北原油蜡质含量降至8.48%。填砂管实验表明WB-001与外源枯草芽胞杆菌OPUS-HOB-001(Bacillus subtilis)复配后,驱油效率较单纯水驱提高了9.72%;岩心驱替实验较水驱提高12.54%。微生物单井吞吐措施后,平均日产油由措施前的0.42 t增加到0.89 t,累计增油44.47 t;原油降粘率为11.70%,降凝率为9.41%,采出水表面张力降低幅度为18.93%。【结论】通过详细的室内评估和成功的矿场实验,证明微生物采油技术在超低渗油藏有一定的应用可行性,并为后续规模化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为超低渗油田的高效精细开发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