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鱼类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方法主要是由Yamamoto等建立的肾细胞-PHA体外短期培养法和Ojima等提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离体培养法,以及活体注射PHA直接用肾组织的细胞制片等。用短期细胞培养研究鱼类染色体有较突出的优点,它能保持染色体的自然状态,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较易于显示出来,中  相似文献   

2.
在已经报道的鱼类染色体制备方法中,采用细胞系培养法制备的染色体标本效果要明显好于PHA-头肾注射法。本实验室已经成功建立石斑鱼细胞系,并且成功传代培养超过20代。使用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省时省力,不必每次对活鱼进行剖杀。研究结果将为以后的分子遗传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鱼类染色体的白细胞一PHA活体内处理制片及其组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民 《遗传》1986,8(5):42-44
目前,鱼类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方法主要是 由Yamamot。等建立的肾细胞-PHA体外短期 培养法和Ojim:等提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离体 培养法[[1,7,81,以及活体注射PHA直接用肾组 织的细胞制片等L3,41。用短期细胞培养研究鱼类 染色体有较突出的优点,它能保持染色体的自 然状态,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较易于显示出来,中 期分裂相多,染色体分散均匀、清晰。但细胞培 养法需要有特定的条件,在设备差或野外工作 条件下不易做到,而且程序繁琐、费时较长(一 般需要3至10夭)L1], 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 制。直接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片,获得的中期分 裂相少,制片效果亦不理想L41。我们参照Baker 在蛇类的工作【s1并稍加改良,采用PHA活体内 注射取外周血,不需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和无菌 操作制备鱼类染色体标本。由于使用这种方法 可避免杀死动物,因此也可以连续检查同一个 体的染色体组型。我们所获得的初步结果,为研 究某些需要保持其继续存活的对象,如稀有的 杂交后代和通过细胞工程获得的少量实验对象 的染色体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同时,直接用从 活体繁殖的细胞制片,可以排除体外培养时可 能出现的有害效应,在环境监测中可望作为一 种监测手段用于水质污染与鱼类染色体损伤相 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肘静脉采血于含有肝素的一次性注射器中,采用RPMI1640全培养基进行体外淋巴细胞培养。通过对采血后细胞培养时间、秋水仙素浓度及加入时间、低渗时间及培养温度等条件的模索.建立了较成熟的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及染色体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5.
鱼类外周血染色体的简易制备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制作鱼类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时,通常需采用Ojima等和Heckman等建立的淋巴细胞培养法。最近,我们未采用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制得了尼罗罗非鱼、草鱼、江西万安玻璃鲤鱼等数种鱼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图略)。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动物细胞的培养技术是1907年哈里逊在淋巴块中对蛙的神经板培养成功开始的,其后近一个世纪以来,陆续成功地培养了哺乳动物、昆虫等各种动物细胞,并广泛用于生物科学的各个分支。鱼类的细胞培养的系统研究和建系实践大约起始于60年代,被公认的真骨鱼类的第一个永久性的细胞系——虹鳟性腺细胞系(RTG-2)是由Wolf建立的。随后各种鱼类细胞系相继建立,涉及的组织来源有吻端、肾脏、卵巢、尾鳍、性腺、肝脏、胚胎、囊胚、原肠胚、鳍条等,同时也进行了细胞体外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7.
抗新霉素基因对草鱼肾细胞的磷酸钙共沉淀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3年 Graham 和 Van der Eb 首次成功地应用 DNA-磷酸钙共沉淀法转化哺乳动物培养细胞以来,又提出了电脉冲法;显微注射法;磷脂载体法及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法等多种培养细胞基因转移方法。然而,目前的研究多局限于哺乳动物细胞,鱼类培养细胞方面的报道却很少。建立鱼类培养细胞基因转移的方  相似文献   

8.
尼罗尖吻鲈和鳜鱼染色体组型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HA、秋水仙碱腹腔或背部肌肉注射,活体培养法,以前肾为材料,低渗-空气干燥法制片,进行染色体观察,运用Micromeasure version 3.3染色体分析软件和Photoshop 7.0软件首次分析了尼罗尖吻鲈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并同鳜鱼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分析比较,对今后拟采取的杂交尝试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尼罗尖吻鲈染色体众数为2n=48,核型公式为2m+4sm+12st+30t,染色体臂数(NF)为54;鳜鱼染色体众数为2n=48,核型公式为6sm+12st+30t,染色体臂数(NF)亦为54;两种鱼染色体短臂上均无随体,单臂染色体较多。分析表明尼罗尖吻鲈与鳜鱼杂交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细胞培养的方法在细胞学、生理学和生化学等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特别是结合辐照,利用同位素标记,研究体外培养细胞的核酸和蛋白的变化,更使细胞培养方法独树一帜。在辐射生物学领域内,由于辐射损伤是多方面的(如分裂延缓、DNA链断裂、碱基损伤、染色体畸变等),而且不同辐照源及不同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灌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牛肝细胞,通过DMEM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体外连续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增殖变化及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形态消涨变化情况。该文还对第12代培养细胞的染色体情况及细胞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采用PAS染色法进行糖原含量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肝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62.8 h,染色体为60条, PAS染色观察发现,培养细胞质中有大量糖原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